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发动机气门控制技术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8440161 上传时间:2023-05-3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先进发动机气门控制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先进发动机气门控制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先进发动机气门控制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先进发动机气门控制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先进发动机气门控制技术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先进发动机气门控制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先进发动机气门控制技术(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发动机前沿技术分析报告先进发动机气门控制技术文摘 为了降低发动机进气系统的泵气损失,提高燃油利用效率,国内外各大汽车企业和零部件供应商开发出了各种先进的发动机气门控制技术。本文对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技术方案及其工作原理进行了简要介绍。关键词 发动机 气门控制Advanced engine technology analysis reportAdvanced engine valve control technologyAbstract In order to reduce the engine intake pumping losses and improve fuel efficiency, D

2、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major auto companies and parts suppliers developed a number of advanced engine valve control technology.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typical technical solutions and its working principle.Key words Engine Valve control近年来,出于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考虑,各个国家和地区对汽车油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均加以严格的限制。例如欧洲议会环境

3、委员会规定到,在欧洲上市销售的新车型二氧化碳排放量必须降至平均每公里130克;并于4月通过了欧洲汽车二氧化碳排放每公里95克的目标,同时将对超标的车企课以重税。而日本将从开始实行按JC08循环的油耗标准,在该标准下汽车油耗要比规定的油耗水平提高24%,达到4.9升/百公里。在我国,根据国务院6月份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的要求,“到,当年生产的乘用车平均燃料消耗量降至6.9升/百公里,节能型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降至5.9升/百公里以下。到,当年生产的乘用车平均燃料消耗量降至5.0升/百公里,节能型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降至4.5升/百公里以下。”为了应对不断加严的排放和油耗法规,整车企业不

4、得不利用各种技术手段提升发动机产品的经济性和排放性能。当前已被广泛采用的发动机节能技术主要有汽油缸内直喷(Gasoline Direct Injection)技术、可变气门正时(Variable Valve Timing)技术和涡轮增压(Turbo Charger)技术等。此外,为了降低发动机泵气损失,改善发动机燃烧效率,进而提升发动机经济性,最近几年来可变气门升程(Variable Valve Lift)技术和无凸轮轴式可变气门驱动(Variable Valve Actuation)技术等先进发动机气门控制技术也广泛受到各大汽车企业的重视。1、可变气门升程技术可变气门升程技术按升程调节范围可

5、分为阶段式和连续式,按执行机构的驱动方式可分为机械式和液压式等。1.1 两阶段可变气门升程技术一般而言,发动机气门升程的定义,是以满足发动机全负荷时进气量的需求为设计输入。显然,当发动机工况处于怠速,或者中、低负荷时,从理论分析可知,此时发动机所需的空气量较少,也就可以选择较小的气门升程。较小的气门升程,不仅能减少发动机进气量,进而大幅度降低怠速和中、低负荷时的泵气损失,同时气门升程的较小,气门机构的机械功损失也会有所降低。传统的气门机构设计,无论是双凸轮还是单凸轮、顶置或者中置,发动机的气门升程均是固定不变的,也就不能兼顾大负荷时发动机的性能需求和中、低负荷时的油耗需求。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同

6、时结合成本以及可靠性等方面的考虑,本田、丰田、通用、保时捷,以及国内的比亚迪等汽车企业均开发出了两阶段可变气门升程发动机。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技术有本田的iVTEC技术、保时捷Variocam Plus系统采用的舍弗勒集团伊那(INA)公司的液压可变气门挺杆技术,以及通用汽车公司采用的伊顿(Eaton)公司的摇臂滚子类型的双升程(Dual Lift RRA)技术。1.1.1 本田公司VTEC系统本田公司于1989年推出的VTEC(Variable Valve Timing and Lift Electronic Control)技术,并在此技术基础上开发出了iVTEC技术。该技术在本田思域、雅阁、

7、CR-V和飞度等主要车型上均有应用,其对发动机经济性、动力性和排放等性能的改善,以及技术可靠性均获得业内外的广泛认可。该系统的基本原理如图1.1所示:ECU通过对发动机转速信号和负荷信号进行分析,确定发动机运行工况,并通过一套液压系统来控制销轴的运动,实现三个摇臂的锁定和分离,来选择不同升程和型线的凸轮,进而输出不同的气门升程曲线。图1.1 本田 i-VTEC系统工作原理图1.1.2 伊那(INA)公司的CPS(Cam Profile Switching)技术INA的CPS技术有多种技术方案,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本田的i-VTEC系统类似,均是通过液压系统驱动机械装置来实现不同型线凸轮的切换,进而

8、实现气门升程的可变。根据实现技术的零部件和技术手段不同,可分为液压可变气门挺杆(Switchable tappet)和液压可变摇臂(Roller finger follower)等多种形式。液压可变气门挺杆(Switchable tappet)技术由于液压可变气门挺杆集成了气门间隙补偿的功能,并取消了气门摇臂机构,采用凸轮直接驱动气门的结构形式,从而使得发动机气门机构的设计非常简单,缸盖和油道的布置也大为简化,其在发动机上的布置形式见图1.2左。其主要缺点在于可变气门挺杆的重量较大,而且在发动机运转时,挺杆是沿着气门杆轴向方向做往复运动;同时,凸轮与内、外挺杆的接触副均为滑动摩擦,因而机械功损

