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迈克尔逊干涉仪测定透明介质的折射率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8448487 上传时间:2023-10-0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7.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用迈克尔逊干涉仪测定透明介质的折射率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用迈克尔逊干涉仪测定透明介质的折射率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用迈克尔逊干涉仪测定透明介质的折射率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用迈克尔逊干涉仪测定透明介质的折射率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用迈克尔逊干涉仪测定透明介质的折射率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用迈克尔逊干涉仪测定透明介质的折射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迈克尔逊干涉仪测定透明介质的折射率(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用迈克尔逊干涉仪测定透明介质的折射率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物理学二班李智鹏(20082301134) 林晓青 周丹斐 赖燕仪【摘要】:迈克逊尔干涉仪,作为近代精密测量光学仪器之一,被广泛用于科学研究和检测 技术等领域。利用迈克耳逊干涉仪,能以极高的精度测量长度的微小变化及其与此相关的物 理量。本文就通过利用等倾干涉法成功测定了透明玻璃的折射率。实验证明,这种方法是有 效而且方便的,由于迈克尔逊干涉仪的特性,该实验比其他方法测定玻璃的折射率更加简便。 【关键词】:迈克尔逊干涉仪 等倾干涉法 折射率Abstract:Michelson Interferometer is widely used sci

2、entific research and testing technology as one of the Precision measuring optical instruments. The main idea of this paper is to measure the Refractive index of Transparent Glass, and to give an interesting asymptotic formula for it.Key words: Michelson Interferometer Refractive index Pour interferi

3、ng method【正文】:1、实验装置1.1 实验仪器:迈克逊尔干涉仪、薄玻璃片、螺旋测微器图1.1:迈克尔孙干涉仪1.2 迈克尔孙干涉仪的调整 迈克尔孙干涉仪是一种精密、贵重的光学测量仪器,因此必须在熟读讲义,弄清结构,弄懂 操作要点后,才能动手调节、使用。(1)对照讲义,眼看实物弄清本仪器的结构原理和各个旋钮的作用。(2)水平调节:调节底脚螺丝 6(见图 5,最好用水准仪放在迈克尔孙干涉仪平台上) 。(3)读数系统调节: 粗调:将“手柄”转向下面“开”的部位(使微动蜗轮与主轴蜗杆离开),顺时针 (或反时针)转动手轮1,使主尺(标尺)刻度指标于30mm左右(因为M?镜至G的距离大j f图3

4、等倾干涉约是32mm左右,这样便于以后观察等厚干涉条纹用)。 细调:在测量过程中,只能动微动装置一一鼓轮(3),而不能动用手轮(1)。方法 是在将手柄由“开”转向“合”的过程,迅速转动鼓轮(3),使鼓轮(3)的蜗轮与粗动手 轮的蜗杆啮合,这时(3)轮转动便带动(1)的转动这可以从读数窗口上直接看到。 调零:为了使读数指示正常,还需“调零”其方法是,先将鼓轮(3)指示线转到 和“0”刻度对准(此时,手轮也跟随转动读数窗口刻度线随着变),然后再转动手轮, 将手轮1转到1/100mm刻度线的整数线上(此时鼓轮(3)并不跟随转动,即仍指原来“0” 位置),这时“调零 ”过程就完毕。 消除回程差:目的是

5、使读数准确。上述三步调节工作完毕后,并不能马上测量,还 必须消除回程差。(所谓“回程差”,是指如果现在转动鼓轮与原来“调零”时鼓轮的转动方 向相反,则在一段时间内,鼓轮虽然在转动,但读数窗口并未计数,因为转动反向后,蜗轮 与蜗杆的齿并未啮合。)方法是:首先认定测量时是使光程差增大顺时针方向转动(3) 或是减小反时针转动(3) ,然后顺时针方向转动(3)若干周后,再开始记数,测量。(4)光源的调整:开启He-Ne激光器,将由光纤传送来的激光以45。角入射于迈克尔孙 干涉仪的G1板上(用目测来判断),均匀照亮G1板。注意:等高、共轴。2、理论要点2.1 等倾干涉当MM ,完全平行时,将获得等倾干涉

6、,其干涉条纹的形状决定于来自光源平面上的入射 角i (如图35-3所示),在垂直于观察方向的光源平面S上,自以0点为中心的圆周上各点 发出的光以相同的倾角i ,入射到M、M,之间的空气层,所以它的干涉图样是同心圆环,k 1 2其位置取决于光程差 ALO从图 3 看出:AL = 2ecosi(1)k当2ecosik = k! (k=1, 2, 3,)时看到一组亮圆纹。相邻两条纹的角距离为:Ai = i 一i a(2)k k+i k 2eik当眼盯着第K级亮圆纹不放,改变M与M,的位置, 使其间隔e增大,但要保持2ecosik=K!不变,则必须以 k减小cosik来达到,因此ik必须增大这就意味着

7、干kk涉条纹从中心向外“冒出”反之当e减小,则cosik必k然增大,这就意味着ik减小,所以相当于干涉圆环一个 k一个地向中心“缩进”。在圆环中心i= 0, cosi =1,故 kk2e = k!则e = -k(3)2可见,当M与M,之间的距离e增大(或减小)-时,1 2 2则干涉条纹就从中心“冒出”(或向中心“缩进”)一圈。如 果在迈克尔孙干涉仪上测出M,始末两态的位置,即可求出 M走过距离Ae,同时数出在这期间干涉条纹变化(冒出或 缩进)的圈数AN,则可以计算出此时光波的波长-:2AeAN2.2 调节迈克尔逊干涉仪,判断干涉条纹消失图 1 图 2 图 3 图 4 图 5 未插入玻璃片,视像

