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原理重点知识提纲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8446149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学原理重点知识提纲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管理学原理重点知识提纲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管理学原理重点知识提纲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管理学原理重点知识提纲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管理学原理重点知识提纲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管理学原理重点知识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学原理重点知识提纲(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管理学原理1、学习研究管理学的意义(1)管理与科技是社会发展的两个轮子(宏观)(2)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实现有赖于管理(宏观)(3)管理是决定企业成败存亡的关键(中观)(4)个人为什么需要学管理(微观)、2、管理的定义(1)代表性观点:(2)管理是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来协调他人的活动,带领人们既有效果又有效率地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3、管理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管理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既要讲求科学,按规律办事,又要在实践中讲求艺术性 管理的科学性:管理要遵循客观规律管理的艺术性:管理要随机应变4、管理的基本特征(1)管理是社会现象或文化现象(2)管理的载体是“组织”

2、(3)管理的职能具有普遍性(4)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5)管理是一种无形的力量,通过管理者体现出来5、管理的外部环境(1) 宏观外部环境社会政治制度:国家政治体制、政治的稳定性、国际环境、法制体系社会经济制度:软环境(GDP、货币稳定性等)、硬环境(各种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科学技术环境:企业生产技术、产品技术、原材料、能源技术、人员技术(2)微观外部环境顾客、供应商、竞争者、合作者、政府主管部门及社区等6、管理的二重性:(1)自然属性:管理是人类活动的客观要求、管理是一种特殊职能、管理是生产力(2)社会属性:管理是与生产关系相联系的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是二位

3、一体的7、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8、管理者:管理者是组织中指挥别人活动的人,既组织中有下级的人。(1)管理者的分类:从纵向可分为:高层、中层、基层管理者。从横向可分为:综合管理人员、专业管理人员。(2)管理者的技能:第一、技术技能:指对于某中特定专业领域的知识的熟悉和掌握既业务方面的技能。第二、人际技能:与人沟通、激励、引导和鼓舞人们热情和信心方面的技能。第三、概念技能:指对复杂事物的洞察、分析、抽象和概括的能力。(3)管理者的角色:第一、人际角色: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者。第二、信息角色:监听者、传播者、发言人。第三、决策角色:企业家、混乱驾驭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9、管理者的

4、社会责任(1)古典观: 无论是市场上的单个企业,还是整个国家的所有企业,为了自身的发展,企业都不应该承担较高的社会责任,企业唯一的社会责任就是追求利润最大化。(2)社会经济观:企业已经不是一个只对股东负责的经济实体,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的第二位目标,而不是第一位目标,企业的第一位目标是保证自身的生存。10、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1)企业对环境的责任(2)企业对员工的责任(3)企业对顾客的责任(4)企业对竞争对手的责任(5)企业对投资者的责任(6)企业对所在社区的责任11、影响管理者道德的因素(1)道德发展阶段(2)管理者的个人特征(3)结构变量(4)组织的文化(5)道德问题本身的强度12、改善管理者

5、道德行为的方法(1)挑选高道德素质的员工(2)建立道德准则和决策规则(3)在道德方面领导员工(4)设定工作目标(5)对员工进行道德教育(6)对绩效进行全面评价(7)进行独立的审计(8)提供正式的保护机制 13、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14、国外古代管理思想(1)领导者必须得到群众的拥护(2)领导者必须维持组织的内聚力(3)领导者必须具备坚强的生存意志(4)领导者必须具有崇高的品德和非凡的能力。15、中国古代管理思想(1)儒家管理思想:着重于的宏观管理,其核心思想是“重在治国,以人为本,以和为贵,知人善任”。 (2)兵家管理思想: 侧重于管理的战略和战术,其核心思想可以归纳为“深谋远虑,雄才大略,随机

6、应变,速战速决”。(3)古代管理实践:田忌赛马对策论;万里长城周密组织;北宋丁谓修复皇宫优化配置资源,提高工作效率。16、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1)研究重心:如何提高单个人的生产率。(2)主要内容:工作定额、标准化、能力与工作想适应、差别计件工资、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分离(3)主要贡献:第一、科学管理理论是管理学的奠基者第二、科学管理的本质是经验知识科学化第三、科学管理的核心是使工人能成为更聪明的工人,而不是更勤奋的工人第四、将管理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管理工作成为一项专门的工作17、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主要内容(1)关于企业界的六项经营活动: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会计活动、安全活动、管理

7、活动(2)五大管理职能: 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3)十四条管理原则(4)管理者的六种能力:体力、智力、 品质、一般文化知识、专业知识、 经验(5)管理教育的重要性与管理理论的普遍性18、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的具体内容:(1)明确的职责分工(2)自上而下的等级系统(3)建立人员的任用制(4)聘用职业管理人员(5)遵守规则和纪律(6)完全理性的人与人的关系。19、行为科学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的奠基人是梅奥,著名的成就是霍桑试验(1)霍桑试验:是指19241932年间,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和西方电气公司合作,在西方电气公司所属的芝加哥霍桑工厂,为测定各种有关因素对生产效率的影响而进行的历时8年的一

8、系列试验,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照明试验 第二阶段:继电器装配室试验 第三阶段:大规模的访谈调查 第四阶段:接线板接线工作室试验(2) 行为科学理论的主要内容:第一、职工是社会人而不是单纯追求金钱收入的“经济人”第二、企业中除“正式组织”外,还有“非正式组织”第三、新型的领导在于通过对职工“满足度”的增加来提高职工的“士气”,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20、管理理论丛林: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管理学派、经验主义学派。21、企业文化理论(1)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 (2)企业文化的含义和特征: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及全体职工在企业成长、发展、壮大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比较成熟,较为稳定的观念形态、文化

