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桩基施工中常见的问题及处理措施(全面)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8433008 上传时间:2023-03-2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桥梁桩基施工中常见的问题及处理措施(全面)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桥梁桩基施工中常见的问题及处理措施(全面)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桥梁桩基施工中常见的问题及处理措施(全面)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桥梁桩基施工中常见的问题及处理措施(全面)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桥梁桩基施工中常见的问题及处理措施(全面)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桥梁桩基施工中常见的问题及处理措施(全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桥梁桩基施工中常见的问题及处理措施(全面)(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桥梁桩基(冲击钻)施工中常见的 问题及处理措施一、桩基在钻孔过程中容易出现的 问题及处理措施1、坍孔坍孔的 特征是孔内水位突然下降又回升,孔口冒出细密的 水泡,出渣量明显增加而不见进 尺,钻机负荷显著增加等.坍孔原因:大 多数是由于泥浆性能不符合要求、孔内水头未能保证、机具碰撞孔壁等 原因造成的 .处理措施:发生坍孔后,应查明坍孔的 位置再进行处理.坍孔位置较深且不是很严重时, 采用粘土回填至坍孔位置以上2米3米,并采取加大 泥浆比重、改善泥浆性能、加高水头等 措施,继续慢慢钻进;坍孔严重时,应立即将钻孔全部用砂类土或砾石土回填,如果无砂类土和 砾石土,可采用粘质土掺入5%8%的 水泥进行回填

2、,待孔内回填土稳定后重新开钻;坍孔位置 不深时,可采用加深护筒的 方法,将护筒内的 填土夯实,重新开钻.2、斜孔斜孔一般多发生在采用冲击钻成孔上.斜孔原因:通常是由于地质松软不均、岩面倾斜、钻架移位、钻架不平或钻头遇到探头 石等原因造成的 .处理措施: 钻孔时,要经常检查钻盘是否水平或钢丝绳是否垂直,孔口位置的 钻杆或钢 丝绳的 平面位置是否正确,一旦发现偏差应及时调整.当出现斜孔时,一般可在偏斜处吊住钻 头反复扫孔,使钻孔正直.偏斜严重时,应回填粘质土(采用回旋钻成孔)或片石(采用冲击钻成 孔)到偏斜处顶面,待沉积密实、稳定后重新开钻.3、扩孔扩孔原因:扩孔大 多数是由于孔壁坍塌或钻杆摆动过

3、大 造成的 .处理措施:一般是采用失水率小 的 优质泥浆护壁,改善钻机的 机械性能(减小 钻摆动) 来控制扩孔率.4、缩孔 缩孔原因:通常是由于地层中含有膨胀土、软塑土、泥质页岩等不良地质造成的,钻头 磨损过大 亦能使孔径稍小 .处理措施:缩孔发生后,应立即查明原因,如因钻头磨损过大 造成的 缩孔现象,应对钻头 及时补焊,加大 钻头.如因以上不良地质条件造成的 ,当缩孔不严重时,可采用钻头上下反复 扫孔来扩大 孔径;当缩孔严重时,采取钢护筒防护,一般情况下钢护筒的 长度 要根据不良地 质的 厚度 情况来确定,最好是不良地质部分全部下钢护筒.5、孔内漏浆孔内漏浆原因:一般是钻孔钻至透水层时由于泥

4、浆的 性能较差、或护筒周围透水、或 钻孔遇到小 溶洞时发生的 .处理措施:当遇护筒内水头不能保持时,一般采取护筒周围回填土夯实、增加护筒埋置 深度 、适当减小 护筒内水头高度 、增加泥浆相对密度 和粘度 、倒入粘土使钻头慢速转 动等措施.当用冲击钻冲孔时,可往孔内回填片石、卵石及适当投入一定数量的 水泥,反复冲 击,增加护壁.6、卡钻卡钻原因:常发生冲击钻冲孔时,因先形成了 梅花孔、十字孔、冲锤磨损未及时补焊、 钻孔直径变小 而新钻又过大 、冲锤倾倒、遇到探头石或孔内掉入物件卡住等原因造成的 .处理措施:卡钻锤后不宜强提,可用小 锤冲击或用边冲边吸的 办法将卡锤周围的 钻渣 松动后再提出.7、

5、掉钻掉钻原因:一般是由于钻杆磨损过甚、钻锤的 钢丝绳磨损过甚或钢丝绳的 卡口螺丝松 动造成的 .处理措施:掉钻是在桩基钻孔过程中经常发生的 故障之一,每台钻机都应配备足够的 打捞工具.掉钻后应马上用打捞叉、打捞钩、绳套等工具打捞.如果由于打捞时间过长造成钻 头被埋,应先清理泥沙,然后再使用打捞工具进行打捞.特别强调指出:初次掉钻头时,钻头在孔 内一般是正立的 ,如果一次打捞不成功造成第二次或者多次掉钻 ,那么钻头掉在孔内就不一 定是正立的 ,给打捞造成更大 的 困难.二、桩基在清孔过程中容易出现的 问题及处理措施1、清孔造成塌孔塌孔原因:由于换浆过快、较快地降低泥浆相对密度 造成的 . 处理措

