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教育书刊读书心得3篇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8444069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1.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教育书刊读书心得3篇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2年教育书刊读书心得3篇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2年教育书刊读书心得3篇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2年教育书刊读书心得3篇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2年教育书刊读书心得3篇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教育书刊读书心得3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教育书刊读书心得3篇(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品质文档2022年教育书刊读书心得3篇 训练教学讨论是促进训练教学创新,提高人才培育质量的重要环节。下面是为大家预备的训练书刊读书心得,盼望大家喜爱! 训练书刊读书心得范文1 训练漫话读书心得 训练漫话一书,集中反映了洛克的绅士训练思想体系,是洛克训练思想的最集中的表现。洛克在训练漫话中所表述的训练思想是在概括并总结了自文艺复兴以来在英国业已形成的绅士训练的训练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它较之宗教颜色非常深厚的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更富有时代感和实际意义,更能适合当时英国资产阶级新贵族对绅士培育的要求,因此,训练漫话在近代训练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训练的作用问题上,洛克于训练漫话中坚决反对封建贵族

2、为维护等级差别而鼓吹的遗传打算论,提出了闻名的“白板说”,对训练在培育人才,强盛国家中的作用寄予厚望,表现了新兴资产阶级对训练工作的高度重视,这无疑是具有进步意义的。但是,洛克没有熟悉到训练与环境、遗传之间的辩证关系,更没有熟悉到训练要受到经济和政治的制约,具有训练万能论的理论倾向,这明显又是错误的。 在训练的途径问题上,出于对当时英国学校中重视古代语文,轻视实际学问,重视形式,轻视内容,重视学问灌输,轻视儿童年龄特点和共性特点的古典人文主义的不满,洛克认为绅士训练只能通过家庭训练来进行,而断然否定学校训练。洛克的这一思想虽然有其客观缘由,但它的确反映了自中世纪以来,英国贵族重视家庭训练而忽视

3、学校训练的阶级偏见。当然,其中也包含有洛克重视训练中的因材施教的正确思想。 在绅士训练内容上,洛克继夸美纽斯之后,全面提出了一个以有用科目为基础的课程体系,意在满意资产阶级事业家处理公私事务,开拓海外,充实生活的实际需要;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进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的时代潮流对训练的迫切要求。 洛克在训练漫话中的一个重大贡献,即是提出了一个包涵体育、德育、智育在内的训练体系。洛克对体育赐予了高度的重视,在当时那种把人的身体视作囚禁灵魂的囹圄,因而无视身体健康,反对体力熬炼的经院主义训练统治之下,洛克的体育思想无异于石破惊天,令人耳目一新。洛克成为第一个提出了精密的体育理论的资产阶级训练家。在德育方面,

4、洛克强调道德训练要及早实践,对儿童要及早管教,强调以道德训练统领其它各育,强调德育的生活化和道德规范的践履,强调道德训练的自律和由外在他律向儿童内在自律的转化,全部这些都是具有乐观意义的。在智育方面,洛克重视通过学问和学问的学习来培育和进展儿童的思惟力量,后来消失的所谓“形式训练”与“实质训练”之争,明显受到了洛克思想的影响。洛克强调智育的实际效用,反对空疏无用坐谈玄远的经院训练思想。在教学方法上,洛克提出要留意儿童的年龄特点,因材施教,由易到难,留意培育儿童的奇怪心和求知欲,这充分表现了新兴的资产阶级对人的敬重。 洛克的训练漫话在西方训练思想进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来各国(特殊是英国)资产

5、阶级的训练实践和训练理论的进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值得我们每一个将来作为学前训练工的人认真研读。 训练书刊读书心得范文2 读训练专著爱的训练读后感 读一本书,就是和很多高尚的人谈话,一本好书可以转变一个人的想法,甚至可以转变人的一生。而如今与书为友,享受这种温馨的感受是难得的,读书,收获宁静的富足爱的训练,我感到爱是心的召唤,是人间的春风,师爱更是一种无私的奉献,爱得越深,奉献得越多,正如一首歌所唱“有爱的世界生命之花到处开放,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妙的人间”。老师献给学生的是自己的学问、才智、时间、精力,我们所期盼的只是学生早日成长、成才,这种爱是高尚的,纯正的。 读完爱的训练给我的第

6、一感受,那就是爱。这本书是以一个小男孩安利柯的日记,来透视日常生活中的学校和家庭关系,老师和学生的关系以及父母,兄弟姐妹间的天伦之爱。小说仆人公是三班级学生安利柯,但我认为与其说是安利柯,不如讲是在他四周的用全身心的爱倾注于他以及他一样的孩子们身上的师长们。他们的言行中洋溢着爱的氛围。所以,孩子们也变得可爱,纯净起来。如:安利柯的母亲是个富于怜悯心的妇女。她会带着孩子们送布给报上记载的穷妇人。而且她非常爱护他人,善解人意。当安利柯发觉这户穷人正是同学克洛西的家事,她又不时的强调:“不要做声!”以免损害到男孩的自尊。当克洛西看到他们,她又示意儿子去与同学打招呼,使克洛西非常感动。她还很会借机训练

