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伤急救现场处置方案19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8434264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59.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冻伤急救现场处置方案19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冻伤急救现场处置方案19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冻伤急救现场处置方案19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冻伤急救现场处置方案19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冻伤急救现场处置方案19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冻伤急救现场处置方案19》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冻伤急救现场处置方案19(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冻伤急救现场处置方案编制单位:XX车间目录1、冻伤事故概述2、预防冻伤事故基本安全要求2.1什么是冻伤事故2.1.1冻伤事故的成因2.1.2冻伤的易发时机2.L3冻伤的临床表现2.2如何预防冻伤事故2.3冻伤事故怎样处置和救治3、冻伤的主要症状4、冻伤急救与治疗5、预防措施6、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6.1应急组织机构6.2应急组织职责7、应急处置7.1事故初步判定的要点与报警时的必要信息7.2应急处置相关程序7.3应急处置措施7.4报警方式及报告相关内容要求附件:相关应急人员联系电话1、冻伤事故概述冻伤是在一定条件下因为寒冷作用于人体,引起局部的乃至全身的损伤O冻伤的发生除了与寒冷的强度、风速、湿

2、度、受冻时间有关,还与潮湿、局部血液循环不良和抗旱能力下降有关。一般将冻伤分为冻疮、局部冻伤和冻僵三种。在寒冷,特别在高原地区可发生肢体的冻伤,若核心体温低于正常,即使体温过低尚未出现,可加重冻伤。冻伤一般表现为耳廓、手、足等处发红或发紫、肿胀,严重时会出现肢体坏死,甚至死亡。2、预防冻伤事故基本安全要求釆取综合的措施,切实预防冻伤事故的发生,从技术、保健、组织等多方面去做好防冻伤工作。1、什么是冻伤事故(1)冻伤事故的成因环境因素的直接作用寒冷是发生冻伤的主要原因,机体在寒冷环境中,局部热量散失增多,当局部温度降低至组织冰点以下时,即可发生冻伤。潮湿是促进或加重冻伤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衣服、

3、鞋袜潮湿或被水浸渍,即使环境温度并不很低,也可因长时间暴露于潮湿环境而引起冻伤。大风也是促进或加重冻伤的一个主要因素,这是因为空气的流动加剧了热的散失,风速愈大,身体受冷愈重。身体局部与极冷的金属、石块、地面、墙壁等冷物接触时,因为它们导热性强,能使局部强度急剧下降或发生冻结,以致产生冻伤。机体因素的诱发作用所有能导致温热调节障碍、循环障碍和与产热有关的内分泌障碍等都能诱发冻伤。吸烟或饮酒过量、过度疲劳、营养不良、手脚多汗、有冻伤史等都能诱发冻伤。(2) 冻伤的易发时机极冷:突然遇到暴风雪,骤然受严寒侵袭;涉水后鞋袜不能及时更换;拂晓最冷时行动;赤手射击、填弹、搬炸药包等。静止:潜伏、伏击、昼

4、夜据守阵地、负伤等情况下,肢体活动受到限制,局部血液循环不良。出汗:大量出汗后在冷环境下静止停留过久或打瞌睡。装备缺损:防寒装备破损、鞋袜或手套狭窄或丢失;求战心切,过早地轻装。疲劳:过度疲劳、掉队迷路、饥饿、全身抵抗力下降。(3) 冻伤的临床表现冻伤一般分两类,一类称非冻结性冻伤,由10C以下至冰点以上的低温加以潮湿条件所造成;另一类称冻结性冻伤,由冰点以下的低温所造成,分局部冻伤或全身冻伤。非冻结性冻伤冻疮:多于初冬和早春低温或潮湿条件下发生,好发部位为手、足、耳和面部。初时皮肤发纟甘、水肿,出现红斑、感觉异常、灼痒与胀痛感。如果水肿突出,可发生水泡,水泡破裂后形成表面溃疡,渗出浆液。如由

5、继发感染,则会出现脓和炎症。 战壕足:是战时长时间立于湿冷的战壕内所引起的。其症状和冻疮类似,初期仅双脚感觉寒冷,继而麻木,有时脚底有刺痛或钝痛感。 浸渍足:是下肢在不太低温的水中长时间浸泡而由缺乏运动时发生的。开始时局部呈缺血现象,足背发凉肿胀,有沉重及麻木感。继则出现充血现象,血管扩张,由红、肿热、痛等炎症症状及感觉,有时发生水泡,重者出现肌无力和肌萎缩。冻结性冻伤局部冻伤,伤员皮肤苍白、冰冷、肿胀、疼痛和麻木,重者感觉丧失。全身冻伤,先感寒冷、疲倦、嗜睡、步态不稳,继而出现呼吸困难、牙关紧闭、大小便失禁。检查可见皮肤苍白厥冷,口唇及手指青紫,呼吸、脉搏徐缓,瞳孔反射迟钝或消失。体温的下降

