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乡开展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2篇汇总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8453005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8.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乡开展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2篇汇总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22年乡开展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2篇汇总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22年乡开展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2篇汇总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22年乡开展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2篇汇总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22年乡开展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2篇汇总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乡开展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2篇汇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乡开展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2篇汇总(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品质文档2022年乡开展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2篇汇总 *乡是一个经济进展比较落后的山区乡镇,目前扶贫对象规模依旧很大,全乡生产生活条件还很落后,特殊是一些已经解决温饱的群众因灾、因病返贫问题还很突出。自市委市政府提出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我们通过深化贫困村召开座谈会、现场沟通、入户调查等形式,初步摸清了我乡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基本状况、存在问题和对策。 一、贫困基本状况 (一)自然条件恶劣。*地处山区,沟壑纵横,山峦起伏,地势狭窄。特殊是部分偏远村落交通不畅,通讯落后,信息闭塞,传统产业得不到增值提升,有效资源不能充分开发利用,没有形成增收致富的支助产业。 (二)农夫素养偏低。劳动力文化素养低

2、,既是贫困的结果,又是造成贫困的缘由。很多贫困人口因贫困而失学,又因失学而成为新一代贫困人口。由于他们文化素养相对较低,进展家庭经济缺方案、缺技术、缺管理力量,即便是外出务工收入也与非贫困户有很大差距。加之贫困户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落后,小富即安,“等、靠、要”的依靠思想严峻,凡事都等国家和社会的救助。尽管有些贫困户有摆脱贫困的愿望,并不断努力尝试,但由于思路不清,观念不明,缺少引导,导致失败,最终失去了脱贫致富的信念和士气。 (三)子女上学致贫。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进展,大部分农村青壮年外出打工或创业,有的举家外出,农村大部分幼儿园和学校班级不齐,与之配套的措施也是不全,导

3、致农村孩子幼儿、学校阶段就被迫外出上学。还一些家长为了照看子女上学,只能借居或租住在有学校的周边城镇,这样增加了家庭负担。而对于部分举家外出务工的农夫而言,带孩子去城镇或城市上学,同样无形中也加重了经济负担,对于尚未根本脱贫的农夫更是不堪重负。经调查了解,一个高中生每年需支出8000元左右,高校生需10000-XX0元。一些贫困户家庭往往为了子女上学负债累累。 (四)因灾因病返贫。一方面,自给自足、靠天吃饭的农业生产,无法抵挡旱、涝、风、雪、雹、霜和虫害、疫病等频发的自然灾难。另一方面,贫困户中有长期生病或重大疾病患者,不仅不能通过劳动获得收入,昂扬的医疗费用,导致一些农夫债台高筑,甚至重新返

4、贫。 二、开展精准扶贫工作面临的问题 (一)经济社会转型增加了农夫收入估算难度。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安排方式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多元经济相互交织混合进展,给精确调查核实农户收入增加了难度。加之,受农业经济效益低而不稳影响,近年来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纷纷外出打工,劳务收入成为农夫增收的主渠道,其中群众的一些隐性收入较难把握。 (二)农夫素养偏低增加了精准识别难度。由于农村训练的先天缺陷与后天乏力,农夫的文化素养相对较低,思想觉悟有偏差,政策界限把握不准,均等化思想比较严峻。面对利益之争时,互不相让,给精准识别

5、增加了难度。同时,贫困农夫经济基础不同,脱贫思想差别较大,导致帮扶要求千差万别,扶贫措施难以满意共性化要求。 (三)农村状况错综简单增加了精准扶贫难度。近年来,随着中央一系列惠农政策的间续出台和地方重大项目建设步伐加快,农村各种冲突日渐突出。一是宗族势力、家族势力严峻,有利可图时很难做到公正、公正,引发了一些新的社会冲突。二是随着青壮年劳力大量流入城市,农村常住人口大都剩下留守妇女、儿童、老人,实际长期居住人员不足三分之一,在农村实施规划扶持项目中消失劳力紧缺和种植项目后期管护难到位的现象。三是一些农村干部工作方式方法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责任心不强,作风不民主,对贫困人口熟悉有偏差,认为精准