8、如图1,经过粗调出现图2,再经过细调出现图3,此时M,和M1 2 重合,即 =0,干涉条纹消失,出现明光场。平行插入玻璃片,视像如图5,经过粗调出现图4,再经过细调出现图3,此时M,和M重合,即 =0,干涉条纹消失,出现明光场。12然而由于i和M2间不是严格垂直,即“2与M1不是严格平行,当光程差人二0时,条纹 应是变成相互平行的粗直条纹。3、实验原理 测定透明介质的折射率的迈克尔孙干涉MM仪光路系统如图1所示其中Mi和M2M是一对精密磨光平面反射镜,Mi位置固MG G定不动,M2沿导轨前后移动,Gi和G2是 厚度和折射率完全相同的一对平行玻璃 板,与M1 ,M2均成45 角.G1的一个表面

9、镀有半透半反膜A.G1:1 (2)1 G. G%1M纟纟纟VAIZ1Z激光光源S发出的光通过1到达半透半 反膜A,被A分成相互垂直的两簇光(1)和G M G G(2).透射光(1)经过G2北I反射再次通过1到达E处光(1)两次通过2,光(2)两次通过G G GG1, G1和G2厚度相同,因此计算光(1)和(2)的光程差时,只需计算空气中的光程差即可.GM MM M M 观察者从E处向G1看去,除直接看到M2外还看到M1的像M1,光(1)和(2)如同M2,M1反射M M 过来的,因此迈克尔孙干涉仪中所产生的干涉和21间”形成”的空气薄膜的干涉等效.通过推导可得光束(1)和(2)的光程差 与干涉条

10、纹级序之间的关系为:A = 2d cos i = k九A = 2 d cos i = (2 k +1)九 其中,i为入射角,d为2M1间空气薄膜的厚度,k为干涉条纹级序/为光波波长. 仔细调节干涉仪,发现“21间空气薄膜的厚度d的大小直接影响干涉条纹的形状. 当调节M21使其空气薄膜厚度减小,光程差A减小,条纹逐渐变粗,反之则变细当M为 0,即光程差A =0是,理论上干涉条纹消失,出现明光场然而由于1和2间不是严格垂直,即M 2与M1不是严格平行,当光程差A = 0时,条纹应是变成相互平行的粗直条纹.当迈克尔孙干涉仪调节至2 1之间空气薄膜厚度d = 1即光程差A = 0,此时视野内看到的是相

11、互平行的粗直条纹,记下此时的读数x1。此时在这基础上,在光束(2)内,即在 1与 2中间 部位插入一块折射率为n,厚度为1的平板玻璃P . 如右图 2.则光束(2)由此增加光程(即此刻 严2的距离)d = (n - 1)Z,此时光束(1)和光束 (2)的光程差为A = 2 d cos i 若调节干涉仪使之出现光程差A = 0时的干涉图样,即再次出现相互平行的粗直条纹时记下此时的读数 2。M且1所移动的距离所构成的空气薄膜所造成的光程差正好与玻璃片P所产生的光程差大 小相等即I =-n =从而可得式子x - x+1l由此可见,在插入平板玻璃P的前后两次调出光程差为零的情况,就可以测量出插入平板玻

12、 璃P后M2 M1间空气薄膜的厚度W L此时若折射率n已知,则可求玻璃板厚度1 ;若玻璃板 厚度1已知,则可求得玻璃板的折射率n .4、实验步骤实验步骤:1、用螺旋测微器测玻璃片厚度,共五次,记录数据取平均值。2、整迈克尔逊干涉仪,使屏幕上出现清晰稳定的干涉条纹。3、旋转手柄将条纹调动至平行状态,并将其定为临界点,记下此时的位置X1。4、将玻璃片用一平行架固定,放入光路1 中,调整玻璃片使其与光路平行。5、再次调节迈克尔逊干涉仪,找到临界点,记下位置读数x2。6、重复上面步骤五次。5、测量数据以及误差分析(1) 表1用螺旋测微器测量平行玻片厚度L序号12345L (mm)1.2721.2731

13、.2711.2721.272由以上数据算得:L 的平均值为 1.272mmA 类不确定度为 UA=0.0007mm螺旋测微器的仪器误差为UB=0.002mm1合成不确定度 U (L) = (UA2 +UB2) 2 =0.002mm由此可得:玻片的厚度L= (1.2720.002) mm(2)未插入玻璃片时光程差等于零时M2位置X1的读数插入玻璃片时光程差等于零时M2位置X2的读数序号12345X1 (mm)31.33531.36631.28231.36031.3382348652154X2 (mm)30.87430.98630.90630.96530.9515551546826D=X2-X10

14、.37060.37990.37610.39450.3872(mm)87138由以上数据算得:D 的平均值 D 为 0.38171mmA 类不确定度为u = :(D D)2 + (D D)2 + (D D)2 + (D D)2 + (D D)2 / *n 1 =0.0010mm 112345迈克尔逊干涉仪的仪器误差为 UB=0.00002mm丄合成不确定度 U(D)=(UA 2 +UB 2 ) 2 =0.0010mm由此可得:D= (0.375710.0010) mm综上所述不确定度为D=1.30000mmLU =(U (L)L)2 +(U ( D )D) 2 12 =0.00175mm即:n= ( 1.30000 士 0.00175 ) mm5、 实验结论 实验误差及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1 、插入的玻璃片不与 M2 严格平行。2、测量 x1,x2 值时两个状态不一致,读取数据时,未能读取相邻状态的部分,影响实验 结果的精确性。3、空气中的水蒸气影响玻璃折射率的测量。4、玻璃片厚度过薄,影响实验精确度1、实验心得 经过连续几周的实验,我感觉到筋疲力尽,苦不堪言,因为走了很多弯路,在关键问题 上,组员意见不一,各有自己的看法和坚持,于是不断问老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