6、程度是衡量全身冻伤轻重的重要标志,当直肠温度降至35C时,代谢开始减弱。直肠温度降至33C-30C时,战栗停止,出现肌僵状态。直肠温度降至25C-24C时,可因心室颤动而导致死亡。2、如何预防冻伤事故(1)加强防寒教育,普及冻伤知识一线员工因为户外活动频繁,尤其是夜班,在防治冻伤方面会遇到一些特殊问题,需要对寒冷进行科学分析,采取有效措施。防寒是一项群众性工作,要领导重视,安全人员积极努力,更需要广大员工积极行动,共同做好防寒工作,开展广泛的宣传教育,使大家在思想上重视,懂得道理,明确方法。具体教育方法内容,应因人、因时、因地、因事而异。有行之有效的经验,必须大力宣传,并针对具体情况,督促付诸

7、实施。(2) 做好防寒保障,搞好物质供应在入冬前,对个人冬装应进行检查,冬装必须合身,鞋子要求稍大一些,能防水,有鞋垫。居住场所必须注意保暖,取暖设备要完好,室内温度一般不宜低于18C,最低也不能低于13C0冬季长时间野营时,必须考虑取暖问题。注意膳食调配,适当增加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保证供应热食。(3) 做好预防工作,制定防冻措施公司管理人员,特别是基层干部,理应了解冻伤发生的规律和条件。熟悉气温、风力、湿度以及环境条件于冻伤发生的关系,加强管理教育。特别是在冬季长时间户外时,个人应扎紧服装袖口、裤脚和腰带,戴口罩、手套,放下帽耳。工作要注意“两头慢、中间快气小休息时间宜短,大休息场

8、所选在避风、向阳、无雪处,最好选在室内,休息时勿解衣扣和席地坐。(4) 进行耐寒锻炼,积极开展预防在寒冷条件下,通过适当的耐寒锻炼,能够提高机体的耐寒能力。“以炼胜寒”是我们一线员工多年来防冻工作的宝贵经验。其方法有局部耐寒锻炼和全身耐寒锻炼两种,包括体育锻炼、增加冬季室外活动时间和综合性寒锻炼等。3、冻伤事故怎样处置和救治(1)急救复温急救和复温是重度冻结性冻伤的重要急救措施。复温包括自然复温、体表复温和中心复温。(2)局部治疗一般治疗一度冻伤创面保持清洁干燥,数日后可治愈;二度冻伤经过复温、消毒后,创面干燥者可加软干纱布包扎,较大的水疱者可将疱内液体吸出后,用软干纱布包扎,或涂冻伤膏后暴露

9、。创面已感染者先用抗菌药温纱布,随后再用冻伤膏;三度、四度冻伤多用暴露无遗疗法,保持创面清洁干燥。待坏死组织边界清除时予以切除。若出现感染,则应充分引流;对并发复温性者常需截肢。药物应用冻肢融化之后的1-3天之内最重要,可用40C的0.1%氯已定(洗必泰)盐酸盐或醋酸盐溶液浸泡,每日1-2次,每次20-30分钟,连续应用5-6天。冻疮局部可涂1%。吠喃西林霜剂、吠喃哇胴、吠喃丙胺等。用灭菌纱布包扎,一度、二度冻伤每天涂1-2次,一周左右即可治愈;三度冻伤,则涂药厚度1mm左右,每日换药1-2次,约2-3周时间方能治愈。水疱的处理较小的水疱应防止破裂,较大的水疱可在无菌条件下抽出水疱液或在低位切

10、开排出疱液,感染的创面可用0.1%。苯扎漠铉盐水溶液或0.02%。咲喃西林纱布湿敷,无感染且痂皮较薄者勿需过早去除。较厚的痂皮或痂下积脓者应及时剪除,但剪除厚,需注意保护创面。在冻伤时,深层组织与浅层组织的损伤程度不一致,所以在切除痂皮、坏死组织时应尽可能最大限度地保存仍有生机的组织。(3)全身治疗注意全身和局部的保暖,早期应卧床休息,抬高患肢,以利静脉回流,肿胀消退。重度冻伤病人应给予营养丰富的饮食,对可能并发感染的人,应及时应用抗感染的化学药物或抗生素治疗,病人一般均应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尤其是冻伤破溃者。在没有其它外科疾病或战伤合并症时,可在组织融化后24小时之内,静脉点滴低分子右旋糖酊,

