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专题10 热点专题典例剖析 新人教版必修1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08427487 上传时间:2023-10-2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8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 专题10 热点专题典例剖析 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中生物 专题10 热点专题典例剖析 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中生物 专题10 热点专题典例剖析 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中生物 专题10 热点专题典例剖析 新人教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中生物 专题10 热点专题典例剖析 新人教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 专题10 热点专题典例剖析 新人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 专题10 热点专题典例剖析 新人教版必修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典例剖析(第一部分 专题十热点专题)【例1】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下列关于HIV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HIV在人体内潜伏期(210年)长,感染之后,一般不易发觉B.HIV为RNA病毒,高突变频率所形成的众多变异株是目前研制疫苗的主要困难C.HIV经逆转录形成的双链DNA可以整合到人体DNA分子中D.HIV可以通过饮食、性接触、血液、母婴、接吻等多种途径传染解析:HIV属于逆转录病毒,经逆转录形成的DNA可整合到人体DNA分子中,成为人体遗传物质的组成部分,这为彻底根治带来了困难。同时,作为RNA病毒,由于RNA分子结构简单,变异性较大,高突变率形成的众多变异株是目前研制

2、疫苗的主要困难。HIV虽然广泛存在于患者的血液、精液、唾液中,但不是通过饮食、接吻等途径传染。答案:D点评:艾滋病病毒代表了一类RNA病毒感染人体后出现的反应,可以通过在HIV在人体内含量的变化(初期、中期和晚期)来解释体内T细胞含量的变化情况,从而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例2】科学杂志评出“饿死肿瘤”研究获新进展为2004年十大科技突破之一。临床试验结果显示,一种抑制肿瘤血管生长的药物与传统化疗药物结合,可延长结肠癌患者存活期。这里利用的原理不包括()A.抑制癌细胞的复制B.切断癌细胞的营养供应C.阻断癌细胞的增殖D.诱发癌细胞基因突变 解析:细胞癌变后,血管为癌细胞提供了营养物质。从

3、“饿死肿瘤”的原理上看,就是减少肿瘤的营养供应。化疗的原理在于通过化学药物抑制DNA复制从而抑制癌细胞的分裂。A、C是化疗的作用,B是由于抑制肿瘤血管生长的原因。解题时需要领会题意“该药物与传统化疗药物结合”,而不是与化疗相比较。答案:D点评:肿瘤是癌细胞不断增殖的结果,放疗和化疗都是从抑制细胞分裂时DNA分子的复制入手的。而“饿死肿瘤”则是从癌细胞的营养入手的。链接提示能够影响发酵液pH的因素主要有:代谢产物的积累、营养物质的不均等消耗、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等。调节发酵液pH的方法有:加缓冲液,加酸或加碱性物质。发酵液,pH的变化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影响酶的活性、细胞膜的稳定性等,从而

4、影响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例3】 (2010江苏南通二模) 2005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发给了两位澳大利亚科学家巴里马歇尔和罗宾沃伦,以表彰他们发现了幽门螺杆菌以及这种细菌在胃炎和胃溃疡等疾病中扮演的角色。请回答:(1)幽门螺杆菌区别于酵母菌的主要结构特点是_;结构是遗传信息表达的最终场所;结构的功能使其菌落大而扁平。(_内填序号)(2)此前,医学界认为溃疡病不是由活得病原体引起的。但沃伦和马歇尔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慢性胃炎活体标本时,意外地发现了许多某种细菌,且这种细菌总是出现在慢性胃炎标本中,而正常的胃窦黏膜绝不会有这种细菌的出现,由此他们提出了关于慢性胃炎病因的假设:_。(3)进一

