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史复习资料简答题和论述题汇总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8431863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3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建史复习资料简答题和论述题汇总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建史复习资料简答题和论述题汇总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建史复习资料简答题和论述题汇总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建史复习资料简答题和论述题汇总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建史复习资料简答题和论述题汇总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建史复习资料简答题和论述题汇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建史复习资料简答题和论述题汇总(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来自 刘景山_Mr丶Shy 童鞋一.我国历代各朝宫殿发展趋势是怎样的?1.规模渐小2.宫中前朝部分加强纵向的建筑空间层次,门、殿增多3.后寝居住部分由宫苑相结合的自由布置,演变为规则、对称、严肃的庭院组合。二.概述唐宋与明清斗拱的不同特点。唐宋以前,斗拱的结构作用十分明显,布置疏朗,用料硕大;明清以后都斗拱的装饰作用加强,排列丛密。用料变小,但其结构作用仍未丧失。三.谈谈 考工记 “营国制度”及对后世的影响。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都城九里见方,每边辟三门,纵横各九条道路,南北道路宽九条车轨,。东面为祖庙,西面为社稷坛,前面是朝廷宫室,后

2、面是市场和居民区.朝廷宫室市场占地一百亩。其被认为是当时诸侯国都城规划的记录,也是中国最早的一种城市规划学说。以后无论是隋唐都城长安、元明清都城北京,还是中小城市,都留下了考工记王城规划的痕迹。 四. 写出中国传统建筑的主要构件名称 台基、木头圆柱、开间、横梁、斗拱、彩画、屋顶、山墙、藻井。五. 中国古建筑庭院布局的特点(答案不唯一。最好自己去找)中国古代建筑在平面布局方面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这就是每一处住宅、宫殿、官衙、寺庙等建筑,都是由若干单座建筑和一些围廊、围墙之类环绕成一个个庭院而组成的。一般地说,多数庭院都是前后串连起来,通过前院到达后院,这是中国封建社会“长幼有序,内外有别”的思

3、想意识的产物。同时,这种庭院式的组群与布局,一般都是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沿着纵轴线(也称前后轴线)与横轴线进行设计。比较重要的建筑都安置在纵轴线上,次要房屋安置在它左右两侧的横轴线上。六中国古代建筑的平面布局答: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基本上有两种平面布局的方式。一种是庄严雄伟,整齐对称,一种是曲折变化,灵活多样。刘景山_Mr丶Shy来自 李灿 童鞋1:中国佛教石窟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1)建筑以石洞窟为主,附属之土木构筑很少; (2)其规模以洞窟多少与面积大小为依凭; (3)总体面积常依崖壁作带形展开,与一般寺院沿纵深布置不同; (4)由于建筑需开山凿石,故工程量大,费时也长; (5)除石窟本身之

4、外,在其雕刻,绘画等艺术中,还保存了许多我国早期的建筑形象。2:概述宋代材份制与清代斗口制的异同。 宋代材分制:斗拱或素方用料的断面尺寸为一材。材的高宽比为32 材分八等:据等级之别而用:一等材6寸x9寸 八等材3寸x4.5寸 柱径大小已被确定:2个足材到3材 即42分45分之间 清代的斗口制:取平身科大斗开口的大小。一个斗口为10分(比宋计算方便)材分十一等:1-4等:没用过;5-6等:大殿;7-8等:厅堂;8-9等:亭、榭。911等:给装修用3:试述中国古代建筑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一般古代建筑 都是砖木结构比较多 取于自然 建于天地之间 服务于人 与大自然浑然一体 充分的体现了“天地人

5、”一体的理念4:元大都的规划特点 元大都都是以宫城,皇城为中心布置的,城的轮廓接近方形以及有规律的街巷布置,中心地带设立钟楼和鼓楼。皇城东面设太庙,西面设社稷坛,门外加瓮城。5:嵩岳寺塔的建筑特点 塔身呈平面等边十二角形,是我国塔中的孤例。建有密檐15层,高40米,次塔最下为低平台座。上建划为二段之塔身,下层塔身平素,无门窗及任何装饰。密檐出挑都用叠涩,未用斗拱。塔心室为八角形直井式,以木楼板隔为10层。塔身外轮廓有缓和收分,呈以略凸之曲线。密檐间距离逐层往上缩短。来自 蒙政杰 童鞋3. 结合佛光寺大殿谈唐代木构架建筑的造型特点。书:佛光寺大殿体现出宏伟雄大的唐风。斗栱尺度巨大,屋面坡度较平缓

