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8455116 上传时间:2022-09-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例谈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例谈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例谈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例谈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例谈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例谈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例谈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例谈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摘要:小学数学大纲明确指出:“小学数学教学,要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这说明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学好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饿思维品质,发展思维能力。本文从四个方面举例论述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数学教学培养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小学数学教学,要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这说明小学数学教学不仅是要使学生学好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发展思维能力。如何优化课堂教学,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点粗浅认识和教学方法。 一、加强说理训练,培养学生思维有序。 语言是思维的外

2、壳。爱因斯坦曾说过:“一个人智力的发展和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言的。”由于小学生语言区域狭窄,更缺乏数学语言,而他们的思维活动对语言具有教强的依赖性。教学实践证明,语言能力增强了,思维能力也就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首先加强学生的说理训练,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在计算教学中,训练学生口述运算过程;在应用题教学中,训练学生口述数量关系的分析过程;在几何教学中,训练学生口述观察思考的过程等。 如:在教学小数除法1.6926时,要求学生边算边说:“被除数的整数部分1比除数26小,不够商1,在商的个位上写0,再点上小数点,16除以26还不够商1,在商的十分位上

3、写0,169除以6,商6,在商的百分位上写6,6乘26得156,169减156得13,在余数后面添0再除,130除以26商5,在商的千分位上写5,5乘26得130,130减130得0。学生在讲述计算过程时,必须要有序的思维,才能表达清楚。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又如,在教学“一个服装厂计划做660套衣服,已经做了5天,平均每天做75套,剩下的要3天完成,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套?”教学时,在学生理解了题意的基础上,分析数量关系:引导学生说出要求平均每天做多少套,需要知道“剩下多少套”和“剩下的要做多少天,”只知道“剩下的要做3天,”不知道“剩下的套数,”因此要先求“剩下的套

4、数。”要求“剩下的套数”,需要知道“一共的套数”和“已经做的套数”,而“已经做了多少套”题目中没有直接告诉,根据题目中“已经做了5天,平均每天做75套,”可求出“已经做的套数”,又根据“一共的套数”和“已经做的套数”可求“剩下的套数”,用“剩下的套数,”和“剩下的要3天完成,”就求出了剩下的平均每天要做的套数。这样让学生有序的口述分析过程,不但使学生清楚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同时也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注重一题多变,培养学生思维灵活。 在数学教学中,重视“一题多变”,让学生能“举一反三”,抓住问题的关键进行分析,既能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如:在教

5、学分数和百分数应用题后,设计这样一组练习题, 电视机厂去年生产黑白电视机36万台,彩色电视机的台数是黑白电视机的25%,生产彩色电视机多少万台? 电视机厂去年生产黑白电视机36万台,黑白电视机的台数是彩色电视机的25%,生产彩色电视机多少万台? 电视机厂去年生产黑白电视机36万台,彩色电视机的台数比黑白电视机多25%,生产彩色电视机多少万台? 电视机厂去年生产黑白电视机36万台,彩色电视机的台数比黑白电视机少25%,生产彩色电视机多少万台? 电视机厂去年生产黑白电视机36万台,黑白电视机的台数比彩色电视机多25%,生产彩色电视机多少万台? 电视机厂去年生产黑白电视机36万台,黑白电视机的台数比

6、彩色电视机少25%,生产彩色电视机多少万台? 在解答这一组题目时,学生必须根据条件的变化,灵活的分析数量关系,才能正确的解答。 再如:设计一组“看算式,补条件”的题目,果园里有梨树240棵, 桃树多少棵?这组练习,学生必须根据算式的不同特点,灵活的组织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正确的题意,这就要求学生想得细、想得全面,促使学生的思维灵活发展。 三、重视一题多解,培养学生思维求异。 求异思维,是指学生的思维模式具有独立性、新颖性、发散性的特点。在数学教学中,注重一题多解,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分析问题。鼓励学生敢于“想”、敢于“闯”、敢于“与众不同”。从而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如: 工程队修一条长10

7、0米的公路,头3小时修了全长的,照这样计算,剩下的还要几小时?学生思考问题的思路不同,解答方法也不一样。 解:设剩下的还要x小时。:3=(1):x等。通过一题多解,启发学生发散思维,求异思维。 再如:教学一个数除以分数,18怎样计算,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小组合作寻求解决方法。学生想出的方法有: 把除数变成小数0.4来算, 因为小时行18千米,那么,小时行“182”千米,所以18=1825=45利用商不变的性质,把除数转化成整数, 18=(185)(5)=902=45 利用商不变的性质,把除数转化成1,18=(18)()=18=45,最后,让学生说一说各种算法的算理,并比较哪一种方法适用性广,

8、而且又简便。从而得出了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 四、强化实践练习,激发学生思维创新 实践练习是应用新知识,发展新知识的过程和手段,也是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因此,要努力优化练习设计,精心设计创造性练,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造条件。根据教学内容,在练习设计中,充分发掘问题的趣味性和适用性,让学生去实践,去创造。使学生开拓思路、灵活解题,从而发展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如:在学生掌握了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后,我上了这样一节练习课,怎样利用圆柱体量杯、水、和直尺求出一块不规则小石块的体积?这一问题的设计,立刻激活了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他们经过思考、探索、交流,终于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把石块放到量杯里,再倒进水,让水漫过石块,然后再把石块拿出来,量杯中水位下降部分的体积,就是石块的体积; 先倒入一部分水,水要能漫过石块,然后把石块放入水中,量杯中水位上升部分的体积,就是石块的体积; 先把杯子盛满水,再放入石块,然后把溢出的水收集起来,用量杯量一量,这些水的体积就是石块的体积; 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创造思维品质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要我们长期坚持,不懈努力,在每一个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进行这方面的渗透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一定会得到增强,创新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