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院信息化发展研究报告2008-2013(白皮书)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8456558 上传时间:2024-01-02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9.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医院信息化发展研究报告2008-2013(白皮书)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中国医院信息化发展研究报告2008-2013(白皮书)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中国医院信息化发展研究报告2008-2013(白皮书)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中国医院信息化发展研究报告2008-2013(白皮书)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中国医院信息化发展研究报告2008-2013(白皮书)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医院信息化发展研究报告2008-2013(白皮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医院信息化发展研究报告2008-2013(白皮书)(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医院信息化发展研究报告2008-2013(白皮书)摘录一国家卫生计生委医院管理研究所中国医院协会信息管理专业委员会第1章 医院信息化发展概述一 医院信息化进入快速发展新阶段据中国医院协会信息管理专业委员会(CHIMA)年度调查报告测算,三级医院和三级以下医院的平均年度信息化投入由2005年的232.90万元和72.60万元分别发展到2012年的454.21万元和122.47万元,5年分别增长95.0%和68.7%。二 医院信息化应用普及情况(一)三级医院典型系统应用情况CHIMA 2012-2013年度中国医院信息化状况调查报告中,三级医院临床信息系统的应用比例反映了三级医院当前信息化发展

2、水平,我们同时选取了2008-2009年度的调查数据进行对比以反映近几年信息化的发展变化,统计数据如表1-1所示。从表中数据对比可以看出,2008年以来,三级医院的信息化应用,特别是以医生工作站和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主要临床信息系统应用,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医生工作站、LIS、PACS几个典型应用均已过半数,其他辅助科室信息系统应用也已占相当比例。同时数据也说明,各类临床信息系统的全面应用也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此外,医院信息化水平在地区间发展仍很不平衡,经济不发达地区医院与发达地区有明显差距。以门急诊医生工作站、LIS、PACS为例,发达地区医院(含三级及三级以下医院)应用比例分别为57.96%、

3、53.32%、44.69%,而不发达地区医院应用比例分别为48.54%、38.83%、33.66%(考虑到调查样本分布,不发达地区医院的实际应用比例可能小于上述比例)。医院信息系统的终端数量也有较大发展。仍以上述报告提供的数据,以终端站点数计算,2012-2013年度,站点数在1000个以上的医院比例为16.98%,而2008-2009年度,这一比例仅为8.90%。表1-1 三级医院临床信息系统应用情况(二)三级以下医院典型系统应用情况我们同样选取了CHIMA 2012-2013年度和2008-2009年度调查报告中,三级以下医院临床信息系统应用情况的数据,如表1-2所示。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

4、我国三级以下医院的信息化水平与2008-2009年度相比,各类临床信息系统的应用比例均有较大幅度提高。其中,门诊医生工作站和住院医生工作站的应用比例分别达到了42.82%和51.58%,LIS、PACS的应用比例分别达到33.33%和24.71%。但与三级医院相比有明显差距。县级医院(其中绝大部分为二级医院)的信息化水平在过去几年中有了很大发展。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近几年国家开展的加强县医院能力建设专项行动,县医院信息化建设列入其中,得到政府财政直接支持。根据卫生部2012年发布的县医院信息化水平专项调查报告,典型系统的应用数据如表1-3所示(对比数据为CHIMA 2011-2012年度三级以

5、下医院应用数据)。表1-2 三级以下医院临床信息系统应用情况表1-3 县级医院信息系统应用情况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县级医院的信息化水平与城市二级医院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三)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农村乡镇卫生院和城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医疗机构的信息化随着政府强化基层医疗机构建设而进入快速启动期。在过去几年中,中央和地方政府已经投入了数十亿元。由于规模、投入方式、技术人员限制,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一般都采取行政区域统一建设和统一管理模式。目前,部分城市和发达地区的农村已经建立了包含医疗和健康档案管理在内的信息系统,还有不少地区正处于筹划建设中。与医院相比,基层医疗机构信息系统的功能相对简化,但又