6、,柱高与面阔的比例略呈方形,斗拱高度约为柱高的1/2,粗壮的柱身、宏大的斗拱再加上深远的出檐,都给人以雄健有力的感觉。采用侧脚、生起、卷杀。色彩温润明朗,朱柱素壁。门窗装饰简洁,采用直棂窗,基座低矮用青砖包砌。 网上:唐代建筑总体风格:规模宏大、气魄雄浑 柱础矮平 柱高约等于明间面阔,柱身较矮 斗栱尺度大,补间铺作数量少 屋面坡度平缓,出檐深远 建筑装饰简洁有力9.结合北京故宫太和殿谈清代木构架建筑的造型特点。 斗拱的结构机能大大减弱,成为纯装饰构件。 斗拱的比例大大缩小,补间铺作的数量增加 柱的比例细长了(唐宋1:8-1:9,清1:10) 屋面举折加大,坡度变陡,出檐深度减小 柱的升起、侧脚

7、、卷杀不再采用,屋顶柔和的线条轮廓消失了佛寺中国化的过程佛教在东汉初期正式传来中国,此时的寺院布局仍按印度及西域样式的以佛塔为中心只方形庭院平面。佛教在两晋南北朝进入了多方开拓,多元发展的时期。此时佛寺采用“前塔后院”的布置方式,从整体上看很大程度上已经中国化。 隋唐时期佛寺仍采用对称布局。殿堂已成为全寺的中心,而佛塔则退居到后面或一侧,自成另区塔院。隋唐之后,佛寺建筑继续民族化发展。北宋东京城的特点 三重城,每重城墙之外都有城壕,城门之外有瓮城,上建敌楼和城楼,设防御用马面布局开放,取消包围里坊和市场的围墙,取消宵禁临街设店,聚行成街 更新建筑类型,城市生活多样化,出现瓦肆。 设置了专门的消

8、防队和瞭望台用以防火 四水贯都,对城市用水、漕运、排水有益。营造法式及其成就 营造法式是北宋崇宁二年(1103年)颁刊的一部建筑典籍,是一部由官方向全国发行的建筑法规性质的专书。全书内容包括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将北宋以前的经史群书中有关建筑工程技术方面的史料加以整理,汇编成“总释”两卷。 第二部分,按照建筑行业中的不同工种分门别类,编制成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即“各作制度”共十三卷。 第三部分,总结编制出各工种的用工及用料定额标准,共十五卷。 第四部分,结合各作制度绘图一百九十三幅,共六卷。 营造法式总结并规范了古典模数,材制。使得古典模数的使用,延续于整个封建社会时期的建筑中,利于建筑技术的

9、发展 来自 史铭徐 童鞋1 魏晋山水诗对园林有何影响?在山水田原诗画的影响下,造园风格开始转变,由直观地模写自然山水的造园风格,向以体现山水神韵为主的写意山水造园转变,奠定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风格。2清式彩画的分类及其主要特点。 清式彩画的分类及其主要特点 清式彩画主要分为和玺彩画、旋子彩画、苏式彩画三种 和玺彩画清代彩画制度中等级最高的形式仅用于宫殿、皇家 坛庙的主殿、堂、门等主体建筑上。该彩画用金量较大各主要线条均沥金粉金线一侧衬白粉线或加晕。 旋子彩画明清时期常用的一种彩画类型以旋花为主体进行构图。旋花纹饰为旋纹。 苏式彩画起源于清代早期因苏州始用而得名。常以人物故事、山水、花鸟、虫鱼、

10、异兽、流云、博古等绘画及各种万字、回纹、夔纹、锦纹等为图案为画题。3儒家礼制对中国皇家园林的影响。中国皇家园林的宫殿部分手儒家礼制的影响:儒家主张中正有序,上下有別,故有建筑平面布置的方整对称,建筑群体严格的中轴对称布局形制,注重用建筑体现尊卑礼序,建筑的开间、形制、色彩、脊饰,都有严格的规定。而在景观布置中,由于儒家的天人合一,物我一体的观点,将景观与人相联系,与环境和地理位置相结合,突出了意境美和自然美。注重山水的结合。4 宋式建筑的风格特征宋代建筑柱身比例增高,开间成为长方形,斗拱相对减小,补间铺作数量增加,屋顶组合多样化,装饰丰富多彩,雕刻也很精美,建筑呈现秀丽精巧的特点。5 唐长安城

