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2第三章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8447701 上传时间:2023-03-2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必修2第三章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中生物必修2第三章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中生物必修2第三章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中生物必修2第三章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中生物必修2第三章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必修2第三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必修2第三章(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一下生物集体备课 备课人:黄胜 授课人:第三章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教材分析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节是人教版新课程教材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3章第1节的内容,是继前两章学习了“遗传因子的发现”和“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后,对有关染色体的知识有了一定的理解后来学习的,本章既是第1章、第2章的延续,又为第4、5、6章打下基础。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人们一直把蛋白质作为遗传物质,那么,遗传物质是DNA还是蛋白质?教材在此埋下伏笔,然后通过两个经典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最后列举少数生物只有RNA而没有DNA的事实,得出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这一结论。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证明DN

2、A是遗传物质的两个实验的过程和原理,以及从实验中得出的结论(DNA是遗传物质)。能力目标:通过重演科学家发现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过程,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和实验设计的基本步骤。情感目标:1、概述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认同科学认识是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过程。2、通过学生自己设计验证性实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科学思维和创新的能力。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2、难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四、学情分析 学生刚开始接触遗传知识,有新鲜感。应充分利用这一点积极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学生已经具备了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等

3、细胞学基础;掌握了生物的生殖过程、染色体的化学组成、蛋白质与核酸的元素组成等相关知识,这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认知基础。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也已初步建立,但还很不完善,对事物的探究有激情,但往往对探究的目的性及过程,结论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五、教学方法本节采用“学案导学式”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为指导,侧重科学方法教育为目标。使用的教学方法有:事例列举法,讨论法,比较法,归纳法等。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初步把握实验的原理和方法步骤。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七、课时

4、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二)创设情境,设疑引入课题通过亲子鉴定,引出遗传物质是DNA,但是DNA是遗传物质的探究是一个艰辛而有趣的过程,从而引出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经典实验。(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探究一: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问1.20世纪20年代,人们为什么会认为蛋白质是遗传物质?到20世纪30年代呢?问2.观察图3-1,总结几种脱氧核苷酸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阅读课本P4243。答略答略探究二: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通过确凿的实验证据首先向遗传物质是蛋白质的观点提出挑战的是美国科学

5、家艾弗里,而艾弗里的实验又是在英国科学家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的。请看这个著名的经典实验: 出示R型细菌和S型细菌的菌体和菌落图,让学生对图指出何者是R型菌体?何者是S型菌体?菌落各是怎样?毒性呢?以加深学生对两种细菌的了解。问1两种肺炎双球菌有什么不同?2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分哪几个步骤?各看到哪些象?第四组的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3艾弗里及其同事继续研究,实验的关键思路是什么?最后的结论是什么?学生阅读教材P43P44,边看书边看图解,回答上述问题。答1。略2 体内转化 1928年 英国格里菲思 活R,无毒 活小鼠 活S,有毒 小鼠 死小鼠 杀死的S,无毒 活小鼠 活R +

6、 杀死的S,无毒 死小鼠 转化因子是什么? (分离出活S)结论:杀死的S中含有转化因子探究“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为什么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还能使R型活细菌转化为S型活细菌?”讲述蛋白质和核酸对于高温的耐受力是不同的。在80100 的温度范围内,蛋白质将会失活,DNA双链将解开;当温度降至55 左右时,DNA双链能够重新恢复,但蛋白质的活性却不能恢复。3体外转化 1944年 美国 艾弗里(1)实验的关键思路是: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去观察DNA或蛋白质的作用。 多糖或蛋白质 R型活S DNA + R型 培养基 R型 + S型 DNADNA酶 R型 结论:转化因子是DNA 。

7、探究三: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观察T2噬菌体的结构,它是怎样的病毒?答略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DNA)复制子代噬菌体的DNA和合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组装子代噬菌体释放。3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同位素示踪法,分别标记了哪些元素?搅拌和离心的目的各是什么?实验结果及结论?答略略实验结果及结论如下:亲代噬菌体原宿主细菌内子代噬菌体实验结论32P标记DNA无32P标记DNADNA有32P标记DNA是遗传物质35S标记蛋白质无35S标记蛋白质外壳蛋白无35S标记探究四: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1、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2、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3、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因此,

8、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课堂实录)(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我们已经学习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在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DNA的分子结构这节课后大家可以先预习这一部分,着重分析科学家是如何设计实验,如何得出恰当的结论的。并完成本节的课后练习及课后延伸拓展作业。设计意图: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作业,并对本节课巩固提高。教师课后及时批阅本节的延伸拓展训练。九、板书设计第三章基因的本质第一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1)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2

