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5篇).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8426262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5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5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5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5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5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5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5篇).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冲量与动量(物体的受力与动量的变化)1.动量:p=mvp:动量(kg/s),m:质量(kg),v:速度(m/s),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3.冲量:I=FtI:冲量(Ns),F:恒力(N),t:力的作用时间(s),方向由F决定4.动量定理:I=p或Ft=mvtmvop:动量变化p=mvtmvo,是矢量式5.动量守恒定律:p前总=p后总或p=p也可以是m1v1+m2v2=m1v1+m2v26.弹性碰撞:p=0;Ek=0即系统的动量和动能均守恒7.非弹性碰撞p=0;0EKEKmEK:损失的动能,EKm:损失的最大动能8.完全非弹性碰撞p=0;EK=EKm碰后连在一起成一整体9.物体

2、m1以v1初速度与静止的物体m2发生弹性正碰:v1=(m1-m2)v1/(m1+m2)v2=2m1v1/(m1+m2)10.由9得的推论-等质量弹性正碰时二者交换速度(动能守恒、动量守恒)11.子弹m水平速度vo射入静止置于水平光滑地面的长木块M,并嵌入其中一起运动时的机械能损失注:(1)正碰又叫对心碰撞,速度方向在它们“中心”的连线上;(2)以上表达式除动能外均为矢量运算,在一维情况下可取正方向化为代数运算;(3)系统动量守恒的条件:合外力为零或系统不受外力,则系统动量守恒(碰撞问题、爆炸问题、反冲问题等);(4)碰撞过程(时间极短,发生碰撞的物体构成的系统)视为动量守恒,原子核衰变时动量守

3、恒;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其应用: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都相等的直线运动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1)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的位移之差为恒量(2)某段时间内时间中点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4、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式(2)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几个重要结论1T末,2T末,3T末瞬时速度之比为:v1v2v3vn=123n1T内,2T内,3T内位移之比为:x1x2x3xn=135(2n-1)第一个T内,第二个T内,第三个T内第n个T内的位移之比为:xxxxN=149n2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易错现象:1、在一

4、系列的公式中,不注意的v、a正、负。2、纸带的处理,是这部分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易错问题。3、滥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殊公式。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三)运动学的基本概念1、参考系: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的另外的物体。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都是相对于参考系在而言的。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的,被选为参考系的物体,我们假定它是静止的。选择不同的物体作为参考系,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但选择时要使运动的描述尽量的简单。通常以地面为参考系。2、质点: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是科学的抽象。物体可看做质点的条件:研究物体的运动

5、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可以忽略。且物体能否看成质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物体可被看做质点的几种情况:(1)平动的物体通常可视为质点.(2)有转动但相对平动而言可以忽略时,也可以把物体视为质点.(3)同一物体,有时可看成质点,有时不能.当物体本身的大小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不能忽略时,不能把物体看做质点,反之,则可以.注(1)不能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为标准来判断物体是否可以看做质点,关键要看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可视为质点.(2)质点并不是质量很小的点,要区别于几何学中的“点”.3、时间和时刻:时刻是指某一瞬间,用时间轴上的一个点来表

6、示,它与状态量相对应;时间是指起始时刻到终止时刻之间的间隔,用时间轴上的一段线段来表示,它与过程量相对应。4、位移和路程:位移用来描述质点位置的变化,是质点的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5、速度:用来描述质点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1)平均速度:是位移与通过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其定义式为,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平均速度对变速运动只能作粗略的描述。(2)瞬时速度:是质点在某一时刻或通过某一位置的速度,瞬时速度简称速度,它可以精确变速运动。瞬时速度的大小简称速率,它是一个标量。6、加速度:用量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的物理量。加速度是矢量,其方向

7、与速度的变化量方向相同(注意与速度的方向没有关系),大小由两个因素决定。易错现象1、忽略位移、速度、加速度的矢量性,只考虑大小,不注意方向。2、混淆速度、速度的增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四)1、电场两种电荷、电荷守恒定律、元电荷:(e=1.6010-19C);带电体电荷量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库仑定律:F=kQ1Q2/r2(在真空中)F:点电荷间的作用力(N),k:静电力常量k=9.0109Nm2/C2,Q1、Q2:两点电荷的电量(C),r:两点电荷间的距离(m),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2、磁场磁感应强度是用来表示磁场的强

8、弱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单位T),1T=1N/Am2m。安培力F=BIL;(注:LB)B:磁感应强度(T),F:安培力(F),I:电流强度(A),L:导线长度(m)。3、交变电流(正弦式交变电流)电压瞬时值e=Emsint电流瞬时值i=Imsint;(=2f)。电动势峰值Em=nBS=2BLv电流峰值(纯电阻电路中)Im=Em/R总。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五)牛顿运动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运动状态为止。(1)运动是物体的一种属性,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2)定律说明了任何物体都有惯性。(4)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基