9、失比较大。液压可变气门挺杆结构如图1.2右所示,有内、外两个挺杆构成,由液压系统驱动一根三段式的中间销轴运动,来实现内、外挺杆的锁定或解锁,从而实现不同型线凸轮的切换。机构的工作原理见图1.3所示。图1.2 INA液压可变气门挺杆布置和结构图基圆阶段 解锁状态(零或短升程) 锁定状态(长升程)图1.3 INA液压可变气门挺杆工作原理图液压可变摇臂(Roller finger follower)技术液压可变摇臂的结构见图1.4所示,与液压可变气门挺杆相类似的是,液压可变摇臂机构也是由内、外两个摇臂所组成的,由一套液压系统来控制一根销轴的运动,使内、外锁定或解锁,从而实现不同型线凸轮的切换。机构的

10、工作原理见图1.5所示。与液压可变气门挺杆相比,该机构的结构略为复杂,可靠性存在一定的问题,但目前已经基本解决了。同时,该系统需要在传统摇臂式的气门机构的基础上,增加一条控制升程切换的油路,这使得缸盖油路的设计较为复杂,缸盖和气门室罩盖的铸造和加工难度也相应增加。但其优点在于,发动机运转时摇臂是在一定角度内做摆动运动,转动惯量相对较小;同时内摇臂与凸轮的接触副设计为轴承滚动摩擦,也进一步降低了发动机的摩擦功损失。图1.4 INA液压可变摇臂结构图销轴销轴解锁状态(零或短升程) 锁定状态(长升程)图1.5 液压可变摇臂工作原理图1.1.3 伊顿(Eaton)公司摇臂滚子类型的双升程(Dual L

11、ift RRA)技术伊顿公司的摇臂滚子双升程技术结构形式与INA液压可变摇臂技术较为类似,只是在一些技术细节上略有差异,其布置和结构见图1.6所示,在此不再赘述。图1.5 伊顿摇臂滚子类型的双升程系统结构图1.2 全可变气门升程技术与升程不可变的发动机相比,两阶段可变气门升程发动机在油耗方面有明显的改善,但事实上,两阶段可变气门升程技术也只能兼顾发动机全负荷工况和中等负荷工况的进气需求,对低负荷以及怠速工况的油耗贡献仍然较少,而这些工况在汽车的日常使用,或者NEDC循环工况中所占比重也比较大,大约在30%左右。根据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发布的研

12、究数据显示,两阶段可变气门升程技术的技术成本大约为1522美元,油耗收益为2.3%;而全可变气门升程技术的技术成本约为1911美元,油耗收益可达到4.8%,由此可以看出,全可变气门升程技术的效益要远远高于两阶段可变气门升程技术。为了进一步降低低负荷和怠速工况的油耗,实现在发动机运行全工况内,气门升程从满足怠速进气需求的0.2mm左右到最大气门升程之间连续可调,宝马、本田、丰田和日产等汽车企业开展了全可变气门升程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工作。其中,宝马公司在就完成第一代全可变气门升程发动机的开发工作,第一款使用 Valvetronic技术的4缸发动机实现量产和上市,随后逐步将Valvetronic技术推

13、广应用于BMW公司所有的8缸和12缸V型发动机,以及直列式6缸发动机上。此后的十年时间里,宝马公司在对Valvetronic系统进一步优化的基础上,又陆续推出了第二代和第三代的全可变气门升程技术。而其他公司的全可变气门升程技术,如本田的A-VTEC技术、丰田的Valvematic技术、日产的VVEL技术和德尔福的CVVL(Continuously Variable Valve Lift)技术,虽然已经完成了技术方案设计或开发,并取得了知识产权,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量产机型上市,所以本文将不再细述,重点介绍宝马的Valvetronic技术。1.2.1 宝马 Valvetronic 宝马第一代全可

14、变气门升程技术Valvetronic 的系统结构见图1.6,主要由驱动电机和蜗杆,涡轮,带驱动凸轮的控制轴,回位弹簧,中间摇杆,凸轮轴组成。中间摇杆上部装有一个滚轮,滚轮和驱动凸轮相接触,同时中间摇杆上部为一弧面,和控制轴接触。凸轮轴和中间摇杆中部的辊子接触,摇臂辊子和中间摇杆下工作面接触。图1.7是Valvetronic 的工作原理图。在驱动电机的作用下,带驱动凸轮的控制轴进行转动,使中间摇杆的位置发生了变化,中间摇杆的下工作面和摇臂辊子的接触点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从而改变凸轮轴输出的气门升程。 图1.6 Valvetronic 系统结构图 图1.7 Valvetronic 工作原理图从目前宝

15、马公布的数据来看,该机构可以使发动机在怠速工况下油耗降低18%,部分负荷工况油耗可降低10%左右。1.2.2 宝马 Valvetronic Valvetronic 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见图1.8所示,主要由:驱动电机和蜗杆,涡轮,带驱动凸轮的控制轴,月牙板,中间摇杆,凸轮轴组成。Valvetronic 系统与Valvetronic 系统的基本原理是一样的,都是通过电机驱动的齿涡机构,改变控制轴和驱动凸轮的角度,进而改变中间摇杆上端的位置;同时,在杠杆原理的作用下,改变中间摇杆的下工作面和摇臂辊子的接触点,从而实现气门升程的连续可调。图1.8 Valvetronic 的系统结构和工作原理图与Valvetronic 系统相比,Valvetronic 系统优化主要体现在:中间推杆与控制轴上的驱动凸轮之间的滑动轴承被一个滚针轴承替代,在降低摩擦损失的同时,也使得中间推杆的导向更准确;气门机构的运动惯量减少了13%,进一步降低了配气机构的机械损失;扩大了气门行程的调节范围,最大行程增至 9.9 mm ,最小行程降至了 0.18 mm。此外,更重要的不同点在于,Valvetronic 系统增加了“定相技术”,既当发动机处于部分负荷工况时,定相技术最多可使两个进气门的行程差达到 1.8mm,从而使吸入的新鲜空气流非对称分布,如图1.9所示。该技术可以在气体压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