11、的特点是什么?唐长安城布局仿北魏洛阳城,方正对称,沿南北轴线将宫城、皇城置于全城最主要位置;交通呈棋盘式布局,划为108个里坊,分区明确整齐,实行夜禁制度;市集位于东西侧分为东市西市;道路两旁中有成行槐柳,又称为槐衙;路面土路,两边设明沟排水。来自 小翔 童鞋.我国历代各朝宫殿发展趋势是怎样的?答:1.规模渐小2.宫中前朝部分加强纵向的建筑空间层次,门、殿增多3.后寝居住部分由宫苑相结合的自由布置,演变为规则、对称、严肃的庭院组合。5.概述唐宋与明清斗拱的不同特点。答:唐宋以前,斗拱的结构作用十分明显,布置疏朗,用料硕大;明清以后都斗拱的装饰作用加强,排列丛密。用料变小,但其结构作用仍未丧失。

12、14.概述颐和园的总体布局和组景特点。答:颐和园布局根据使用性质和所在区域大致可以分为四部分。一、东宫门和万 寿山东部的朝廷宫室部分;二、万寿山前山部分;三、万寿山后山和后湖部分; 四、昆明湖、南湖和西湖部分,全园总面积四千余亩,水面占四分之三。 2)东宫门和万寿山东部的朝廷宫室部分:布置了一片密集的宫殿,主要是召见 群臣、 处理朝政之所及寝宫。 建筑群平面布局严谨, 采用对称和封闭的院落组合, 属于宫廷格局而无园林气息。 3)东宫门和万寿山东部的朝廷宫室部分:转入前山,顿时豁然开朗。前山中心 地段布置排云阁和佛香阁,为全园主体建筑。两侧有若干组院落,临湖傍山一带 散置各种游赏用的亭台楼阁,都

13、依山自由布置。 4)万寿山后山和后湖部分,水面狭长而曲折,林木茂密,环境幽邃,和前山旷 朗开阔形成鲜明对比,后湖东去尽端深藏一幽静水院,富于江南园林意趣。附送园林小知识:一明清江南私家园林的基本设计原则与手法 1)园林布局 2)水面处理 3)叠山置石 4)建筑营构 二园林布局的特点: 1 主题多样 2 隔而不塞 3 欲扬先抑 4 曲折萦回 5 尺度得当 6 余意不尽三风景建设的原则和手法: 1)巧于因借 2)旷奥兼用 3)塑造意境四唐宋至明清的园林与风景建设的特征 东晋和南朝是我国自然式山水风景园林的奠基时期,也是由物质认识转向美学认知的关键时期。唐宋至明清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继承和发展。 1理

14、景的普及化 2 园林功能生活化 3 造园要素密集化 4 造园手法精致化15. 简述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的基本形式。答:我国木构建筑主要有穿斗式与抬梁式两种,除此之外还有不少变体和局部利 用斜杆组成三角形稳定构架的做法。 穿斗式木构架:用穿枋把柱子串联起来,形成一榀榀的房架,檩条直接搁置在柱 头上,在延檩条方向再用斗枋把柱子串联起来,由此形成一个整体框架。 抬梁式:柱头上搁置梁头,梁头上搁置檩条,梁上再用矮住支起较短的梁,如此 层叠而上。当柱上采用斗拱时,则梁头搁置于斗拱上。多用于宫殿,庙宇等规模 较大的建筑物。21. 试论中国古代园林的造园手法。手法:1.主题多样:园林分成若干景区(或院落),每区

15、各有主题2隔而不塞:各景区之间虽分隔而不闭塞,彼此空间流通3 欲扬先抑:运用以小衬大,以暗衬明,以小衬多的手法4曲折萦回:观赏路线不作捷径直趋,而是从曲折中求得意境之深、意之远5尺度得当:建筑体量化整为零,灵活处理对景物环境烘托和空间尺度关系6余意不尽:采用联想手法,拓宽景域的想象与感受7远借邻借: 借圆外景物补园中不足26. 中国建筑开间的特点。答:我国目前大量建造的砖混住宅,住宅开间一般不超过 3.3 米。规定较小 的开间尺度,可有效缩短楼板的空间跨度,增强住宅结构的整体性、稳定 性和抗震性。 为了保证建成的住宅具有良好的自然采光和通风条件,住宅 的进深在设计上有一定的要求。进深大的住宅可以有效地节约用地,目前 我国大量城镇住宅房间的进深一般都限定在 5 米左右,不能任意扩大。在 住宅的高度(层高)和宽度(开间)确定的前提下,设计的住宅进深过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