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抑郁及PSD与中医解析1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8423690 上传时间:2022-10-31 格式:DOCX 页数:1 大小:8.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焦虑抑郁及PSD与中医解析1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焦虑抑郁及PSD与中医解析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焦虑抑郁及PSD与中医解析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焦虑抑郁及PSD与中医解析焦虑、抑郁作为现代高发的情志疾病,根据临床症状,归于中医“郁证”、 “脏躁”等范畴,与七情中“惊”、“恐”、“忧”、“悲”具有很高的相关性。 中医医家认为心理因素对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早在内经就 提出五志伤五脏论,后历代医家又不断深化、发展提出了五志伤心、七情易伤脏 腑等理论。清代医家王士雄有云:“肺主一身之表,肝主一身之里。五气之感皆 从肺入,七情之病必由肝起”。临证指南医案卷六郁曰:“因抑郁悲泣, 致肝阳内动”;“悒郁动肝致病,久则延及脾胃中伤情志之郁,药难霍然”。内经云:“惊则气乱”,“恐则气下”。陈无择有云:“病有积怒伤肝,积 忧伤肺,烦思伤脾,

2、失志伤肾,爆喜伤心”。上述所见,情志(焦虑抑郁)疾病 主要与心、肝、肾三脏关系密切,尤以肝为主。初期五脏阴阳失调、气机紊乱是 其重要的病理基础;中期、后期常由肝脏累及它脏受损,经络受阻、形质亏损; 末期多虚实夹杂,痰凝血瘀、化火伤阴,病证难愈。PSD即为卒中后抑郁,兼属中医学“中风”与“郁病”,该病的发生与中 风密切相关,病位在脑,中风的病因多责于年高气血不足,肝肾亏虚。气虚则血 运无力,瘀血阻内;肝肾亏虚则阳亢于上,气血瘀阻,气积郁结,气逆上冲于脑, 则发为中风。“郁证”为“中风”基础上之变证,属中医理论的因病致郁,故中风合病郁 证既有郁证气机不畅、情志不舒的特点,又有中风之痰瘀互结、阴阳失

3、调、上犯 清窍的病理因素。故其本在瘀血阻络,其标在肝阳上亢,治宜标本同治,以滋阴 补血,平肝潜阳,活血通络。养血清脑方(为天士力集团独家生产中成药,现有颗粒剂与浓缩丸剂两种剂 型),主要由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钩藤、鸡血藤、夏枯草、决明子、珍珠 母、延胡索、细辛等中药精制而成。方中以四物汤补血活血,加鸡血藤养血补血 通络化瘀,使之补而不腻,瘀去而阴不伤;再予钩藤、夏枯草、决明子平肝潜阳, 清肝泻热,祛风化痰;细辛醒神开窍;珍珠母、延胡索安神定志,舒筋活络;全 方共奏养血平肝,活血通络之功。现代临床研究证实,养血清脑制剂在PSD治疗领域可发挥重要临床作用。这 包括可以显著改善缺血性卒中后焦虑抑郁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 D)评 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 )评分,联合SSRI类药物有增效的作用。同时 还可以改善卒中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行为能力评分,及认知功能损伤,并 对躯体症状,如睡眠、头痛等症状有综合改善作用。这也正是多组分中医中药的 魅力所在。张钊实 王心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