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校本课程教材:陶艺制作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08452331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2.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校本课程教材:陶艺制作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小学校本课程教材:陶艺制作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小学校本课程教材:陶艺制作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小学校本课程教材:陶艺制作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小学校本课程教材:陶艺制作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校本课程教材:陶艺制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校本课程教材:陶艺制作(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综合实践活动之陶艺制作第一章认识陶艺 2(一) 陶艺的历史 2什么是陶艺 2(二) 古代当代部分陶艺作品欣赏 3新石器时代的彩陶艺术 3部分现代陶艺作品欣赏 4第二章陶艺的材料、工具及设备 5(一)陶泥 5(二)拉坯机 5(三)电窑 5(四)陶艺工具套装 7第三章 关于施釉 8(一) 釉料的分类及其工具介绍 8(二)施釉工具及设备 9(三)施釉的常见手法 10第四章常见的成型技法 12(一) 手捏成型法 13课程案例一:碗的捏制 13课程案例二:茶具制作 16(二)泥条盘筑法 20课程案例一:盘罐 20课程案例二:盘绵羊 22(三) 拉坯成型法 24课程案例一:拉泥碗 25课程案例二:拉陶壶

2、26(四)模具成型法 27第一章认识陶艺一、陶艺的历史(一)什么是陶艺陶艺是陶瓷艺术的简称,它既是物质的产品,又是精神的产物,既是一 门古老的艺术,又是一门现代的艺术。广泛地讲是中国传统古老文化与现 代艺术相结合的艺术形式,大致可分为传统陶艺和以个人艺术创作为特点 的现代陶艺两大部分。“陶瓷艺术”是一门综合艺术,集绘画、雕塑、设计、以及其他工艺美 术于一体。经历了一个复杂而漫长的文化历程,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 随着西方现代艺术的介入,西方的“当代陶艺”观念对中国陶瓷艺术产生 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陶艺”概念也一度成为了陶瓷艺术界的新时尚。它所体现的仍然是一种东西方文化的矛盾与碰撞,诸如“何

3、谓陶艺”,“陶艺与陶瓷艺术的关系如何”等一系列看似不是问题的基本的问题,直到如 今未能取得统一认识和标准。(二)陶艺的起源早在8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华夏先民就已经会制造和使用陶器,他 们把陶土掺水湿润后塑成一定的形状,干燥后,用火加热到一定温度烧, 烧成坚硬的陶器。在商代由于陶窖的改进和新粘土的使用,以及釉的发明, 使人们创造了比陶器胎质细密坚硬,不仅外表光滑,而且更具实用性的瓷 器。中国的陶瓷艺术举世闻名,其中陶艺的出现和发展先于瓷艺。大约从 唐朝开始,瓷器制作逐渐取代陶器制作,此后的陶器艺术开始走向下坡路。 然而无论如何,陶艺的发展代表了中国古代手工艺的巨大成就之一。对中 国古代陶器的

4、欣赏,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到中国古代的灿烂文化。二、古代当代部分陶艺作品欣赏(一)新石器时代的彩陶艺术彩陶是一种绘有黑色、红色花纹的陶器,它的彩是在陶坯打磨以后、未 烧以前用毛笔蘸红色(赭石)、黑色(钮化物)颜料画上去的,烧成后彩 纹固定在陶器表面不易脱落。彩绘以黑色为主,兼用红色。有些地区如豫 西一带,在彩绘之前先涂上一层白色的陶衣作为衬底,以使彩绘出来的花 纹更为鲜明。仰韶文化彩陶的烧成温度在900至1000 C之间,彩绘的工具可能是毛笔。绘饰的内容,主要是形形色色的几何形纹,如s形,十字 形,网形,水波形,涡纹形和勾叶形等;也有造型生动的动物(如鱼、蛙、 龟、鹿)植物(如花果,谷叶,树枝

5、等)以及人物纹样。这些花纹多装饰 在细泥红陶钵、碗、盆和罐的口部、腹部。(1)现代雕塑陶艺(2)现代装饰陶艺作品(3)现代日用陶瓷第二章 陶艺的材料、工具及设备(一)陶泥在陶艺的领域,泥的范围非常广泛,但运用最广的主要分三大类:瓷 泥、陶泥、紫砂泥,而这三大类中又存在着不同的分支,这里主要介绍一 些基础的也是普遍接触的泥料。(二)拉坯机1 .开机操作(1)拉坯机安装好后,先要确认所 有开关都在断开位置,即漏电断路器 (总电源开关),开关应向下的位置, 反、倒、顺开关(反正停开关)应在 停的位置;(2)将拉坯机的电源插头,插入 220v的电源插座上,打开漏电断路(向 上位置)电源指示灯即亮;(3

