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安全性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8443743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5.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注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安全性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关注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安全性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关注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安全性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关注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安全性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关注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安全性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注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安全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注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安全性(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注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安全性氟喳诺酮类(fluoroquinolones, FQNs)药物属第3代喳诺酮类抗菌药,因其在喳诺酮萘 啶环的6位处引入了氟原子,所以统称氟喳诺酮类,与第1代和第2代喳诺酮相比,由于母环3 位增加了1个羧基,6位引入了氟原子,增强了药物与细菌的结合能力和对细胞膜的通透性, 从而扩大了抗菌谱,提高了抗菌活性,对葡萄球菌、肺炎球菌、某些厌氧菌和支原体等均有 效,几乎适用于临床常见的各种细菌感染性疾病。按国际非专用药名命名原则,对该类新药 均采用“-oxacin”来定名,在我国音译为“沙星。目前临床常用的FQNs有诺氟沙星、环丙 沙星、氧氟沙星、洛美沙星、氟罗沙星、左氧氟沙星

2、、司帕沙星、莫西沙星、吉米沙星等。自上世纪80年代问世以来,世界上已有超过1亿的患者接受FQNs药物治疗,从1992 年起,环丙沙星每年超过10亿美元的销售额,这些都足以证明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但任何 药物都有副作用,FQNs也不例外,本文就其常见的不良反应作一综述,归纳如下:1. 氟喹诺酮类药物结构与不良反应关系图1.氟喳诺酮类母环的化学结构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新品种的出现,人们不仅阐明了 FQNs药物的构效关系,也逐渐了解 其结构-不良反应的关系1。母环R1位控制茶碱相互作用和遗传毒性;3位的羧基和4位的 氧离子与金属结合和螯合作用有关,R5位主要影响光毒性和遗传毒性,光毒性强度的影响 次序大致

3、为:CH3 H NH2; 7位带有的哌嗪基或毗咯烷基(如莫西沙星),不仅可增强药物 对G+菌的作用,延长半衰期,还由于增加药物的溶解度,减少形成结晶尿的危险,另外7位 控制大脑中Y -氨基丁酸(GABA)结合的活性,因而有某些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8位的基 团主要是控制光毒性,光毒性强度的影响次序大致为:CF CCl N CH OMe。2. 不良反应的类型2.1胃肠道反应FQNs药物的胃肠道反应最为多见,大多程度较轻,发生率为2%20%刃,尤其在口服给药 时,多数表现为胃纳差、消化不良、恶心等,少数可表现为呕吐、腹泻、味觉异常,只有少 数患者需因此停药,胃肠道反应与FQNs的结构无明确关系,其

4、主要原因是化学性刺激引起, 其不良反应发生率可因剂量增大而增加。胃肠道不良反应的顺序为3:氟罗沙星曲伐沙星 司帕沙星培氟沙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另外,长期大剂量使用FQNs 药物,破坏了肠内菌群的生态平衡,大多数对其敏感的生理性细菌都被杀灭,而少数需氧性 菌及兼性厌氧菌却能异常繁殖,数量增加,单纯腹泻、结肠炎和假膜性结肠炎等继发性腹泻 的发生几率就大大增加。加拿大魁北克省Pepin等研究发现4: FQNs的应用是难辨梭菌腹泻 (CDAD)的主要危险因素(校正危险比为3.44),而头抱菌素类、大环内酯类、克林霉素和其他 抗生素的CDAD危险居中(校正危险比为1.561.89)。

5、2.2 中枢神经系统反应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约5%5,仅次于胃肠道,表现为失眠、头晕、头痛、震 颤、视觉异常等,多数出现于治疗开始时,停药后可缓解,较为严重的表现有精神异常、惊 厥、癫痫发作等,但发生率极低(0.5%),并且是可逆的。较为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反 应多数在肾功能减退但未减量用药、中枢神经系统基础疾患(如癫痫)、高龄、电解质紊乱 或药物相互作用(如合用氨茶碱)的患者中发生。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几率从大到小依 次为:氟罗沙星诺氟沙星司帕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培氟沙星左氧氟沙星。FQNs药 物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毒性的机制尚不清楚。一些研究表明,FQNs药物具有一定的脂溶性, 能透

