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沧海(粤教版七年级必修)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8431797 上传时间:2022-12-27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4.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观沧海(粤教版七年级必修)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观沧海(粤教版七年级必修)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观沧海(粤教版七年级必修)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观沧海(粤教版七年级必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观沧海(粤教版七年级必修)(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观沧海(粤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学要求一教学目标1.准确把握本诗的意义,体会诗歌的意境。2.学习通过朗读、想像阅读诗歌的办法。二教学重点1.准确把握本诗的意义,体会诗歌的意境。2.学习阅读诗歌的办法朗读、想像。三教学难点通过想像体会诗歌意境的具体办法。教学过程录音机播放:海潮声,汹涌澎湃的音乐声同学们:听,这是什么声音?板书:海你们喜欢大海吗?我也喜欢。从小,海就是我的梦。于是,读了很多描绘海的诗文。“看那闪闪的白沙闪闪地明亮/是珠贝的摇篮/是星星的憩园/是珊瑚的梦乡/太阳的梦是红的/月亮的梦是白的/也曾有美人鱼在晒月光边读边想着那些优美文字所描绘的情景,忽然发现,原来,我与海贴得则近。今天,我

2、们就用这种朗读办法一起来神游大海。板书:观沧海板书:学习目标:给朗读插上想像的翅膀以驰骋于诗的意境首先,听老师把这首诗朗读一遍,大家熟悉一下。老师范读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诵读,要求读准确。请同学们一齐朗读,并展开你的想像,在眼前展现诗所描绘的图景,感受意境。配乐朗读我不知道你是否像我小时候一样,体会到了诗的画面和意境。如果是,则将你最喜欢的诗句展开充沛的想像,并把它描绘出来,喜欢图画的同学,画幅画;喜欢写作的同学,有三五个句子进行描绘。四位同学一组,互相交流。然后各组推举1至2篇较好的作品。教师巡视,预选。我们一起来观赏和评点同学的作品,看看是否描绘出了诗所描绘的图景,表现出诗所表现的意境。老师选

3、出第一种类型的作品一份-图画类,是否扣住诗歌文辞的描述。由本作品作者解说。同学,你为什么要画这些景物呢?是的,我们想像诗的意境,要能准确体现诗歌文辞本身的描述。板书:以文辞为本老师选出第二类作品一份-文字类,是否有拓展性想像。请同学们说说,这段文字在“以文辞为本这一点上做得怎样?则,你们喜欢他哪些语句的描述呢?请说说理由。老师引导同学着重赏评修辞的运用、描写的角度等,体会语句的生动形象性。这些句子诗中有没有写到?同学,你怎么会想出这个情景来的?我们还可以通过哪些办法去丰盛我们的想像世界?是的,我们想像诗的意境,要会调动自己的经验积累去拓展想像。这种经验积累,可以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也可以是以电视

4、、书籍、网络等其他渠道获得的。如果我们把这些积累写进你的想像,这段文字、这幅画面会不会更丰盛呢?拓展想像,才能使诗的画面成为立体感强、色彩鲜明、动静结合的活的景。板书:借积累延展老师选出第三类作品-图画或文字类,是否能表现出诗的意境。请同学们思考讨论一下:这幅作品的想像是否丰盛?这段文字或画面的描述、想像,是否能够准确表现这首诗的意境?诗表现的是怎样的意境?请举例表明。为什么诗人能写出如此气势磅礴、意境宏丽的诗?不错,是融入了诗人的豪情。官渡之战,他平了袁绍之乱。写此诗时,他正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平定少数民族之乱。注释中的乌桓就是其中之一。他正逐渐实现统一北方的大概,胸中涌动着统一中国

5、、建功立业的豪情和宏伟抱负。大家想想,放眼面对如此浩瀚的大海,怎能不触景生情,意气风发?以情入景,才能写下如此大气的诗篇。我们想像意境,要领会诗人的情感,并设身处地,与之产生共鸣,才能正确体会意境。板书:与诗情共鸣下面,请一位同学为我们朗读一下诗歌,大家根据阅读诗歌的办法-以文辞为本,借积累延展,与诗情共鸣,再作一次想像。现在,大家是不是能住诗中的景物拓展,是不是能回顾起自己面对大海的感触,如果将自己当做曹操,是不是能体会他当时的豪情?下面,请大家在乐曲的伴奏乐声中修改你刚刚的描述。时间3分钟。音乐伴奏请同学们课堂交流同学们都能比拟准确地把握诗的意境。请大家自由轻声诵读诗歌两遍,要求:读出感情

6、;尽量记忆。现在,请大家站起来。尽情体会。现在,你就是一代枭雄曹操。站在高高的碣石山上,秋风吹动你的战袍,衣袂飘飞,放眼观望苍茫无际的大海,不觉豪情满怀,一起放声吟诵?观沧海。这堂课,大家借助反复的朗读、充沛的想像,成功地体会了?观沧海这首诗的意境。这是阅读诗歌的办法之一。中国诗歌宝库中群星璀璨。你们可以用这种办法去驰骋于更广大的诗歌天地,领略中国古曲诗歌美妙的韵致。作业赏读?夜上受降城闻笛,写下对这首诗的想像和理解。文体不限,300字左右。夜上受降城闻笛唐李益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作业提示:本诗抒写戍边将士乡情。前两句写色。丘陵下的一片沙地,在月光的

7、映照下,沙子像积雪一样洁白而带有寒意;高城外的月色,皎洁寒冷,有如秋霜般令人生寒。第三句写声,在万籁俱寂的静夜里,夜风送来凄凉幽怨的芦笛声。末句写情,此景此音,唤起征人的不尽乡愁。学生在把握诗的根本意义和诗的情感的根底上,可展开合理而充沛的想像。附:板书设计观沧海曹操学习目标:给朗读插上想像的翅膀以驰骋于诗的意境以文辞为本沧海借积累延展与诗情共鸣气势磅礴,意境宏丽教后记:古典诗词大量引入教材,使学生更多地体会到中国古典文字的韵致,但相比于浩瀚的古诗来说,这些也只是沧海之一粟。因此,突出学法指导,是变“学会为“会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要着。本堂课在这方面作出了尝试,学生将?观沧海一诗作为范例,通

8、过探索掌握一种观赏、领悟诗歌的办法,并借助这种一般办法,独立地进行更广泛的诗歌观赏。使用范例讲授一种学习内容就像一个物体发出声音使另一个同步频率的物体也发出声音那样,能让那些在课堂上没有教过的同类内容或课外大量的内容为学生所认识,或者引起学生自发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自主阅读的热情。传统教学追求知识的系统性,尽力让学生掌握一大堆所谓具有系统性的材料,其结果,学生基本不可能在这样的教学中获得系统的认识,反而在头脑中充塞了一大堆杂乱无章的材料。本堂课的教学追求深而不是广,教学突出重点,抓住难点,让某些枝节一带而过,使重点知识能在同学头脑中扎根,到达一课一得的效果。在教学中,学生依靠本首诗歌对阅读办法的寻找,一开始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试探,通过老师的启发,经过思考、讨论、明确,一直追踪到问题的实质,并进一步来纠正自己的“误,实践“正。这样的“试误学习,使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并获得成功体验。课堂情境的精心渲染,把学习带入诗境,屡次诵读、背影音乐的衬托、画面的冲击、宽松愉悦的交流气氛,营造了优化的教学情感气氛,学生的认知效率得以提高。本人认为这是一堂自我感到称心的一节课,但由于教学伎俩限制,有些内容没能展示出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