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民用遥感卫星应用技术研究项目指南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8449141 上传时间:2022-07-29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1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一五民用遥感卫星应用技术研究项目指南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十一五民用遥感卫星应用技术研究项目指南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十一五民用遥感卫星应用技术研究项目指南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十一五民用遥感卫星应用技术研究项目指南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十一五民用遥感卫星应用技术研究项目指南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十一五民用遥感卫星应用技术研究项目指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一五民用遥感卫星应用技术研究项目指南(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十一五”民用遥感卫星应用技术研究项目指南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二六年五月目录序言1一、共性与基础性技术研究2二、数据共享关键技术研究5三、在研卫星应用关键技术研究8四、以我国民用遥感卫星为主的综合应用评价技术研究11五、新型、前瞻性遥感系统论证及评价研究14发布和申报说明17附件一 国防科技工业民用专项科研技术研究项目建议书 18附件二 国防科技工业民用专项科研技术研究项目研究任务书21附件三 国防科技工业民用专项科研计划项目验收申请报告24序 言卫星遥感应用是民用航天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今世界最具挑战性和引领性的高科技领域之一,积极发展民用卫星遥感应用技术是增强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

2、乃至综合国力的重要举措。未来20年,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对卫星遥感应用提出了现实又迫切的需求。我国民用遥感卫星肩负着重要使命,并将迎来重大发展机遇。“十五”期间,国防科工委按“天地统筹、协调发展”的思路,发布了十五后期民用遥感卫星应用预先研究项目指南,支持了卫星应用关键技术的研究,取得了较好效果。根据航天“十一五”发展规划思路,在“十一五”期间,我国将继续研制并发射资源、气象、海洋系列卫星,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和测绘等对地观测卫星,为我国卫星遥感规模化与业务化应用提供稳定的数据源。为了提高民用遥感卫星的应用水平,推动遥感应用产业的发展,促进卫星遥感技术向业务服务型转变,急需加强对遥感卫星

3、应用技术研究工作的宏观管理和指导。发布“十一五”民用遥感卫星应用技术研究项目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目的是指明“十一五”我国民用遥感卫星应用技术发展方向,突出卫星应用技术研究重点,引导有关部门、行业围绕指南积极开展相关研究,促进卫星数据和应用成果共享,提高我国民用卫星遥感应用水平,为我国民用遥感卫星及应用技术的发展奠定基础。一、共性与基础性技术研究我国民用遥感卫星应用的部分共性和基础性技术相对滞后于卫星研制与应用总体发展,制约了我国民用遥感卫星应用整体水平的提高。“十一五”期间重点针对卫星数据在轨质量评价、定标与真实性检验等薄弱环节,集中力量开展深入研究,满足用户对规范化卫星遥感数据产品的需求,

4、为卫星数据的产品标准化、遥感信息应用的定量化提供基本保障。本类项目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应具有民用遥感卫星应用的共性特点,研究成果对提高应用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1.1 新型遥感卫星在轨性能指标评价技术研究研究目标针对我国“十一五”期间即将在轨运行的遥感卫星,开展在轨性能指标评价技术研究,形成在轨性能指标评价工作流程和规范。围绕与应用紧密相关的卫星平台和遥感器性能指标,进行长期跟踪测试、分析和修正方法研究,确定其工作参数的调整方案,形成软件系统,为卫星业务运行质量监控奠定基础。研究内容1.1.1 遥感器关键指标在轨测试方法及验证方案,卫星运行期间遥感器关键指标及卫星平台相关参数的跟踪分析、评价方法与

5、规范,遥感器状态变化的地面修正算法研究。考核要求1) 测试与评价方法,能及时发现卫星平台和遥感器性能的变化,满足数据处理业务化监测需要,向载荷与平台研发部门提供改进意见;2) 可运行的软件系统,对特定传感器进行一段时间在轨监测与评估,考核软件系统运行能力。承担单位本项目申请以民用遥感卫星数据处理与分发服务单位为主,鼓励多方合作。1.2 高精度辐射定标、几何定标关键技术研究研究目标提高定标和定位精度是民用遥感卫星定量化应用的关键技术。针对我国民用卫星特点,研究新型传感器定标方法,研究业务运行遥感器的多种定标方法,形成全面、系统的解决方案和软件,实现周期短至一个月的定标系数更新或在一定条件下的随时