6、不是医院信息系统的简化版。由于统一管理的需要,这类系统从技术架构上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相关产品还处于发展初期,其部署与服务模式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四)医院信息化的目标重点根据CHIMA年度调查报告,这一时期医院信息化的首要目的(应用信息技术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提高临床业务效率,支持医院流程再造。这与国内医院特别是大型医院所面临患者就诊压力紧密相关,而事实上信息系统在支持大型医院高效率运行中也起到了支撑性作用。同时,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降低医疗差错与意外紧随其后,居目前应用信息技术解决的主要问题的第二位以及最应该解决问题的第一位。三 医院信息化应用新进展(一)电子病历快速推进从CHIM

7、A中国医院信息化状况调查看,直接反映电子病历应用情况的门急诊医生工作站系统、病区医生工作站系统和电子病历(EMR)系统,分别从2008年的39.26%、43.30%、24.91%提升到2012年的51.55%、59.14%、46.67%,成为发展速度最快的应用。电子病历应用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行业对电子病历的认识更趋成熟,电子病历的实施路径更为明确。2卫生部组织开展的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成为政府推动电子病历发展的重要抓手。3以电子病历为牵引,带动了整个临床信息系统建设的快速发展以最为典型的检验信息系统(LIS)、医学影像系统(PACS)为例,其应用比例由2008年的38.14

8、%和22.68%提升到2012年的44.80%和35.90%。其他专科化临床信息系统,如心电、麻醉、重症监护等,也得到了较大范围应用。与此同时,电子病历的集成成为发展中的热点,集成平台应用开始崭露头角。4病历书写软件发展基本成熟。(二)移动应用方兴未艾1移动技术持续活跃,推动应用与市场发展过去的几年中,无线WIFi的速率持续提高,3G通信成熟应用、4G通信开始换代;以iPad为代表的各类PAD新品纷呈,智能手机功能越来越强;各类便携式生命体征采集装置越来越多、体积越来越小;无线通信与传感技术相结合的移动医疗物联网概念得到重视。据艾媒咨询(iiMedia Research)数据显示,2012年中

9、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达到18.6亿元,较上一年增长17.7%,开发的APP产品已达2000多种。2医院内部移动应用呈现多样化快速发展态势据CHIMA 2012-2013年度调查报告,三级医院应用无线网络技术的占43.13%,采用PDA(手持设备)和平板电脑的分别占20.22%和10.51%。虽然应用比例还不算高,但与2010年的26.52%、9.15%、9.45%相比,有了显著的发展。3医院外部移动应用预示了新的发展方向和巨大的发展潜力与移动技术相结合,把医院的服务延伸到院外,创新医疗服务模式。这些应用包括:把生命体征监测与移动通信相结合,面向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人群,创新日常健康监

10、护与管理模式;利用广为普及的智能手机,开展挂号预约、结果查询、健康提醒、健康教育等面向居民的就医服务;面向院前急救,通过急救人员便携式终端和远程监护,建立起急救现场、救护车与医院间的急救信息链,创建急救特速绿色通道。这些应用处于尝试、探索发展的初期,但预示了未来网络化医疗的发展方向。(三)医疗质量监管获得重视1针对医疗质量管理中的重点问题和特定的管理主题,建立实时化的监测和反馈系统是应用的主要形式。2对医生医疗行为进行规范化干预是医疗质量监管应用发展的另一形式借助于医生工作站,将部分医疗质量自动审核功能嵌入到医嘱下达过程中,从源头上规范医疗行为。其中应用较多功几种功能包括:临床路径、手术分级管

11、理、抗生素分级管理、合理用药、医疗保险知识库等。其中临床路径的应用,据CHIMA 2012-2013年度调查报告显示,调查医院中应用率达19.31%(三级医院达33.69%)。(四)精细化运营管理成为现实1建立量化绩效综合评价系统成为医院运营管理的趋势2人财物管理系统开启新一轮发展3商业智能(BI)工具在少数医院得到应用尝试(五)患者服务形式多样1预约挂号服务在大医院快速推开据CHIMA 2012-2013调查报告,开展或正在建立预约挂号信息服务系统的医院达到43.67%。2减少排队、改善就医环境用于挂号、交费、取报告的自助服务系统在大医院门诊较为普遍地得到应用。为了解决反复排队交费问题,付费