9、础,不能简单地认为它是牛顿第二定律不受外力时的特例,牛顿第一定律定性地给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牛顿第二定律定量地给出力与运动的关系。2、惯性: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1)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即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与物体的受力情况及运动状态无关。因此说,人们只能“利用”惯性而不能“克服”惯性。(2)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3、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外力的合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表达式F合=ma。(1)牛顿第二定律定量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即知道了力,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出物体的运动规律;反过来,知道了运动,可根据牛顿第二

10、定律研究其受力情况,为设计运动,控制运动提供了理论基础。(2)对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F合=ma,F合是力,ma是力的作用效果,特别要注意不能把ma看作是力。(3)牛顿第二定律揭示的是力的瞬间效果,即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与它的效果是瞬时对应关系。力变加速度就变,力撤除加速度就为零。注意:力的瞬间效果是加速度而不是速度。(4)牛顿第二定律F合=ma,F合是矢量,ma也是矢量,且ma与F合的方向总是一致的。F合可以进行合成与分解,ma也可以进行合成与分解。4、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1)牛顿第三运动定律指出了两物体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因

11、而力总是成对出现的,它们总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同种性质的力。(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各产生其效果,不可叠加。5、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范围:宏观低速的物体和在惯性系中。6、超重和失重(1)超重:物体有向上的加速度称物体处于超重。处于超重的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F(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的重力mg,即F=mg+ma。(2)失重:物体有向下的加速度称物体处于失重。处于失重的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F(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的重力mg,即F=mg-ma,当a=g时F=0,物体处于完全失重。(3)对超重和失重的理解应当注意的问题不管物体处于失重状态还是超

12、重状态,物体本身的重力并没有改变,只是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不等于物体本身的重力。超重或失重现象与物体的速度无关,只决定于加速度的方向。“加速上升”和“减速下降”都是超重;“加速下降”和“减速上升”都是失重。在完全失重的状态下,平常一切由重力产生的物理现象都会完全消失,如单摆停摆、天平失效、浸在水中的物体不再受浮力、液体柱不再产生压强等。7,处理连接题问题-通常是用整体法求加速度,用隔离法求力。电场1.楞次定律:(“阻碍”“变化”;不是“阻止”)四个说法(1)阻碍原磁通量的变化;(2)阻碍相对运动;(3)使线圈有变大或者变小的趋势;(4)阻碍自身电流变化理解技巧你要来我偏不让你

13、来,你要走我偏不让你走,但是阻止不住你的来往你要变大我偏不让你变大,你要变小我偏不让你变小,但是阻止不住你的变大或变小(相见时难别亦难!)即“新磁场阻碍原磁场的变化”实际上楞次定律只能直接判断出“新磁场的方向”,并不能直接判出I的变化。应该再由安培定则判出I的变化。2.楞次定律:求感应电流的方向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求感应电流的大小二者合起来就可以求出完整的电流。3.物理“最高点”和“最低点”:在复合场中,与合力方向重合的直径的两端点是物理最高(低)点。4.电场、磁场、复合场中是否计重力的依据基本粒子(电子、质子一般不计重力,除非特别说明或者暗示)宏观小物体(液滴、尘埃、小球一般计重力,除非特别

14、说明或者暗示)5.E=U/d其中的d必须是沿着电场线方向的距离。6.比较难接受和难理解的概念:(重力势能,电势能,电势,电势差)技巧:重力场与电场对比(高度-电势,高度差-电势差)7.含容电路的动态分析:(1)先写出公式C=Q/U=s/4kd;E=u/d=4kQ/s(2)与电源接通则U不变,与电源断开则Q不变(3)插入电介质(即绝缘体)则介电常数增大,插入导体相当于两极板间距d减小。(4)技巧认为一个电荷发出一条电场线,由疏密变化判断E变化。8.闭合电路的动态分析:(1)先写出公式I=E/(R+r)(2)只要外电路中有一个电阻增大,则外电阻增大,否则减小(3)由IU内U外(4)由干路到支路,由

15、不变量判断变化量。9.绝缘体不导电。(此说法错误,其定义是“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只要说到“超导体”,其电阻一定为零!10.靠近电源的不变外电阻可以看做内阻(技巧)11.“欧姆定律”(包括“部分”与“闭合”)适用条件纯电阻电功、电热、电功率、热功率的公式选择由“欧姆定律”的适用条件决定,最佳方法如下:纯电阻以上四个量的公式都有三个可以按照题意条件任意选择。非纯电阻以上四个量的公式都是唯一的。W电=UIt,Q=I2RT,P电=UI,P热=I2R.(电动机转动时是非纯电阻,不转时是纯电阻)12.电场中的几个基本物理量场强、电势、电势能比较上述量的大小时有两法:(1)定量:公式法E=F/q=kQ/r2nA=UAo(求某一点的电势即求这一点到零电势点的电势差)EpA=qA(即求A点的电势或者电势能都可以用此公式,特别注意用此式时三个量一定要严格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