6、)根据拉坯习惯,转动倒顺开关到所需旋转方向位置。(4)脚踏控制板,脚掌逐渐受力(手动拉杆均匀向前推进)后,的加强或拉杆的推进,工作转盘开始旋转,随着脚掌受力的加强或拉杆的推进, 工作转盘的转速逐渐增加。直到符合工作要求为止。2.关机操作同开机顺序相反。(三)电窑特点:此款电窑解决了以往电窑要求电压较高、体积较大等缺点,利 用高保温材料确保窑内升温快节省能源。采用喷塑金属外壳,优质保温材 料制作而成,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升温快、价格低廉、操作简便等特点。使用方法:(1)新炉初次使用前应进行烘干,烘干时应缓慢升高炉温,在200 c以下时,将炉门打开 2030mm以利于水汽逸出。急速升温会造成耐火材

7、料热 膨胀不均匀而开裂。(2)当炉温升至使用温度后,即可断电,自然降温。切忌在高温时大开 炉门,急速冷却会造成炉体材料的损坏。(3)电窑炉超过一个月不使用时,使用前在200c温度下烘干1-2小时为最好。温度设定和使用:(1)通电前先将温度调节仪上的设定旋钮旋到最低,“测量一设定” 开关拔到“测量”位置,推上电源开关,接通电源,此时显示窗显示的温 度值即为炉内实际温度。(2)将“测量一设定”开关拔到“设定”位置,此时显示窗显示的温 度值为设定的温度值。旋转“设定”旋钮,使显示的温度值为你所希望达 到的温度,设定自己需要的温度,然后红灯打开(竖着为打开)此时开始 升温,达到自己设定的温度之后会报警

8、,电窑会自动恒温(保持当前温度):直到达到需要温度为止,恒温一般为一个小时为宜。到达所需温度,此时 关闭电源,等待 24小时之后,取出烧好的产品。(四)陶艺工具套装 割线:用来切割黏土或割底,将拉成的作品从转盘上移开,比起工具刀什么的割线是完全针对泥这样黏度比较高的材料的工具,既小巧又方 便快速。 泥塑刀:用于手工成型,修整部分细节,或用于塑造局部形体,是 陶艺制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工具。 海绵:补水和抚平所用,拉坯过程中最方便的补水工具。 转台:方便360观察和修整形体,不论是形体塑造期,修整期,还是喷釉时候,都是很关键的工具配备。 面杖一一一般用于擀泥板,消除泥里的小气泡, 避免烧制时炸裂挤

9、泥器一一针对快速制作各色各样的泥条,玩儿花样必备的耍宝工具。 挤拍板一一用于成型的整形,或拍打泥板等,一般是配合擀面杖使 用的,目的是塑造基础形体和除去泥里面的气泡。第三章 关于施釉(一)釉料的分类及其工具介绍明代清代 民国 二、现代 青花料种下五彩艺术花釉特殊釉料 单色釉(1)透明釉无色和着色清沏透明的釉。透明釉的种类较多,如日用瓷和卫生瓷上 用的石灰釉、长石釉以及釉面砖上使用的铅硼釉等。(2)单色釉单色釉也称“一色釉” “纯色釉”或“一道釉”。由于瓷釉内含不同化学成分,瓷器烧成后就呈现出不同的单一色泽,如青釉、红釉、黄釉、黑釉、绿釉、蓝釉和白釉等。(3)青釉青釉亦称“青瓷釉”。古代南方青釉

10、,是瓷器最早的颜色釉。所谓“青釉”, 颜色并不是纯粹的青,有:月白、天青、粉青、梅子青、豆青、豆绿、翠青等, 但多少总能泛出一点青绿色。同时,古人往往将青、绿、蓝三种颜色,一统称为青色”。(4)金属釉金属釉是陶瓷产业釉料中的一种特殊艺术釉, 主要施于仿古砖瓷砖上,也有 施于日用陈设瓷的瓶罐上,花瓶或艺术瓷上。施加金属釉的瓷砖表面呈现出金属 质感的光泽,并能呈现出各种颜色,红、黄、银、蓝、黑等。(二)施釉工具及设备转台 施釉钳:主要适用于小件器物的施釉。气宕 喷釉壶:装釉料的器物,将釉料 转到坯体上的关键媒介。海绵:主要用于施釉后将器物底部的多余釉料擦去。 补水刷:施釉前所有的坯体都必须先补水。

