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 调谐放大器实验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8428298 上传时间:2023-04-1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33.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一 调谐放大器实验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实验一 调谐放大器实验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实验一 调谐放大器实验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实验一 调谐放大器实验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实验一 调谐放大器实验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实验一 调谐放大器实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一 调谐放大器实验(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下周实验: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与基极调幅1.1 调谐放大器实验一实验目的1. 了解LC谐振回路及双耦合谐振回路的理论知识。2. 了解调谐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及主要技术指标。3. 掌握调谐放大器的调试方法及主要技术指标的测试方法。4. 了解双回路调谐放大器在弱耦合、临界耦合和强耦合时的幅频特性曲线(谐振曲线)。5. 学会使用基本测量仪器如频谱分析仪(或频率特性测试仪)、高频信号发生器、示 波器、高频毫伏表等仪器测试分析调谐放大器的谐振特性(谐振曲线、通频带、选择性)和放大特性(谐振电压放大倍数 动态特性即输入 输出电压特性)。二实验仪器、设备1. 调幅与调频接收模块。2. 直流稳压电压 GPD-330

2、3D3. F20A 型数字合成函数发生器/计数器4. DSO-X 2014A数字存储示波器5. SA1010频谱分析仪三实验原理(b)无调谐放大器调谐放大器原理图1.1.1 )1.1.2)(a)車命谐放大器图 1. 1. 1 小信号谐振放大器的主要技术指标如下: 1. 谐振电压放大倍数A = u . u.或 A = 20lg (u . u )dB = u (dB) u (dB)vo o ivo2. 谐振频率式中C = C + C + PC,其中C为晶体管的输出电容,C.为负载电容或后级电路的输入电容,P为接入系数。Xoeieoeie3. 通频带 调谐放大器所要放大的信号是已调制信号,具有一定的

3、频谱宽度。为了不失真地放大已调信号包含的所有频谱分量,要 求放大器必须有一定的通频带。一个理想放大器应对通频带以内的信号具有同等的放大能力,对通频带以外的信号完全抑制。故理想放大器的幅频特 性曲线应呈矩形,但实际的幅频特性曲线和矩形差异较大,如图1.1.2所示。习惯上把电压放大倍数AV下降到谐振电压放大倍数AVO的0.707倍(或比最大值降低3dB)时所对应的频率范围,称 为放大器的通频带,又称3dB带宽,用BW(2Af0.7)表示。单调谐放大器的通频带与回路有载品质因数QL的关系为:BW 二 2Af 二 f - f0.7H L QL放大器的通频带与谐振电压增益的关系为:1.1.3)1.1.4

4、)yA BW = f 二常数vo2n C 图1丄2归一化幅频特性曲线4. 选择性 矩形系数1.1.5)K2AfK =0.1r 0.12Af .0.7理想放大器的矩形系数等于1,而实际的矩形系数大于1。单谐振回路调谐放大器的矩形系数约为9.95,选择性较差。为了克服单谐振回路放大器选择性差的缺点,常采用两个互相耦合的谐振回路作为放大器负载来改善矩形系数。实际 应用中,两个谐振回路的谐振频率都调谐于同一个中心频率上,这种放大器称为双调谐回路放大器。双调谐放大器谐振曲 线按耦合程度分三种情况,如图1.1.3所示。双调谐回路放大器一般均应用在临界耦合状态,此时,通频带为:BW = 2Af0.71.1.

5、6 )af不犬于i/羽0. 7T11T=lTKl0图1.1.3双调谐放大器归一化幅频特性曲线 工作稳定性四实验电路简介实验电路如图1.1.5所示。接收天线负责接收空间传输的微弱电信号,经变压器T)耦合至次级回路。次级回路电感L与电容2C2构成输入谐振回路,调节次级回路电容2C2,当次级回路发生谐振时,无用信号被滤除同时选出有用信号(实 验中输入信号由高频信号源提供),作为晶体管BG1的输入信号。经晶体管BG1放大后,被集电极负载(LC并联谐振回路) 进一步选频,由晶体管bg2再次放大后输出。图 中 开关 2K2 拨 至 “ 单 ”时 为 单 调 谐 放 大 器 ; 谐 振 回 路 总 电 感

6、L= 2L1+2L2+2L3+2L4 , 总 电 容C=2C4+2C5+2C7+2C9+Coe+Cie;为了考虑回路电阻对回路品质因数Q的影响,开关2K1闭合接入阻尼 电阻2R3。开关2K2 拨至“双”时双调谐放大器,初级回路总电感L= 2L1+2L2;初级回路总电容C=2C4+2C5+Coe2;次级回路总电感L=2L3+2L4,1245234off2L12K114Hon2L23 OP3.3HT(0L半02R110K2R5IK2R44ZZF- 斗702Q22R3 n2K U2C3_L o.i-r2C132C210100P2L5 lmH 2C102BG1 90182R643K2R72002KL2

