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濑中学2012-2013学年八年级语文九月份月考试题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8440420 上传时间:2023-03-0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白濑中学2012-2013学年八年级语文九月份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白濑中学2012-2013学年八年级语文九月份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白濑中学2012-2013学年八年级语文九月份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白濑中学2012-2013学年八年级语文九月份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白濑中学2012-2013学年八年级语文九月份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白濑中学2012-2013学年八年级语文九月份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白濑中学2012-2013学年八年级语文九月份月考试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白濑中学2012-2013学年第一次月考八年级语文试题一、基础知识及运用(35分)1、将下面短语中的错别字改正在横线上。(4分)锐不可挡 运筹帷屋 唯妙唯肖 不加思索 2、给汉字注音,给拼音写汉字:(4分)溃( )退 j( )躬 提防( ) 杀l( ) 3、默写。(12分)(1)常恐秋节至, 。(2)_,长歌怀采薇。(3)乡泪客中尽,_。(4)斯室陋室,_。_,_(5)_,一览众山小。(6)白头搔更短,_(7)请写出三句描写古今战争和莲花的诗词名句。(4分)_ ,_ ,_4、打电话正成为人们交往的重要方式。当你给朋友家里拨通电话后,听到的是一个陌

2、生的声音,这时,你该怎样说才算最合适?( )(2分)A喂!你是谁?我找张小红。 B喂!我要找张小红。C您好!请找张小红接电话。 D您好!我是林坚,请找张小红接电话。5、下列有关文字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消息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六个要素,包括标题、导语、背景、主体和结语五部分结构。 B芦花荡的作者是我国当代作家赵树理写的小说,他是荷花淀派的代表人物。 C蜡烛的作者是前苏联作家西蒙诺夫。 D雨果,法国著名作家,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等。6依次填入下面横线的词语恰当的是( )2分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 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 江阴要

3、塞, 长江。 A占有 牵制 封锁 B占领 控制 封锁 C占领 控制 封闭 D占有 牵制 封锁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4分) 材料一:中国烟民已超过3亿,占全球吸烟者总数的13,二手烟民更高达74亿人。每年约有120万人死于烟草诱发的相关疾病。世界卫生组织资料 材料二:全球大约每6秒就有一个吸烟者死亡。一个十几岁就开始吸烟并连续吸烟20年或更长时间的人,要比从不吸烟的人平均少活20-25年。CCTV新闻 材料三:吸烟有害健康烟盒上的警示语(1)从材料一、二的数据中,你读出了哪些信息?(2分)(2)有人认为材料三的警示语缺乏力度,请你设计一条更有冲击力的警示语。(2分)8、名著考查(5分)中国

4、现代作家 在骆驼祥子塑造来自农村的淳朴健壮的。还有其他各色人物,如残忍霸道的车主,大胆泼辣而有点变态的,一步步走向毁灭的以及大学教授曹先生和他所受的政治迫害等等。二、阅读理解题(55分)(一)阅读文言文桃花源记,完成9-16题。(20分)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

5、,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大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9本文的作者是(人名),(朝代)诗人。(2分)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桑竹之属( ) 阡陌交通() 便要还家() 欣然规往( )11下列句中加

6、点词古今词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A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B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12翻译句子。(6分)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15请用简洁的文字补充下面对“渔人”行踪的概括:(3分) 发现桃花源 做客桃花源 。16“桃花源”是作者追求的社会理想,请谈谈你对作者这一社会理想的积极意义的认识。 (二)(16分)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苇子还是那么狠狠

7、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敌人监视着苇塘。他们提防有人给苇塘里的人送来柴米,也提防里面的队伍会跑了出去。我们的队伍还没有退却的意思。可是假如是月明风清的夜晚,人们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半夜以后,小船又飘回来,船舱里装满了柴米油盐,有时还带来一两个从远方赶来的干部。撑船的是一个将近六十岁的老头子,船是一只尖尖的小船。老头子只穿一条蓝色的破旧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手里拿着一根竹篙。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很少见到这样尖利明亮的眼睛,除非是在白洋

