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智能制造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培育建设实施方案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08430002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50.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智能制造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培育建设实施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广东智能制造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培育建设实施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广东智能制造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培育建设实施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广东智能制造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培育建设实施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广东智能制造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培育建设实施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智能制造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培育建设实施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智能制造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培育建设实施方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东省智能制造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公共技术支 撑平台 培育建设实施方案为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打造较为完善的 智能制造创新服务体系,实现将广东建成全国智能制造发展示 范引领区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智能制造产业集聚区的目标,根 据中国制造2025、工业和信息化部 财政部关于印发智能制造 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智能制造工程实施指南以 及广东省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5-2025年)制定本实施方案。1 、指导思想、主要原则和总体目标(一)指导思想。以智能制造作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 融合的重要抓手,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在具备一定发展基础和比 较优势的地区,加快智

2、能制造集聚化、规模化发展,促进智能制 造产业链整合、配套分工和价值提升,利用智能技术改造提升传 统产业,培育建设一批支撑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的、具有公益性与 开放性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公共技术支撑平台,将智能制造从 点、线延伸到面,全面推动广东省制造业发展,成为促进地方经 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力量。(二)主要原则。 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根据各地市产业基础和优势,加强规划指导和政策引导,突出地区发展重点与特色,规划建设各地市 智能制造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公共技术支撑平台市场主导,省市联动。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发挥 省市(区)各方优势,省市联手在政策配套、资金扶持、项目建设 市场拓展等方面

3、加大扶持力度, 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应用为先,示范带动。 通过推广智能制造装备、技术和产品, 发挥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公共技术支撑平台的推动作用,首先充 分支持智能制造应用,树立各类、各层次的智能制造应用示范, 充分带动智能制造产业及相关产业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三)总体目标。 通过在全省范围内培育建设一批支撑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的、 具有公益性与开放性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公共技术支撑平台 到2020年,实现以下目标:培育建设50个左右各类智能制造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公 共技术支撑平台,做大智能制造相关产业规模,力争形成基本覆 盖全省主要地市、产业特色明显、创新能力突出、辐射带动作用 强的智能制造公

4、共技术服务平台公共技术支撑平台。同时逐步 完善服务平台体系,建设智能制造相关产业联盟。各类服务平台累计为行业企业提供智能制造技术服务 的次数达到每年 500 次以上;每年累计开展各类智能制造技术培 训或讲座200 次以上,每年累计培训相关专业技术人才不少于 10000 人次。服务平台实施重点行业智能制造推广应用,运用智能制造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提高生产装备、生产过程、产品和 服务智能化水平,争取到2020 年底全省万人机器人数量达到 100 台,智能装备制造能力和应用水平进入全国前列。全省智能制造产业发展得到有效推动,两化融合工作 得到积极推进,智能制造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不 低于

5、当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平均增速,或年均增长 15%以上。二、培育建设的类型和内容(一)服务平台的类型。培育建设的广东省智能制造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公共技术支 撑平台分为两种类型:综合类服务平台、专业技术类服务平台。1. 综合类平台。面向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区域,开展综合性 的智能制造技术与应用推广服务。2. 专业技术类平台。主要专注于某类专业技术或工艺创新, 为各行业企业提供智能制造技术与应用推广服务。(二)服务平台的服务内容。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贯穿设计、生产、管理、 服务等制造活动各个环节,具有信息深度自感知、智慧优化自 决策、精准控制自执行等功能的先进制造过程、系统与模式的 总称。培

6、育建设的广东省智能制造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公共技术 支撑平台的服务内容主要包括:1.智能制造技术集成应用与服务面向企业提供具有针对性和系统性的智能制造技术咨询服务,提供智能制造技术集成服务及系统解决方案。2.智能制造展示及培训服务根据企业的不同需求,提供智能制造应用示范案例展示、智 能制造技术应用人才培训、智能制造知识普及教育、智能制造应 用可行性论证与选型等智能制造相关技术服务。3.智能设备融资租赁服务逐步建立完善的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技术先进、种类丰富 的智能制造产品的融资租赁、销售、安装、调试、改造等技术服 务,满足智能制造生产需求。4.智能制造技术创新服务为政府与企事业等提供其它与智能制造

