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服务信息化技术方案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8425070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 页数:55 大小:15.9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就业服务信息化技术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就业服务信息化技术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就业服务信息化技术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就业服务信息化技术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就业服务信息化技术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就业服务信息化技术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就业服务信息化技术方案(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就业服务技术方案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二九年十二月说 明1本技术方案是关于推进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人社部发2009186号)的组成部分,按照该文件要求组织实施。2本技术方案供各地在建设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系统时参照使用。3本技术方案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工作专题调研组起草。起草人包括:马嘉翔、田光哲、邢莹、张占峰、李红俊、李光、李伟民、李国林、李星、李继前、沈志和、杨剑锋、杨春明、汪诚、陆春生、明宏、娄权超、柳珈、赵秋颖、唐勤、傅东伟、彭文瑞、鲍亚明。执笔人:汪诚、陆春生、明宏、杨春明。目 录一、名词术语1二、总体设计2(一)总体框架2(二)系统功能设

2、计4(三)信息网络设计5(四)应用软件设计6(五)安全防护系统设计10三、建设方案11(一)建设内容11(二)数据中心建设13(三)信息网络建设15(四)业务应用软件建设18(五)公共服务系统建设32(六)硬件设备建设39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技术方案(2009版)为加快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指导各地落实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的目标、任务,特制定本方案。一、名词术语1、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指运用现代网络通讯与计算机技术,将各级地方政府就业服务和就业管理职能进行优化和整合,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和促进就业行政管理部门的各项工作提供技术支撑,提高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工作质量和管理水平,促进全国就业服务

3、与就业管理信息交流和数据共享,为社会公众提供高效、优质、规范、透明的就业服务。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是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相关信息数据的获取、共享和整合为核心,以信息安全为基础,涵盖就业工作领域的各项信息化建设内容,包括相关信息系统建设、人员队伍建设、保障制度建设等。2、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系统:指各项应用于公共就业服务领域的信息技术体系,包括由各类应用软件组成的软件体系,以及技术标准规范和支撑软件运行的计算机硬件、网络和通讯设备等。3、公共就业服务业务应用软件:指针对就业工作的特定需求,为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工作提供技术服务的应用软件。4、统一数据中心:指按照人力资源社会保

4、障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要求,在部、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建立的统一数据中心,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各类信息资源、设备资源、技术资源实行统一管理,并作为支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各项业务开展的数据平台、网络平台、应用平台和信息安全平台。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系统的相关软硬件设备和信息资源应纳入同级统一数据中心进行管理。5、信息网络:指支撑各类应用软件运行和数据信息传输的网络环境,由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按照统一标准建设,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各项应用共用网络资源。信息网络包括部、省、市业务专网,市域网和局域网等。6、就业服务网站:指面向社会公众提供就业信息服务的互联网站,包括就业工作网站和公共招聘网站两类。二、总

5、体设计为满足全社会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工作的需要,按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设计,依托统一建设的数据中心和市域网,建立健全以城市为核心、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业务应用软件和信息网络,实现各地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工作的信息联网和业务经办全程信息化。依托金保工程建成的部、省、市三级业务专网,逐步建立覆盖全国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信息网络。建设全国统一的业务应用软件和数据交换平台,使应用于公共就业服务领域的各类应用软件形成有机整体,整合各地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信息资源,最终建成全国一体化的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系统。(一)总体框架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工作应按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遵

6、守全国统一的数据标准和技术规范,依托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系统技术平台和金保工程建成的基础设施,建设服务于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领域的应用软件体系,完善相关应用软件的业务功能、运行环境和基础设施,支持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业务经办,并提供统一的社会化就业服务和就业管理。图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系统总体技术框架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系统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系统技术框架为基础,通过对金保工程现有应用软件的集成应用,实现各项系统功能,为各类用户提供服务。按照一体化建设的设计思路,在各地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成果的基础之上,结合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业务需要,对统一数据中心、信息网络及其硬件设备进行扩展和升级,

7、对相关应用软件进行完善,以提高其性能和功能,满足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的需要。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以构建全国一体化的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系统为最终目标,建设内容包括统一数据中心、信息网络、业务应用软件、运行环境等方面,以及集成相关应用软件、信息资源的建设方案和技术平台。图二、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系统总体框架(二)系统功能设计按照功能结构划分,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系统提供业务经办、业务管理、资金监管、社会化服务、异地就业服务、市场监测、决策支持等七项主要服务功能,服务对象包括公共就业服务管理机构、公共就业服务工作机构、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和社会公众。图三、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系统功能结构图1业务经办功能。通过业务

8、应用软件建设,整合和优化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业务处理模式,以统一数据中心为基础,实现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前台业务经办的计算机处理和规范化管理,实现本地业务处理全过程的信息化。主要服务对象为辖区内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包括市、区(县)、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的公共就业服务工作机构和服务窗口。2业务管理功能。对省、市、区(县)级公共就业服务管理机构的行政审批、服务监督和工作管理等职能提供支持,实现业务经办和行政审批的协同处理,并对就业专项资金和失业保险基金对于就业政策补贴性资金的监督管理。根据公共就业服务工作机构和基层平台的各项服务业务处理情况,实现对机构、人员的服务绩效考核管理。服务对象为省、市

