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评价方案的设计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8421226 上传时间:2024-01-1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评价方案的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教育评价方案的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教育评价方案的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教育评价方案的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教育评价方案的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评价方案的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评价方案的设计(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评价方案的设计(总11页)-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第二章教育评价方案的设计问题、为什么要学会设计教育评价方案教育评价活动必须预先进行周密的计划与设计,才能确保教育评 价活动的方向性、计划性与系统性,才能收集到可靠、有效的评 价资料,从而对教育活动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教育评价方案一一根据评价目的、遵循教育活动及评价活动的规 律、对评价的目标、范围、方法、手段、过程以及组织管理工作 加以规定与规范的文件。本章基本内容第一节教育评价方案的基本构成与制定步骤第二节教育评价内容的设计第三节教育评价标准的制定第一节教育评价方案的基本构成与制定步骤教学评价方案的制订实例(教学测评方案

2、的制订实例.doc问题一、教育评价方案由哪些基本内容构成1、评价目的与指导思想、.它们规定了评价的目的、对象、功能、原则,为评价活动规 定了基本方向与规范。2、评价内容与评价标准.评价的内容一一规定了评价对象的具体属性,为评价信息资 料的收集指明了具体方向。例如,要评价学校办学条件是否达到了国家规定的基本办学 标准(评价目标),就要说明办学条件涵盖哪些具体内容 (评价内容),诸如资金投入、师资队伍、基本设施等等, 这样,评价信息资料的收集就可以有的放矢地进行了。评价标准一一规定了评价内容的程度或水平,为获得评价结 果、做出价值判断提供了标准。评价内容与评价标准融合起来构成了完整的评价目标一一规

3、 定了评价对象在特定的评价内容上达到的程度或水平,为评价活 动提供了评价资料收集的依据与价值判断的标准或尺度。因此, 评价目标实际上涵盖评价内容与评价标准两个部分。3、评价方法与工具手段、.即说明收集评价资料的具体方法、工具手段,体现了对评价 活动的技术要求。例如,文献査阅线索与范围、考试试卷或调查问卷的编制、 访谈提纲与程序规定等等。4、评价的实施程序与组织工作5、附录部分(评价使用的工具、量表等等)问题二、如何制订一份教育评价方案呢基本步骤如下:1、确定评价的目的、用途(功能)必评价的目的、功能决定了评价的目标、内容与方法;、例如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目的与功能不同,方案就不 同。2、设计

4、评价内容与评价标准、.评价内容既可以评价指标系统的方式呈现,还可以基本问题 的方式呈现,这取决于评价的目的、用途。评价标准既可以评语式、行为式的方式呈现,也可以数量 式、量尺式的方式呈现。3、设计评价方法、资料收集工具、资料处理方法、结果解释方 法。4、确定评价实施的具体程序、步骤与实施的组织管理要求。例如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实施程序与标准化管理。问题三、教育评价方案的制订需要遵循哪些质量要求1、目的性(评价方案要具有明确的目的性)、.例如,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目的不同,必须加以明确。2、可行性(评价方案要具有操作的便利性)为此,必须做到评价过程容易实施、评价指标要切合实际、 评价条件(人

5、、财、物、时间等)与技术要求要切合实际。3、规范性(实施过程要具有统一性、规范性)为此,必须确保按照评价方案的统一规定展开评价活动。4、有效性(评价结果的准确性、有效性,即评价的效度要高) 有效性是对评价方案最主要的质量要求。、.为此,必须确保评价内容与评价目标的一致性、评价方法与 评价工具的有效性。5、可靠性(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即评价的信度要高)为此,必须确保评价过程的客观性、评价方法与工具的精确 性。第二节教育评价内容的设计问题:为什么要对教育评价内容进行设计因为具体的评价内容可以为评价信息资料的收集指明具体方向。 教育评价内容有两种基本呈现方式:具体评价指标、概括性问 题。一、教育评价内