6、施:清孔造成塌孔时 ,要根据塌孔的 严重程度 采取不同的 处理方法进行处理. 塌孔不严重时,可采用加大 泥浆相对密度 等改善泥浆性能的 措施后继续清孔.塌孔严重时, 该孔需要回填重新钻孔;2、泥浆含砂率过大 及沉渣过大形成原因:泥浆含砂率过大 及沉渣过大 都是由于清孔时加水过快、过多、换浆时不及 时捞渣或捞渣不干净、没有使用二级以上沉渣池等原因造成的 .处理措施:泥浆含砂率及沉渣过大 时都应加大 泥浆相对密度 继续清孔,边清边捞渣, 等泥浆的 含砂率符合要求后再把泥浆的 相对密度 降低至符合要求.3、声测管堵塞 形成原因:在安放桩基钢筋笼时,每节声测管连接完成后没有往管内灌水,以检测声测管 是

7、否漏水.预防措施:声测管在每一节焊接完后 ,孔内要灌水,水要经过净化处理后才能灌深测管, 达到预防探测管底部堵塞目的 .声测管施工时接头焊接要牢固,不得漏浆,顶、底口封闭严实, 声测管与钢筋笼用粗铁丝软连接.三、桩基在灌注混凝土过程中容易出现的 问题及处理措施1、导管进水 形成原因:导管进水是由于多提升导管且管口超出已灌混凝土表面时发生的 . 处理措施:首批混凝土下落后导管进水,应将已灌注的 混凝土用吸泥机(可用导管作吸 泥管)全部吸出,再针对导管进水的 原因改正操作工艺或增加首批混凝土储量重新灌注;在混 凝土灌注的 中期,遇到导管进水时,可依次将导管拔出,用吸泥机或潜水泥浆泵将原灌注混凝 土

8、表面的 沉淀物全部吸出,将装有底塞的 导管重压插入原混凝土表面2 米以下,然后在无水 导管中继续灌注,将导管适当提升,继续灌注的 混凝土可冲开导管底塞流出.2、导管堵管形成原因:初灌导管堵管大 多数是由于隔水硬球栓或硬柱塞被卡住而造成的 .中期导 管堵塞大 多数是由于灌注时间过长,表面混凝土已初凝或者是由于混凝土的 砂石级配差造 成混凝土离析或者是由于混凝土中有大 块物体或者是由于混凝土在导管内停留时间过长而 发生堵塞的 .处理措施:发生初灌堵管时,可用长杆往管内冲捣,或用振动器振动、硬物敲打导管外侧, 或提升导管迅速下落振冲,或用钻杆加配重冲击导管内混凝土 .如果这些方法都无效,应将导 管拔

9、出,取出导管内物质,重新下导管灌注混凝土;发生中期导管堵塞时,处理的 方法是将导管 连同堵塞物一起拔出,疏通导管.若原灌注的 混凝土表层尚未初凝,可用新导管插入原灌混凝 土的 表面 2 米以下深度 ,用潜水泥浆泵下入导管底将管内的 泥浆抽干净,再用圆杆接长的 小 掏渣桶将管内表面混有泥浆的 混凝土掏干净后继续灌注混凝土.3、灌注坍孔形成原因:大 的 坍孔特征与钻孔期间比较相似,可用测探仪或测锤探测,如探头达不到 混凝土面高程时即可证实发生坍孔.发生灌注坍孔有以下几种原因:护筒脚漏水;潮汐区未保 持所需的 水头;地下水压超过孔内水压;孔内泥浆相对密度 、粘度 过低;孔口周围堆放重物 或机械振动.

10、处理措施:发生灌注坍塌时,如坍塌数量不大 ,可采用吸泥机吸出混凝土表面坍塌的 泥 土,如不继续坍孔,可恢复正常灌注.如坍孔仍在继续且有扩大 之势,应将导管及钢筋骨架一起 拔出,用粘土或掺入 5%8%的 水泥将孔填满,待孔位周围地层稳定后再重新钻孔施工.4、钢筋笼上升形成原因:灌注混凝土时钢筋笼上升的 主要原因是由于混凝土冲出导管底口后向上的 顶托力把钢筋笼上浮.处理措施:为防止混凝土灌注过程中钢筋笼上浮,灌注混凝土前,应将钢筋笼的 顶端焊接 在护筒或其他牢固的 物体上.在灌注混凝土过程中,当灌注混凝土顶面距钢筋笼底部约 1 米 时,应降低混凝土的 灌注速度 ;当混凝土面上升到钢筋笼底4 米以上

