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信息化建设方案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8439448 上传时间:2022-09-24 格式:DOC 页数:41 大小:8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信息化建设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信息化建设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信息化建设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信息化建设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信息化建设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信息化建设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信息化建设方案(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信息化建设方案12020年5月29日文档仅供参考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信息化发展战略建议书(摘要)中国人寿中兴通讯联合调研小组目 录1.中国人寿信息化建设的迫切性和重要性11.1中国人寿面临的挑战11.2信息化是推动中国人寿发展的关键力量11.3中国人寿信息化建设的机遇22.中国人寿信息化建设现状和存在问题32.1各地区网络和业务系统发展现状32.2中国人寿信息化发展所存在的问题43.信息化建设的目标63.1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63.2信息化建设的各项目标64.信息化建设的具体实施84.1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原则和政策84.2信息化的分期建设目标94.3信息化建设预算与投入115.信息化

2、建设的效益125.1对各级公司业务的支持125.2对各部门工作的支持135.3信息化建设的综合效益136.网络信息化建设需要注意的问题146.1统一规划、重点建设、协调发展146.2保证投入的力度和速度146.3业务重整146.4制度创新14 6.5集中开发156.6人员培训156.7统一外包15附录:国外保险公司信息化建设的成功经验161. 中国人寿信息化建设的迫切性和重要性1.1 中国人寿面临的挑战中国加入WTO后,中国保险市场将涌入大批国外强有力的竞争者,中国保险企业将面临巨大挑战。国外保险公司早出自于已做好战略规划和竞争策略,在中国进入WTO后,凭着它们迅速开拓市场与占领市场的经验,迅

3、速调动全球资源优势,大规模地进入中国市场,而且将首先进入中国沿海发达地区和大都市地区,争夺最好的市场,同时争夺最好的保险人才,实现人才本地化并争夺与优质客户的关系;凭着丰富的行业经验和高效的内部管理,方便、优质的全方位保险、银行、证券、基金的金融超市服务和具备良好回报的产品大量吸引客户;经过电子商务和网上保险,去扩大其在中国保险市场份额和客户份额;经过灵活的机制、全面和及时的监控,使自身利润更高和金融风险更小。这些国外全球保险公司对于整个中国保险业的冲击是绝对不可低估的。对中国人寿来讲,外国公司将在2至3年内与中国人寿在中国保险业发展最好的地区市场和主要财源地区进行激烈的竞争;在5年内与中国人

4、寿在全国范围内和全行业范围内进行全面的竞争。因此,中国人寿在未来竞争中有可能处在不利的的地位,中国人寿全体员工多年来艰苦出奋斗所获得的占据大部分中国保险市场份额的优势、在中国保险业中处于主导和领先地位的成果就有可能丧失。因此,为了确保中国人寿在中国保险行业中的领先的地位和主导作用,中国人寿必须要有自己的对策,充分利用这2-3年的过渡期,采取行动,加快、加大改革力度和信息化的投入力度,迎头赶上国外先进水平。1.2 信息化是推动中国人寿发展的关键力量1.2.1 国外保险公司的成功经验国外成功的保险公司几乎无一例外地认识到信息技术应用的战略价值和竞争价值,明确将企业网络化和信息化作为企业的商业目标,

5、确立以信息为中心的现代化管理模式,建立全国统一的信息技术平台,将数据和业务处理集中到少数几个大区域中心,使公司经营、管理信息高度集中,并利用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充分整合数据,达到保险产品在深度和广度上的开发,同时有计划、有步骤地在互联网上发展网上保险,以突破保险业务在时间和空间的限制。1.2.2 信息化是提高中国人寿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的重要途径在信息经济时代,竞争力的高低完全取决于其获取、传播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信息技术成为了市场竞争的有力武器。信息化的网络为中国人寿提供了改进管理水平、建立新管理机制的手段,也有助于提高办公效率和降低经营的成本。信息化也为中国人寿快速开发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提供了

