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小学语文教案6篇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08442679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26.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用小学语文教案6篇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实用小学语文教案6篇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实用小学语文教案6篇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实用小学语文教案6篇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实用小学语文教案6篇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实用小学语文教案6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用小学语文教案6篇(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用小学语文教案6篇 下面是我收集的实用小学语文教案6篇,供大家品鉴。 实用小学语文教案1教材简析本单元以“美与丑为主题。丑小鸭是“快乐读书九中的一篇课文,讲述了一只鸭群中的小天鹅丑小鸭出生、成长的过程。通过它的遭遇赞扬了丑小鸭不畏困难,向往、追求美好境界的精神,告诉我们不要仅仅因为外表丑陋而自卑,丑陋的外表掩盖不了美的本质,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设计理念这篇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为体现“快乐读书屋引导学生快乐读书、培养兴趣、开阔视野、增加积累、提高语文素养的特点,在教学时,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自读、自悟、合作、探究中感悟课文内容。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2、.体会和感悟丑小鸭不怕困难、追求美好境界的精神,明白外表的丑陋并不是真正的丑,有一颗美好的心灵才是真正的美。3.认识本课要求认识的“烘、壳、裂”等10个生字。教学重、难点体会丑小鸭受人欺负时的心情和他追求美好境界的精神。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愿意听故事吗?老师今天就给大家讲个有趣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与你们的年龄相仿。但与你们不同的是,他有一个悲惨苦难的童年。在一百多年前的丹麦,有这样一个小男孩儿,他出生在一个穷苦的鞋匠家里,在他很小的时候家里唯一能维持生计的爸爸就去世了,后来妈妈又改嫁了,继父特别讨厌他,经常打他骂他。就这样过了一年

3、又一年。他有一副天生的好嗓子,这是他改变命运的希望。14岁的时候他想当一名演员,可是走了好多家剧院,却没有一家剧院愿意让一个穷孩子登台表演。后来被一位穷人出身的歌唱家收留了,并教他唱歌。可是有一次他得了重感冒,嗓子被烧坏了,再也不能唱歌了。命运总是这样作弄他,但他并没有被困难吓倒,开始尝试童话创作,最终靠着坚强的毅力和不懈的奋斗,成为世界上著名的童话大师。他把自己对生活的体验,通过童话表达出来,他就是19世纪丹麦著名的童话大师安徒生。在我们的“快乐读书屋九里面,就有一篇根据他的作品丑小鸭改编的课文,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书空。(把安徒生的经历用一个小故事的形式讲给学生听,

4、在学生学习丑小鸭这个故事的同时又知道安徒生的故事。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丰富他们对童话大师安徒生的了解,一举两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文前提示,明确阅读要求。文前提示:你想知道丑小鸭有什么样的变化吗?这篇文章会告诉你。2.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一遍课文,要读准字音,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也可以请教同桌或老师。3.同桌之间互读课文,读后进行自评和互评,看读得是否正确、流利。4.再读课文,思考:这篇童话主要写了谁的一件什么事呢?(通过四次不同形式的读书,使学生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且通过圈出生字,相互正音,使学生通过读去感知课文中的生字,并能把句子读通顺。)三、

5、深读课文,感悟内容1.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文前提示的问题:丑小鸭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2.学生交流,理解丑小鸭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是从什么地方感受到这个变化的。在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反复读书:(1)由学生找出描写丑小鸭丑的语句,引导学生朗读第2自然段,读出丑小鸭丑的样子。(2)学生找出描写变成白天鹅后美丽的语句,引导学生读第7自然段,读出白天鹅的美。(3)以指名读、齐读、比赛读等形式读出丑小鸭前后的变化,在语感上形成对比,体会丑小鸭变化前后的心情。(通过学生自主阅读、相互交流、反复朗读,体会丑小鸭样子由丑变美的不同心情,从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3.丑小鸭变成了美丽的白天鹅,真让人为她高兴。丑小鸭