7、L31AH 2C9150P2L4工炎H_ 2C4_J150P2BG2-K2C13200P2R8302C51LOOP2C6次级回路总电容C=2C7+2C9+Cie,2C6为初、次级间耦合电容。单、双调谐放大器谐振频率均为6MHz。79 ie62C7工10100P接收 天线2C12.TP12Q1 411-30P双2K2单 丄 2C12 丁 0.1JJ200P9018=2C11_ 2IP2图 1.1.5 调谐放大器实验电路五实验内容1. 频域测量单调谐放大器幅频特性曲线、谐振频率、通频带、矩形系数、增益 电路连接与设置将调幅与调频接收模块连接+12V电源,打开调谐放大器电源开关;将频谱分析仪SA10

8、10射频输出(RF OUT) 连接放大器输入(2Q1);射频输入(RF IN)连接放大器输出(2Q2);开关2K1拨至off (断开2RJ, 2K2拨至“单”。 扫频法测量幅频特性曲线、谐振频率 频谱仪复位:按【preset键。 设置频谱仪中心频率(放大器的谐振频率):按【FREQ】键,输入数字6和单位MHz或使用旋钮调整为6MHz。 开启频谱仪跟踪源:按【Source】键,选择跟踪源-开启;选择功率,使用旋钮调整输出功率为一30dBm。注:若曲线顶部仍然被压缩,还要增加参考电平(参见【AMPT】键说明)。 激活频谱仪频标:按【Marker】键(频标1被激活)。 设置频谱仪扫宽:按【Span】

9、键,输入数字5和单位MHz或使用旋钮调整为5MHz。 谐振特性调整:用无感起子调节2C2,使输入调谐回路谐振(幅频特性曲线的幅值最大);反复调节2C5、2C7,使集电极负载调谐回路在6MHz谐振(幅频特性曲线最大值处于6MHz)。 设置最大保持:按【Trace键,选择最大保持(注:下次测量前要刷新)。 记录或存储幅频特性曲线及中心频率 f 。O 扫频法测量通频带、矩形系数 频谱仪设置与电路调整:方法同步骤1(2)的、。(若设置未变,可直接进行下一步测量) 激活带宽测量:按【Marker】键一频标功能-NdB开启。 设置最大保持:按【Trace键一最大保持,记录3dB带宽(即2Af0.7)o 按

10、【Marker】键一频标功能-NdB开启,键入数字20和单位dB,设置最大保持,记录20dB带宽2Af(即2Af01)。计算矩形系数K二。0 1 r0 1 2Af0 7 扫频法测量谐振电压增益 频谱仪设置与电路调整:方法同步骤1(2)的、。(若设置未变,可直接进行下一步测量) 设置(0)dB增益基准:将频谱仪射频输出(RFOUT)/输入(RFIN)连接放大器输入(2Q1)。按【Marker】键一频标差值。 将频谱仪射频输入(RF IN)改接放大器输出(2Q2)。 读取谐振电压增益值AVO(dB)。 测量接入阻尼电阻后的谐振曲线、中心频率、通频带和谐振电压增益2K1拨至“on”接入阻尼电阻2R3

11、。测量方法同上面(3)。2. 时域测量单调谐放大器增益、动态范围、幅频特性曲线、通频带和矩形系数(需从2Q2撤去“RF IN”电缆线)测量谐振电压增益AVO (断开阻尼电阻2R3) 放大器输入端(2Q1)接6 MHz、150mVpp高频等幅信号(由信号源F20A提供)。 用示波器双通道同时观测放大器输入端(2TP1)、输出端(2TP2)信号波形。 谐振特性调整:调节谐振电容2C2及2C5、2C7,使回路谐振(输出波形幅值最大)。 记录或存储波形和数据(输入片、输出u电压幅值),计算谐振电压增益AVO。iOVO 测量动态范围逐渐增加输入信号幅值至输出电压波形最大不失真,记录输出动态范围u m。O

12、m 测量通频带保持u.(150mVPP)不变,改变输入信号频率,测量电压增益下降到0.707AVO时的ffL。计算3dB带宽2Af07=fHfL。3. 频域测量双调谐放大器参数 电路连接与设置将频谱分析仪射频输出(RF OUT)连接放大器输入(2Q1);射频输入(RF IN)连接放大器输出(2Q2);开关2K1拨至off (断开2R3),2K2拨至“双”。 测量临界耦合状态幅频特性曲线、中心频率、通频带、矩形系数和谐振电压增益, 频谱仪设置与电路调整:方法同步骤1(2)的、。 谐振特性调整:调节放大器输入谐振回路的谐振电容2C2,使曲线幅值最大;反复调节初、次级回路的谐振电容2C5、2C7和耦合电容2C6,使谐振曲线呈现单峰在6MHz幅值最大(此时即为临界耦合状态)。 记录或存储谐振特性曲线、谐振频率fo;测量通频带、矩形系数和谐振电压增益(方法同步骤1(3)(4) 测量强耦合状态下谐振特性曲线、通频带、矩形系数、幅值和谐振电压增益,方法同上。电路调整:调节2C2,使回路谐振;反复调节初、次级回路的谐振电容2C5、2C7和耦合电容2C6,使谐振曲线呈现以 6MHz 对称的双峰且幅值最大。(注意:峰谷不能小于 0.707uom)。 测量弱耦合状态下谐振特性曲线、通频带、矩形系数和谐振电压增益,方法同上(选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