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8447827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初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农村初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农村初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农村初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农村初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初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初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村初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课题开题报告一、问题的提出。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可议医愚。”读书可以增加知识,提高修养,陶冶情操,学会处世,培养良好心态,形成独特的风格。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课外阅读更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课外阅读能够巩固和发展课堂较小的成果, 更快地完成语文教学任务,更好地达到语文教育目标。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 不是增加作业量, 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课程标准( 2011 版)这样提出:初中生要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 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260 万字。课外阅读如此重要, 那

2、学生们是否在进行课外阅读?特别像我们这里办学条件相对比较薄弱的农村中学, 学生的课外阅读又怎么样呢?为了更准确的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 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我们提出了 “农村初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的课题。二、课题研究的意义: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 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阅读课程资源, 实现课内外阅读教育的衔接和整合加强对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激发和阅读方法的指导,是我们选择本课题的初衷。我们认为,开展本课题研究至少具有以下两方面的重要意义:1、理论意义:阅读是一种心理过程。这个过程是满足阅读岁文字信息及其他符号信息的识别、筛选、区分和判定的需要;其次是满足审美

3、的需要。 课外阅读恰好满足了阅读者的这种心理过程。 随着信息革命和阅读带来的天翻地覆的变化, 我们必须依据阅读目的、 阅读方式、学生现实及未来的阅读需求,重新调整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抓住阅读能力这一制高点, 多层次全方位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把阅读变成学生创造的空间。2、实践意义:实施新课程以来,一些学者专家对课外阅读进行了研究,但是取得的研究成果大都是理论层面上的, 对一线教师只起到理论指导和更新理念的作用但对实践操作缺乏指导意义。 教研人员、一线教师对课外阅读进行了研究, 但是研究成果也比较零散, 缺乏系统性、科学性、指导性。3、本课题的研究主要通过对中学语文课外阅读方法进行实践研究,总结课外

4、阅读的实践策略, 从而对初中语文教师从课内到课外的阅读教学起到实践指导作用。(1)促进教师转变观念,提高教育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 2)让学生主动养成读书的习惯, 通过研究,使学生能感受到读书的乐趣,写作的成功, 进而促进我校的教学质量的提高, 提高社会效益。(3)通过研究, 形成一些可操作的提高课外阅读教学的方式方法, 为农村初中的写作教学提供参考,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三、课题研究的内容:1、农村初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现状研究(1)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现状 据相关调查报告显示中学生都喜欢课外书, 但能主动阅读的确很少。 因为学业的要求中学生的课外读物多与语文教材相配套或者是作文指导之类的书,

5、 而且读书时囫囵吞枣,更不会作读书笔记, 加之书的质量良莠不齐,这些必然导致中学生知识面狭窄, 学习或阅读的兴趣下降, 最终导致无法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2)初中生课外阅读相撞原因分析家庭原因 我校学生都是农村的家庭里长大, 他们的家长对课外书不重视甚至排斥, 因此要求学生在家中进行课外阅读就根本达不到预期效果。学校原因 虽然现在课改进行的轰轰烈烈了, 可大部分老师在应试教育的推动下, 学校对老师和学生的评价标准仅以学生的学业成绩为准,这使得学生的课外阅读得不到重视和有效的开展。 学生原因 应试教育下的学生不堪课业重负, 没有时间读课外书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与此同时,在各种媒体迅猛发展的今天,书

6、与电视、电脑和游戏机相比较缺乏生动性、形象性、趣味性。这使得学生即使有空闲时间也沉迷在电视、电脑世界中去了。(3) 解决当卡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现状的对策研究调查摸底 首先对学生进行摸底调查, 了解学生对哪类课外书比较感兴趣, 从而了解学生的需求和意向, 为具体实施做好铺垫工作。设计实施内容 根据“新课标 ”的要求结合本校各种教育资源,确定必读和选读的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主要培养学生自制力和自主性。阅读活动中的自制力是以对读物的内容理解为前提, 是阅读者对读物厉害的鉴别、对自身行为的调控。四、本课题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步骤:( 一) 研究思路: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对本校初中学生课外阅读

7、现状进行调查,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同时,针对现状中不好的部分找出原因,通过实验班级和个人的跟踪研究“对症下药“,找到提高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和培养阅读习惯的良方,最后总结经验予以推广。(二)研究方法1、问卷调查法。广泛开展家访和问卷调查,对本校中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全面综合调查,准确了解 学生课外阅读现状。2、个案研究法。观察记录特殊学生阅读习惯、阅读品质的纵向变化情况。3、行动研究法。组织骨干教师结合自身及班级的实际,边行动边研究并做好记录。4、文献研究法。查阅资料,使课题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更丰富、更明确、更科学。5、经验总结法。在实验研究过程中注重积累第一手资料,不断进行概括和归纳,最终提炼出

8、切实可行的研究成果。(三)实施步骤1、准备阶段: (2014、22014、3)课题申报,筹建课题研究小组,确定课题组成员,明确具体的人员风,组织成员学习新课程标准。2、实施阶段:(014、32014、8)查阅文献资料, 分发调查问卷, 了解本校初中学生及家长对课外阅读的状况,收集系列数据。探索尝试有效的课外阅读方式方法, 反思、完善课外阅读方法。积累资料,总结经验,撰写论文。3、结题阶段( 2014、82014、9)完成课题研究工作,进行结题,做好课题研究成果的总结,分析课题实验的效果,申请验收,为课题研究的进一步推广积累经验。五、预期成果国内外母语教育的实践证明,阅读教育是母语教育的核心环节。只有经过广泛的阅读和大量的积累才能真正学好语文。 阅读能力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 同时阅读教育还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 因此,本课题的研究, 我将把阅读作为语文教育的重心, 探索并完善阅读教学体系,尤其是探索如何有效地开展语文课外阅读实践活动,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而促进语文学习的全面进步。1、形成研究报告和结题报告。2、上展示课(课外阅读指导课和读书汇报课教案,研讨记录) 。3、学生课外阅读活动方案。4、开展阅读经验交流会,教师经验总结、论文集。5、编写校本课外阅读教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