11、每日500ml,连用7-10天,以改善冻伤部位的血液循环,增加组织的保存率,水肿消退后,应及时进行功能锻炼。3、冻伤的主要症状多发生于末梢血循环较差的部位和暴露部位,如手足、鼻、耳廓、面颊等处。患部皮肤苍白、冰冷、疼痛和麻木,复温后局部表现和烧伤相似,但局部肿胀一般并不明显。按其损伤深度和严重程度可分为四度。一度冻伤:为皮肤浅层冻伤。局部皮肤初为苍白色,渐转为蓝紫色,继之出现红肿、发痒、刺痛和感觉异常,无水疱形成。约1周后,症状消失,表皮逐渐脱落,愈后不遗留瘢痕。二度冻伤:为全层皮肤冻伤。局部皮肤红肿、发痒、灼痛,可于2448h内出现水疱,如无继发感染,经23周,水疱干涸,形成黑色干痂,脱落后

12、创面有角化不全的新生上皮覆盖,局部可能有持久的僵硬和痛感,但不遗留瘢痕和发生痉挛。三度冻伤:皮肤全层及皮下组织被冻伤。皮肤由苍白逐渐变为蓝色,再转为黑色。皮肤感觉消失,冻伤周围组织出现水肿和水疱,并伴较剧烈的疼痛和灼痒。坏死组织脱落后留有创面,易继发感染。愈合缓慢,愈后遗留瘢痕,并可影响功能。四度冻伤:皮肤、皮下组织、肌肉甚至骨骼都被冻伤。伤部感觉和运动功能完全消失。患处呈暗灰色,与健康组织交界处可出现水肿和水疱。23周内有明显的坏死分界线出现,一般为干性坏疽,但有时因为静脉血栓形成,周围组织水肿以及继发感染,形成湿性坏疽。往往留下伤残和功能障碍。某些冻伤患者可发生并发症,最常见的为局部创面坏

13、死组织的继发感染,如急性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急性蜂窝织炎、丹毒等。较严重的则有破伤风、气性坏疽和败血症,此外,尚有少数并发肝炎、心包炎、肾盂肾炎和关节炎等。当人体在极低温度环境下过度停留,可导致全身冻伤,此情况称为冻僵,罕见。早期精神兴奋,外周血管收缩,血压上升,皮肤苍白冰冷,心率加快,伴寒战。当体温降至35C以下时,各种生理功能由兴奋转为抑制;体温降至32C以下时,患者表情淡漠,精神错乱,呼吸、心率均减慢,肌肉强直;当体温降至29C以下时,反应迟钝甚至昏迷,血压下降;当体温降至26C以下时,可发生心室颤动,最后心跳、呼吸停止。4、冻伤急救与治疗1、急救和治疗原则:(1) 迅速脱离寒冷环境,防

14、止继续受冻;(2) 抓紧时间尽早快速复温;(3) 局部涂敷冻伤膏;(4) 改善局部微循环;(5) 抗休克,抗感染和保暖;(6) 应用内服活血化瘀等类药物;(7) 二、三度冻伤未能分清者按三度冻伤治疗;(8) 冻伤的手术处理,应尽量减少伤残,最大限度的保留尚有存活能力的肢体功能。2、急救要点与方法(1) 急救要点将患者移到暖和的地方,并將衣服解开,用毛巾、毛毯让全身保温,不可搓揉冻伤部位。患者呼吸停止时,立刻将气道开放,并进行人工呼吸。若脉搏停止跳动,则要进行心肺复苏术。只有手脚冻伤时,可在患者稳定后,将手脚泡在溫水中(3740度),也可给予温热的饮料,但不可用热水浸泡或是火来取暖。冻伤部位恢复

15、后,要消毒患部并包扎起來,送医治疗。(2) 急救方法迅速而稳妥地将病人移入温暖环境,脱掉衣服、鞋袜,釆取全身保暖措施,盖以棉被或毛毯,并用热水袋,水壶加热(注意用垫子,衣服或毯子隔开,不要直接放在皮肤上以防烫伤)放腋下及腹股沟,有条件用电毯包裹躯开,红外线和短波透热等,也可用温水,将病人浸入4042。C温浴盆中,水温自3435。C开始,510分钟后提高水温到42。C,待肛温升到34。C,有了规则的呼吸入心跳时,停止加温。如病人意识存在,可给予温热饮料或小量酒,静脉滴入加温10%葡萄糖水(可将输液管加长到56米,浸泡在3840。C水浴中),有助于改善循环。除体表复温外,也可釆用中心复温法,尤其是那些严重冻僵的伤员。可釆用体外循环血液加温和腹膜透析。腹膜透析在一般医院都能进行,可用加温到4954。C的透析液悬挂在34尺高度,通过在43。C水浴中保温的导管,灌入腹腔内,进行腹膜透析,每次约2030分钟,可连续透析56次。每小时可使肛温升高2.93.6。C,有助于改善心、肾功能。其它治疗,包括纠正心律紊乱和酸中毒,注意并发症(肺炎,心肾功能不全、脑、肺水肿)的防治等。如伴有局部冻伤,应先抢救冻僵后,再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