12、模式不断创新,有的医院与银行联合,建立了持银行卡就诊的“一卡通”模式。用于改善就医环境的排队叫号、就医信息发布等系统也得到了广泛应用。3与患者沟道的信意渠道得到加强一些医院建立了出院患者的电话满意度随访系统,在院内应用了自助式患者满意度调查系统。有的医院在挂号、收费、发药等业务窗口引入了在其他服务行业采用的窗口服务满意度评价系统。(六)区域卫生信息化实质性起步1卫生部提出“3521”工程卫生信息化框架 在卫生部以“3521”工程为主体的“十二五”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卫生信息平台,实现区域卫生信息共享。卫生部出台了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指南。2多个区

13、域卫生信息共享项目建成并起到重要的示范作用 上海、厦门等几个起步较早的城市经多年发展初步建立了区域卫生信息共享平台,多种区域医疗业务模式得到应用示范。与此同时,国家和各地政府设立的区域卫生信息化试点项目纷纷启动建设,呈现出多点并发的态势。3居民健康卡项目开始启动 配合区域卫生信息化,卫生部启动了居民健康卡工程,其目标是实现居民跨机构个人身份统一标识和电子健康档案的携带问题。四 存在问题(一)医院信息化推进缺乏顶层统筹机制和路线图1缺乏顶层统一协调机制2没有形成凝聚相关要素的协同发展方案3整体推进的目标还不够明确和具体4缺乏信息化发展的激励机制(二)标准化滞后导致的集成难问题突出在CHIMA的医

14、院信息化状况调查中,在医院信息化建设主要障碍因清中缺乏医疗信息化标准排在第5位,在HIT产品存在问题中更排在第1位。在标准化滞后问题中,缺乏标准与有标准不遵循的问题并存,主要反映在四个方面:1缺乏适合国情的面向特定应用场景的系列化信息标准2已经制定的部分标准难以落地3缺乏强制性的标准测评认证机制4缺乏专业化的标准开发组织(SDO)(三)产业薄弱产品跟不上需求发展据CHIMA的医院信息化状况调查报告,供应商缺乏提供满足需求与服务产品的能力排在医院信息化建设主要障碍因素的第3位。1综合性的HIS厂商生存状况不佳2整个产业对高水平人才吸引力不足(四)应用水平有待提高1.“重应用、轻评价”国内医院信息

15、系统应用发展很快,许多医院把信息化应用看做是现代化的标志,重视用了什么和应用的形式,但对应用效果的评价普遍不够重视,对于持续改进的研究不够,从而影响信息系统实用性的提高。2智能化功能开发应用不够以卫生部开展的电子病历应用水平分级为例,参加分级测评的医院为各地电子病历试点医院,基本代表了医院信息化的最高水平,但测评结果显示应用水平在3级以下(含3级)的医院占96.6%,只有0.8%的医院达到5级以上。其中较为欠缺的是各类医疗知识库的应用。(五)老一代系统面临升级换代的难题(六)资金投入与人才的不足资金和人才是信息化建设的两大重要支撑。CHIMA调查报告显示,三级医院和三级以下医院在信息化方面的资

16、金投入,从由2008年度的232.90万元和72.60万元分别增加到2012年度的454.21万元和122.47万元,5年分别增长95.0%和68.7%。在IT专业人才方面,受调查三级医院IT部门员工在11人及以上的比例由2008年的27.05%增长到2012年的37.16%,受调查二级医院IT部门员工在7人及以上的比例由2008年的19.2%降低到2012年的16.16%。在CHIMA调查中,缺乏充分的信息化资金支持和部门人力资源不足仍分别位列医院信息化建设主要障碍因素的第一位和第二位。五 未来发展展望受到新医改宏观政策环境、医院等级评审要求、医院内部管理需求的推动,未来5年医院信息化整体上仍将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兽医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