6、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抑制GABA与受体的结合,造成中枢神经兴奋性增高7,但这只 能部分解释神经系统不良反应。体外FQNs药物对GABA受体拮抗作用决定于药物母环中7位的 取代基,然而FQNs药物对GABA与受体结合的影响很弱,还不能完全解释其致痫的特性。2.3肝脏毒性FQNs药物治疗时发生肝酶升高者约占2%3%刃,最常见的是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升高, 程度大多轻微,停药后可缓解。从1997年1月1日至2006年6月30日,加拿大国内有44 例左氧氟沙星导致肝胆损害的报告。在这44例报告中,有5例肝衰竭,9例肝炎,1例肝肾 综合征,其中有5例死亡;其余29例报告包括肝酶水平增高、淤胆型肝炎以及黄

7、疸。44例 肝胆损害发病时间中位数为5天(1 39天),年龄中位数为48.5岁(19 84岁)。另外, 由于德国相继出现口服莫西沙星引起肝衰竭死亡的报告,于是欧洲药品管理局(EMEA)的人 用药物委员会(CHMP)审查了全部含莫西沙星口服药的安全性资料,2008年7月会议上,CHMP 得出下述结论9:莫西沙星口服药对临床适应证的好处超过危险。但出于安全考虑,CHMP建议 限制其应用,并加强对莫西沙星口服药存在腹泻、心衰(妇女和老年人)、严重皮肤反应和致 死性肝损伤危险的警告。2.4皮肤反应多数病人的皮肤不良反应为轻度和中度,总的发生率约0.5%3%m,严重不良反应1%。 主要是光过敏反应和光毒

8、性反应,是喹诺酮类抗菌药引起的特殊的不良反应,以后者较为 多见。临床表现为皮肤出现瘙痒性红斑,严重者出现皮肤糜烂、脱落、疱疹,直接或间接暴 露于阳光或紫外线下均可引起。此反应多在用药后3 d左右出现11,多数用药中自动消失, 不影响疗程,给予大剂量药物和暴露于大剂量紫外线下的患者,首次用药后即可出现,但部 分患者可在停药3周时发生,以白色人种多见。光敏反应主要受8位取代基的影响,在此位置 为氟取代的喹诺酮类药物,如洛美沙星、氟罗沙星和司帕沙星,常显示相对较高的光毒性; 已观察到某些FQNs类药物存在光诱变性和光致癌性,并似乎随着光稳定性的增加而降低。光 毒性反应的几率从大到小依次为:洛美沙星氟

9、罗沙星司帕沙星培氟沙星环丙沙星诺 氟沙星 氧氟沙星 左氧氟沙星。为避免产生光敏反应,生产厂家已在药品说明书写明FQNs 药物可发生光毒性反应,提示患者至少在受光照后12 h方可接受治疗,在治疗期间及治疗结 束后数天内应避免过长时间暴露于明亮光照下12。2.5 心脏毒性FQNs药物可引起低血压、心律失常,研究证实FQNs药物能阻断心室肌细胞膜上快速激 活的延迟整流钾电流(Ikr),使心肌复极时间延长,心电图表现为QT间期延长,在此基础上 诱发致命性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如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dP)及 心室颤动13。美国学者Kang等14首次比较了 7种FQNs药物对人体IK

10、r的阻滞强度,依次 为:司帕沙星格帕沙星莫西沙星加替沙星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QT 间期延长与FQNs第5位上的基团(R5)的结构密切相关,这也为合成新的心脏安全性FQNs 药物指明了方向15。例如司帕沙星R5位为甲基,可使QT延长14ms,格帕沙星R5位为氨基, 可使QT延长11ms,环丙沙星R5位为氢质子,QT延长2ms,其它FQNs药物可使QT延长3 6ms。心脏毒性多发生于老年女性,危险因素包括心电图示QT间期较长、充血性心力衰竭或 合并使用I A类及III类抗心律失常药、低钾血症、低镁血症等。与西沙比利、红霉素、三环 类抗抑郁药等合用时也需要注意是否出现QT间期延长。2.6软骨

11、毒性FQNs药物具有软骨毒性,儿童用药后可出现关节痛和关节水肿,可发生肌肉、骨骼系统 不良反应。通常在治疗开始后数日内发生,停药后可缓解。在动物实验中,所有FQNs药物都 可引起幼年动物软骨组织损害,以狗最为敏感,动物愈年幼,关节损伤亦愈重。病变主要发 生在负重关节,受损软骨细胞的再生力很弱,可发生关节畸形,表现为关节肿胀和跛行。丫abe 研究发现FQNs药物引起的动物软骨关节损害是不可逆的,且这一损害过程呈现剂量依赖性 16。机制可能与FQNs药物干扰软骨基质成分(氨基葡萄糖、胶原、蛋白等)的分泌及合成和 破坏线粒体DNA代谢有关。到目前为止,儿童使用FQNs药物后未观察到严重的软骨毒性,仅

