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丘脑垂体性腺轴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8439675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4.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下丘脑垂体性腺轴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下丘脑垂体性腺轴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下丘脑垂体性腺轴(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简述下丘脑一垂体性腺轴对性腺调控作用。下丘脑生殖核团产生神经生殖激素: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luteinizing-hormone releasing hormone, LHRH or GnRH -促 性腺素释放激素)垂体前叶(腺垂体)产生垂体生殖激素:促卵泡成熟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作用于性腺, 形成下丘脑一垂体-性腺轴。性腺产生生殖激素:卵巢产生雌性激素孕激素松弛素(肽)。睾丸产生睾丸酮. 胎盘促性腺激素:人类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由灵长类胎盘绒毛膜产生(合胞体层) 由于在形成与功能上下丘脑与垂体的联系非常密切,可将它们看作一个功能单位.下丘脑分泌GnRH/LHRH存

2、在两种方式:紧张性基础分泌,对其受体起自身预剌激作用。阵歇脉冲式释放,是剌激LH与之同步释放的关键。下丘脑GnRH脉冲式释放是生殖内分泌信息传递的重要方式,也是 保证动物生殖周期、排卵和性腺类固醇激素分泌的关键。下丘脑GnRH的分泌调节主要来自两个方面:1. 神经系经高级中枢的控制。至少有4种神经元参与GnRH的调节,儿茶酚胺能神经元;内源性阿片肽能神经元; 催产素能神经元;类固醇激素浓缩能神经元。它们和GnRH分泌细胞通过不同方式连接,相互协调,共同控制 GnRH的合成和释放。2. 性腺激素和垂体激素的反馈调节.目前公认有三套反馈调节机制维持着GnRH分泌相对恒定,即:性腺激素作用于下丘脑引

3、起GnRH分泌增加或减少(正负长反馈);FSH/LH作用于下丘脑影响GnRH分泌(短反馈);垂体门脉血中的GnRH浓度的变化反过来作用于下丘脑,调节其自身分泌(超短反馈)。垂体前叶(腺垂体)产生垂体生殖激素:促卵泡成熟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作用于性腺,形成下丘脑-垂体-性腺轴。 睾丸的内分泌调节主要通过睾酮对下丘脑GnRH释放及腺垂体LH和FSH分泌的负反馈调节来控制。LH可与睾丸间质细胞膜上的受 体结合,促进睾酮的合成、分泌.而FSH则在LH诱导下分泌的适量睾酮参与下,促进精子的生成.非青春期睾酮分泌的昼夜节律不甚明显,清晨约比傍晚高20%.但进入青春期的男孩,可能因松果体分泌的

4、降黑素减少, GnRH出现约每2h 一次的脉冲式分泌,特别在夜间尤著,促使LH及FSH释放增多。卵巢的内分泌调节青春期前卵巢雌激素的分泌,主要受雌激素对垂体LH、FSH分泌的负反馈调节而控制,少量孕激素可由肾上腺皮质分 泌。女性进入青春期(13-18岁)后,下丘脑出现约60-90min 一次的强脉冲式GnRH分泌,促进腺垂体大量释放LH和FSH。 女性内外生殖器发育成熟,第二性征出现,并诱导卵泡细胞膜上的FSH受体及卵泡内膜、颗粒细胞膜上的LH受体增多, 周期性地每次出现一个成熟卵泡,而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分泌亦出现与卵泡周期性变化有关的波动形成月经及周期性排 卵,标志着女性性功能发育成熟.月经周

5、期中,排卵前分别由卵泡的内膜细胞及颗粒细胞合成分泌雌激素和少量孕酮排卵后则由黄体颗粒细胞及黄体卵 泡内膜细胞大量合成释放孕酮和雌激素。性腺反馈调节外周血高浓度的雄激素能反馈性地抑制促卵泡素(FSH)和促黄体生成素(LH)的分泌。有人认为垂体两种促性腺激素 的反馈调节机制不同,促卵泡素(FSH)主要抑制激素的负反馈调节控制,促黄体生成素(LH)主要是受雄激素调节控制。 睾酮对促性腺激素分泌的抑制作用,定位于下丘脑中部基底区。另一方面,睾酮也能抑制垂体对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CnRH )的反应性。雄性激素除了对下丘脑有抑制作用外,对垂体也存在着直接的抑制作用。下丘脑一垂体-性腺轴反馈调节下丘脑-垂

6、体一-睾丸轴的活动受到三种不同的反馈机制的调节:“长”反馈系统:由睾丸和肾上腺产生的垂体激素(主要是雄激素)提供抑制信号;“短”反馈系统:由垂体前叶合成的促性腺激素提供抑制信号;”超短”反馈系统:由释放因子直接控制它们的产生速率。一些因素和其他激素也可能影响下丘脑一-垂体一一睾丸轴.如情绪、环境等改变,可通过大脑皮层而影响下丘脑功能. 高剂量雄激素、孕激素可以抑制促性腺激素的分泌。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男性生殖功能的调节是由丘脑下部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刺激脑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在促性腺激素的作用下,睾 丸分泌雄性激素和产生精子,雄性激素作用于靶细胞而发生生物效应,在适当的时候促发青春期发育