6、更新,为卫星在轨定标工作业务化运行奠定基础。研究内容1.2.1 基于陆地试验场的高光谱、热红外、微波定标关键技术研究与规范制定;1.2.2 基于海洋试验场的高灵敏度遥感器辐射定标技术研究与规范制定;1.2.3 中高分辨率遥感图像辐射、几何定标及高精度定位关键技术研究与规范制定;1.2.4 多种辐射定标方法综合应用关键技术研究。考核要求1) 光学与红外遥感器的辐射定标技术,要求可见光、近红外绝对定标精度优于6,热红外定标精度优于1.0K;2) 微波辐射计定标精度优于2.0K;3) SAR后向散射系数绝对定标精度优于1.5dB(3s);4) 中高分辨率卫星几何定标星下点定位探测精度、图像几何畸变优

7、于1/3像元。承担单位本项目申请以遥感业务运行与研究单位为主,鼓励多方合作。1.3 遥感基本产品真实性检验关键技术研究研究目标遥感产品真实性检验研究是提高遥感数据产品质量与可靠性,增强数据应用可信度的重要保障。加强遥感标准产品真实性检验方法和技术的研究,为遥感应用效果比对提供理论与方法手段,形成真实性检验测量、处理与分析规范,充分发挥我国自主卫星信息源在遥感应用中的作用。研究内容1.3.1 基于实测资料的大气遥感产品真实性检验技术研究;1.3.2 基于实测资料的陆地遥感产品真实性检验技术研究;1.3.3 基于实测资料的海洋遥感产品真实性检验技术研究;1.3.4 遥感产品真实性检验方法评价与规范

8、研究。考核要求1) 选择以下一个或多个产品进行有效的检验:地表温度、地表反射率、地表反照率、叶面积指数(LAI)、气溶胶光学厚度、叶绿素、土壤含水量、海洋动力参数(风、浪、海面高度等)、归一化离水辐亮度、遥感图像几何参数等;2) 建立评价方法与实施规程,可有效开展卫星间及卫星与地表测量数据间的比对,支持业务运行卫星的数据质量与算法质量的检验; 3) 检验方法精度,确定卫星特定产品的真实性检验结果,明确检测方法的精度,并进行质量跟踪与评价;4) 应用软件开发。承担单位本项目申请以遥感业务运行与研究单位为主,鼓励多方合作。二、共享关键技术研究实现遥感数据共享是提高我国民用遥感卫星数据应用水平和利用

9、率的重要途径,是促进遥感应用产业化发展的重要保障。研究数据标准,有利于遥感数据的广泛交流;开发遥感数据处理软件,有利于促进遥感数据的业务化和规模化应用;研究地面系统关键技术,有利于数据传输、处理、显示标准化流程的建立。开展数据产品关联性与联合应用研究,有利于遥感产品的深入应用。通过数据共享技术能力的提高,有利于从整体上发挥国产民用遥感卫星数据的效益。本项目以卫星应用部门、高校、科研院所、公司等单位为主申请,鼓励多方合作。2.1 卫星遥感数据标准规范研究研究目标“十一五”期间将主要针对我国民用卫星数据的应用需求,重点研究数据获取、处理、交换、访问与分发等方面的标准化问题,建立相关标准与应用规范。

10、研究内容 2.1.1 元数据标准及数据格式标准研究,不同产品级别及质量标准研究,数据及产品分发服务规范研究,我国遥感卫星存档历史资料信息标准化研究。考核要求1) 数据标准体系:元数据标准、数据格式标准与产品标准;2) 不同格式间的转化技术及软件。2.2 民用遥感卫星数据应用综合处理软件研究研究目标根据我国遥感产业化应用的需要,建设多源遥感数据地面处理系统的同时,还需发展具有自主品牌、各具特色的遥感处理通用软件,提高数据自动化、智能化处理水平,降低数据处理难度,支持我国遥感卫星数据的有效使用,扩大我国遥感数据的应用范围。研究内容2.2.1 通用多星、多遥感器遥感数据处理平台(包括数据输入输出,数