6、保障,并提供保险产品和服务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延展性,使中国人寿进入更广阔的市场领域,快速占领市场,抢占商机。1.2.3 信息化是中国人寿业务持续发展的基础持续发展是企业的一种长期发展的能力,标志着企业的发展潜力,企业的持续发展依赖于企业不断创新活力和开拓能力。而信息化为中国人寿企业创新和市场开拓提供强大的动力和源泉,能够从各个方面对中国人寿的持续发展提供支持。1.2.4 信息化是中国人寿防范和化解风险的有效手段防范和化解风险,是现代保险公司的生存基础和发展前提。信息化能够使中国人寿的保险业务更加透明,推动业务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能及时把握市场动态,管理更加有效,提高监管力度和效能,从而

7、防范和化解来自中国人寿内部和外部的风险。1.2.5 信息化能够拓展中国人寿的保险经营方式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中国人寿开发全新的经营方式奠定了基础。利用网络优化已有产品,利用电子商务和呼叫中心开展全新的保险产品和服务,为客户提供高品质的服务。1.3 中国人寿信息化建设的机遇1.3.1 网络经济新潮流的机遇在开放的全球经济中,中国保险公司不但与外国保险公司、金融公司竞争,而且还会与她们合作,强强结合,走向全球金融市场。经过吸引外资投入或在国外上市,提高自己的综合竞争能力,在迅猛发展的网络经济和信息经济中,凭着率先使用最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许多企业后来居上,超过前者。经过企业网络化和信息化,企业的

8、生产效率和服务质量大幅度上升。中国人寿若能抢先搭乘上企业网络化、信息化这班快车,就能在未来保险市场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1.3.2 中国人寿与中兴通讯的合作是一个很好的机遇中国人寿企业网络信息化工程是一个瞄准国外先进水平的、全国范围到区县的工程。它需要与一个具有国外保险公司企业网络化和信息化工程丰富经验的专家为带头人、且具有全国范围到县区工程和维护能力的工程公司合作。深圳市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正是符合上述要求的公司,中兴通讯在国内设有27个销售中心、26个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中心以及7个专网营销工程服务中心;拥有 多名销售人员和售前工程师,遍及全国每个省市地市、县区;拥有一支有 多人的工程及售后服

9、务人员,能够”服务到全国,服务到县区”;中兴通讯还拥有一支 多人的研发队伍,能够根据客户需求进行二次开发。中兴通讯拥有多年从事国外大型金融机构全球网络工程的专家作为带头人,能提供724小时的售后技术支持服务,能够在全国范围内培训客户技术人员,并提供运行外包服务。中国人寿和中兴通讯合作对中国人寿开展企业网络化和信息化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和机遇。中国人寿要抓住当前的机遇,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把握发展趋势,加大加快对企业网络化、信息化的投入,后发先至,在WTO后更加激烈的竞争中取胜。2. 中国人寿信息化建设现状和存在问题2.1 各地区网络和业务系统发展现状2.1.1 保险业务发展中国人寿的业务自从分业以后

10、,每年保费收入呈快速的直线增长之势,保险险种和投保人的范围也有了大量的拓展。可是应该看到,中国人寿的业务发展很不平衡,以上海、广东等为代表的经济发达地区,市场相对成熟,业务总量较大;而在中西部大部分地区经济发展较慢,保险需求不足,保险意识不强,市场还处于培育期。当前,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寿险支出占国民收入的比重还比较低,平均约0.7%左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4%5%,也低于发展中国家的2.5%3%。和国外比较而言,中国的保险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随着保险市场的开放,竞争也日趋激烈。当前国内有26家国内外保险机构开展寿险业务,竞争逐渐从东南沿海向中西部地区辐射展开。2.1.2 信息技术的人员力量和

