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表征内容理论的难点与一个解决方案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8454948 上传时间:2023-02-18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前表征内容理论的难点与一个解决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当前表征内容理论的难点与一个解决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当前表征内容理论的难点与一个解决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当前表征内容理论的难点与一个解决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当前表征内容理论的难点与一个解决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当前表征内容理论的难点与一个解决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前表征内容理论的难点与一个解决方案(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当前表征内容理论的难点与一个解决方案叶峰*本文由2005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当代数学哲学问题研究”资助(批准号05BZX049)。(北京大学哲学系)摘要表征内容理论(theory of content)是当代心灵哲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最近二十年以来,由Dretske、Fodor、Millikan、Papineau、Prinz等人提出的几种主要的、有影响的理论,以及围绕这些理论的一些争议,是这一研究领域的热点。本文将讨论这些理论的几个最实质性的难点。首先,本文将提出一个对其中多数理论都接受的因果-历史条件的一般性质疑。然后,本文将分析这些理论的拥护者解决其它一些实质性难点的最新尝试,论证

2、这些尝试仍旧不成立。结论是,这些理论包含一些跟本性的缺陷。本文将分析这些缺陷的内在原因。最后,本文将简要介绍由作者本人提出的、能够解决这些问题的一种涉身的内在图表征理论。一、引言表征内容理论(theory of content)是当代心灵哲学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它的目的是要说明,一个内在表征(inner representation)与它所表示的外部对象(或称外在内容,broad content)之间的意向性关系(或称表示关系)是什么。意向性被认为是心灵现象的特有属性。在这里,意向性特别地指一些内在心灵实体,即内在表征,可以表示某些外部对象。比如,一个概念可以表示一个或一类外部事物,一个信念表

3、达某个外部事态,一个欲望对应于它的满足条件。两个外部物理对象之间似乎不存在这种意向性关系。比如,只是通过心灵的理解,一个文字标签才能表示某物;同样,即使对一个箭头,也是通过心灵的理解,才能说它是指向某个方向。当前从事心灵哲学研究中的多数哲学家,都接受了人类是自然进化的产物,心灵现象也是自然现象这一事实。因此,一些重要的问题是,意向性关系是什么样的关系?它的内在结构是什么?它如何可能作为自然对象之间的关系存在?它与其它的非意向性关系的区别是什么?它如何在自然界中产生?自然化的表征内容理论的主要任务之一,是用一些自然化的条件来刻画意向性关系,也就是不用“指称”,“意指”,“相信”,“希望”等等这些

4、语义概念或意向性词汇,来描述与确定意向性关系。用自然化条件刻画意向性关系的主要困难之一,在于意向性关系的一个有别于其它自然事物之间的关系的特征,即错误表示(misrepresentation)的可能性。比如,自然现象之间的最普通的关系之一是因果关系,比如,火导致烟。同样,一个外部事物有可能作为原因,而导致表示它的内在表征在我们的心灵中显现。比如,看见一头牛,会导致关于牛的内在表征在我们的心灵显现。但是,意向性关系不是这种因果关系,因为看见远处的一匹马,也可能导致关于牛的内在表征在我们的心灵显现,但关于牛的内在表征依旧表示牛,而不是马,或者“牛或远处的马”。换句话说,自然因果关系无所谓错误:如果

5、一个结果不是由某种原因引起,它不会依旧“意指”那个原因。如果烟不是由于火引起的,它本身不会依旧“意指”火。内在表征似乎本身“意指”某些外部对象,不论它所“意指”的外部对象是否与它本身自然地相关联。这正是意向性,作为心灵的特有属性,而有别于其它自然属性之处。除了错误表示如何可能这一基本问题,当前的表征内容理论还着重讨论以下一些问题。它们都是学者们在尝试各种形式的表征内容理论时发现的,构造一个合理的表征内容理论必须克服的障碍:(1)内在表征(inner representation)是否有结构,结构是什么?这个问题的难点是,如果断言内在表征有某种确定的结构,有可能意味着断言有绝对的分析与综合之间的