9、、区(县)级公共就业服务管理机构和工作机构。3资金监管功能。通过就业政策补贴资金的申请和审批管理,实现对职业介绍补贴、职业培训补贴、社会保险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职业技能鉴定补贴、特定就业政策补助、扶持公共就业服务资金、小额贷款担保基金和小额担保贷款贴息资金等就业补贴的管理,严格监控就业专项资金的运行状况;对于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代管失业保险工作的地区,实现对失业保险基金的监管功能,降低基金风险。服务对象包括省、市、区(县)级公共就业服务管理机构和失业保险管理部门。4社会化服务功能。通过在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和街道(乡镇)、社区服务窗口或其他公共场所建立信息发布系统,宣传就业政策,提供就业信息,介绍服

10、务项目和办理程序,向社会公众提供便捷、丰富的社会化服务项目。主要服务对象为社会公众。5.异地就业服务功能。实现跨地区的就业服务,支持劳务输出、劳务输入等异地业务的办理,实现异地就业信息的采集和信息交换,促进跨地区的劳务信息交流,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通过社会化服务手段和整合全国公共就业服务信息资源,提供异地就业信息的发布和查询功能。服务对象包括各地公共就业服务工作机构和社会公众。6市场监测功能。实现人力资源市场信息和职业供求信息的采集、汇总和分析,完善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的监测手段,及时准确地掌握各地就业状况和市场供求比例,为科学制定和调整各项政策提供支持。服务对象包括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和

11、公共就业服务管理机构。7决策支持功能。以统一的业务资源数据库为基础,通过统计、调查以及联网监测等手段,建立公共就业服务信息采集体系,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利用,建立分析模型,开展预警预测和决策分析,为政府有关促进就业方面的政策制定和决策提供依据,以提高政府的管理和决策水平。服务对象包括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和公共就业服务管理机构。(三)信息网络设计加强地级城市的市域网建设,实现市域网与部、省主干网的联接,建成以金保工程现有的部、省、市三级业务专网为依托,以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局域网为主体,以网络应用为核心,多种通信方式并存,跨平台、支持分布式处理的广域网络系统。在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方面

12、,信息网络参照部颁技术标准进行建设,公共就业服务、社会保险等业务应用共用网络平台。市域网建设方面,确需单独建网的,根据本地业务需求和资金状况,合理选择网络建设方式;省、市联网方式按照各省网络建设方案统一建设,省、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之间不得单独建网;部、省联网方案应参照我部相关要求执行。图四、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网络结构概念图(四)应用软件设计按照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系统的功能设计,在金保工程已建的统一业务应用软件基础上,通过应用软件的集成应用,完成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系统的业务子系统建设。其中,“公共就业服务管理信息系统”指由部里组织开发并在全国推广应用的,为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前台业务经办提供服务的业

13、务应用软件。1业务经办子系统(1)支撑软件系统:公共就业服务管理信息系统。(2)实现方式:以市级集中式资源数据库为基础,支持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包括网络延伸到的街道、社区)的各项业务经办,实现业务经办的全程信息化,实现辖区内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按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业务需求,公共就业服务管理信息系统提供相应的系统功能。(3)部署方式:全国统一开发,各地根据本地业务进行本地化建设;部署在市级数据中心的生产区,建设市级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集中式数据库。省级集中建设的,建设省级集中式数据库。省本级直接经办业务的,参照市级部署相关应用系统。2业务管理子系统(1)支撑软件系统:公共就业

14、服务管理信息系统。(2)实现方式:按照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工作的要求,公共就业服务管理信息系统提供相应的业务管理功能,以集中式数据库的业务信息为基础,实现业务申请和行政审批的衔接。通过对业务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支持对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服务监督和工作管理。根据服务机构和工作人员的服务记录,提供实时的绩效考核评估功能。通过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业务经办,实现基础数据的采集,由管理机构完成相关操作,并录入审批信息。(3)部署方式:全国统一开发,各地根据本地业务进行本地化建设;部署在市级数据中心的生产区,建设市级集中式数据库。省级集中建设的,建设省级集中式数据库。3资金监管子系统(1)支撑软件系统:公共就

15、业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基金监管软件。(2)实现方式:对于就业专项资金的监管,由公共就业服务管理信息系统提供支持,通过各项就业政策补贴资金的申请和审批管理,监控各级就业专项资金的运行状况,通过对专项资金的财务、业务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掌握就业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由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代管失业保险工作的地区,通过公共就业服务管理信息系统抽取失业保险基金使用情况,导入基金监管软件,由基金监管软件提供失业保险基金的监督、管理功能。(3)部署方式:公共就业服务管理信息系统部署在市(或省)级数据中心的生产区;基金监管软件部署在市级数据中心的交换区。4公共服务子系统(1)支撑软件系统:公共就业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就业服务网站系统、电话咨询服务系统、数据交换平台。(2)实现方式:在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大屏幕、触摸屏等终端设备,由公共就业服务管理信息系统统一管理,通过各类终端设备提供信息发布、自助式查询功能。就业服务网站提供信息发布、政策咨询、业务经办指南、求职招聘信息发布、网上业务经办、监督投诉等服务功能,编辑人员负责网站信息更新工作,网站系统与公共就业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数据共享,实现网上业务经办与前台业务经办的联动。12333电话咨询服务系统提供就业信息咨询服务,支持移动终端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