9、形式和价值体系的总和。其特征是:科学性、整体性、时代性、稳定性22、学习型组织理论(1)含义:为面临变化剧烈的外在环境,组织应力求精简、扁平化、弹性因应、终生学习、不断自我组织再造,以维持竞争力。(2)特点:第一、是一种全新的组织管理模式第二、组织成员拥有一个共同远景第三、组织由多个创造性团体组成第四、善于不断学习第五、扁平式的组织结构(幅度宽、层次少)第六、自主管理第七、领导者的新角色(设计师、服务员、教师)23、学习型组织的要素(也称为圣吉模型)(1)自我超越(2)改善心智模式(3)建立共同远景(4)团队学习(5)系统思考24、管理系统原理的主要观点:(1)整体性观点(2)开放性观点(3)

10、动态性观点(4)综合性观点 25、人本原理主要观点是:(1)尊重人(2)依靠人(3)发展人(4)为了人。26、实现最终的管理效益的要点:(1)要重视经济效益(2)要有正确的管理战略(3)要努力提高管理系统的效率(4)管理应追求长期,稳定的高效益(5)要确立管理活动的效益观27、责任原理基本观点:(1)合理分工(基础和前提)(2)明确责任(职责界限要清楚,职责内容具体,职责中要有横向联系的内容和明确的责任人)(3)责权利对等(4)检查、监督有力。奖惩公正、及时。28、二八原理又称二八法则,二八黄金分割定律。指在特定群体中,重要的因子通常只占少数,而不重要的因子却占多数。(1)要用“二八”思考法取

11、代“五五”思考法(2)找准方向,全力以赴(3)在保证重点的前提下,兼顾一般。29、管理的基本方法:法律方法、行政方法、经济方法、教育方法 30、计划的概念:计划就是根据组织内外部的实际情况权衡客观需要的主管可能,通过科学的预测,提出在一定未来时期内组织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 31、计划的内容(1)我是谁(2)我的处事原则是什么(3)我要到那里去(4)我如何到那里去32、计划的性质(1)计划的目标性 (2)计划的先导性(3)计划的普遍性 (4)计划的效益性33、计划的作用(1)应对变化和不确定性(2)使组织全力集中于目标(3)使组织活动经济合理(4)为控制奠定基础34、计划的表现形式

12、:使命、目标、战略、政策、程序、规则、方案、预算35、计划编制的步骤(1) 确定目标 (2)认清现在 (3)研究过去(4)预测并有效地制订计划的重要前提条件(5)拟定和选择可行的行动计划(6)制订主要计划(7)制订派生计划(8)制订预算,用预算使计划数字化36、限定因素原理:是指在计划工作中,越是能够了解和找到对达到所要求目标起限制性和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就越是能准确地、客观地选择可行方案。37、灵活性原理:可以表述为:计划中体现的灵活性越大,由于未来意外事件引起损失的危险性就越小。必须指出,灵活性原理就是制定计划时要留有余地,至于执行计划,则一般不应有灵活性。例如执行一个生产作业计划必须严格准

13、确,否则就会发生组装车间停工待料或在制品大量积压的现象。38、改变航道原理:是指计划工作为将来承诺得越多,主管人员定期地检查现状和预期前景,以及为保证所要达到的目标而重新制订计划就越重要。尽管我们在制订计划时预见了未来可能发生的情况,并制订出相应的应变措施,但正如前面所提到的,一来不可能面面俱到;二来情况是在不断变化。39、目标的性质:(1)目标是分层次的 (2)目标是一个网络体系 (3)目标具有多样性 (4)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40、目标的作用:(1)为管理工作指明方向 (2)激励作用 (3)凝聚作用 (4)目标是考核绩效的客观标准41、目标管理的特征:(1) 目标管理是参与管理的一种形式 (

14、2)强调自我管理自我控制 (3)促使权力下放 (4)注重成果第一42、目标管理的局限性 (1) 目标难以确定(2)缺乏灵活性(3)注重短期(4)增加管理成本(5)目标管理的哲学假设不一定都存在43、战略管理:是对组织的的战略进行系统的分析、制定、实施和调整的过程。它涉及组织发展中带有全局性、长远性和根本性的问题,是组织的管理思想、管理方针的集中表现,是确定规划、计划的基础。44、战略计划的特点:(1)战略具有对抗的含义(1)计划过程由高层管理者直接控制(3)具有较长远的时间概念(4)经营方向的选择是战略的核心问题45、战略分析(1)外部环境分析一般环境分析(PEST分析):一般环境分析(PES

15、T分析):PEST分析是指宏观环境的分析,P是政治(Political System),E是经济(Economic),S是社会(Social),T是技术(Technological)。在分析一个企业集团所处的背景的时候,通常是通过这四个因素来进行分析企业集团所面临的状况。政治环境主要包括政治制度与体制,政局,政府的态度等;法律环境主要包括政府制定的法律、法规。构成经济环境的关键战略要素:GDP、利率水平、财政货币政策、通货膨胀、失业率水平、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汇率、能源供给成本、市场机制、市场需求等。社会文化环境影响最大的是人口环境和文化背景。人口环境主要包括人口规模、年龄结构、人口分布、种族结构以及收入分布等因素。产业环境分析(波特的五力模型):波特五力分析模型(Michael Porters Five Forces Model) , 又称波特竞争力模型。 波特五力模型是哈佛大学商学院的Michael E. Porter于1979年创立的用于行业分析和商业战略研究的理论模型。该模型在产业组织经济学基础上推导出决定行业竞争强度和市场吸引力的五种力量。这里市场吸引力可理解为行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