6、差别;而自从Quine对分析-综合二分法的批评之后,多数人倾向于否定分析-综合二分法。(2)孪生地球问题:这是Putnam提出的一个思想实验。假设有某个孪生地球,上面的事物,包括人等生物,看起来外表上与地球上的事物一模一样。但是,孪生地球上的“水”的分子结构其实是某种XYZ而不是H2O。那么,我们的直观似乎告诉我们,我们的关于水的内在表征,只表示地球上的水,而不表示孪生地球上的“水”,因为它不是与地球上的水同类的东西,虽然它们表面上看相同。一个表征内容理论所提出的关于意向性关系的自然化条件,必须能够预测这一点。(3)“沼泽人”问题:这是另一个思想实验,最早由Davison(1970)提出。“沼

7、泽人”是被设想为一个由一些随机运动的分子,完全偶然地聚合成的,与某个真实的人有着完全相同的分子结构的人(假设它是一个人)。问题是,这样一个人没有历史,没有学习过程,那么,他是否有内在表征,或者他的内在表征是否有内容,是否表示外部对象?不论回答是或否,一个表征内容理论都必须能够做出合理的解释(4)不确定性问题:在尝试提出一些刻画意向性关系的自然化条件时,常常会遇到不确定性问题,即所提出的自然化条件不能唯一地确定一个内在表征在直观上所“意指”的对象。这当然也就是意向性关系之所以特殊的原因。(5)空概念问题:像“独角兽”这样的空概念,有时也会对寻找确定意向性关系的自然化条件带来困难。换句话说,确定意

8、向性关系的自然化条件本身应该蕴涵,某些作为内在表征的概念没有表示对象,但又是正常的,在某种意义上有内容的概念。(6)Frege问题:Tully与Cicero是同一个人的名字,但是相信“Tully就是Cicero”与相信“Tully就是Tully”似乎是持有两个不同的信念。一个理论应该能够说明它们不同在哪里。(7)概念演变问题:一个内在表征通过学习而被获得后,还可能在不断的学习或使用中发生变化。这种变化,甚至有可能使得这个内在表征所表示的对象发生变化。一个理论应该能够容纳并预测这种内在表征的表示对象的变化。(8)析取内容问题:这是由Putnam提出的另一个例子。我们所说的自然界中的玉(jade)

9、,其实包括了具有两种不同的分子结构的矿物质,硬玉(jadeite)与软玉(nephrite)。假设一个人(或所有人),到今天为止碰巧只遇到过具有其中一种分子结构的样本,比如硬玉,那么这个人(或所有人)所形成的关于玉的内在表征,是只表示硬玉,还是表示所有的玉石?硬玉与软玉外表上可能有所不同,因此这不是最好的例子,但我们在这里不妨假设硬玉与软玉外表上是一样的,只是内在分子结构不同。假设硬玉与软玉在我们周围到处都是,而我们仅仅是极其偶然地迄今为止只遇到过硬玉,那么我们的关于玉的内在表征或概念,直观上似乎应该表示所有的玉石,包括那些仅仅是偶然地,迄今为止还不曾被我们遇到过的软玉。换句话说,如果今天我们

10、碰巧第一次遇到软玉,并将我们的概念应用于它,这似乎该不是一个错误。这意味着,“玉”所指示的对象,不能简单地说,就是与我们过去所实际遇到过的,叫“玉”的东西有相同内在结构的对象。这与孪生地球问题是相对的。换句话说,如果地球上只有硬玉,没有软玉,而相反,孪生地球上只有软玉而没有硬玉,那么,我们的关于玉的内在表征或概念,在直观上,似乎就应该仅仅表示地球上的硬玉,而不表示孪生地球上的软玉。最近二十年来,哲学家Dretske (1986, 1988)、Fodor(1987, 1990, 1994)、Millikan(1993, 2004)、Papineau(1993,2001,2003)、Prinz(2

11、000,2002)等分别提出了几种较有影响的表征内容理论,但它们也都存在一些重要的难点,已经被学者们指出。参见Adams (2003),Neander (2004)中的综述。本文将先简要概述这些理论的要点,及现有的对他们的批评。然后,本文将在四个方面作更深入的分析。本文认为这些方面是这些理论的本质性难点:(1)本文对被相当广泛地接受的所谓“因果历史条件”提出了一个一般性的质疑,指出它是基于未能更细致、更准确地分析历史与环境在决定概念的外在内容时所起的真正作用。由此,本文对所谓“沼泽人”问题作了更准确的澄清:一方面说明,如我们的直观所认为的,“沼泽人”同样有概念、信念、欲望等等;另一方面说明,“

