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生活 (2)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8421707 上传时间:2023-03-2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生活 (2)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经济生活 (2)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经济生活 (2)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经济生活 (2)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经济生活 (2)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济生活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生活 (2)(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经济生活教材框架结构及内容概要一.经济生活教材的整体逻辑结构第一单元:告诉学生:看似平常的消费现象其实一点也不简单,它的背后隐藏了许多非常重要的经济学道理。第二单元:将学生的关注目光引向“生产”,引导学生思考生产在经济生活中的中心地位、所起的决定性作用。第三单元:集中介绍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正确理解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准确了解我们国家是如何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的,从而认识到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第四单元:分别从我国当前的经济体制、所处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所处的国际经济大环境和发展趋势等方面入手,帮

2、助学生进一步全面地了解我国的经济活动.二.各单元的内容目标体系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的逻辑结构第一课从中学生生活消费中各种常见的商品入手,第二课从生活中人人皆知的“同一商品的价格因时、因地而异”这一生活现象出发,第三课首先是从各种消费现象出发,引导学生思考究竟是哪些因素在影响着居民消费水平。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的教学重点内容商品的含义与基本属性;货币的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什么是纸币;为什么要保持人民币的币值基本稳定。影响商品价格的因素;决定商品价格的因素;商品价值量是如何决定的;价值规律的内容及表现形式;价格变动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影响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消费结构的变化规律;四种主要消费心

3、理的基本特征;如何科学评价四种主要消费心理;主要的消费原则。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的逻辑结构第四课首先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消费与生产的关系,发现一个基本道理:生产在经济生活中起着决定性作用,起着中心作用,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第五课追问一个微观层面的问题,引导学生去了解创造财富的主体与场所。第六课集中介绍经济生活中常见的投资形式,如储蓄存款、股票、债券的基本特征。第二单元的教学重点内容第四课: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社会主义国家的根本任务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我国当前的工作中心;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内涵;如何准确理解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以及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积极探索社会主

4、义公有制的实现形式。第五课:什么是公司、公司的主要类型股份有限公司与有限责任公司;公司的组织结构;公司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劳动与就业的作用和意义;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如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第六课:储蓄存款的基本类型及基本特征;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股票、债券的主要特征;商业保险的基本特征。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的逻辑结构第七课首先集中分析了当前我们国家的收入是如何在个人之间进行分配的。第八课介绍有关我国财政收支方面的基本知识,帮助学生了解财政在我国经济生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第九课告诉学生税收具备哪些基本特征、基本作用、纳税人和负税人,帮助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国家的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从

5、而树立起纳税光荣、纳税是公民的应尽义务等观念。第三单元的教学重点内容第七课:我国个人分配制度的内容;我国实行按劳分配的必然性与意义;为什么我国除了按劳分配外,还要允许按生产要素分配;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第八课:国家获得财政收入的主要渠道;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财政支出的主要种类;财政收支的对比关系;财政的作用。第九课:税收的基本特征;增值税与个人收入所得税的基本特征与作用;纳税人与负税人的区别;违反税法的主要行为以及对它们的惩处。第四单元“面对市场经济”的逻辑结构第十课:在介绍我国当前的经济体制背景时,首先介绍了有关市场机制运行的一般知识,然后再集中介绍有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知

6、识。第十一课:从指导思想、发展战略两个方面介绍如何促进全面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第十二课:首先介绍了经济全球化,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趋势,使学生体会到对外开放是我国的长期基本国策,我国在对外开放过程中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原则。第四单元的教学重点内容第10课:为什么要合理配置资源;市场是如何配置资源的,市场配置资源具有的优点;如何规范市场秩序;市场调节的局限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我国宏观调控的目标与手段。第11课: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为什么要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准确内涵;如何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第12课: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

7、现;经济全球化的利弊影响;当前经济全球化实质上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发展中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基本态度;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以及加入世贸组织给我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必要性以及战略措施;对外开放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二、经济常识的教材框架结构及主要内容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一)教材的逻辑结构新教材经济生活一共包括四个单元: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 ”、第三单元“ ”以及第四单元“ ”,整个教材的基本逻辑顺序是:从消费、交换出发,依次分析生产、分配,最后介绍我国从事这些经济活动的基本背景面向全球开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大家都知道,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一个人要消费,就往往