5、步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可产生尿素酶、蛋白酶、磷脂酶等。其中的_(酶)可直接破坏胃黏膜的完整性,进而破坏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幽门螺杆菌还能产生一种被称为VACA的毒素,使上皮细胞从基底膜上剥落,VACA毒素属于幽门螺杆菌的_代谢产物。(4)为了获得幽门螺杆菌致病的证据,马歇尔和一位名叫莫里斯的医生以身犯险服食细菌,用抗生素治愈,但若滥用同种抗生素,疗效就会变得很差,其实质原因:_。解析:本题是以幽门螺杆菌为依托,考查了细菌结构的特点,实验中假设的提出,从题目中提出信息的能力,微生物的代谢,生物进化的实质等内容,是一道综合性非常强的题目。幽门螺杆菌是原核生物,无成形的细胞核,遗传信息的表达最终也是在

6、核糖体上完成的,题目中考查了研究性学习的步骤: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得出结论。幽门螺杆菌能破坏胃黏膜,膜的成分主要由磷脂分子和蛋白质组成,所以能分泌磷脂酶、蛋白酶;VACA是毒素,属于微生物自身生命活动中非必需的物质,应是次级代谢产物;幽门螺杆菌对抗生素产生了抗药性,其原因是在用药时有一些抗药性的个体保留了下来,并大量繁殖。答案:(1)没有由核膜包围的细胞核36(2)慢性胃炎可能与这种细菌有密切关系(3)蛋白酶、磷脂酶次级(4)幽门螺杆菌种群抗药性频率不断增加点评:要注意科学的新进展情况,从而运用已有的知识,分析解决问题。作为该题目有较强的综合性,要一条一条地进行分析。【例4】 (2

7、010江苏南通二模) 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药物。1978年,美国科学家将用化学方法合成的人胰岛素基因与质粒结合并导入大肠杆菌,成功生产出人的胰岛素。请分析并回答:(1)判断某人患糖尿病的主要依据是_。(2)化学方法合成的人胰岛素基因与人的胰岛素基因在结构上的区别是_。(3)下图AD段表示质粒的某基因,B表示RNA聚合酶结合位点。请在方框内用箭头表示出RNA聚合酶在C上的移动方向。为使目的基因直接表达,目的基因插入的最佳为点是图中的_出(填数字序号)。(4)基因工程被用于培育抗虫植物等,如:转胰蛋白酶抑制剂基因的蔬菜。对该蔬菜处理不当,可能给人体带来的负面影响是_ 。解析:本题以糖尿病为依托

8、,考查了糖尿病的鉴定依据、基因的结构、基因的表达、基因工程表达的产物。糖尿病的成因是胰岛B细胞受损,分泌胰岛素的量减少,从而使血糖居高不下持续维持在160180 mg/dL,用化学合成的人胰岛素基因产生胰岛素治疗糖尿病,人工合成的胰岛素基因是以蛋白质中氨基酸的序列或mRNA中碱基序列经反转录而得到,所以只对应DNA中编码蛋白质的序列,即真核生物中的外显子。基因的结构中编码区上游的非编码区中含有调节基因表达的序列,特别是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答案:(1)空腹时的血糖浓度持续高于160180 mg/dl(2)化学方法合成的人胰岛素基因只包含编码序列(3)(4)胰蛋白酶抑制剂会抑制人的消化道中的胰

9、蛋白酶的活性,影响食物蛋白质的消化点评:基因工程是生物工程中的主要内容,用基因工程和发酵工程相结合的方法,可以大量地生产人们所需要的产物,同时基因工程也可能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这需要我们注意。【例5】 (2009山东青岛一模) 生理学家将人体的肝脏形容为一个巨大的生化工厂,许多重要的生化反应都是在这里完成的。请回答下列问题:CH3CH2OHCH3CHOCH3COOHCO2+H2O(1)氨基酸代谢中的氨基转换作用主要在肝脏进行,作为肝功检查的主要指标是_。(2)肝脏具有重要的解毒功能,乙醇在肝脏的氧化过程如下图所示,其中的只可能在肝细胞的_中完成。(3)某同学因早晨七点体格检查而不能进食早餐,若