6、扶贫建档立卡是搞形式,扶贫到户不肯定能兑现,导致乡村干部对建档立卡动态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四是精准识别要求规划到村、帮扶到户、差别到人,而识别过程缺乏刚性标准,难以做到让群众心服口服。 (四)市场变幻莫测导致难以培育扶贫主导产业。市场经济千变万化,近年来一些农产品、畜产品价格波浪式变化,农夫难以摸清市场规律,无法规避市场风险,长期以来形成的习惯经营思维,给一些农夫形成了灾难性的打击和损失。一家一户帮扶势单力薄,即使一村一户搞了一品一业,由于市场发育不良,有的甚至远离市场,造成产品滞销,农夫怨声载道。尽管过去政府号召群众办了一些实体,搞了一些产业,终因市场以及产品自身限制缘由半途而废,始终未形成有

7、竞争力的主导产业。 三、几年来扶贫工作实效 (一)搬迁扶贫:圆了贫困群众的“安居梦” 我乡贫困人口大多居住在深山区和地质灾难频发区,由于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生产落后、生活困难等问题非常突出,就地脱贫难度大。如何让越来越多偏远地区的贫困群众摘掉穷帽子成为了我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自XX年以来,我乡紧跟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实行措施推动搬迁移民扶贫,试点搬迁移民扶贫进城镇、进园区集中安置,把搬迁移民扶贫与新型城镇化结合,探究出移民搬迁进城镇进园区集中安置的新模式。截止XX年底,全乡搬迁扶贫移民200余人,XX年方案搬迁移民120人,其中乡镇安置80人,中心村安置30人,进园安置10人,支配30人移

8、民就业,从根本上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我乡结合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政策,乐观推动整体移民搬迁工作,已安置2户村民移民工业园, (二)雨露方案:“训练扶贫”培育农村进展潜力 为了能让贫困的村民把握技术,有发家致富的本事,能够主动就业,我乡乐观推动“雨露方案”工作。“雨露方案”使受训贫困劳动力进得了城、就得了业、增得了收、致得了富,增加贫困群众自我脱贫致富进展力量,并赐予贫困对象每年固定的培训补助,截止XX年底,我乡雨露方案受益对象26人,他们的就业也得到了很好的保障。 (三)产业扶贫:“造血”兴产业斩断“穷根” “一株蜜柚一年能结50多个果,1株每年为我赚500多元钱,我种了200多株,一年下

9、来就能为我带来100000多元收入。”算着账,*村村民何检发说道。 何检发所在的*村*小组地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是出了名的贫困队,始终以来,该组苦于找不到脱贫致富的道路,带给何检发新生活的是“产业扶贫”工程的实施。 挂点帮扶*村的*说,“以前的帮扶多是救济式的,给老百姓一笔钱,他们花了也就花了,但我觉得既然是扶贫,不该只是授人以鱼,而是应当授人以渔”。只有通过“造血”式扶贫带动整个贫困村的产业进展,才能斩断“穷根”,使整个贫困村走上可持续进展的道路。如今在*村,和*一样已有10户村民连片种起了蜜柚,带动14户村民共同种植致富。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小组不仅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且经济进展

10、走上了“快车道”。 结合*村贫困户自发参加种植的实践,项目实施过程始终贯穿着“精准”二字,瞄准了全村帮扶产业蜜柚、脐橙种植,瞄准了帮扶对象种植户,照看到了不同个体,符合“规划到村,帮扶到户,差别到人”的工作机制。同时,整个操作过程从自愿报名民主评议政策限制,严格按程序执行,是精准扶贫的最好实践。 四、开展精准扶贫的对策与建议 长期以来,扶贫开发存在着贫困人口底数不清、状况不明、针对性不强、扶贫资金和项目指向不准的问题。通过基层的实践操作,我们认为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应围绕精准识别、精准帮扶和精准管理三方面来开展。 (一)做好群众思想工作是基础。组织动员群众申报自己的收入状况,厘清群众收入来源,算清

11、群众年度收入总账,是搞好精准扶贫的基础。农夫种地收入好算账,打工收入很直观,财产性收入比较固定,经营性收入相对隐藏。所以,要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让其放下包袱,主动申请登记,从而汇总出每一户比较符合实际的收入基数,作为村民相互对比和是否确定帮扶的依据。 (二)分类定级是手段。依据每户村民上年度收入状况,组织党员代表、群众代表进行民主评议。详细为:以村为单位,根据每户家庭经济收入状况,结合本村贫困人口指标数,从低到高进行分类排队,然后选择确定贫困户。操作过程中可以将农户大致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低保特困户,智障残疾生活不能自理的,年老体弱丢失劳动力的,大病大灾造成生活困难而无力翻身的。诸如此类全部纳