7、并维持正常男性 的特征。通过下丘脑一一垂体-一性腺轴的反馈及负反馈作用来调节内分泌激素,因此外周激素的水平保持相对稳定,对男性生 殖功能的正常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下丘脑-垂体一-睾丸轴调节着男性激素水平,维系男性性功能,对体内大部分激素的水平有调节、控制的功能2.月经周期中卵巢内分泌活动的周期性变化:受下丘脑一腺垂体-卵巢内分泌细胞调节轴的控制,但不同于其他内分泌,其反馈调节方式较复杂,简述如下:当前次月经中的黄体萎缩后,血中雌、孕激素急剧下降负反馈地促进下丘脑GnRH及垂体LH、FSH释放逐渐增多, 刺激卵泡发育和雌激素分泌逐渐增加,子宫内膜出现增生期变化;随着卵泡发育成熟,高浓度雌激素反而对

8、下丘脑GnRH释放产生脉冲式强正反馈调节,并进而引起腺垂体LH、FSH 分泌高峰,诱发排卵;LH、FSH在排卵后迅速下降,排卵后破裂的卵泡形成的黄体在LH作用下,继续分泌雌激素及大量分泌孕激素,约于 排卵后一周出现雌激素的第二次高峰及孕激素高峰子宫内膜由增生期转变为分泌期;若未受孕,则高雌激素水平在同时存在的孕激素水平协同下,对下丘脑及垂体产生负反馈调节,GnRH、LH和FSH分泌 进一步减少,黄体萎缩,血中雌、孕激素骤降,子宫内膜也随之缺血、坏死脱落形成月经。.3.下丘脑一垂体一性腺轴-女用避孕药女性使用的大多为甾体避孕药。主要为人工合成的雌激素、孕激素。甾体激素又分成4大类:雌激素、雄激素

9、、孕激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前3类与女用避孕药有关。孕酮类衍生物包括:氯地孕酮、已酸孕酮、甲孕酮、甲地孕酮、氯地孕醇已酸酯、16-次甲基甲地孕酮、16一次甲基 氯地孕酮。(具有一定的抗排卵作用)睾酮类衍生物包括:炔诺酮、醋炔诺酮、炔诺酮庚酸酯(康炔诺酮)、去氧炔诺酮、异炔诺酮、双醋炔诺酮。机理:甾体避孕药具有很高的抗生育效果,主要作用于下丘脑一-垂体-性腺轴系以及性激素作用的靶器官,如子宫 内膜、宫颈等环节。4。抗生育作用是一一多环节的综合效果:对下丘脑-垂体一性腺轴系的抑制作用。合成激素避孕药大剂量时对下丘脑-垂体产生负反馈的抑制作用,使LHRH 的分泌受抑制,加之激素避孕药对垂体前叶的直接作

10、用,使之分泌的FSH和LH相应降低,最终导致卵泡发育不良,以 及相应低水平雌激素所引致缺乏垂体黄体生成素的刺激,因而排卵受到抑制。改变子宫内膜使不利于着床。由于排卵受抑制,且无黄体形成孕酮水平很低。子宫内膜失去周期性变化,另一方 面在合成孕激素作用下,子宫内膜腺体不发育,间质细胞呈蜕膜样变化。药物的持续作用使内膜变薄至萎缩。因此,即 使有排卵或受精,受精卵也无法着床。抗生育作用是多环节的综合效果:改变宫颈粘液的物理性能使不利于精子穿透。雌激素的作用可使宫颈粘液量增多、稀薄、拉力增强,有利于精子穿透。 使用避孕药后宫颈粘液量减少、粘稠、所含蛋白、酶和电介质均发生变化,使精子难以穿透。改变输卵管上

11、皮及其蠕动。甾体避孕药对输卵管蠕动的影响可因剂量而不同,大剂量用药时输卵管蠕动增加,可使 受精卵过早进入宫腔,因此与子宫内膜不同步而不能着床低剂量孕激素可使卵子运动过缓.5。甾体避孕药对健康不利的影响:1、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有所增加。长期服用复方避孕药,血栓性栓塞、卒中和心肌梗死的发生率会有所增加,2、对脂代谢的影响.少数人可能有血清甘油三脂、磷脂、低密度与极低密度脂蛋白的升高。药物对甘油三脂及胆固醇 的影响主要为雌激素引起,且与剂量大小有关。雌激素一方面刺激肝脏加速脂肪的合成,同时抑制蛋白脂酶的活性,减 少甘油三脂的分解,引起的血脂改变。3、对糖代谢的影响。雌激素可增加血糖量,抑制胰岛素的反应,孕激素则刺激胰岛素的过量产生.患有糖尿病的妇女不 宜服避孕药.4、对乳腺癌、宫颈癌的影响.激素避孕药是否增加乳腺癌或宫颈癌的危险性,尚存在争议。6。生殖轴的形成和发展概述(感觉不太重要)彭老师基本就考简述下丘脑一垂体一性腺轴对卵巢调控作用了,其他的可以打课件看一看,都很集中,标 题显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