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复习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8440872 上传时间:2023-10-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复习(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 3-4 课一、生字易错 :茫规隙耀盈二、读音用心记。不可计数(sh u)不禁(j巾)兴(xing)奋三、词语万花筒1、词语找规律。ABB:白茫茫 红彤彤 笑盈盈 金灿灿(绿油油、黑乎乎、白花花)ABAC若隐若现 (人山人海、半明半昧、虎头虎脑)AABC帘帘飞瀑、滔滔江水、涓涓细流、(津津有味、脉脉含情、滔滔不绝)AABB郁郁苍苍、恍恍惚惚、(快快乐乐、高高兴兴、蹦蹦跳跳)物体颜色:葡萄灰、茄子紫、梨黄、(宝石蓝、橙黄、桃红 )2、词语会理解。不可计数:没有办法清点、无法计算。 应接不暇:指优美的风景很多,看不过来。3、近义词是朋友。不可计数数不胜数 应接不暇目不暇接4、反义词是对手。

2、光明黑暗 静寂喧闹 茂盛枯萎四、了解全组各篇课文的思想内容 1、鸟的天堂 文章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表现 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 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2、火烧云是一篇非常优美的写景之作。课文写了火烧云上来和下去的全过程。重点写了 火烧云上来时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无穷。五、文学常识馆:1. 鸟的天堂作者:巴金,原名李尧棠。代表作灭亡呐喊,激流三部曲: 家、春、秋。2. 火烧云作者:萧红,中国现代女作家,原名张乃莹。火烧云节选于萧红的呼兰 河传。代表作跋涉旋风生死场呼兰河传马伯乐小城三月牛 车上朦胧的期待六、

3、课内阅读(一)鸟的天堂1. 鸟的天堂一文,作者()次去鸟的天堂,第一次只看到(一棵大榕树),而没看到 (),第二次看到了()。“鸟的天堂”是指( ) A 一座小岛 B 一株榕树 C 一片树林2. 作者在看到大榕树后,发出了感叹之语:()。3. 文中前四次出现“鸟的天堂”都加引号,是因为(鸟的天堂是指的大榕树,把大榕树夸张 成鸟的天堂,作者引用别人的话),最后一次没有加引号是因为(作者亲眼看见许许多多鸟 在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地生活,真像天堂一样)。4. 说“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因为:(大榕树给鸟提供了环境)(农民们不许捉鸟)。5、课文倒数第三段中描写鸟的形态的词有(大的 )、( ),描写鸟

4、的颜色的词有( )、( 黑的 ),描写鸟的动作的词有( )、( 飞 )、( )。三个“有的”构 成了排比句写出了鸟的各种( 姿态或动作 ),让我们感受到了鸟的天堂里鸟的生活的 ( 快乐 ),表达了作者对鸟的天堂的( 热爱 )和( 赞美 )之情。从这段话中,我们 不仅知道了鸟的( )多、( )多,还能感受到它们在这里生活得( 自由自在 )。 这段话是 ( 动 )态描写。(二)火烧云1、 作者的写作顺序是()-()-()火烧云的颜色变化火烧云上来后地面发生的变化 火烧云的形状变化。2、语境注音我能行1) 狮子很威武很镇静地蹲着( ),一转()眼,就再也找不着()了。2) 那条狗后边似()乎还跟着好

5、()几条小狗。3) 那匹马跟真马一模()一样,不一会儿,也变得模 ( )糊了。4) 走进壮观雄伟的紫禁( )城,我们情不自禁()地赞叹其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来。5) 奶奶的手真巧,她缝( )补的衣服没有一点缝()隙。3、课内语段阅读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 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 梨黄 茄子紫 这些颜色天空都有 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 见 也没见过的颜色1 、给这段话后半部分加标点。2、 这段话采用()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火烧云()的变化。3、 用“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 造句。七、积累(日积月累)对联(有关自然景观的对联)1、雾锁山头山锁雾 天连

6、水尾水连天2、绿水本无忧 因风皱面 青山原不老 为雪白头3、山山水水处处明明秀秀 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4、重重叠叠山 曲曲环环路 丁丁冬冬泉咼咼下下树八、趣味语文 1、火眼金睛(请你从方格里的某一个字开始,一次经过格子里所有的字,并不重复已经走过的路线,使沿途经过的字连接起来,成为首尾相接的八条四字成语。)(8分)八个成语是:2、“马虎”的来历人们都喜欢用“马虎”来形容某人办事草率或粗心大意,殊不知在这个俗语的背后, 原来有一个血泪斑斑的故事。宋代时京城有一个画家,作画往往随心所欲,令人搞不清他画的究竟是什么。一次,他刚画好一个虎头,碰上有人来请他画马,他就随手在虎头后画上马的身子。来人问他画的 是马还是虎,他答:“马马虎虎!”来人不要,他便将画挂在厅堂。大儿子见了问他画里是 什么,他说是虎,次儿子问他却说是马。不久,大儿子外出打猎时,把人家的马当老虎射死了,画家不得不给马主赔钱。他的 小儿子外出碰上老虎,却以为是马想去骑,结果被老虎活活咬死了。画家悲痛万分,把画烧 了,还写了一首诗自责:“马虎图,马虎图,似马又似虎,长子依图射死马,次子依图喂了 虎。草堂焚毁马虎图,奉劝诸君莫学吾。”诗虽然算不上好诗,但这教训实在太深刻了,从此,“马虎”这个词就流传开了# /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