6、是怎样变成美丽的白天鹅的呢?请大家再读读课文找一找。(学生读课文的36自然段,思考)4.引导学生交流读书收获,感受丑小鸭发生变化的经过,体会丑小鸭当时的心情,教师借机引导学生感受丑小鸭的遭遇。(中间穿插朗读训练和指导)5.回归整体,有感情的朗读全文,从整体上深入感悟丑小鸭变化前后的心情。6.引导学生谈谈读了这篇童话故事有什么感想,明白了什么道理。7.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8.丑小鸭变成白天鹅后,欺负过它的那些人见到它会说些什么?丑小鸭又会对那些人说些什么?丑小鸭见到救过它的农夫又会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续编故事。(通过引导学生自主读书,反复读书,谈体会,不断加深对文本的感悟,使学生站在丑

7、小鸭的角度,感受丑小鸭的喜怒哀乐,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四、小结丑小鸭历经了风风雨雨,终于变成了美丽的白天鹅,多不容易呀!你感觉这只丑小鸭的经历和谁有点像呀?(安徒生)是呀,其实丑小鸭的经历就是安徒生童年生活的真实写照。安徒生和丑小鸭有一样的经历,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不知受了多少欺侮、嘲笑、挫折。但是他们没有消沉,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坚强地挺立着,并且幸福地成长起来。一个成了人人喜欢的白天鹅,一个成了世界著名的童话大师。五、检查学生认字情况1.每个同学都认真地读读文后生字,看看你都认识吗 ?2.小组合作,互读互听,巩固识字。3.采取指名读、齐读等形式用字卡检查识字情况。(此环节的设计,是在学生

8、反复读书、自主读书的基础上,检查随文识字的效果,达到以读促识的目的。)六、超越文本,拓展延伸1.课件出示安徒生撰写的部分童话故事篇目。2.学生交流自己读过哪些童话故事。3.阅读小学语文阅读资源 ( 注音版 ) 中老鼠的好主意一文,读后回答文后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略读能力。(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开放和利用课程资源,为学生创造语文实践的机会,从而达到略读教学以一篇带多篇,一点带一片,从文本向课外拓展延伸,丰富学生积累,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实用小学语文教案2小学语文司马光的教案司马光这一课,讲述了司马光和小朋友在花园里玩的时候,有个小朋友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里,在这危急时刻,司马光

9、沉着冷静,用水缸旁边的大石头砸破了缸,救出了落水的孩子。看图读懂课文法 合作探究法 自主识字法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读准本课13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通过看图理解花园里的环境和司马光砸缸的过程,知道司马光是一个聪明、勇敢和小朋友。4、从司马光破缸救人的故事中受到启发,遇到事情要像司马光那样不慌张,支脑筋发明性地解决问题。教学重点1、读准本课的生字和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让同学理解花园里的环境和司马光砸缸救人的词句,知道司马光是一个遇事不慌、勇敢聪明的小朋友。教学难点学习司马光这种逆向思维的方法。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教师板书课题。2、简单介绍:司马光姓司马,名

10、光。是我国此宋时期的历史学家。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二、看图1、出示图,从图中你看出了什么?同学能从图中看出一口大缸被砸破,水哗哗地流出来,一个小朋友正往外爬,图中间的小朋友正伸手去扶那个小朋友,其他的小朋友有的吓哭了,有的喊着,有的找大人。2、你有不懂的地方吗?同学1:爬出来的小朋友是怎样掉进缸里的?当时的情况怎样?同学2:是谁救的掉进水缸的小朋友,他是怎样救的?三、初读课文,读准字音1、借助拼音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和会认的字。画出的生字和会认的字要多读几遍。2、读准生字和会认字的音。 自身借助拼音读生字和会认的字。 同桌小伙伴互读、线纠正。 抽读生字和会认字的卡片

