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2021-2022学年上学期高二寒假巩固练习9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8435363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6.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2021-2022学年上学期高二寒假巩固练习9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上学期高二寒假巩固练习9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上学期高二寒假巩固练习9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上学期高二寒假巩固练习9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上学期高二寒假巩固练习9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教材)2021-2022学年上学期高二寒假巩固练习9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2021-2022学年上学期高二寒假巩固练习9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练习9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知识梳理第7课古代的商业贸易1. 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1) 起源 时间:原始社会后期。 原因:社会分工、产品剩余及私有制的产生。(2) 发展 中国:商朝出现了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商人,但商业主要掌握在官府和贵族手里。直到春秋战国时期,“工商食官”的格局才被突破。秦汉时期,货币、车轨、度量衡的统一,促进了全国的商品流通;隋唐到两宋时期,城市坊市分区制度逐渐瓦解,商业进一步繁荣;元明清时期,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形成全国范围的商业贸易网络,地域性商帮兴盛。 世界:古埃及对外贸易控制在国家手中,国王经常派遣商队到国外去从事贸易活动;古希腊各城邦形成了若干个商业贸易

2、中心,海外贸易十分活跃;古罗马征服地中海周围的地区后,商贸逐渐繁荣,海外贸易航线四通八达;拜占庭帝国一度垄断了中国丝绸等东方奢侈品在欧洲市场上的贸易;阿拉伯商人在欧、亚、非三洲之间从事中介贸易,活动范围遍及世界各主要文明区域。 东西方贸易:丝绸之路是古代贯通亚、欧、北非的重要贸易通道。唐宋以后,官府在东南沿海一带设立市舶司,掌管对外贸易。清政府在广州设立公行,统揽对外贸易。朝贡贸易是主要贸易方式之一,明清时期,对朝贡国家、路线、港口、朝贡物品等均有严格规定。(3) 影响:促进了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之间的交流,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促进了物种和物品的交流,丰富了当地人们的生活。2. 货币

3、、信贷、商业契约(1) 货币 公元前8前7世纪,小亚细亚出现金属铸币。中国商代用贝作为货币。 作用:作为衡量商品价值的一般等价物,便利了商品的交换和流通;商业的功能由最初的互补余缺向逐利增财转化。参考答案0经典集训1.【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古埃及的商业契约。古埃及人转让重要财产都要订立契约以证明财产所有权,这说明古埃及时期商业契约巳经出现,故选D;材料反映的是商业契约的出现,不能说明商业经营领域的扩大和商业管理制度的完备,排除A、B;商业契约出现不代表生活方式发生改变,排除Co。巩固集训1.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汉代丝绸之路的发展。材料说明商人是东西方交往的使者,在贸易交往中传播了东

4、西方文化与文明,故选B项。2. 【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了不同时期欧洲思想家的契约思想,说明契约内涵随着时代发展不断拓展丰富,故选B项。材料中的契约思想并非都是经济领域的,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契约精神自古以来就是西方的主流思想,排除C项;D项不能全面反映材料信息,排除。3. 【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可知,汉代前期民间借贷现象普遍,商业活动频繁,这说明当时商业资本较为活跃,A项正确。重农抑商政策在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后一直存在于中国封建社会中,并未被舍弃,B项错误;汉代商人地位仍然较低,材料并未体现商人的社会地位,C项错误;长途贩运较为普遍是在唐宋以后,特别是明清时期,同时材料并未体现长途贩运

5、内容,D项错误。4. 【答案】A【解析】本题结合史料实证和时空观念考查明代前期商品经济发展。材料反映出土地买卖频次增多,白银这一交换媒介的使用数量大大增多,逐渐占据主导地位,说明商品经济有所发展,A项正确,B、C两项错误;材料信息体现不出土地集中程度,排除D项。5. 【答案】C【解析】本题结合史料实证考查唐代对外贸易的繁荣景象。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的“印度尼西亚”是东南亚国家,所以“黑石号”上出土的文物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说明唐代对外贸易的繁荣景象,C项正确;仅根据材料中信息不能判定该文物是何地烧制的瓷器,排除A项;根据材料中“进奉”来看,此文物是官方生产的可能性更大一些,而且材料中未涉及有关家庭

