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8454139 上传时间:2023-09-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 城市性质与发展目标: 一、 城市性质 创新型综合经济特区,华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与香港共同发展的国际大都会。 二、 城市职能 1国家经济特区,自主创新、循环经济的示范城市。 2国家支持香港繁荣稳定的服务基地,深港共建的国际性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 3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现代文化产业基地。 4国家重要的交通枢纽和边境口岸。 5具有滨海特色的国际著名旅游地。 三、 城市发展总目标 1充分发挥改革开放与自主创新的优势,担当我国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先锋城市。 2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相协调,建设经济发达、社会和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宜居、具有

2、中国特色的国际城市。 3依托华南,立足珠三角,加强深港合作,共同构建世界级都市区。 四、 城市发展分目标 1区域协作提升城市的国际和区域地位 提高深圳国际化水平,加强深港合作,加强与珠三角及内地城市的联系,推动区域基础设施协调发展,合作开展区域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 2经济转型保持经济持续健康高效发展 继续强化支柱产业,大力推进传统产业升级,加快发展高端服务业,发展循环经济和绿色产业,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3社会和谐推动城市社会和谐健康发展 加强城市公共安全,促进城市人口的适度稳定,加强社会公共服务,保障基本居住条件,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保障社会民生。 4生态保护高效合理利用资源,保持优良的生态环境

3、 保护生态绿地资源,合理利用海洋岸线资源,高效利用能源和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建设并保护优良的生态环境。 经济转型政策: 一、 继续强化支柱产业 1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金融业、现代物流业和特色文化产业,形成多元化的产业结构。制定重点产业发展目录,提高支柱产业增加值比重。制定鼓励支柱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和用地政策,优先保障支柱产业用地需求。建设总部基地、专业化产业园区和产业聚集地,形成产业集群优势。 2提高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鼓励自主创新研发,加快发展创新能力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龙头企业。 3发展多层次的金融市场,深化地方金融体系创新,推动金融产品创新和金融市场发展。

4、4引进国内外一流物流企业,形成产业高效供应链。 5鼓励社会资本投入文化产业,逐步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投资机制市场化的文化产业投融资体制。 二、 大力推进传统产业升级 1制定基于全球产业价值链的产业升级政策,扶持传统产业高新化,不断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企业的创新能力。 2以提高地均税收和单位工业用地增加值为目标,提高产业准入标准,整合优化传统工业区,合理引导和控制工业用地功能置换,促进产业平稳转型升级。 三、 发展循环经济和绿色产业 1建立包括节能减排等内容的“绿色GDP”指标核算体系,将其作为主要宏观调控指标。 2有效运用价格、税收、许可证等多种经济手段,推广万元GDP水耗和能

5、耗的政府考核机制。设立环境准入门槛与产业退出机制。 3改造能耗高、污染重的传统产业,大力发展节能、降耗、减污的高新技术产业。培育生态、环保、海洋等未来优势产业。 城市空间结构 一、 城市空间结构 以中心城区为核心,以西、中、东三条发展轴和南、北两条发展带为基本骨架,形成“三轴两带多中心”的轴带组团结构。 二、 城市空间布局策略 1外协内连加强深圳与香港和广州、东莞、惠州及珠江西岸城市的联系,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强特区内外一体化建设,调整城市空间布局。 2重组预控在全市范围内优化配置行政管理等各项资源,调整城市分区,重组发展格局;预留城市远景发展用地,控制并引导区域性重要发展走廊和战略性节点地区

6、的建设,优先配置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发展战略性支柱产业。 3增心改点建设具有区域价值的战略性节点地区,增加发展极核,建设多个城市高端服务职能集聚点,推动空间结构由单中心向多中心发展;由点突破,在城市发展矛盾突出的旧工业区和城中村率先进行示范性城市更新改造。 4加密提升适度提高适宜地区的开发强度,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紧凑发展,推动土地功能的混合使用,提高土地资源的综合承载力;以重要节点地区的新建和改造,强化城市特色,提高城市服务功能和空间环境质量。 第一节 城市轴带结构 三、 面向区域的城市轴带结构 1南北贯通。通过广深港客运专线和区域城际线的建设与完善,贯通与南部的香港,北部的广州、东莞

7、、惠州等城市的联系,构建三条面向区域的城市发展轴,强化珠三角区域发展的“脊梁”。 2西联东拓。通过跨珠江通道和厦深铁路的建设,建设城市东西向发展带,加强与珠江西岸地区,以及惠州、粤东北等地区的社会和经济联系,扩大深圳的经济腹地。 四、 西部发展轴 1西部发展轴是深圳提升国际化城市职能、实现深港合作、促进珠三角城镇群协调发展的战略性走廊。主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等功能。 2重点发展具有战略价值的前海中心,使其成为城市转型的重要增长点。 3建设沙井西部沿江地区、航空城和南山硅谷,以及沿江高速公路、机场扩建、深港机场快线、穗深港城际线等重点交通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快沙井、松岗地区的产业升级和旧

