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圈物质循环与地质作用专题复习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8428954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900.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岩石圈物质循环与地质作用专题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岩石圈物质循环与地质作用专题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岩石圈物质循环与地质作用专题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岩石圈物质循环与地质作用专题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岩石圈物质循环与地质作用专题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岩石圈物质循环与地质作用专题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岩石圈物质循环与地质作用专题复习(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岩石圈物质循环与地质作用专题复习考纲要求:地球的圈层结构与各圈层的主要特点岩石圈物质循环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作用重点知识突破:、比较法分析三大类岩石的特征岩石类 型成因矿物成分举例形态特点分布特点岩浆岩岩浆冷凝而成侵入花岗岩长石、石英、云母等颜色浅、比重小地下岩浆活动 地区喷出辉石、橄榄石等多气孔、杏仁构造火山活动地区玄武石沉积岩裸露在 地表的 岩石经 过风化、 侵蚀、搬 运、沉 积、固结 作用而 形成。物理沉 积化学沉 积碎屑矿物:石英、长 石等粘土矿物,化学生物 矿物:化石、石灰岩 等具有层理构 造、常含有 化石。如砾 岩、砂岩、 页岩、石灰。地质史上具有沉积环境地区; 如地壳下沉区,

2、地势低地区变质岩由于岩石存在的条 件,如温度、压力 等产生变化,导致 岩石原先的结构、 矿物成分等发生变 化而形成。磁铁矿、方解石等具片理、块 状等构造与岩浆活动区相接触地带二、地壳物质循环可用下列两图来表示:部阳化,保虬雎、畔 野倒 胴醉化H 呻T 冗噩 I*f gas |4g|st质作用n三、板块构造学说1. 板块及划分地球的岩石圈并非整体一块,而是被一一些断裂带,如海岭、海沟等分割成许多单元, 叫做板块。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即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 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大的板块又可分为若干个小的板块。2. 板块运动及地壳活动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漂浮在“软流层

3、”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一般,板块的内 部地壳比较稳定,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3. 板块运动与全球地貌板块的相对运动引起的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了地球的基本面貌。板块相对移动对地球面貌的影响举例边界类型张裂形成裂谷或海洋东非大裂谷、红海、大西 洋生长边界相撞大陆板块与大陆 板块相互挤压碰 撞形成高峻山脉和巨大高原喜马拉雅山系、青藏高原消亡边界大陆板块与海洋板块相互挤压碰 撞海沟、岛屿、海岸山 脉亚洲东部岛弧、马里亚纳 海沟消亡边界四、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塑造地表形态的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表 现 形 式地壳运动水平运动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平行于地球表 面的方向运动岩层发生了水平位移和变曲

4、变形形成断裂带和褶皱山脉及谷地垂直运动(升降运 动)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垂直于地球表 面的方向运动岩层隆起和拗陷地势的起伏变化和海陆变迁变质作用岩石在一定的温度、压力下发生 变质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岩浆活动岩浆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岩浆喷出经冷凝形成火山地震岩层的断裂、错动,引起震动,岩石圈的天然震动造成地壳的断裂和错动,引起海 陆变迁和地势起伏分类作用速度迅速剧烈火山喷发、地震瞬间改变地表形态缓慢微弱其他形式经漫长地质年代使地表形态发生 显著变化表现形式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火山喷发和 侵入活动)、变质作用、地震形成大陆与洋底、山脉和盆地, 奠定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使地 表变得高低不平五、主要的

5、外力作用及其地貌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形态分布地区风化作用使地表岩石被破坏,碎屑物残留在地表,形 成风化壳(注:土壤是在风化壳基础上演变 而来的)普遍(例:花岗岩的球状风化)侵蚀作用风力侵蚀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戈壁、风蚀洼地、风 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干旱、半干旱地区(例:雅丹 地貌)流水侵蚀侵蚀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形谷,使坡 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红色 沙漠”、“石漠化”湿润、半湿润地区(例:长江 三峡、黄土高原地表的千沟万 壑、瀑布)溶蚀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峰林等 喀斯特地貌,一般地表崎岖,地表水易渗漏。可溶性岩石(石灰岩)分布地 区(例:桂林山水、路南石林