12、 少数病儿出现严重的关节痛和炎症。由于该类药对儿童的安全性尚未确立,所以目前对儿童 禁忌使用这些药物,这样的决定已引起异议,有待今后进一步的研究。2.7跟腱炎与腱断裂跟腱炎、肌腱断裂是FQNs罕见的不良反应。临床经验表明,老年人应用FQNs药物,特 别是合用长期大剂量皮质激素治疗时,易造成肌腱损伤;服用FQNs药物的运动员在训练时 易引起跟腱断裂。Seeger等直对947例跟腱断裂患者进行了病例对照研究发现:使用FQNs 药物者发生跟腱断裂的危险增加了 27%,但FQNs药物不是跟腱断裂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且 该危险贯穿于整个用药过程中,任何一种FQNs药物中都观察到了同样的结果。美国FDA 2

13、008 年7月8日在FQNs药物处方信息中添加了黑框警告,进一步强调应用FQNs药物可导致肌腱 炎和肌腱断裂的危险。FDA公告称18,年龄60岁的肾、心和肺移植受者,当同时用皮质激 素时此危险进一步增加。只有证明或高度怀疑患有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才被考虑选用FQNs 药物治疗和预防。患者若出现腱疼痛、肿胀、炎症或腱断裂情况,应立即停用并就诊。2.8 肾毒性FQNs药物引起肾毒性少见,偶有血尿、间质性肾炎、急性肾功能不全报道。Lipsky总结 大量病例的基础上发现,FQNs药物诱发急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年龄大多为在50岁以上,尤 其是65岁以上的患者,可能由于过敏反应或者直接毒性反应。大剂量使用F

14、QNs时,部分患者 可出现结晶尿,尤其在碱性环境、老弱病人、肾疾病病人更易出现,为预防结晶尿,最好保 持每日尿量1500ml以上。2.9对血糖代谢的影响2004年美国FDA的监测数据发现FQNs低血糖发生率2%。加替沙星自上市以来,全球有多 例治疗的患者出现低血糖或高血糖症状。而血糖的变化可引起患者昏迷,甚至死亡等严重问 题。Laura对加拿大安大略省年龄366岁的140万居民进行了2项巢式病例对照研究四,发现 与大环内酯类药物相比,加替沙星的高血糖危险显著增加,无论有无糖尿病基础,2项研究中 的血糖异常危险相似。2006年5月4日,美国百时美施贵宝公司宣布停止生产和销售加替沙星 (Tequi

15、n)片剂和注射剂。因此,在应用FQNs药物时应注意监测血糖。2.10生殖毒性FQNs药物在FDA分类为C类,在动物实验中未发现有致畸作用,也无胚胎毒性,但大剂量 时有弱的致突变作用,而且可以透过血胎盘屏障,故FQNs药物应避免用于妊娠期妇女现。 FQNs药物还可分泌至乳汁中,其浓度接近血药浓度,故不宜用于哺乳期妇女如。2.11其他例如可以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白细胞增多、一过性血小板减少症、凝血功能障碍以及引 起急性溶血性贫血等。美国Oh等21 报告了1例82岁男性患者因使用左氧氟沙星而发生自身免 疫性溶血性贫血的病例,接受泼尼松治疗和输血后痊愈。其他FQNs药物例如替马沙星,也可 引起溶血性贫血

16、,为此1992年替马沙星被撤出市场。美国Starr等22报告了1例老年女性尿路 感染患者因接受环丙沙星治疗发生血小板减少,停用该药后血小板逐渐恢复至正常。3. 药物相互作用3.1胃肠干扰含镁/铝抗酸剂、金属阳离子(如铁)、含锌的多种维生素制剂、牛奶等与FQNs母环 的3位、4位在胃肠发生螯合作用,形成难溶性复合物,使药效降低,致使抗菌治疗失败,同 服物对FQNs药物吸收的影响见下表1例。因此,金属离子药不能与FQNs同服,必要时则应先 服FQNs,至少间隔2h后再服含金属离子药,可使这一相互作用大为减轻。表1.同服物对FQNs药物吸收的影响同服物环内沙星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加替沙星含铝/镁抗酸剂IIIIIIIIIIII含钙的抗酸剂II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