9、)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过程和结论(3)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过程和结论二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1)非细胞结构的生物体内,遗传物质为DNA或RNA;(2)细胞结构的生物体内,以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3)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十、教学反思学案教学,是以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为根本目的,以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己探索、提练、练习、巩固、归纳、系统为主要途径的教学方法。学案教学,就是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紧密结合起来,提高教师“导”的技能,增加学生“演”的活动,学生多多参与,教师巧妙点拨、指导。这对于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提高、自学能力的形成有重要的意义。总之,教无定法,但教要得法。教学是科学,是艺

10、术,是创造。教师必须认真设计教学过程、重视教学方法的研究、优化师生教学活动结构,将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施素质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且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给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唯有这样才能顺应时代要求,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知识型人才和经济型人才。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具有崇高的奉献精神,要付出艰辛的劳动。基因的本质第二节 DNA分子的结构一、知识结构二、教材分析1.本小节主要讲述了DNA分子的结构和DNA分子的复制两部分内容。关于DNA分子的结构,由于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教材在概述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特点后,安排了一个“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实验,以加深学生对这一结构的感性

11、认识和理解。DNA分子的结构特点是DNA特定功能的基础,因此在本小节教材的后半部分,联系其结构讲述了DNA分子的复制功能。这部分知识是理解后面几节内容的基础,因此是本节教材的教学重点。2.本小节内容与其他章节的联系:(1)与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中核酸知识有关;(2)与细胞增殖一节知识相联系。(3)与后面的生物的遗传定律和变异相联系。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DNA分子基本单位的化学组成(B:识记)(2)DNA分子的结构特点(C:理解)(3)DNA分子的复制过程和复制意义(C:理解)2.能力目标(1)培养观察能力、分析理解能力:通过计算机多媒体软件和DNA结构模型观察来提高观察能力、分析和理解

12、能力。(2)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能力:通过探索求知、讨论交流激发独立思考、主动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四、重点实施方案1.重点:(1)DNA分子的结构。(2)DNA分于的复制。2.实施方案(1)使用挂图、模型进行直观教学。(2)用多媒体课件显示DNA分子复制的动态过程,让学生充分理解边解螺旋边复制。五、难点突破策略1.难点:(1)DNA分子的结构特点。(2)DNA分子的复制过程。2.突破策略教师指导学生制作DNA分子的结构模型。让学生充分理解它的结构特点,用多媒体课件显示DNA分子的复制过程,从而让学生理解复制的模板、原料等条件,以及复制的意义。六、教具准备DNA分子的结构模型/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挂

13、图/DNA分子复制的多媒体课件/投影仪。七、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会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具体办法是:在学生自学教材的基础上,在教师的指导下,从DNA的基本组成单位开始,按照一定的方式先形成脱氧核苷酸长链,而后再通过一定的方式构成DNA分子的平面结构及空间结构,加深学生对教材DNA分子结构特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八、课时安排 1课时一 教学程序导言前面我们通过“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学习,知道DNA分子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它能使亲代的性状在子代表现出来。那么DNA分子为什么能起遗传作用呢?这需要从它的结构谈起。二 教学目标达成过程一、DNA分子的结构教师讲述:介绍DNA分子

14、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提出。1953年,美国科学家沃森和英国科学家克里克提出了著名的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简介沃森和克里克的发现过程,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不断探求新知识和合作的精神)。这为合理地解释遗传物质的各种功能奠定了基础。为了掌握DNA分子结构的全部知识,必须先掌握DNA分子的化学组成。1.DNA分子的化学组成(结构)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89DNA分子的化学组成部分并讨论DNA分子化学组成的部分知识。教师出示DNA分子化学结构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a.DNA分子为什么属于高分子化合物(从元素组成和分子量上考虑分析)?b.组成DNA分子的基本单位是什么?c.构成DNA分子的基本单位有几种?分别是什么?d.DNA分子是由几条脱氧核苷酸长链组成的?在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进行综述:DNA分子是种高分子化合物,它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总共有四种,分别叫腺嘌呤脱氧核苷酸(A),鸟嘌呤脱氧核苷酸(G)、胞嘧啶脱氧核苷酸(C)、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T);每种脱氧核苷酸都是由三部分组成:即一分子含氮碱基、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磷酸。DNA分子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