6、、 瑶琳仙境)冰川侵蚀形成冰斗、角峰、U形谷、冰蚀平原、冰蚀洼地(北美五大湖、千湖之国芬兰)等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 区(例:挪威峡湾、中欧一东 欧平原)沉积冰川沉积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 区流水沉积形成冲积扇(出山口)、三 角洲(河口)、冲积平原(中 下游)颗粒大比重大的 先沉积,颗粒小 比重小的后沉积出山口和河流的中下游(例: 黄河三角洲、恒河平原等)风力沉积形成沙丘(静止沙丘、移动 沙丘)和沙漠边缘的黄土 堆积干旱内陆及邻近地区(例:塔 克拉玛干沙漠、黄土高原的黄 土)作用六、常见的地质构造地质构造类型形态特征(岩层新老关系)地貌未侵蚀侵蚀后褶皱常形成高大山脉褶

7、皱背斜岩层向上拱起(中心老,两 翼新)山岭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 谷地向斜岩层向下弯曲(中心新,两 翼老)谷地槽部受挤压,物质坚实不 易断层岩体发生破裂,并沿断裂面 两侧岩块有明显错动、位移断块山,裂谷或海洋七、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1. 利用向斜构造找水:“向斜岩层蓄水好,水量丰富容易找”,向斜构造有利于地下水补 给,两翼的水向中间汇集,下渗形成地下水。2. 利用背斜找油: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由于气最轻,分布于背斜顶部,水最重,分 布于底部,中间为石油。3. 利用向斜、背斜确定钻矿位置。如岩层中含有某种矿产层,如煤、铁矿等,往往保留 在向斜部分的地下,因此钻探或打井应在向斜构造处,因背斜顶部易被

8、侵蚀,背斜岩 层中的矿石很可能侵蚀搬运掉了。4. 利用断层找水。断层往往是地下水出露的地方。5. 建筑、工程隧道选址应避开断层,在断层地带搞大型工程易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 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造成建筑物塌陷,地下隧道应避开向斜部位。(向斜构造在地 形上一般表现为盆地,修筑铁路开凿隧道时应避开向斜部位,因为如果在向斜部位开 凿,向斜是雨水汇集区,隧道可能变为水道)6. 断层能加大地震裂度,地震发生时,有断层处的地区烈度会变大。八、河流地貌的发育(1)河流侵蚀地貌形式概念影响河段时段溯源侵蚀向河流源头方向的侵 蚀使河谷不断向源头方向伸长河源、上游河谷发育初期(沟谷 期)下蚀垂直于地面的侵蚀使

9、河床加深,河流向纵深方向发展上中游河谷发育初期(沟谷 后)侧蚀垂直于两侧河岸的侵 蚀使谷底展宽,谷坡后 退,河流向横向发展中下游河谷发育中后期(V形一一槽形期)(2)河流的堆积地貌类型在流域中的空 间位置形成洪积一冲积平原发育于山前山区河流流出谷口,地势平缓,水道开阔,水流放慢,泥沙堆 积形成洪积扇或冲积扇,多个连接而形成冲积一一洪积平原河漫滩 平原发育于河流中 下游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堆积体面积逐步扩大, 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洪水季节淹没,接受沉积。河 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三角洲 平原形成于河流入 海口和海滨地 区河流入海口处,河水流速减慢,泥沙堆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

10、角洲(3)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聚落分布原因高原地区呈带状,分布于深切河谷两岸狭 窄的河漫滩平原上深切河谷,地势低,气候温暖,河 漫滩平原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山区分布在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 平原一上,形成明显的条带状, 或分布于山前,或沿河流两岸山前的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 原地势平坦,地下水或地表水资源 十富,并淤积有肥沃的土壤平原区有的沿河发展,形成沿河聚落 带;有的沿海岸发展,形成沿海 岸聚落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有便捷的 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九、喀斯特地貌1. 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原因喀斯特地貌是由岩溶作用形成的。这是一种水与可溶性岩石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的过 程。如:CaCO3+C

