表现手法对应举例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8457691 上传时间:2023-09-2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表现手法对应举例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表现手法对应举例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表现手法对应举例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表现手法对应举例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表现手法对应举例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表现手法对应举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表现手法对应举例(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表现手法对应举例一、修辞类1.比喻诗词中运用比喻,在写景状物时能突出生动的意象,强化特定意境的渲染;议理抒情时能使抽象的情与理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歌巧妙地以“沉舟“病树作比,将自己多年的遭遇寄寓其中。再如:“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把春风比作剪刀,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春风送暖、杨柳垂绿的美景;作者又暗喻自己是识拔人才的春风,把万柳绿丝绦比作人才,表达作者识人用人之乐。比喻的分类明喻所谓明喻,即比喻的事物(喻体)和被比喻的事物(本体)同时出现,两者之间有的有比喻词,有的省略比喻词,但都表示“甲像乙(即本

2、体像喻体)的意思。 旌蔽日兮敌假设云,矢交坠兮士争先。(?楚辞九歌国殇?)旌旗漫卷,遮蔽了太阳,敌军就像天上的乌云,人数众多;勇猛的战士呵,争先冲杀,流矢在阵地上,纷纷坠落。 按:把敌人比做天上的乌云,既写出敌人人数众多,又说明形势危急。暗喻所谓暗喻,将本体直接说成是喻体,语气更肯定,感情更强烈。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孔雀东南飞?) 你应当做高山磐石,我应当做河边蒲苇。 按:刘兰芝把焦仲卿和自己分别比做厚重不易转移的磐石和坚韧的蒲苇,表示了对爱情的忠贞不渝。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扬子江?) 我的心像一根磁石做的针,不指向南方永远也不肯罢休。 按:这两句抒情,以“磁针石

3、比喻忠于宋朝的一片丹心,说明自己一定要战胜重重困难,回到南方,再兴义师,重整山河的决心。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白云飘浮如同你漫游的思绪,太阳缓缓而落像我依依不舍的感情。 按:这里的比喻是喻体在前本体在后。诗人用飞飘无定的“浮云喻游子之心,用缓缓西下、依依不舍的“落日喻故人之情;巧妙地说明了自己的心意。借喻所谓借喻,即诗中借喻体代指本体。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李白?送友人?) 从这里分别后,你将单独踏上万里征程。 按:孤蓬蓬草,又叫飞蓬,枯后断根,遇风飞旋。古诗多以之喻指孤身远行的旅人。愿闻锋镝铸,莫使栋梁摧。(杜甫?秋日荆南述怀三十韵?)希望能销毁兵器,但切莫摧残栋梁

4、之材。 按:栋梁房屋正中的大梁。比喻担负国家重任的人。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李朴?中秋?)一片清光满空,皎洁的月亮腾起,云中的仙风寂寥无声息。 按:宝镜喻指月亮,因中秋月圆似镜,故言。仙籁仙境的声音。籁,天空中的声音。赵魏胡尘千丈黄,遗民膏血饱豺狼。(陆游?题海首座侠客像?)中原大地黄尘滚滚胡人气焰嚣张,沦陷区人民血肉模糊喂饱了豺狼。 按:豺狼喻指金朝治统治者。博喻 所谓博喻,即连续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喻体,来说明或描绘本体。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要问我的伤心多深多长,就像这烟雨笼罩的一川青草,就像这满城随风飘转的柳絮沸沸扬扬,就像梅子黄

5、时的雨水,无边无际,迷迷茫茫。 按:这里以江南景色(“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比喻忧愁的深广,兴中有比,意味深长,被誉为绝唱,贺铸也因此而有“贺梅子的雅号。2.比较就是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物当作人来写,从而使描写生动形象,使画面鲜明灵动,使表情达意更别致、更隽永。例如:“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把春雪描绘得美好而富有灵性,饶有情趣。“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晏殊?蝶恋花?上阕将菊、兰、明月人格化,将主观感情移于客观事物,表现了女主人公难以排遣的离愁。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宋祁?玉

6、楼春?)我替你向斜阳敬酒,希望它把夕照的余晖在花间长留。 按:“斜阳本是没有生命的东西,但人却直接同它们进行对话,这就赋予它们以生命,把没有生命的东西写活了。这是拟人手法的一种类型。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姜夔?扬州慢?)自从金兵南侵以后,连荒废的池沼和古老的树木,也对战争表示厌恶。 按:这里,作者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连“废池乔木都在痛恨金人发动的战争,物犹如此,何况于人!有知有情的人民对这战争的痛恨与诅咒,当然要超过“废池乔木千百倍。岸花飞送客,樯燕语留人。(杜甫?发潭州?)岸上飞扬的落花在送别旅客,樯畔呢喃的燕语在挽留行人。 按:诗人离潭州赴衡州送行者只有“岸花和“樯燕。诗人

7、说花知“送客,燕解“留人,这就把“花和“燕人格化了。以“送客“留人分别写花、燕之殷勤,反衬世情之冷淡,从而渲染了悲凉凄寂之气氛,蕴涵了诗人孤独寂寥之情思及对流徙飘荡生涯之感喟。3.夸张夸张,是为了到达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夸张的作用是用言过其实的方法,突出事物的本质,或加强作者的某种感情,强调语气,衬托气氛,引起读者的联想。夸张是古诗中一种常用的修辞方法。其特点是通过形象化的语言,把被描写的事物加以艺术地夸大或缩小,给人以突出的异乎寻常的感觉,从而增强作品的生动性和感染力。谁谓河广,曾不容刀。(?诗经卫风。河广?)谁说河面宽广,竞容不