8、区改造。 五、 中部发展轴 1中部发展轴是莞深港区域性产业聚合发展走廊。主要发展综合服务、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等功能。 2充分发挥福田中心区的辐射功能,重点建设龙华新城、光明新城,以及新深圳站、广深港客运专线、深莞城际线等重点交通基础设施,进一步提升光明高新区、观澜和龙华高新区发展水平。 六、 东部发展轴 1东部发展轴是惠深港区域性产业聚合发展走廊,主要承担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等功能。 2重点建设大运新城、坪山新城,以及东部通道、莲塘口岸、厦深铁路、深惠城际线等重点交通基础设施,进一步提升龙岗中心服务功能和大工业区发展水平。 七、 北部发展带 加强深圳与珠江西岸、粤东地区城市的社会经济

9、联系,构筑联系城市的东西向发展带,重点推进机荷高速公路跨珠江通道及厦深铁路西延线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 八、 南部发展带 加强深圳与珠江西岸滨海地区和大亚湾地区的社会经济联系,共同保护区域生态环境、协调旅游资源开发,重点推进盐坝高速公路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远期建设深珠跨珠江联系通道。 第二节 城市分区与组团 九、 城市分区与组团 全市划分为5个分区,即中心城区、西部滨海分区、中部分区、东部分区和东部滨海分区。分区由组团组成,全市共有11个组团。 十、 中心城区 1范围包括福田、罗湖和南山3个行政区。划分为2个组团,即福田罗湖组团和南山组团。 2功能定位为全市的行政、文化、金融与商业中心

10、。 十一、 西部滨海分区 1范围包括新安、西乡、福永、沙井、松岗、公明、光明和石岩街道。划分为3个组团,即宝安中心组团、西部工业组团和西部高新组团。 2功能定位为区域生产性服务业中心、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基地。 十二、 中部分区 1范围包括龙华、民治、大浪、观澜、平湖、布吉、坂田和南湾街道。划分为2个组团,即中部综合组团和中部物流组团。 2功能定位为城市综合服务拓展区、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十三、 东部分区 1范围包括龙城、龙岗、横岗、坪地、坪山和坑梓街道。划分为2个组团,即龙岗中心组团和东部工业组团。 2功能定位为东部地区的综合服务中心,重要的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十四、

11、东部滨海分区 1范围包括盐田区及葵涌、大鹏和南澳街道。划分为2个组团,即盐田组团和东部生态组团。 2功能定位为自然生态保护与国际性滨海旅游度假区,重要的海港物流基地和创意文化产业园区。 第三节 城市中心体系 十五、 城市中心体系 建立三级城市中心体系,包括2个城市中心、5个城市副中心,个组团中心。 十六、 城市中心 2个城市中心,即福田中心和前海中心。在强化福田中心全市综合服务功能的基础上,推进前海中心的建设,积极承接区域性高端服务业的转移,构筑区域性高端服务业集聚区。逐步形成发展有序、功能互补、区域辐射功能强大的双中心结构。 1福田中心,包括福田中心区、罗湖中心区,主要发展市级行政、文化、商

12、业、商务等职能。 2前海中心,包括前海、后海和宝安中心区,主要发展区域功能的生产性服务业与总部经济。 十七、 城市副中心 5个城市副中心,即龙岗中心、龙华中心、光明新城中心、坪山新城中心、盐田中心,主要承担部分区域或城市分区范围内的综合服务职能。发展地区性商业、文化等公共服务职能,带动地区整体发展。 1龙岗中心包括大运新城和龙岗中心城,在进一步发挥综合服务职能的基础上,重点发展文化体育和商业服务业,成为深圳东部地区及辐射粤东地区的综合服务中心。 2龙华中心包括龙华新城和龙华中心区,是全市和区域性的综合交通枢纽,以及福田中心区综合服务功能的延伸。 3光明新城中心是深圳西部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中心,是

13、促进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协调发展的重要基地。 4坪山新城中心是深圳东部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中心,是促进区域产业协调发展的重要基地。 5盐田中心是深圳东部滨海地区旅游综合服务基地、深圳东部港口与物流配套服务中心。 十八、 城市组团中心 8个城市组团中心,即航空城、沙井、松岗、观澜、平湖、布吉、横岗、葵涌。是城市组团的综合服务中心。 第四部分 城市经济社会文化环境支撑体系 - 第十三章 产业发展与布局 第81条 产业转型发展目标 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适度重型化制造业为重点,高端服务业为支撑,构建高新技术产业、现代物流业、现代金融业和特色文化产业四大支柱产业。 第82条 产业转型发展策略 建设具有区域价值

14、的战略性节点地区,不断壮大以支柱产业为核心的目标产业集群,并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生产要素市场化,逐步置换低端产业,为高端产业释放空间,实现产业渐进式转型。 第一节工业发展与布局 第83条 工业发展目标 积极培育战略产业、大型企业集团和名牌产品,提高产业链的完整性和产业根植性。提高产品技术含量、自主创新、工业品牌竞争力,促进由“规模工业”向“效益工业”转变。 将工业园区整合为三类52个,其中9个重点发展园区,20个重点培育园区,23个功能提升园区。 第84条 工业用地规模 工业用地面积212.8平方公里,占建设用地比例23.6%。 第85条 工业布局 遵循“特区内外产业链上下衔接,特区外西、中、东差异化发展”的总体布局思路,依托西、中、东发展轴,逐步形成一核、三片、九基地的产业空间布局结构。 1一核:研发、总部及创意设计中心 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