11、O2+H20Ca2+2(HC03-)当水处于流动状态,被溶解的CaCO3以Ca22+和HCO3- 的状态随水流失,被消耗的CO2不断补充,溶蚀(即反应向右)才能不断进行下去。水对石灰岩的溶解不断发展,形成许多洞穴。加上地下水的机械侵蚀和洞顶的崩塌,终于形 成了形形色色的喀斯特地貌。2. 喀斯特地貌发育是否典型与下列因素有关:(1)岩石的透水性:岩石的透水性越好,喀斯特地貌发育越典型。(2)水中所含二氧化碳、有机酸和无机酸的数量:水中所含二氧化碳、有机酸和无机 酸的数量越多,水的溶蚀力也就越强,喀斯特地貌发育越典型。(3)水的流动性:流动的水可使更多的岩石在更大的面积上受到溶蚀,从而提高喀斯 特

12、地貌的发育程度。3. 桂林“山水”的成因:(1)桂林地区石灰岩广布,石灰岩厚度大、岩性纯,空隙和裂隙发育广泛,所以岩石的可 溶性、透水性都很好。(2)桂林天然的地形组合与炎热多雨的气候条件,十分有利于区域内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形 成和富集。强烈的流水侵蚀作用,使石灰岩受到大面积的溶蚀,从而提高喀斯特地貌的发育 程度。(3)桂林的气候条件十分有利于生物的生长,旺盛的生命活动和土壤中有机质的积累,导 致土壤和流水中有机酸的含量较高,为喀斯特地貌形成创造了条件。4. 喀斯特区有许多不利于生产的因素需要克服和预防。(1)如有些地区因喀斯特发育使地表严重缺水,或在雨季时地表水来不及排泄,使一些喀 斯特洼地积

13、水成灾,影响农业生产;(2)喀斯特洞穴导致坝区、库区发生渗漏;(3)采矿或开挖隧道时发生涌水;(4)喀斯特地下水位迅速下降,导致地面的塌陷;(5)路基或铁路建筑物遇地下喀斯特泉水受淹等。5. 喀斯特区也有大量有利于生产的因素。(1)如喀斯特洞穴是地下水运动和贮存的良好场所,可利用洞穴作为地下水库,进行发电 和灌溉;(2)喀斯特泉水水量充沛,水质良好,宜于灌溉、饮用,且有承压性,便于开发利用;喀 斯特矿泉、温泉富含有益的元素和气体,在医疗上价值很大;(3)喀斯特区的矿产资源较丰富,尤以喀斯特洞穴和古喀斯特面上的各种沉积矿产最为丰 富。近年来,随着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和开采,发现古喀斯特潜山是良好的

14、储油气构造;(4)喀斯特区的奇峰异洞、明暗相间的河流、清澈的喀斯特泉等,是很好的旅游资源。【高考题回顾】(2009年上海卷)(三)从古到今,各种各样的地质、地貌现象激发了多少探索者为之不懈 努力。1. 具有层理构造的岩石是A. 侵人岩 B.喷出岩 C.变质岩 D.沉积岩2. 下列地貌形态中,经过堆积作用形成的是A. 石林 B.沙丘 C.海蚀柱 D. V型谷【解析】:该题主要考查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岩石的分类与判断;地表形态的塑造。1、三 大类岩石中,具有明显层理结构的是:层层堆积、固结成岩后的沉积岩。2、四类地貌所对 应的营造力分别是:石林-水蚀、沙丘一-风积、海蚀柱-水蚀、V型谷-冰川侵蚀。故答案为:1. D 2. B(四)板块构造学说是20世纪最重要的科学成果之一。D.落基山脉右图为某种类型的板块边界示意图。3. 图示的板块边界是A.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的碰撞边界B. 大洋板块内部的生长边界C. 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的俯冲边界D. 大陆板块内部的生长边界4. 以下地貌单元中,成因与图示机理相关的是A. 东非大裂谷 B.日本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