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文化保护的时代价值与实现途径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8456971 上传时间:2023-11-04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65.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河文化保护的时代价值与实现途径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黄河文化保护的时代价值与实现途径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黄河文化保护的时代价值与实现途径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黄河文化保护的时代价值与实现途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河文化保护的时代价值与实现途径(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黄河文化保护的时代价值与实现途径作者:来源:人民黄河2021年第01期牛玉国主编黄河水利出版社出版定价:65.00元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根植于黄河流域的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傳统文化的主体文化, 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黄河文化专题研讨会文集一书是针对黄河文化进行研究的书 籍,以坚定文化自信为契机,从黄河文化入手,站在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围绕可持续发 展水利和维持黄河健康生命,对黄河文化与黄河工程、黄河经济、黄河生态的关系进行研究。黄河文化专题研讨会文集一书明确指出了黄河文化对中华民族的重要性,充分挖掘黄 河文化的时代价值对树立中华民族文化自信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一,黄河文化是中华民

2、族 的“根”。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先民最早活动的区域,也是我国早期文化的发源地。陕西蓝田猿 人、大荔猿人早在旧石器时代就在黄河流域活动。新石器时代,黄河流域形成了齐家文化、仰 韶文化等,这也是黄河文化初步发展的原始形态。在进入文明社会后,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了夏 商周文化、秦文化、齐鲁文化等,逐渐构成了完整的文化体系。随后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 黄河文化持续吸收了北方游牧文化,且持续向南方地区进行文化输出,不断融合其他地域文 化,最终形成了以黄河文化为主的多元文化体系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可以看出,黄河文化 是中华文明的根源,在中华民族形成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第二,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 “魂”。唐宋

3、时期及之前,黄河流域长期占据了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位置,拥有繁荣的 农业经济与传统文化,对全国各个区域都产生了一定的凝聚力。唐宋以后,在长江流域经济优 势明显以及北方游牧文化的影响下,黄河文化开始融入了更大的文化圈,并持续汲取其他地域 文化精髓,引领着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生计文化方面,农业技术、天文历法、传统医药等均 源于黄河文化,并向全国、全球扩散;制度文化方面,基于农耕经济的一些政治制度、社会制 度延续至今,对现代文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由此,黄河文化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发展演变的核 心,也成为中华民族“魂”之所在。黄河文化专题研讨会文集一书提出,在现代社会环境中,黄河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

4、 文化的核心,亟待进行保护与传承,这也是我国文化强国的内在需求。黄河文化保护的时代价 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黄河文化保护有利于坚定文化自信。深入挖掘黄河文化, 进行黄河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能够让中华民族保持对黄河文化的自信,为坚定文化自信提供有 力支撑。一方面,黄河文化为坚定文化自信奠定了基础,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黄河文化依然保 留着灿烂辉煌的成果,显著提升了人们的自信心;另一方面,黄河文化极具包容力,使得其能 够在坚守自我的过程中不断保持生命力,无形中也坚定了人们的文化自信心。第二,黄河文化 保护能够为中国参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历史与实践基础。保护黄河文化,就是保护黄河 文化包容开

5、放的特性。黄河文化是综合中原文化、北方游牧文化、南方长江流域文化、亚欧文 化等逐渐形成的。黄河流域长期处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核心区域,且开展了对外经济交 流、文化互通与政治外交。在与国外文化交流沟通的过程中,黄河文化不仅在进行文化输出, 同时也从其他民族文化中汲取养分,进而形成了具有包容性的中华文明。在“一带一路”倡仪实 施的背景下,黄河文化与其他区域、其他国家的文化交融,为现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 范本,这也是保护黄河文化的重要时代价值。基于黄河文化保护的时代价值,以及黄河文化专题研讨会文集一书,笔者认为必须做 好黄河文化保护工作。第一,开展黄河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一是要建立黄河文化

6、保护的整体 思想,始终坚持文化遗产保护的内在要求与规律,注重黄河文化保护的整体性、协调性,打造 黄河文化保护的整体机制;二是有规划地开展黄河文化整体建设,厘清黄河上下游、干支流文 化的发展规律以及在发展过程中的内在联系,以推动黄河流域各省份、各地区之间文化系统性 的规划建设,打造全面、系统的黄河文化保护机制,通过黄河文化博物馆、黄河名胜古迹等来 展现黄河文化的魅力。第二,强化黄河文化教育。重视黄河文化教育对保护、传承黄河文化有 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是要发挥学校在黄河文化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将黄河文化融入教材之 中,融于课堂之中,有计划地开展黄河文化教育,强化学生保护、传承黄河文化的使命感;二 是将黄河文化教育融入节庆日,利用春节、元宵节、中秋节、黄河文化节等节庆日,重点针对 黄河文化进行解读,在黄帝陵等名胜古迹开展黄河文化活动,展现黄河文化魅力,让黄河文化 能够对人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基金项目:2019 年黑龙江省省属高等学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青年项目“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文化问题研究”(KYYWF10236190120)作者简介:谭艳超(1982),女,黑龙江海伦人,绥化学院助理研究员,哈尔滨理工大 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哲学、文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