6、容的呈现方式之一:评价指标系统1、何谓“评价指标”评价指标是一个评价目标所包含的具体内容要素,是直接的、具体的评价内容;评价指标是对评价目标所包含的内容要素进行分析、分解、 还原的结果,从而把具有抽象特点的评价目标内容变成了可 操作、可测量的内容。因此,评价指标具有具体化、行为化、可测量的特点,正是 通过把评价目标的内容指标化,评价信息资料的收集才变得 方便可行。2、何谓“评价指标系统”评价指标系统是指把评价目标所包含的内容项目逐级进行分 解后所得到的一系列具有层级顺序和相互联系的“指标 群”。通过层级关系和内容关系,可以揭示指标系统的内在结构: 层级关系:以“中小学教育工作评价指标系统”为例

7、: 一级指标:教师素质、教学管理、教学活动、教学质量、设 施;二级指标:教师素质:政治思想素质、职业道德素质、专业素 质;三级指标:专业素质:专业知识、课程教学知识、科研能力 等。内容关系:按照指标系统内容,指标系统可分为条件指标、过程指标、成果指标。上例中教师素质、教学设施属于条件 指标。3、如何设计“指标系统”指标系统的建立是将评价目标内容层层分解、越来越具体化 的过程,待指标具有可测性而无需再分解时,指标系统即建成。第一步,用内涵分析的办法揭示评价目标内容关键要素,并 用同样的方法对内容关键要素进一步分解,直至具有可操作 性为止,从而获得初拟目标;第二步,对初拟目标进行归类与筛选。筛选原

8、则:同系统、同层次、内涵相同的指标合并;有因果 关系的指标留因去果;从相互矛盾的指标中选择合理指标;操作性差的目标寻找替代目标。筛选方法:专家经验法、调查统计法、相关分析法第三步,请专家进行论证,回避相同专家4、设计“指标系统”应坚持哪些原则“导向性原则”:注重指标内容与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的统;9“整体性原则”:指标的完备性与全面性,避免遗漏重要指标。“科学性原则”:与目标的一致性、同一系统指标的相容性与代表性(避免重复)、注重指标的可比性“可测性原则”:可以测量与操作“可行性原则”:信息易得,简便易行二、教育评价内容的呈现方式之二:概括性问题用较为抽象的方式呈现评价内容,类似平时的调査提纲。

9、为提高信息收集的针对性,可附加具体调査内容与范围。(P87)三、教育评价内容指标的权重确定问题一、为什么还要确定教育评价指标的权重因为不同评价指标在整个评价指标体系中的价值地位不同,通过权重可以描述不同评价指标的相对重要程度。用以描述不同评价指标在整个评价指标体系中的相对重要程度或所占比重大小的数字,称为权重系数(简称“权重”)。评价指标体系中不同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集合,称为“权集合”(简称“权集”),反映了不同评价指标间的相互关系。问题二、确定教育评价指标的权重应当遵循哪些基本原则1、导向性原则:根据评价目标要求与实际需要确定权重。2、客观性原则:避免主观专断,失之偏颇。3、可测性原则:考虑

10、评价指标可测程度。为确保评价结果精确性,适当降低可测性差的指标权重;但重要指标需做补充评价。 问题三、确定教育评价指标的权重通常有哪些具体方法(P96 107)1、简单调查统计法(注意“归一化”处理方法)(P97)2、德尔斐法3、专家排序统计法4、层次分析法5、矩阵对偶比较法作业:教材107页五道题目第三节教育评价标准的制定问题一、为什么要制定教育评价标准因为教育评价是对教育现象做出价值判断的活动,要进行价值判 断,就必须要确定价值判断的尺度或标准。教育评价标准的涵义一一评价者对评价对象在评价指标或评价内 容项目上达到程度或水平的规定,为教育评价活动提供了价值判 断标准。教育评价标准的实质一一