7、孩子。在告知安利柯万圣节的意义时,她也会告知他,他要用感恩的心去纪念很多英雄。安利柯的父亲好像是从来都不对孩子火的,他总是会用很温柔的语气来训人.当安利柯埋怨先生的态度不好时,他给儿子分析先生是事出有因,并非有意,并且告知他,要谅解别人的一时无礼,还应尊敬辛苦的先生.学期结束,他会提示儿子去向伴侣们告辞,以及去向曾对不起的人谢罪恳求饶恕。他也很关怀其他所熟悉的人的状况,生活里布满欢乐。安利柯的先生当然也不能不提。他对每一个学生都是那么关怀,一点点的小病都逃不过他的眼睛。他对犯错之后又认错的孩子从不多家指责,只是说一句:下次不要在再做这种事了。他把每一个孩子都当作自己的家人,并告知孩子们,这个集

8、体是他们的又一个家。他对自己的行为从来都负责,自己犯了错,即使是芝麻点儿大的事,他也不会遗忘赔礼说:对不起。 还有很多的人:如 ,他们都用自己的言行,训练孩子们如何去关爱他人。整个世界充斥了一种叫作爱的空气,轻轻漂浮着,萦绕在每一个地方。这种有意无意有形无形中,孩子们以及每一个人学会爱。 “爱”是我们每个人常常挂在嘴边的一个字,可是,有时候,我们也常会忽视四周的爱:如父母对子女无微不至的爱、老师对学生循循善诱、伴侣间相互劝慰这些往往都被我们视为理所当然,而没有细细地加以体会。而假如你加以体会,你会感觉到,人生-这是一个多么美妙的东西啊! 让我们带着一颗圣洁的爱心,投入到全世界中。会发觉:只要人

9、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妙的明天。为人师的同行们,让我们带着一颗圣洁的爱心,投入到训练事业中,让我们训练着并爱着学生们! 训练书刊读书心得范文3 陶行知训练专著读后感 陶行知是一位为世人仰慕、怀念的人民训练家。他以毕生的精力,批判旧训练,探究新训练,致力于训练改革并付诸实践。他的训练思想和训练实践,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都有重要的影响。20世纪过去了,在新的世纪里,陶行知的训练思想仍具有现实意义。“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毕生追求的训练真谛,“喜爱每一个学生”是陶行知先生的人生格言,“为了孩子,甘为骆驼。于人有益,牛马也做。”是陶先生的办学心愿。 训练需要爱心,儿童渴望得到爱。当我从事训练

10、教学工作后,我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只有把爱奉献给孩子,用爱来灌注自己的事业,才是我们能真正赐予学生的最好的东西。如今的孩子看得多,听得也不少,想激趣,并非是件简单的事,有时真的很困惑:“孩子们,我该拿什么来吸引你们呢?”没有爱好就不会有乐观的学习态度,高涨的学习热忱。如何让课堂变得有吸引力?如何让课真正被孩子们的心灵所接纳?在教学实践中,我努力地查找答案,最终体会到:爱,是我和孩子们欢乐学习、和谐相处的源泉。课堂常规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搞好课堂教学的前提保证。然而,当我走进教室,看到每个孩子都在不亦乐乎地说着、做着其它事时,我想:假如我大声吼叫,肯定会有许多学生被我震住,但是还有一些还是会连续的

11、。假如你认为通过悄悄地凝视,就让他们乖乖停下来的话,那你要绝望的。看你不说,不动,他们便会再次玩下去的,直到很久。只有敬重学生,才能训练学生。没有敬重就不行能有真正意义上的训练。看到这种情景,我会微笑地对他们说:“今日你们不想上课,假如你们能把自己管好,我就邀请你们一起来学习。”奇怪让他们很快静下来了。在细心设计的一个个嬉戏里,他们主动参加学习,从中感受到课堂的美,享受学习带来的欢乐。 记得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当心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提示老师要做到“有教无类”,在老师的心灵天平上,给每一位学生应是同样重的砝码。也就是说,我们对

12、每一位学生都应一视同仁,不能因为有些学生的个别差异而对他们“另眼相待”。在教学中我努力做到面对全体学生,不卑视任何一个学生。几年的教学使我发觉,几乎每个班级都有几个好动的学生,为了让这些学生在课堂上不伤自尊心、学有所得,我让他们踊跃发表自己的见解,鼓舞他们乐观参班级管里,但是他们具有表演的才能,此时我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让他们在课堂上大胆表演。这样使这些学生有了收获,而且对学习也有了爱好。 老师要喜爱、敬重每一个学生。假如说没有爱就没有训练的话,那么离开了理解和敬重同样也谈不上训练。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敬重,尤其是老师的理解和敬重。老师应当做一个和气的人,一个严谨的人,一个值得敬重的人。正如德国训练家第斯多惠所说的,训练的艺术不在于传授学问,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老师还要转变训练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服务意识,制造出敬重、信任、宽容、友爱的新型的师生关系。 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需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真正做到“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对学生要有慈母般的爱心,做学生喜爱的老师,并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学问,做一个学生宠爱的老师仍是我努力的目标。 优质文档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