11、投入各省市分公司的主要精力都集中在展业上,信息技术部门基本都定位为一个业务辅助部门,人数一般占职工人数的3%左右。同时信息技术人员的素质也参差不齐,发达地区和大城市信息技术人员的素质高一些,落后和偏远地区问题比较突出。各省市对信息技术的投入也不平衡,对信息化重视的省份投入较多。各省市网络信息化投入如表一。表一 各省市96年以来对信息技术的投入单位: 万元江苏福建山东辽宁广东湖北海南四川陕西青海信息技术投入9000含南京36007000含济南40001500300012006400含成都5000含西安2002.1.3 数据中心建设当前除青海省外,各省分公司都已经建成或正在建设地市级数据中心,将数

12、据集中于地市分公司。数据中心主要运行业务和财务综合处理系统,对业务和财务数据进行存储和处理。各地的数据中心当前主要是数据的积累,还缺乏对数据进行整合和增值处理的应用系统。随着数据量的不断增加和对数据中心作用的期望的提高,各地区都期望将数据进一步集中。2.1.4 主机系统和网络设备中国人寿各地的主机系统主要采用IBM、HP和富士通的主机系统。随着业务的拓展和数据量增大,一些省市的主机逐渐不能满足业务和财务的需求,地市数据中心的业务系统主机一般采用双机冗余备份和RAID磁盘阵列,以保证业务的正常运行和业务数据的可靠性。2.1.5 业务相关的应用系统中国人寿当前运行的核心应用系统包括业务系统、财务系

13、统。各地区也根据各自不同的实际情况使用或试点一些增值业务系统,如山东的影像系统、福建的网络电话等。但总体来说,各地业务系统还比较欠缺,网络的利用率还比较低,许多对业务发展和成本控制非常有用的应用系统在大部分地区还未能得以应用。当前,各地区因网络建设情况的不同和对网络的认识不同,使用的应用系统也不尽相同,其发挥的作用也不一样。2.2 中国人寿信息化发展所存在的问题自从96年分业以来,中国人寿保险业务高速发展,信息系统建设也从无到有,并发展到当前已经涵盖中国人寿2/3的地市,为中国人寿保险业务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当前,多数地区基本实现数据集中到地市,业务和财务系统也实现了集中处理,一些地市还试

14、点了一些增值应用。可是应该看到,同国外成功的保险公司比较而言,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同时,在新的竞争条件下,信息化建设还需要进一步的发展。2.2.1 网络建设国外保险公司在90年代初对网络建设就采取了整体投入、整体规划、整体设施,整体产出,保证了网络的标准化及统一化。与国外相比,中国人寿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l 由于网络技术在近些年发展变化迅速,技术更新快,造成许多全国性的企业在网络建设方面存在大量问题。如:使用的设备、技术参差不齐,全国性的网络缺少统一的规划等。中国人寿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各省市主要根据业务发展的实际情况来考虑自身信息化建设,而现在需要从整个中国人寿的全局和长远发展出发来考虑;网

15、络信息化建设的进度和建设思路各不一样,导致以后的信息共享和信息维护难度增加,成本增加;网络建设比较分散,没有在一定高度上,用发展的眼光,分阶段进行网络信息化建设l 网络性能不高。由于各省市建设资金所限,网络设备和主机设备的性能普遍不足,不具备高可靠性和动态恢复能力,而且租用的线路带宽较窄,不能支持中国人寿业务的高速发展。l 网络利用率不高。由于发展时间有限,当前中国人寿的网络上主要是业务数据的存取,像办公自动化、IP电话、代理人管理等增值应用还很少,没有充分体现信息化的信息共享和信息的增值性。2.2.2 应用水平在网络化基础上,国外保险公司95年左右就完成了利用信息技术对企业全部业务流程进行优化和重整(BPR),而中国人寿在这方面存在明显差距。l 业务应用种类多,不统一。当前中国人寿的业务应用种类繁多,包括CBPS、兰州系统等业务系统和财务系统,但这些系统都没有统一的规范,互不兼容,信息都很孤立,无法实现全国范围内的信息共享。l 增值应用较少。增值应用是体现网络信息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当前中国人寿的增值应用还比较少,而且几乎没有一种在全国范围推广,像I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