11、时,提升导管使导管底口 高出钢筋笼底2 米以上后即可恢复正常速度 灌注混凝土.5、埋管形成原因:埋管一般是由于导管埋置深度 过大 所造成的 .预防措施:为了 避免造成埋管事故,在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埋管深度 在 2 米 6 米之间;若已造成埋管事故,即要对该桩基进行处理.6、断桩断桩是由于桩基混凝土的 某一部分和全部端面段泥浆浸入 ,破坏了 桩的 整体性受力 形态, 形成废桩.(1) 常见的 断桩形式一般有以下四种: 、混凝上桩体与基岩之间不凝固由于导管下孔距孔底过远或混凝上被冲洗液稀释,使 水灰比增大 ,造成混凝土不凝固而出现断桩现象. 、桩身中段出现混凝土不凝体受地下水活动的影响或管

12、密封不良,冲洗液浸入使局部 混凝土水灰比增大,也能产生断桩现象. 、桩身中岩渣沉积成层,将混凝土桩上下分开在浇注混凝上时,导管提升过多,露出了 混凝土面,或因停电、待料等原因造成夹渣,这些问题也是产生断桩现象的重要原因. 、桩身出现空洞体原因是未采用“回顶”法灌注,而是从孔口直接倾倒的办法灌注 混凝土,产生离析,造成凝固后不密实,个别区段产生疏松、空洞现象.(2) 影响断桩的 因素 、水泥初凝时间过短; 、骨料粒径偏太,砂粒中有大卵石; 、水泥混凝土的和易性差,流动性差; 、清孔工作不彻底; 、导管埋得过深或过浅; 、导管进水、导管堵管; 、由于机械故障、施工机具配置、劳动力组织不合理致使灌注

13、时间过长;(3) 产生断桩的 原因 、在灌注混凝土过程中由于测定已灌混凝土表面标高错误,导致导管埋深过小 ,出现拔脱提漏现象,形成夹层断 桩.特别是钻孔灌注桩后期,超压力不大 或探测仪器不精确时,易将泥浆中混合的 坍土层误 认为是混凝土表面.因此,必须严格按照规程规定的 测深锤测量孔内混凝土表面高度 ,并认 真核对,保证提升导管不出现失误. 、在灌注过程脱管导管的 埋置深度 是一个重要的 施工指标.由于导管埋深过大 ,以及灌注时间过长,导 致已灌混凝土流动性降低,从而增大 混凝土与导管壁的 摩擦力,加上导管采用已很落后且提 升阻力很大 的 法兰盘连接的 导管, 在提升时, 因为连接螺栓拉断或导

14、管破裂而产生断桩. 、在灌注过程卡管由于人工配料的 随意性较大 ,如果责任心差, 造成混凝土配合比在执行过程中的 误差 大,使坍落度波动大,拌出的混合料时稀时干.坍落度过大时会产生离析现象,使粗骨 料相互挤压阻塞导管;由于坍落度 过小 或灌注时间过长,使混凝土的 初凝时间缩短,加大 混凝土下落阻力而阻塞导管, 都会导致卡管事故,造成断桩. 、在灌注过程坍塌由于工程地质情况较差 ,施工单位组织施工时重视不够 ,有甚者分包或转包,施工者没有 经验,在灌注过程中,井壁坍塌严重或出现流砂、软塑状质等, 造成类泥砂性断桩. 、特殊原因由于导管漏水、机械故障和停电造成施工不能连续进行,井中水位突然下降等因

15、素,都可 能造成断桩.(4) 断桩的 预防措施 、要选用初凝时间不早于2.5h的水泥,对于桩较长,桩径大,灌注时间较长者,可在首 批混凝土中掺入缓凝剂; 、严格把好材料关,严格控制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大于导管内径的1/6 1/8和钢筋 最小 净距的 1/4,细骨料的 级配选择良好的 中砂,同时注意剔除细骨料中的 大 卵石; 、最大限度地降低实际生产与试验之间的偏差,施工过程中要及时做好材料含水量 的 检测,应该做到每车集料都要过秤 ,采取重量比控制,保证用水量和含砂率不至产生较大 偏差,保证混凝土的 和易性和流动性,其坍落度 控制在18厘米-20厘米 之间; 、要严格按规范要求进行清孔由于孔内沉淀

16、层厚度对于摩擦桩不大于0.5倍的桩 径,对于柱桩不大 于设计规定;泥浆的 比重在 1.05-1.20 之间,含砂率小 于 4%,粘度 17s 20s灌注前,必须对孔底沉淀层厚度再进行一次测定,如厚度超过规定,需再次清孔,可用灌 注导管做吸泥管用空气吸泥机清孔,或对孔底高压射水或射风3米in-5米in,使沉渣悬浮,然后 立即灌注混凝土; 、灌注即将结束时,如出现混凝土顶升困难时,除按规范保证漏斗底口高出井孔水面4 米=6米夕卜,应在孔内加水稀释泥浆,并掏出部分沉淀土 在拔出最后一段导管时,拔管速度 应较慢些,以防泥浆挤入桩内(5) 断桩的 处理措施 、灌注初期的断桩在开盘后,仅仅灌注了 数米就因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