11、是评价者依据一定的需要(国家的、组 织的、个体的)以及关于评价对象属性与发展规律的认识,对评 价对象满足需要程度的期望,从而为教育评价活动提供判断标 准。教育评价标准的制定要顾及三个基本方面一一评价者所秉承的需 要、评价对象的实际(属性与发展规律)、评价活动本身的特 点。问题二、制定教育评价标准的依据是什么根据教育评价标准制定涉及上述三个基本方面,容易理解这些依 据:依据1、评价者秉承的需要:国家的需要: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对教育的需要,国家教育方针、政策、法规对教育活动的要求;受教育者(学生)发展的需要;评价者的自身需要。依据2、评价活动必须遵循的教育规律与相关主体心理活动规律依据3、被评对象

12、的实际状况问题三、制定的教育评价标准需要符合哪些质量要求根据制定教育评价标准上述三个方面依据,容易理解这些质量要 求:1、先进性:符合国家、时代、教育发展的要求2、科学性:遵循教育规律与相关主体心理活动规律3、可接受性:符合评价对象的总体状况与发展趋势 问题四、需要从哪些基本方面制定教育评价标准一一教育评价标准 的基本内容结构是什么根据前述教育评价指标系统的内容构成(条件、过程、成果),很 容易理解教育评价标准同样由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标准构成:1、条件标准(又称“素质标准”)对教育活动赖以运行的条件质量要求,如对教师专业素质、师资队伍结构、学校设施条件等方面的要求。2、过程标准(又称“职责标准

13、”)对教育活动运行的过程质量要求,如对学校工作状况、教师教学工作状况的质量要求。3、效能标准(又称“绩效标准”)对完成教育工作任务的效果与效率的要求效果标准:学生发展效果、教师教学效果、研究成果效率标准:完成教学任务所需时间、人力、财力等等问题五、可以把教育评价标准分为哪些基本类型一一不同类型的评 价标准的制定要求与适用条件是什么1、根据评价标准制定的依据,可以把评价标准分为“相对标 准”与“绝对标准”相对标准:根据被评群体的实际状况或一般水平所设定的相对统 一的评价标准。这种标准适合于选拔性评价,如高考、中考、评选先进中所使用的评价标准。绝对标准:根据预定教育目的或目标要求所设定的绝对统一的

14、评 价标准。这类标准适合于水平性评价或达标性评价,如平时进行 的形成性评价标准,四、六级大学英语考试评价标准等。2、根据评价标准的表达形式,可以把评价标准分为“定量标 准”与“定性标准”定量标准:用数字描述形式对评价对象满足需要的程度或水平加 以表达的标准。如学业成绩达到90分为优秀标准。定量标准有 利于提高评价结果的精确性与客观性,通常适用于总结性评价。定性标准:用文字描述形式对评价对象满足需要的程度或水平加 以表达的标准。如学习手册中的教师评语。定量标准有利于教育 工作的改进,因而特别适用于形成性评价。问题六、教育评价标准的表达形式一一“定量标准”与“定性标 准”有哪些具体形式1、定性标准

15、的具体形式(见126-130页)(1) 等级评语式标准:用定性文字描述不同等级行为(2) 期望评语式标准:用定性文字描述理想行为。(3) 积分评语式标准:把理想行为描述与积分结合起来。(4)期望行为式标准:强调关键目标行为的具体描述2、定量标准的具体形式(见130-132页)(1) 数量点式标准(2) 数量区间式标准(3) 隶属度式标准:采用0, 1区间表示隶属度(4)量尺式标准:量尺式标准通常采用标准分数形式,以便对 不同科目的成绩进行比较。问题七、教育评价的“定量标准”及“量化结果”是如何实现量化 的一一通过教育评价“量表”(规则或尺度)1、类别量表依据事物属性的类别对事物赋予数字的规则或尺度。依据类别量表得到的数字只有区分性,无大小之分,无位次、倍 数关系,无相等的单位,不能进行四则运算,可统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