8、需要与别人交换,而要交换就离不开货币,就必须知道商品的价格。根据这一逻辑,本单元设计为三课:第一课 ;第二课 ;第三课 。 第一课“ ”,包括两个框题: ; 。第一框第一目: 。 第二目: 。 第三目: 。第二框第一目: 集中介绍两种常见的结算工具: 、 。第二目: ,专门介绍什么是外汇、什么是汇率以及人民币币值为什么要保持稳定。(只要识别货币升值贬值及对经济生活的影响即可) 第二课“ ”就领着我们去认识价格现象,这一课安排了两个框题 第一框“ ”,本框第一目: 。(重点把握间接因素都是通过供求关系对价格起作用)本框第二目: 。第二框: ,研究价格变动对生活及生产的影响。第一目“ ”,教材首先

9、分析了商品价格变化对消费者需求量的影响,并得出一个基本结论:一般说来,商品价格越高,则消费者的购买量越少。接着指出不同商品(生活必需品和高档耐用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映程度是不一样的。最后着重指出相关商品价格的变动对既定商品需求量的影响,一是替代品价格变动对商品需求量的影响;二是互补品价格变动对商品需求量的影响。第二目“ ”,教材在这一目指出: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 ; 。相当于 的作用 第三课“ ”,包括两个框题: ; 。第一框的第一目“ ”,教材主要依次分析了 及 这两个因素对消费的影响。其中在考虑居民收入对消费的影响时,教材分别分析了当前收入、未来收入及居民之间

10、的收入差距对消费水平的影响,对其他因素的影响如商品质量、外观、广告等则一带而过。第二目“ ”,教材首先从消费对象不同,划分为 和 ;从交易方式的角度依次分为 的消费、 消费、 消费;从消费目的角度对消费类型进行分类为: 、 、 。指出了消费变化的一般规律: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会越来越注重享受资料和发展资料的消费。第三目“ ”,教材首先指出什么是消费结构,接着分析消费结构的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即消费结构的变化受经济发展水平及收入水平的影响,最后教材重点分析了什么是恩格尔系数,并对恩格尔系数大小变化的含义、意义进行了分析。第二框的第一目“ ”,主要分析了四种消费心理引发的消费现象: 心理; 心理;

11、攀比心理及 心理引发的消费现象,教材在这一部分主要介绍了各种消费心理的基本表现,并一一对它们作出了科学的评价。第二目“ ”。教材依次分析了若干值得倡导的消费原则: ;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 。 综合探究“ ”,它的设计是出于以下考虑。金钱是什么?钱能做什么?金钱应该怎样获得?钱应该怎样利用?这是本单元的综合探究要解决的基本问题。(二)教学重点是:第一课商品的含义与基本属性;货币的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什么是纸币;为什么要保持人民币的币值基本稳定。第二课影响商品价格的因素;决定商品价格的因素;商品价值量是如何决定的;价值规律的内容及表现形式;价格变动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第三课影响消费水平的主要

12、因素;消费结构的变化规律;四种主要消费心理的基本特征;如何科学评价四种主要消费心理;主要的消费原则。 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 (一)教材的逻辑结构 通过我们消费的商品从何而来?顺理成章,导出第二单元就应该研究、分析“生产”。正是按照消费离不开生产这一逻辑,教材在第四课“ ”的第一框“ ”首先介绍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教材首先从四个方面指出生产对消费的决定性作用,然后从三个方面介绍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这就是第一目“ ”的基本内容;过渡到生产以后,教材则在第二目“ ”重点介绍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出发介绍我国为什么要努力发展生产,二是主要分别从国家的工作中心及改革两个方面介绍如何发展生产,这是这一目的重点。教材在第二框“ ”则重点介绍我国生产的基本制度背景,这一框包括两目:一是 ;二是 。在第一目,教材指出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然后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的主要形式 、 、 一一进行了介绍,主要是介绍它们的含义、地位和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没有展开,而是放在后面公有制主体地位中谈,减少区分难度。教材接着介绍并分析了公有制的实现形式问题,指出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应当多样化,最后,教材告诉我们如何准确理解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在第二目,教材首先对非公有制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一一进行了介绍,重点介绍它们的含义、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