12、入低保范围,民政部门按当地农村低保标准进行复核,并负责建档立卡,列为救助对象,加大救助力度,把他们从扶贫对象中剔除出去。 第二类是除特困户外上年收入在全省确定的贫困标准以下,且有脱贫致富意愿和力量,政府扶持一把就能很快脱贫的农夫,他们是精准扶贫的重点对象。针对各自的脱贫意愿,有针对性地选择致富项目,最好一个村选择一个比较共同的产业,形成比较优势。 第三类是上年收入超过全省确定的贫困标准的农户。政府要关心这类农户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现象消失。要从扶持政策、金融贷款、信息供应等方面赐予支持,调动他们进一步发家致富的乐观性,从而使其带动更多贫困户脱贫致富。 (三)政策是界限。在申报和评议过程中,最

13、难识别的是二、三类农户。为了便于民主评议和基层干部把握尺度,建议上级制定比较刚性的政策界限。 例如:一是上年收入多少元为识别标准。二是有显性财产(城镇以上城市有固定房产、门面,有轿车之类的交通工具,有肯定规模的产业等)的农户为脱贫户,有经营性实体,并形成肯定的规模和实力。三是识别过程要坚持公开、公正、公正,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加权、监督权,做到对象明确、程序规范、措施得当、效果明显。详细识别过程要坚持以下几个优先条件:即,人均收入低、家庭财产少的贫困户优先;群众贫困户比党员贫困户优先;年老体弱的贫困户比年轻力壮的贫困户优先;独生子女贫困户比超生贫困户优先;遵纪守法、诚恳守信的贫困户优先;村内现

14、仍居住在危房,无条件改善现状且生活困难的农户优先。四是依据金融等部门网上记载,还可制定一些比较刚性的限制措施。通过以上一些政策措施,使干部群众便于把握政策界限,便于操作,易于消化冲突。 (四)公示是关键。在代表们充分酝酿评议识别的基础上,以村委名义进行张榜公布识别出的贫困户,征求群众意见。在肯定时间内征求的意见提交代表再次酝酿评议,并进行二次张榜公布征求意见。经过二次征求意见后,支部、村委会同代表共同讨论确定精准扶贫对象。经调查讨论,认为三榜公示是保证精准识别、公正公正的关键所在。 另外,在此常规方法的基础上,操作过程中还可以将调查人口以多少划分,分割进行。依据贫困村实际状况,将农户以小组为单

15、位,由小组提出贫困人口对象,经群众代表评议,这样就可以削减冲突,便于工作开展。通过自愿申报、群众评议、调查对比、公告公示、建档立卡等措施,就完成了贫困人口精准识别任务。 (五)差别是核心。如何进一步提高扶贫工作精准度,确保贫困对象有针对性的扶贫政策,让措施看得见、摸得着、见实效,是精准帮扶的核心。通过多年来基层扶贫工作的实践,我们认为帮扶到户、差别到人是扶贫工作实现公正公正的唯一途径。详细来说,就是贫困对象精准识别出来后,将扶持对象分为两类:一类是上年人均纯收入中等偏下的农户;二类是上年收入中等偏上的农户。详细精准帮扶过程中,要根据定对象、定目标、定政策、定措施、定责任的要求,把资金、政策和详细措施等精准实施到贫困对象身上,确保帮扶到户工程达到预期目的。对中等偏下的贫困户,因其智力力量偏下,经济基础较差,所以要实行点对点式的帮扶,或者叫差别到人,给他们“吃偏饭”,在帮扶方面适当加大资金扶持额度。而对二类中等偏上的贫困户,因其智力力量较高,经济基础较好,在结合大多数群众意愿,确定帮扶项目或选准帮扶产业后,可以实行推动式帮扶。即,通过以奖代补、供应种苗、供应小额贷款或贴息,供应信息、技术、服务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引导贫困农户进展种植、养殖或旅游服务业,依靠自身力气脱贫致富。同时,特殊要注意同步进展专业合作社,以提高贫困群众的组织化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