11、。 做猜字游戏,激发同学学习兴趣,巩固字音。 电脑出示词语的演示文稿:小朋友吓哭没有 假山 慌了 喊叫举起砸破救人 古时候 司马光 一块石头3、再读课文,标画出自然段。4、同学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听听他们读的字音是否准确。四、理解课文内容1、学习第一段: 指名读第一段:读后你知道了什么? 电脑出示插图;让同学根据图中人物的穿载来理解:“古时候”这个词语。2、学习第二段: 指名读第二段:从他的读中你知道了什么? 教师提问: 他指的是谁?(他指的是司马光) 你是怎么知道的?(我从第一自然段知道的) 教师鼓励同学能够联系上下文考虑问题。 借助图弄清花园里假山下,大水缸的位置,以和是怎样的一口缸。 指

12、导朗读: 教师范读第二段,要求同学认真听,听出什么了?(教师在读时注意突出“大”和“满”字)生:我听出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缸,缸里装满了水。 同学自由练习朗读。 指名读这段;读后同学评议。评议时同学们先可以说说他哪儿读得好!然后说说哪儿读得还不够,应该怎样读。最后他自身的体会读出来。 由于本段的第二句是个长句,不容易读的教师再范读,让同学注意看清标点,听好停顿的地方。 同学自身练习朗读。 同桌互读,相互纠正。 指名读,集体纠正。3、学习第三段: 指名读课文,听他读后你知道了什么? 提问:有一个小朋友爬到假山上玩,怎么全掉进大水缸里呢?请你们联系上下文说一说。 理解:“一不小心”的意思

13、。(就是没留神掉进大水缸里。) 应该怎么读呢!同学们自身练习朗读这段。 指名读,大家评议。 必要的时候教师范读指导。 提问:有个小朋友爬到假山上去玩,没留神掉进了大水缸里。启发同学想象,掉进缸里的小朋友会怎样呢!通过讨论得出当时情况十分紧急,掉进大水缸里的小朋友假如不急时救上来就会有生命危险。 过渡语,就在这紧急时刻,司马光和其他小朋友是怎么做的呢?我们一起来读读第四、五自然段。4、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学习第四自然段 同学自身轻声读这段,读后说说你了解到了什么?边读边画出表示小朋友动作的词语。 从“有的有的哭、叫、喊、跑、找”这些词,小组讨论他们这些人当时是怎么想的? 小组汇报得出结论:让他

14、人来帮助,我这么小,没有方法,有的吓哭了,不知道怎么办。 为了让同学理解:“别的小朋友都慌了”的局面,教师提问:一个小朋友掉进大水缸里,随时有生命的危险,假如你也在场,那都慌起来了是什么样子?请同学扮演当时的局面。 教师指导同学有语气地读好这段。 过渡: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就在这危急时刻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 学习第五自然段: 自身读读第五自然段,考虑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请你画出司马光动作的词语。 请同学看图,并模仿司马光的动作。 师:司马光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怎样做才叫“使劲”砸呢!再请同学们做动作。同学在扮演中理解了词语和句子。 教师指导同学读后四、五

15、段。5、通过比较理解课文内容: 与课文中人物的比较:提问:当一个小朋友一不小心掉进一口大水缸里时,司马光的表示与别的小朋友的表示有什么不同?可以看出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小朋友?组织同学讨论交流。 自身与司马光的比较: 提问:同学们也动脑筋想一想,假如你当时是那些小朋友中的一员,你还有什么方法能救出掉进大水缸的小朋友呢?同学讨论后全班交流。方法一:用梯子爬到缸上,把小朋友拽上来。方法二:找一根长竹竿,让小朋友抓着竿爬上来。方法三:去喊大人,让大人把他救上来。方法四:可以找来抽水机把水抽出来。方法五:可以拿来绳子把小朋友拉上来。 提问:大家想了不少好方法,现在我们比较一下,司马光的方法和大家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教师演示复动投影片:小朋友被大人从缸中拉出来,人离开水。教师板书:人水 请大家想一想:用梯子、用竹竿,拿绳子,喊大人救小伙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教师再一次演示“人离开水”的复动投影片。 司马光用的方法与我们的有什么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