11、陶瓷在泥巴成型后,因为手工拉坯产品经利坯之后坯面常有细孔和细小刀痕,并附着坯粉和灰尘,如果直接施釉,烧制过程极易导致麻点、针孔、缩釉等 釉面缺陷。所以在此就有了补水这道必须的工序。补水一方面可使坯面更加平整, 消除利坯痕迹,除去吸附在坯面上的坯屑、粉尘等杂物,减少产生釉面缺陷的可能性;另一方面,通过补水发现坯体中隐藏的气孔和“死泥”(揉泥时未清除的混在湿泥料中的硬泥团),提高成品率。一般于补水前先清扫、吹净坯体内外的灰尘杂质等,在用特制的补水笔蘸清 水刷抹。补水时应注意保持水清洁,经常换水,防止水中沾有油渍或污物、杂质, 或者容易产生缩釉等缺陷。(三)施釉的常见手法施釉是指在成型的瓷器坯体表面

12、施以釉浆, 是瓷器制作一种重要工艺,常见 的瓷器施釉手法主要有蘸釉、荡釉、浇釉、刷釉、洒釉、轮釉等七种方法,按坯 体的不同形状、厚薄,采用相应的施釉方法。这里介绍几种常见的施釉方法。1 .浸釉法浸釉(也称蘸釉),为最基本的施釉方法之一。将坯体浸入釉浆中片刻后取 出,利用坯体的吸水性,使釉浆均匀地附着于坯体表面。 釉层厚度由坯体的吸水 率、釉浆浓度和浸入时间决定。明清以前瓷器多用此法加釉,器物上的釉汁往往 不到底足,上部有釉而下部露胎。2 .荡釉法荡釉即“荡内釉”,把釉浆注入坯体内部,然后将坯体上下左右施荡,使釉 浆布满坯体,再倾倒出多余的釉浆,随后坯体继续回转,使器口不留残釉。有一 次荡釉的,

13、也有两次的,但不能多过两次,否则容易产生气泡。荡釉法适用于小 而腹深的制品,如壶、瓶等内部上釉。3 .浇釉法浇釉大型器物的一种施釉方法。也适用于一面施釉的坯体。在盆中架放一木 板,将坯体放在木板上,用勺或碗臼取釉浆泼浇器物。大型的坯体一般由两人共同操作,两人手法必须一致,才能使釉层均匀4 .刷釉法刷釉又称“涂釉”。方法是用毛笔或刷子蘸取釉浆均匀地涂在器体表面,多用于长方有棱角的器物或是局部上釉、 补釉,或同一坯体上施几种不同釉料等情 况。刷釉最早见于泰汉时的原始瓷,因其不是通体施釉,而仅为口、肩及内底等 处的局部施釉,故采用刷釉的方法。5 .吹釉法吹釉适用于大型坯体,薄胎坯体、色釉瓷及需要上几

14、种釉的坯体。用一节小 竹管,一段蒙上细纱蘸取釉浆,对准器坯应施釉部位,用嘴竹管另一端,釉浆即通过纱孔附着在器坯表面,这样反复吹釉,即可得到厚度适宜的釉层。根据器物 的大小和釉的不同,少则吹三四遍,多则吹十七、八遍。吹釉的发明,使器物里 外均得以均匀施釉。吹青、吹红两种吹釉工艺均为清初所创。第四章常见的成型技法(一)手捏成型法在陶艺的成型技法中,徒手捏制法是最基本的方法。徒手捏制可以最直接地 表达作者的手法和构想,一如我们儿时的玩泥巴游戏一样简单有趣。 初学者通过 手捏成型的基本方法,可对陶土的干湿泥性有一个基本认识, 为进一步学习其他 成型方法打下基础。徒手捏制造是最简单的练习做陶的方式, 它

15、加强我们对泥土 的感觉,激发创作欲望和想像力。所有的陶艺作品的坯体应该是空心的,并要有一个通气孔。徒手捏制法所选择的泥料要软硬适宜, 过于干燥不宜成型也容易 龟裂。反之陶土太软作品成型后容易坍垮。 此外一件作品也不可捏制过久,因为 手温会使陶土的水分蒸发,减少可塑性。需要注意的是,手捏成型的作品,由于 坯壁薄厚不易控制,一般仅限于小型作品。课程案例一:碗的捏制1 .陶土团成球状,注意陶土要保持一定的湿度。2 .一手平托陶球,另一手大拇指按人陶球的中心,其余四指在外并拢与大拇指相对3.大拇指深按并留出适当厚度的碗底,口部逐渐向外扩充。扩大幅度不易太大,速度也不可太快,否则口部极易开裂。4 .把坯体放在轮盘上,双手一边逐渐捏薄碗壁旋转坯体。5.双手用力不易过大,以免碗壁薄厚不均。仔细调整碗的形状。壁,另一手缓慢转动转盘。6.外形基本确定后,一手两指进入碗内修整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