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网自动化技术手册-基础知识-框架(第一部分)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08451349 上传时间:2022-09-1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配电网自动化技术手册-基础知识-框架(第一部分)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配电网自动化技术手册-基础知识-框架(第一部分)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配电网自动化技术手册-基础知识-框架(第一部分)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配电网自动化技术手册-基础知识-框架(第一部分)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配电网自动化技术手册-基础知识-框架(第一部分)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配电网自动化技术手册-基础知识-框架(第一部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配电网自动化技术手册-基础知识-框架(第一部分)(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配网自动化技术手册指导思想:以技术现状为重点,兼顾将来新技术。针对现有配网,兼顾智能电网;以科汇技术为主,兼顾其他技术。突出学问性,避开推导和论证。突出国内应用状况:事实、数据、应用范围、技术特点和效果。包含故障指示器和小电流检测、分界开关监控技术。主站强调FA和故障管理。在配电技术基础上内容须要调整,去掉用电和SA部分,强调接地选线和定位,一、 基础学问、国内外应用状况1、 概述(去掉用电、简写、来历和连接可不要)2、 配电网基础学问(配电网定义和构成,供电质量)3、 通信须要调整(特点和系统结构,重点在分支通信,通道向前提,规约:101,104,DNP,61850)4、二、 产品及应用终端

2、(箱变、架空、FTU、FI、看门狗,出线爱护、选线,简述熔断器的协作)结构、分类、适用场合,功能、技术特点、技术指标子站主站三、 工程案例国内外10个以上。不同时期、不同技术的代表性工程起因、系统构成、特点、投资、效果配电网自动化技术手册探讨:配网自动化技术手册 or 配电自动化技术手册 or 配电网自动化技术手册?章节书目参考配电技术,每部分单独编号,三级标题。第一篇 配电网自动化技术基础第一章 配电系统基础学问(薛)针对DA的需求介绍配电网配电网的概念1.1配电系统的构成与作用高压配电网(次输电网,属变电环节),提出本书的范围:次配电网中低压配电网()一次配电网的供电网架中压配电网接线配电

3、线路:中压架空配电线路、配电电缆线路中压配电所环网柜二次系统配电系统特点配电系统作用 强调重要性,现状及将来智能电网的1.2 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中性点有效接地方式:干脆接地、低阻接地中性点非有效接地方式:不接地、消弧线圈接地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择国内外的发展趋势:意大利、EDF、英国YORK郡1.3 供电质量(徐)强调短暂停电,停电社会损失,供电牢靠性指标监管供电牢靠性电能质量定制电力1.5 智能配电网智能配电网概念特点:分布式电源接入、环形供电、负荷改变、潮流分布、故障电流等技术内容智能配电网与配电自动化的关系第二章 配电自动化技术概述(薛)1.1 什么是配电自动化给出配电自动化、配网

4、自动化的不同定义和内涵。阐述不同概念和技术之间的关系。参照配电自动化的若干问题文章。明确各种概念。纵向:变电站自动化+中压+用电横向:运行+管理我们的观点:保留中压对图中内容和名称进行调整。1.2 配电自动化的功能一、配电网运行自动化功能1 :数据采集与监控2 故障自动隔离及复原供电3 电压及无功限制 4 负荷管理 提到涉及变电+线路+用电三部分二、配电网管理自动化功能1 设备管理2停电管理3 检修管理4 作业管理(和检修管理的关系)5规划与设计管理配调和传统调度的差异:强调指挥和限制(落实)1.3 配电自动化系统1数据采集及监控系统2配网自动化系统(运行自动化系统的简称(DSCADA+FA+

5、高级应用)3自动绘图/设备管理/地理信息系统5 生产管理系统(管理自动化系统TPMIS)6 停电管理系统7 DMS(各系统集成形成的管理、运行综合自动化系统)8 其它相关系统:与上述系统关联(有数据交换)的其他系统:EMS,SA,CIS,AMR,TCM(95598)1.4 配电自动化的作用1 提高供电牢靠性2 提高电压质量3 降低线损4 提高用户服务质量5 提高设备利用率6 提高管理效率1.5 高级配电自动化智能配电网下的配电自动化1.6 配电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一 发展历程20世纪50年头初期,局部自动化阶段80年头,系统监控自动化阶段90年头初期中期,配电网监控与管理综合自动化发展阶段将来,高

6、级配电自动化阶段。适用于智能配电网。二 中国配电自动化应用和阅历总结中国应用状况:运行效果总结:存在的问题分析:对现阶段的建议:从正面角度叙述第三章 配电网自动化系统构成(薛)明确指配网运行自动化系统,主要完成SCADA和FA等实时功能。简述概念+功能+作用3.1 系统构成三层结构:不带子站、带子站强调站内终端(出线爱护、选线装置)3.2 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建设模式按分区的不同模式分区建设:每个分区建设一套集中建设:整个地区建设一套,通过远程终端实现分区限制两种模式对比建议:分区按主站(与GIS)的不同模式:一体化,单独。对比建议:独立终端功能模式:按终端的不同模式由于一次设备局限(开关能否遥控

7、),出现不同终端模式。故障遥信式。国内一般称为:一遥:FPI+通信(不能扩展),常规FTU+通信(可扩展)。作用测量型。遥测+遥信(故障定位)。国内一般称为:二遥。加快故障定位速度。故障遥控式:故障检测+遥控,伦敦。加快故障处理速度。完全功能式:简称三遥。对比: 建议:新上节点按三遥建设。已有节点,以提高供电牢靠性为主要目的,应首先保证遥控,对故障率高或重要线路、关键节点创建条件上三遥。不具备条件老节点,可故障遥信式,故障遥控式。基于FI的一遥(二遥)不能升级,为将来升级带来困难。第四章 3.2 主站系统(薛)硬件系统结构:硬件设备介绍:数据库服务器、前置机、调度员工作站、管理员工作站、FA工