8、下一只小船。 按:这里运用夸张,极言河之小,连刀(小舟)都容不下。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逾。(杜甫?潼关吏?)备战用的栅子高耸入云,连飞鸟也难飞越过去。 按:这两句诗用了夸张的方法。“连云飞鸟不能逾极言“战格(备战用的栅子)的防卫能力,连飞鸟都不能飞越,更不用说敌人了。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燕山的雪花像席子一样大,一片一片地飘落在轩辕台上。 按:“燕山雪花大如席表示夸张。这个句子承接上句“唯有北风号怒天上来,借想象飞腾、超越常情的比喻,渲染了严冬的淫威。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直一杯水。(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在书房里吟诗作赋,即使写下了万言诗文,也抵不上一杯水

9、的价值。 按:“万言,为数多,“一杯水,为数少。两相比照,而前者不及后者,这样也就形象地说明了文章的价值之低。4.借代借代在古诗词中运用得最广泛。称人时可用籍贯、官职、做官地等来代称,称物时可用一些有特征的或相关联的另一类事物来代称,有的代称甚至相沿成习。借代在诗词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很多,或得体,或含蓄,或形象,或别致。如:“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丝竹代音乐白居易?琵琶行?;“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朱门代指富豪之门,他们常把大门油漆成红色,以显示宅府的华贵及身份的显赫。古诗文中“借代的方式有以下几种:古诗借代的类型繁多。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

10、尘。(陈陶?陇西行?)誓死扫荡匈奴奋不顾身,边境上五千壮士英勇牺牲。按:貂锦汉代的羽林军穿貂裘锦衣,故以“貂锦代战士。这是用衣着代人。独倚帆樯立,娉婷十七八。(白居易?夜闻歌者?)十七八岁的美女,单独靠着桅杆站着。 按:娉婷姿态美好的样子。后因以表示美女。古诗中还以“婵娟佳丽等代美女。此外有甘脆,可以奉亲慈。(梅尧臣?寄滁州欧阳永叔?)当地还有美味的食物,可以奉养老母和亲戚。 按:甘脆味美松脆的食物。古诗中还以“肥甘甘旨珍鲜珍旨甘洁膏腴(食物肥美)代食物。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千里江山莺儿啼唱,绿荫丛中万紫千红,水乡山城处处酒旗飘动。按:红代指“花。绿代“叶。颜色是

11、事物的性状之一,古诗中常用颜色代事物。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可怜无定河边牺牲的将士,仍然是少妇春闺梦里想着的亲人。 按:骨骨是人体的一局部,故以“骨代牺牲的将士,这是用局部代整体。古诗中还以“齿手“足口代人,以“须眉(胡须和眉毛)代男子。桂棹轻鸥,宝勒倚残云。(吴文英?渡江云西湖清明?)桂舟宛假设鸥鸟轻行翩翩,我骑着宝马如倚在云端。 按:桂棹桂木船桨,指精美之船。这是用局部代整体。古诗中还以“舳舻(船头和船尾)“桡(船桨)“帆柁(同“舵)“篷鹚首(船头;古时在船头绘鹚鸟之首来镇水神)等代船。宝勒精美嵌有珠宝的马勒。代指良马。也是用局部代整体。丝桐感人情,为我发悲音。

12、(王粲?七哀?)琴音撩动人的愁绪,为我弹奏出悲伤的乐音。 按:丝桐据说古琴多以梧桐木(木质轻而韧,可制乐器)为体,以练丝为弦,故这里以“丝桐代“琴。这是用材料代成品。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文天祥?过零丁洋?)我发愤读书,得以步人仕途,报效国家;四年来,孤军作战,转战天涯。 按:干戈干,盾牌。“戈,一种兵器。“干戈,泛指兵器。这里代指战争。古诗中还以“烽火(古时边境在高台上烧柴以报警的火)“鼓鼙(pi)(军队中用以鼓励士气的乐器大鼓、小鼓)“矢石(箭和垒石)“弓刀等代指战争,属具体代抽象。闲理阮咸寻旧谱,细倾白堕赋新诗。(陆游?初夏游凌氏小园?)没事就翻开乐谱,弹弹月琴,品品美酒,写

13、写诗篇。 按:阮咸拨弦乐器。类似今之月琴,长头,十三柱。相传为西晋阮威(竹林七贤之一)所造,因以阮咸名之。这是用人代其所造之物。白堕刘白堕,北朝人,善酿酒。故以“白堕来指代“酒。古诗中还以“杜康代酒(传说杜康是周代人,善于造酒)。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李颀?古意?)在战马奔驰的疆场较量胜负,我从不把生死放在心里。按:七尺指身躯。人之身躯,一般高为七尺(古尺),因以“七尺表示身躯。这是用人体高度代人体。5. 设问设问就是自己提出问题,自己答复的一种修辞手法。它是一种“无疑而问,或者说“明知故问的语言运用形式。其本质不在质疑,而是为了增强表达效果。比方李煜的?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

14、春水向东流。前一句设问,紧接着后一句答复。这种自问自答,明显地说明不是“有疑而问,只不过是运用“问的方式引起读者的注意,以此强调自己的思想情感如同河水一样深长,自己的愁绪如同河水一样绵延不绝。又如阿鲁威所作元曲小令中有“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诗句,分层次地表达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 【双调】蟾宫曲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6.反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肯定,用否认形式反问表肯定,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反问在诗歌中的作用是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诗文的其实和说服力。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唐,李峤?中秋月?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赠董大?在诗歌中,含有“肯“堪等词语的问句往往是反问。7.反复 诗歌中重复某些句子,以加强语势,这种修辞方法叫做反复。反复可以强调某个意思,突出某种感情,渲染某种情景与气氛,使读者获得深刻的印象。边草,边草,边草尽来兵老。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戴叔伦?转应曲?)边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模板/表格 > 财务表格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