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MVR与MBR工艺特点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8429990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0.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污水处理MVR与MBR工艺特点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污水处理MVR与MBR工艺特点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污水处理MVR与MBR工艺特点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污水处理MVR与MBR工艺特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污水处理MVR与MBR工艺特点(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污水处理MVR与MBR工艺特点污水处理工程中经常会提到MVR和鯉,两种处理工艺虽然只能一字差别, 在处理工艺上却是完全不同两种系统。MVR是蒸汽机械再压缩技术,MVR蒸发器 是利用二次蒸汽能量,完成对污水的蒸发结晶分离。而MBR是膜生物反应器工艺, 利用膜处理技术把污水进行分离技术,两者是完全不同的两套系统。现在,MVR蒸发器是一种蒸发结晶技术,MBR是一种膜法生物分离技术。如 果你是第一次接触污水处理,对这两种工艺也不太清楚。在这两种工艺运用中, MVR蒸发结晶技术较多。文中也分别对这两种工艺主要特点及相关费用进行分 析。一、MVR蒸发器主要特点:1、无需使用生蒸汽 除开车启动外,整个蒸发过

2、程中无需生蒸汽。2、低能耗、低运行费用节能效果非常显著,MVR系统能耗相当于多效蒸发器的20%。饱和水和饱和蒸汽的热力学参数表MVR 蒸发器与多效蒸发器蒸发每吨水的费用比较:所需生蒸汽量(kg)所需要舸电赴(k呷)折算费用(元)二轉发器570102,6三效舷器35063蒸发器2012注:工业蒸汽价格按照180元/吨;电价按照0.6元/度MVR技术工作过程是低温位的蒸汽经MVR压缩机压缩,温度、压力提高,热 焓增加,然后进入换热器冷凝,以充分利用蒸汽的潜热。除开车启动外,整个蒸 发过程中无需生蒸汽。将蒸发过程中产生的二次蒸汽进行压缩,然后返回蒸发器 作为加热蒸汽。蒸发产生的二次蒸汽温度较低,但含

3、有大量潜热,二次蒸汽经MVR蒸发器压 缩机压缩提高温度(压力)后,送回原蒸发器的换热器用作热源,使料液维持沸 腾状态,而加热蒸汽本身则冷凝成水。经济性相当于多效蒸发的20效。MVR 蒸发器是完全把二次蒸汽利用起来,并没有浪费二次蒸汽的热能。二、MBR膜生物反应器特点出水水质优质稳定 由于膜的高效分离作用,分离效果远好于传统沉淀池,处理出水极其清澈, 悬浮物和浊度接近于零,细菌和病毒被大幅去除,出水水质优于建设部颁发的生 活杂用水水质标准(CJ25.1-89),可以直接作为非饮用市政杂用水进行回用。占地面积小,不受设置场合限制 生物反应器内能维持高浓度的微生物量,处理装置容积负荷高,占地面积大

4、大节省;该工艺流程简单、结构紧凑、占地面积省,不受设置场所限制,适合于 任何场合,可做成地面式、半地下式和地下式。操作管理方便,易于实现自动控制该工艺实现了水力停留时间(HRT)与污泥停留时间(SRT)的完全分离,运 行控制更加灵活稳定,是污水处理中容易实现装备化的新技术,可实现微机自动 控制,从而使操作管理更为方便。三、MBR膜生物反应器参数设计由于出水水质中对总磷有较高要求,为达到设计排放要求,本工程在进行生 物除磷的同时,辅以化学除磷作为补充,通过向污水中投加PAC溶液,使污水中 的溶解性磷酸盐转化成不溶性磷酸盐沉淀物,随剩余污泥从系统中排出。辅助化 学除磷药剂为PAC,投加点位于好氧区

5、前端。第一,混合液污泥浓度(MLSS)膜池MLSS设置以10g/L的标准进行的,缺氧区MLSS为6.4g/L,厌氧区MLSS为 4.8g/L,好氧区 MLSS 为 8.0g/L。第二,污泥泥龄(SRT)对于有脱氮需求的A污水处理厂,在进行泥龄参数设计过程中通常都是以泥 龄长的MBR工艺主要考虑,之后则依据硝化泥龄和反硝化泥龄来进行SRT的计算, 同时SRT计算时需考虑对膜污染的控制,由此计算A污水处理厂中泥龄设计参数 为 18.6d。第三,回流比。膜池向好氧区、好氧区向缺氧区、缺氧区向厌氧区的回流液比例分别控制在 300500%、200300%、100200%。第四,水力停留时间(HRT)。硝化和反硝化效果与HRT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过短的HRT难以保证硝化和反硝化效果,结合A 厂的实际,其膜池 HRT 设计值为 10.5h。MVR 和 MBR 分别是污水处理两套不同工艺,污水种类多,成分复杂,处理工 艺要选择最佳方案MVR蒸发器设备主要应用于高盐废水、制药废水等行业。而 MBR 膜处理工艺主要在中水回用等方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