8、作站、WEB服务器、接口等软件系统:系统软件、支撑平台、应用软件数据库:历史数据库、实时数据库主要功能 DSCADA(+相量测量)+FA(提及即可,+故障管理)+高级应用(+合环操作,简述,建议慎用)运行数据的采集与处理 运行监视与事务处理 限制与调整 历史数据记录和统计 事故数据记录7.1 故障信息存储故障信息存储故障处理信息存储7.2故障信息查询故障信息查询故障处理信息查询7.3 故障信息统计故障信息统计故障处理信息统计7.4 故障重演7.5 故障预演第五章 配电终端(和其次篇重复,是简述)(薛)5.1 概述对象:开闭所、重合器、柱上分段、环网柜,分界开关,配变 配电终端分类:配电所(开闭

9、所)DTU,线路FTU,配变TTU.提及现场也有将环网柜终端称为DTU。5.2 站控终端DTU 箱变终端:DTU一种。5.3 线路监控终端常规FTU现有技术故障指示器。是线路终端的一种简易形式。分界开关监控器:是线路终端一种形式。5.4 配变监测终端TTU5.5 配电终端的几个关键技术问题故障检测技术(针对短路):冷启动,测量CT,环网供电,分布式电源PLCWEB阅读即插即用分布式智能新型后备电源:超级电容新型传感器的应用(接口)第六章 通信系统(徐)配网自动化对通信系统的要求:点多、数据量相对较少。智能电网中数据量将显著增加。通信介质:金属线、无线、微波、载波、光纤配电自动化通信通道专线同步

10、数字体系数据通信网络: 数据交换技术: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 IP数据通信网络:IP over SDH,IP over ATM, IP over WDM GPRS配电自动化通信方式的选择 主干通道的选择:光纤 分支通道的选择:光纤、无线、现场总线、载波、有线通信规约的基本概念IEC系列通信规约IEC-60870-5系列IEC-60870-6系列IEC-61850其他通信规约DNP3.0子站子站的作用和功能安排与主站的协作采纳子站带来的问题第七章 馈线自动化(薛)基本概念广义定义包含短路故障和接地故障狭义定义仅包含短路故障指明本章仅针对短路故障,接地故障处理单列。5.2 依次重合限制型:A

11、型故障隔离及复原供电方案无信道就地限制型。电压型:系统结构、工作原理、技术特点电流型:系统结构、工作原理、技术特点电压电流型:系统结构、工作原理、技术特点5.3 集中遥控型:B型故障隔离及复原供电方案主站集中限制,子站集中限制架空线适用方式:系统结构、工作原理、技术特点电缆适用方式:系统结构、工作原理、技术特点5.4 分布式智能型:C型故障隔离及复原供电方案基于对等通信的分布智能模式。电缆适用方式:系统结构、工作原理、技术特点5.5 网络爱护型:D型故障隔离及复原供电方案电缆适用方式:系统结构、工作原理、技术特点针对双电源5.6 各型故障隔离及复原供电方案对比适用条件技术性能对比投资对比第八章

12、 小电流接地故障选线与定位技术(薛)重点在选线和和定位选线对定位的作用提及:对隔离与复原的要求:可带故障运行,自适应隔离与复原。6.1小电流接地故障特征分析不同接地方式下故障电压电流在整个系统内的分布特征不接地方式下:电压特征、工频电流特征、暂态电流特征消弧线圈接地方式下:电压特征、工频电流特征、暂态电流特征重点强调与短路故障的不同:整个系统全部监测点均能感受到故障信息 稳定性接地、弧光接地、间歇性接地特征6.2 接地选线与定位技术的发展提及基于工频电流的小电流接地故障定位技术6.3 暂态法选线和定位先提出:可适用于不同接地方式基于暂态功率方向的定位技术基于暂态电流相像性的定位技术技术特点:原

13、理不易理解、对终端硬件要求较高适用性分析:对终端条件的适应性:如何检测电流方向对弧光接地和间歇性接地的适应性绝缘监测6.4 信号注入法选线和定位先提出:可适用于不同接地方式注入工频信号:思源模式、智光模式、科锐模式注入异频信号:山大模式、半波技术特点:原理简洁适用性分析:注入设备如何和终端协作对弧光接地和间歇性接地的适应性第九章 配电自动化系统集成(韩、李、徐) 必要性,意义9.1配电生产管理系统和 GIS,TPMIS9.2用户自动化系统 CIS,AMR,TCM9.3配电自动化系统集成模式与数据交换各系统间的数据交换关系,9.4 关键技术 公共模型(CIM),IEC61968,集成总线,XML

14、语言,中间件, 第十章 分界开关监控技术(去掉)一种特别的线路终端。别名:看门狗、防火墙。带通信、不带通信10.1短路故障检测故障检测原理动作模式:与出线短路器的协作,重合?10.2 小电流接地故障检测故障检测原理(工频量、暂态量):对PT、CT配置的适应性动作模式:切除故障?第二篇 产品介绍第三篇 应用案例地形平坦开阔,地层由第四系全新冲积层,第四系上更新统冲层组成,局部表覆第四系全新统人工积累层。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厚度约2550m,岩性主要为黏土、粉质黏土、粉土、粉砂、细砂;第四系上更新统冲积层厚度大于50m,岩性主要为黏性土、粉土、粉细砂等。管桩深度范围内地层主要为:粉土、黏土、粉质黏土,局部表层为杂填土。coupling Centre shall be checked, the second poured concrete strength of more than 70%. In th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