12、沼泽人”的内在表征与普通人的内在表征的真正差异在哪里。这是依赖于“因果历史条件”的理论,包括除Fodor(1994)外的所有以上提到的理论的一个跟本性缺陷。(2)本文分析了Papineau(2003)和Price (1998)对功能不确定性问题的回应,指出它们或包含循环论证,即预设了意向性关系,或不适用于内在表征。(3)本文分析了Fodor的表征内容理论中的“非对称依赖性(asymmetric dependence)” 所包含的循环,即对意向性关系的预设。这一点已被一些学者指出。本文将着重指出Fish(2000)对“非对称依赖性”进一步阐述依旧不能解决问题。同时,本文分析并指出,这种不可避免的

13、循环,来源于Fodor(1998,2004)的概念原子论, 而且这种隐含的循环,使得人产生了概念原子论可以解决概念理论中的复杂问题的幻觉。(4)本文还分析了Millikan(2004)与Papineau(1993)对“有用的错误信念”问题的回应,指出它们也是基于循环论证。最后这三个方面,构成了当前表征内容理论的另一个根本性问题:解释意向性关系时无法回避的循环性。这两个根本性问题的根源,在于这些理论不是从内在表征的内在结构出发,说明我们的心灵机制如何解释内在表征的结构性成份,使其与我们身体所处的环境相联系,以此实现意向性关系。这应该是表征内容理论的正确出发点。最后,本文将简要介绍作者本人由这个出

14、发点提出的一种“涉身的内在图表征理论(embodied inner map theory of representation)”(Ye 2006),并介绍它对表征内容理论的主要问题的回答。为简化叙述,我们用单引号将一个词括起来,以代表相应的内在表征或概念。例如,牛代表关于牛的内在表征或概念。需要注意的是,在心灵哲学中,一个概念总是指一个个体心中的内在表征,或一个个体心中的心灵实体,而非一个抽象的、公共的、被许多人同时把握的抽象实体。二、现有的表征内容理论种种2.1 Dretske的自然符号-目的论理论Dretske(1986,1988)将内在表征与它们所表示的内容之间的表示关系的建立过程,分成

15、一个前期的学习阶段与后期的使用阶段。在学习阶段,表征与所表示的内容是所谓自然符号关系,即内在表征R表示C,假如有R则有C。这好比烟可作为火的自然符号:有烟则有火。同样,有牛在心灵中显现,则有牛作为外部原因。因此,对于Dretske来说,在学习阶段没有错误表示,即内在表征与所表示的对象确定地相关。Dretske认为,学习使得内在表征获得某种正常指示功能。这里,“正常功能”指的是有益于生物体生存的、被自然进化选择出的功能。比如,心脏的正常功能是使得血液循环。正常功能有可能丧失,但是丧失了正常功能的心脏还是以使血液循环为其正常功能。同样,表示牛是牛的正常功能。当牛与外部的牛相应时,这一正常功能得以实

16、现;而当远处的一匹马导致牛在我们的心灵显现时,它意味着牛的正常功能的丧失。因此,错误表示就是正常功能的丧失。Dretske的理论的一些问题已经被许多人指出(Adams 2003,Neander 2004,Fodor 1987,1990)。一个重要问题是,对学习阶段与使用阶段的划分显得是任意的,而且学习阶段不能有错误。比如,假设在学习牛这个概念时,看到了一些机器牛,或其它像牛的动物,那么这个内在表征就不仅仅表示牛,还表示机器牛,或其它像牛的动物。这个问题并不是绝对不可解决的。比如,有可能对学习阶段如何使得内在表征获得正常功能作更细致的分析,以说明偶然的例外不影响正常功能。(反之,假如我们所遇到的牛实际上多数是机器牛,那么我们所具有的关于牛的概念,应该就是表示机器牛。)同样地,有可能对学习阶段与使用阶段的划分作更细致的分析,而不必假设它们之间有绝对清晰的界线。我们是通过学习来获得概念以及正确使用概念的能力的,这一点在直观上是显然的。因此,Dretske的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