6、手工业的信息,排除B项;唐朝与东南亚国家的贸易主要是借助丝绸之路,而非大运河,排除D项。6.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阿拉伯商人的商业贸易。材料反映巴格达城的码头集聚着来自中国、印度、中亚细亚、非洲等地的货物,说明阿拉伯商人的贸易范围非常广泛,故选C项;没有世界其他地区城市的比较,不能得出“巴格达是当时世界最繁华的城市”的结论,排除A项;B项中“垄断”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D项材料信息材料无法体现,排除。7.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宋朝商业管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店铺占道的行为,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而宋朝统治者采取的应对措施,正好能体现城市管理制度上的改革,D正确;宋代依然

7、坚持重农抑商政策,A错误;“侵街钱”“侵街房廊钱”应属于罚款,而不是税收,B项错误;题干主旨是政府处理占道经营的方式发生变化,而非占道经营影响了街衢正常交通,排除C。8.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依据表格内容,从19世纪中期到19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红茶在英国市场的销量比例逐步下降,而印度红茶在英国市场的销量比例逐步上升,这反映出世界茶叶贸易的国际竞争加剧,故选A项;材料反映中印两国红茶在英国市场份额的变化,与世界市场的拓展无关,也无法反映中国产业结构出现重大调整,排除B、D两项;材料反映中国红茶在英国市场上受到印度红茶的冲击,无法反映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速度,排除C

8、项。9. 【答案】D【解析】通过图示可知,“三角贸易”的每一程都有利于欧洲商人赢取利润,故D项正确。A项因果关系颠倒;“三角贸易”是工业革命前资本原始积累的方式之一,故B项错误;从图示看,欧洲输出的不是资本,而欧洲由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亟须资本,故C项错误。10. 【答案】B【解析】从材料可知,“哥伦布大交换”是指新航路开辟后美洲与非洲和欧亚大陆的往来交流加强,故可知在这一交流过程中,既有美洲的物产流入非洲和欧亚大陆的现象,也有欧洲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文化、人口等流入美洲的现象,故选B项;在新航路开辟之前,古代中国通过丝绸之路就己经与欧洲国家进行了贸易往来,故中国的香料开始出现在欧洲市场不是

9、“哥伦布大交换”的表现,排除A项;古代欧亚的丝绸之路也给中国带来了西方的语言、宗教、文化等,故排除C项;里斯本、佛罗伦萨、伦敦都是欧洲的城市,它们成为国际贸易中心,反映的是欧洲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不是“哥伦布大交换”的表现,排除D项。11. 【答案】B【解析】材料中1997年房地产投资数额相对于1978年大幅度增加,这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结果,房地产市场化说明经济体制改革有效推进,故选B项;材料并没有对城市和乡村住房进行单独描述或对比,无法说明城镇经济结构比例失调,排除A项;民众消费需求是多样的,仅通过材料中住房投资的变化无法看出民众消费需

10、求日益变化,排除C项;材料并没有提及城市生活和乡村生活的史实及现状,无法看出城乡生活差距是否逐步缩小,排除D项。12. 【答案】C【解析】财政赤字是指财政支出超过财政收入。从材料中信息可以看出,该经济学家认为美国应当提高赤字,即加大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力度,故C项正确;重商主义是工业革命发生前资本主义早期的经济思想,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对外贸易,排除B项;提高赤字是要扩大财政支出,不是严控货币发行总量,排除D项。13. 【答案】C【解析】投票权跟认购股本挂钩体现了发达国家的霸权,新时期“协商一致”体现了新兴经济体影响的扩大,故选C项;材料中的变化主要是在经济领域,故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国际政治新