7、装备、智能产品相 关的技术研发、技术孵化、技术转移等技术创新服务。三、培育建设的条件培育建设的广东省智能制造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公共技术支 撑平台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一)在广东省内依法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事业单位,或者由不同法人单位组成的联合体(需有企业作为主要牵头 单位)。(二)服务平台机构运作规范、规章制度健全,经营规范;有 明确的发展规划与年度目标。若以联合体的形式来承担服务平 台建设,需要提供参与联合体各方签订的包括各方分工、投入、 职责以及联合体运作方式等内容的合作协议书。(三)服务平台拥有技术水平高、智能制造技术研究和服务 实践经验丰富、组织管理与协调能力较强的团队带头人,拥有

8、一定规模的技术服务人才队伍,服务平台从业人员 20 人以上,其 中本科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科技人员达到 50%以上。(四)服务平台开展了在业内有较大影响力的智能制造方面 成功服务案例2-3 项以上。(五)服务平台拥有具备对外提供智能制造展示、培训、咨询 等公共技术服务的装备能力和场地条件,专用场地面积不低于 300 平方米。(六)服务平台具有公共性、开放性和资源共享性,对本地区 智能制造产业具有较强的示范与带动作用。四、培育建设的保障措施 (一)建立健全管理体制。省经济和信息化委负责指导、协调全省范围内智能制造公 共技术服务平台公共技术支撑平台的培育建设,制定促进服务 平台建设的政策措

9、施;各地级以上市(区)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 负责具体组织服务平台培育建设,向省经济和信息化委提交服 务平台建设书面推荐意见, 对服务平台建设和发展开展日常管 理、服务工作。(二)加强规划布局。加强对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公共技术支撑平台发展规划指导 和支持。服务平台建设主管部门要结合本地产业基础和优势,选 择智能制造产业中若干重点行业,有效推进实施智能制造,促进 产业转型升级。(三)实施政策扶持。1. 经确定进入培育建设名单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公共技术 支撑平台,可优先获得省工业和信息化专项资金等相关政策扶 持,优先给予平台建设支持。对具备条件的服务平台及的相关项 目优先推荐进入国家和省智能制造试点示

10、范。2. 在服务平台所在地实施一批产业链协同创新项目,以“产 学研用”对接的方式,支持服务平台、制造企业、系统集成商、高 校科研机构、用户企业等共同开发应用示范项目。3. 在金融政策、融资租赁补贴等方面给予服务平台支持,支 持服务平台更好地为行业和企业服务,提升综合服务能力;支持 服务平台联合相关企业建设各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中心、工程 实验室等创新平台,提升智能制造技术创新能力。(四)开展相关对接活动。在服务平台建设期间,省经济和信息化委会同服务平台所 在地市(区)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开展服务平台建设经验交流 推广、企业对接活动,不断扩大服务平台的辐射面。附件广东省智能制造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公

11、共 技术支撑平台=申请材料申报单位:(盖章)申扌报负责人-:填报日期:年月=日厂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贝会制(2017 年一月)申报单位名称(联合体牵头单位名称)申报单位注册地申报单位成立时间其它申报单位(适用于以联合体申报的项目)服务平台名称服务平台类型综合类服务平台专业技术类服务平台服务平台地址服务平台场地面积(平方米)服务平台负责人信息姓名7*-L IT最高学历职务 廿丿、丿J联系人办公电话邮箱手机服务平台团队情况(人数,人员构成等)服务平台团队相关技术研究与 服务能力与服务案例情况 (1000字以内)一、拟服务的产业规模(2016.年)主要服务的产业行业服务平台所在地上述相关行业的工业总产

12、值(万元)上述工业总产值占当地全部工业总产值比重()上述工业总产值占全省该产业工业总产值比重()二、拟服务的彳服务平台所在地上述相关/JIX口 771 I-L113 1口丿行业的企业数量(个)上述相关行业销售收入*排名箭一 5彳位的企5业名称2016年销售收入(亿元)总额上下游产业配(300 字 1业企业情况规模以上企业数量(个)Mi天必-L- 111 丸K里. 1 )主要产品门类占服务平台所在地该行业产值的比例()套情况说明以内) 11 附件服务平台建设实施方案(需另附完整的实施方案)编写提纲:1平台基本情况(含人员、研发仪器设备、已经开展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智能制造案例等)2平台建设总体目标及发展规划3-主要建设内容与讲度安排(重点服务对象、服务平台展示内容、重点行业智能制造应用推广计划等)4纟组织管理、投入和保障措施相关证明材料(包括但不限于企业营业执照、法人资格证明书、研发投入证明、单位资质证明、实施智能制造案例介绍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