11、据质量改善,辐射与几何校正、镶嵌、融合、制图等),面向多种应用的遥感专题信息提取平台(高分辨率图像处理、高光谱数据处理、热红外数据处理、SAR数据处理等)。考核要求1) 系统具有可兼容性,可扩展性和可移植性,支持可视化处理流程定制及二次开发;2) 具有我国气象、海洋、资源、环境减灾和测绘卫星遥感数据预处理和应用的共性与特性技术处理功能;3) 针对64位计算机开发,可进行并行处理和海量数据处理;4) 用国产卫星(遥感)数据做测评。2.3 地面系统数据处理与服务关键技术研究研究目标为适应我国以应用为导向的地面系统建设需要,围绕数据接收、快速传输、规模化处理、服务与技术支撑等地面系统建设与业务工作中

12、的关键技术,加以研究与验证,充分利用快速发展的现代高新技术,全面提升服务水平与质量。研究内容2.3.1 多星、多遥感器全球探测与应急观测综合管理技术研究;2.3.2 遥感地面站远程监控诊断技术研究;2.3.3 基于分布式异构网络的国产多星数据产品的查询、订购、数据库建设与分发技术研究;2.3.4 大数据量数据压缩、传输与规模化处理关键技术研究;2.3.5 大数据量多源空间信息快速、可视化平台关键技术研究;2.3.6 卫星DCS信息管理与共享关键技术研究;2.3.7 卫星信道高速通信网关技术研究。考核要求1) 针对不同服务需求和特定卫星数据,提出具体指标;2) 原型产品、软件;3) 规范与技术标

13、准。2.4 民用遥感卫星数据产品间关系及联合应用技术研究研究目标“十一五”期间,我国将发射多颗卫星,服务于资源调查和环境监测。如何提高各颗卫星的使用效率,明确不同卫星数据间与产品间的关系及综合利用等关键问题亟待解决。本项目旨在以已有的遥感信息资源为基础,面向不同遥感用户、不同需求,开展卫星遥感联合应用的可行性研究,为今后卫星遥感器配置的优化与持续发展提供依据。研究内容2.4.1 国内外不同卫星同类数据产品间关系及转换关键技术研究;2.4.2 国内外卫星数据的专题产品之间不同区域、多目标类型、长时间的比对方法与评价方法研究;2.4.3 多谱段、多尺度、多时相、多角度遥感数据融合与联合应用关键技术

14、研究。考核要求1) 针对不同目标,形成不同卫星长时间序列的稳定数据关系;2) 对于典型遥感产品,开展长时间连续比对与分析;3) 应用软件。三、在研卫星应用关键技术研究“十一五”期间,根据我国在研卫星各自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卫星应用中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研究,提高数据服务和应用能力,推进民用卫星向业务服务型转化。本类项目应密切关注当前国内外遥感技术研究的热点与前沿问题,结合具体卫星的研发状态,开展我国数据产品研发和应用能力评价与验证。进一步提高卫星数据质量与应用效果,拓展应用的广度和深度,缩短卫星上天到数据业务化应用的时间周期,为卫星遥感数据全面、快速、有效地提供业务服务奠定基础。本类项目应以民用

15、遥感卫星数据处理与分发服务单位业务需求为主要目标,针对在研卫星各自的具体情况,量化考核指标,鼓励多方合作开展研究工作。3.1 FY-4静止轨道气象卫星数据应用及潜力评价研究研究目标“十一五”期间,我国将研制新一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FY-4。开展FY4卫星应用产品核心技术研究及应用潜力评价,突破三轴稳定静止轨道卫星应用关键技术,为静止轨道气象卫星业务平稳过渡奠定基础。研究内容3.1.1 基于FY4载荷的数据产品关键技术研究1) 多(高)光谱探测云检测、分类云特性参数反演技术2) 大气温、湿廓线反演技术;3) 闪电探测辐射传输模拟技术;4) 太阳活动特性识别技术。3.1.2 数据产品应用潜力评价1) 大气温、湿廓线及云参数等在卫星资料同化中的实施方案及应用前景分析。2) 闪电探测在短期强对流天气预报中的应用;3) 太阳活动跟踪在空间天气及空间安全保障中的应用。考核要求云检测精度95,云分类精度90,温度廓线反演精度12K,湿度廓线反演精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