11、秩序,故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国际决策,故排除D项。14. 【答案】D【解析】观察表格可知,罗斯福新政以后,美国国内生产总值总体上呈上升趋势,说明经济体制的创新是美国经济获得较快发展的重要因素,故选D项;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后,美元确立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统治地位,故排除A项;二战期间,美国大发战争财,经济发展迅猛,故排除B项;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最大债权国,在世界经济中占据优势地位,故排除C项。15. 【答案】A【解析】题干中“苏联守着传统的工农业”,缺乏创造和更新是苏联落后于美国的原因,故选A项;第三次科技革命也影响了苏联,只是落后的经济结构制约了苏联对最新科技成果的吸收,故排除

12、B项;苏联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未根除,故排除C项;D项材料无法体现,故排除。16. 【答案】(1)同:背景相同,商品经济、长途贩运的发展和繁荣;性质相似,都具有近代银行的某些属性;发展态势相似,都得到快速发展,促进了商品经济和社会生产的发展。(2)特点:前者由私人经营,后者由私人经营发展到政府担保参与;前者只经营国内业务,后者开展国际业务;前者主要为私人服务,后者主要为政府服务,禁止向私人发放贷款;前者为合伙制,后者为股份制;前者在近代为银行所代替。成因:前者,重农抑商,闭关锁国,专制制度;后者,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新航路开辟、价格革命和商业革命的影响。【解析】(1)根据材料

13、一 “对城乡居民及工商业经营者发放贷款”“扩张”“发展”和材料二中“一些富有的家庭为方便经商,纷纷设立了私人银行”“兴建”等,从背景、性质、发展方面来分析。(2)第一小问,明清金融机构,从材料一中“对城乡居民及工商业经营者发放贷款”“其资本规模也得到相当的扩张,合伙制盛行” “清末,银行逐渐兴起,替代了钱庄”等概括其特点;西欧金融机构,根据材料二中“由政府担保的公共银行” “它们接受政府或其他机构的贷款,但都禁止向私人个体发放贷款”“1694年是现代银行的标志”等概括;第二小问,主要从中西方的政治制度、经济政策和资本主义发展的程度等方面进行分析说明即可。(2) 信贷 世界:公元前22前21世纪

14、,两河流域出现经营借贷的商人,神庙、宫廷也从事放贷业务,借贷有不同形式的利息规定,也有社会救济性质的免息借贷;公元前16前11世纪,古埃及出现较为完备的借贷合约,借贷行为必须有证人,还要履行担保等程序,受法律保护;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商业迅速发展,专门从事货币兑换、保管、汇兑的货币经营行业开始兴起,出现汇票的雏形。 中国:周礼中已有借贷纠纷的记载。春秋时期,实物借贷形式比较普遍,并出现了货币信贷。唐代信贷业务由存贷款发展到汇兑,出现类似汇票的“飞钱”。宋代交子、会子等纸币开始使用,逐渐取代不少汇兑业务。明朝中期以后,钱铺等新式金融机构盛行起来。清代除传统的借贷关系外,资本性借贷显著发展,出现了

15、本票性质的庄票。(3) 商业契约 世界:公元前3000年左右,契约在古埃及广泛使用并受到法律保护。凡重要财产的转让,都要在地方或中央官署达成书面契约。公元前2600年左右,两河流域的人们已经使用契约。古巴比伦时期,订立契约成为普遍现象。契约除了明确责、权、利外,在末尾必须有双方的盖章,以及证人的签名。 中国:商周时期已产生契约;汉朝以后,凡涉及买卖、典当等财产关系,及收养、雇佣等人身关系的事宜都要订立契约;唐宋以后,契约的应用更加广泛。第8课 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1. 世界市场的形成(1) 开始形成:新航路开辟后,葡萄牙和西班牙开始大规模殖民掠夺;1718世纪,荷、英、法等欧洲国家加入殖民地争夺行列,建立海外殖民地,世界市场初步形成。(2) 拓展扩大:工业革命后,资产阶级凭借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在亚、非、拉等地建立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把越来越多的地区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3) 最终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到20世纪初,世界基本被瓜分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