8、淀上。老头子每天每夜里在水淀出入,他的工作范围广得很:里外交通,运输粮草,护送干部;而且不带一枝枪。他对苇塘里的负责同志说: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每天夜里,在敌人紧紧封锁的水面上,就像一个没事人,他按照早出晚归捕鱼撒网那股悠闲的心情撑着船,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因为他,敌人的愿望就没有达到。每到傍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不像是饿肚子的人们唱的;稻米和肥鱼的香味,还是从苇塘里飘出来。敌人发了愁。17.第段中“呆望”一词的具体内容有哪些?此段属于 描写,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4分)18.第段“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小船又飘

9、回来”体现船行的什么特点?那我们猜想的是怎样的撑船人?(2分)19.文中对主人公“老头子”的外貌描写顺序是 ,主要抓住哪个特点来刻画的?(3分) 20.“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怎样理解这句话,用自己的话概括,表现人物怎样的性格?(4分)21.“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中加点词能否去掉;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3分)(三)(19分)在人类历史上,恐怕没有比日军在南京的杀人竞赛更残暴、更无人性的了。1937年12月的东京日日新闻刊登了这样一幅照片:两个日本军官,各举战刀,狰狞而笑,标题是“超纪录的百人斩”。照片左侧有“百人斩竞争之两将校”的注释,津津乐道地报道了两个

10、日本军官如何在中国南京紫金山麓进行一场杀人竞赛,如何在一大堆砍下的中国人头旁含笑论胜负。两个杀人狂属日军第16师团富山大队,一个叫向井敏明,炮兵小队长,一个叫野田岩,副官。1937年12月英文日本公告是这样报道的:“向井敏明少尉和野田岩少尉举行杀人友谊比赛,看谁能在完全占领南京之前,首先杀死100名中国人,现在他们的比赛将要接近尾声。朝日新闻从前线发回的报道说,星期日,他们的比赛成绩如下:向井敏明少尉,杀死89人,野田岩少尉,杀死78人。目前胜负难以分清,比赛还在继续。”1937年12月大美晚报接着这样报道:“12月10日中午,两人各执已成缺口之刀,会聚一起,野田说:我已经杀105人,你杀了多

11、少?向井说:我都已经杀了106人。两人相视哈哈大笑,向井多赢了一个人,但无法确定谁先杀到100人。两人相约比赛目标发展到150人。从昨日开始,他们已向杀150人的目标努力。”经1946年2月中国南京军事法庭查证,在短短的几个月中,按比较保守的统计,侵华日军集中和分散屠杀中国南京军民34万人。半个世纪过去了,浩浩长江依然奔腾向前,无止无息。朋友,当我们回顾历史时,我们不能只有四大发明,文明古国,开元盛世,丝路花雨,也应该有南京大屠杀。我无需更多的议论,我只希望像我一样年轻的战友,年轻的同胞,记住这惨绝人寰的灾难,记住这中华民族的奇耻大辱,它会让我们更加明确今后的路该怎么走。22用文中的词语为侵华

12、日军在南京的杀人竞赛定性。(2分) 23这篇记叙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展开记叙的?(1分) 24用简要的话概述本文的主要事件。(2分) 25第2自然段中“津津乐道”一词的本义是什么?这里为什么这样用?(4分) 26文中对两个杀人狂的描述,最触目惊心的是什么?最令人厌恶的是什么?(4分) 27怎样理解“浩浩长江依然奔腾向前,无止无息”这句话?(3分) 28阅读这篇文章后,你认为作者在告诫读者什么?(3分)三、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一个人心灵成长和心智成熟,是一个漫长、渐进的过程。其间,亲人的呵护、师长的教诲、同伴的启迪、书香的熏陶、生活的风风雨雨,或者曾经的迷茫、沮丧与顿悟等,无不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留下或深或浅的印痕,让我们从懵懂慢慢走向成熟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以“就这样慢慢长大”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个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书写要工整、规范、美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