10、血糖测定表明,他的糖浓度减低甚微。那么维持血糖动态平衡的来源是_和_。(4)肝脏是人体合成磷脂的最重要器官,此合成过程主要发生肝细胞的_中,若磷脂合成量不足,可能导致_。(5)乙肝病毒是一种约有3 200个脱氧核苷酸组成的双链DNA病毒,这种病毒的复制方式较为特殊,简要过程如下图所示。图中表示的生理过程在遗传学上分别称为:_。图中过程所需的原料来自于_。若想了解子代乙肝病毒是否继承了亲代的主要性状,最重要的验证方法是_。解析:本题围绕肝脏的功能和健康展开考查,肝脏是物质代谢和相互转化的重要场所,血液中转氨酶含量过高,证明转氨酶从肝脏细胞中通透而进入血液,说明肝脏发生了病变。在过程中产生了二氧化

11、碳和水,在动物细胞中能产生二氧化碳的场所只有线粒体。在血糖浓度较低时要维持血糖平衡只有增加血糖的来源,磷脂是膜的重要组成成分,膜之间相互转换的中心是内质网,当磷脂合成量不足时,脂蛋白合成受阻,脂肪就不能顺利地运出肝脏,因而造成脂肪在肝脏肿的堆积,形成脂肪肝。乙肝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并从活细胞中获取原料。答案:(1)谷丙转氨酶(2)线粒体(3)肝糖元水解非糖物质转变(4)内质网脂肪肝(5)遗传信息的转录和逆转录人体的肝细胞检验子代病毒是否还能够侵染人体肝细胞点评:进行学科内综合是高考命题的方向之一。对于该题目以肝脏代谢为基本内容,进行了多个方面的考查,是今后高考命题的方向,要求我们在平日训练

12、时要从能力入手,提升我们的水平。【例6】 (2010江苏启东高考考前辅导) 下图是某一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1)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从生态系统角度分析,人们建立图示的农业生态系统的主要目的是_。(2)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_。(3)在发酵装置里的B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微生物,其细胞结构与水稻细胞主要的区别是_。(4)种植大豆时不施氮肥,仍能旺盛生长,其原因是_。(5)蘑菇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_,如图示,在农业生产上,将蘑菇房与蔬菜大棚相通,可提高蔬菜产量,试分析其增产的原因_。(6)从利用植物秸秆发酵生产乳酸的实践得知,单一用作物秸秆作原料,微生物生长很慢,适当添

13、加哪类物质可加快生产进程?(至少说出两点)_。解析:生态农业就是用生态经济学的原理,系统工程的方法、遵循自然规律建立起来的农业生产体系。它的主要特点是结构合理,种养全面发展,应用现代技术,资源利用率高。内部良性循环,稳定持续发展。生态系统中主要成分为生产者,而B过程发酵产生的是乳酸应为细菌,为原核生物,与水稻细胞在结构上的区别是无成形细胞核,种植大豆时会有与之互利共生的根瘤菌,能固定空气中的CO2,蘑菇是异养型微生物产生的CO2为蔬菜的光合作用提供充足的原料,利用微生物发酵,所需的营养物质有氮源、碳源、水、无机盐、生长因子,秸秆能提供良好的碳源。答案:(1)调整能量流动关系,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

14、和物质的循环利用。(2)水稻、大豆(3)无核膜包围的细胞核(4)与大豆互利共生的固氮菌具有生物固氮作用,能固定空气中的氮气(5)分解者蘑菇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可以供蔬菜进行光合作用,使其光合作用增强(6)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点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当前一个时期内农村工作的中心内容,其基本思路是搞循环经济,人为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实现物质的多级利用。【例7】下图表示禽流感病毒在禽类中传播及人类研究、治疗禽流感的过程,据图回答:(1)图中过程会导致禽类产生_。(2)图中治愈的B再次受到禽流感病毒侵染(过程)后,不再会患病,最可能原因是_。(3)图中治愈的A的血清中因为含有_,所以可用于治疗病禽B。(4)乙研究的目的是主要研究制造出_。(5)图中过程所示提及的生产药物X的方法有_。(6)入侵禽类的禽流感病毒称为抗原。被其感染后,禽类首先会通过_免疫作用阻止病毒通过血液循环而散播,然后通过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