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小升初语文考试必考古诗词《滁州西涧》教材分析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8420624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小升初语文考试必考古诗词《滁州西涧》教材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7年小升初语文考试必考古诗词《滁州西涧》教材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7年小升初语文考试必考古诗词《滁州西涧》教材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年小升初语文考试必考古诗词《滁州西涧》教材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小升初语文考试必考古诗词《滁州西涧》教材分析(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 年小升初语文考试必考古诗词 滁州 西涧教材分析2017 年小升初语文考试必考古诗词滁州西涧教材分 析 古诗文阅读是小升初考试的必考题型,要想解答好这类 题型必须学会鉴赏古诗词,为此下面 xx 为大家带来 2017 年小升初语文考试必考古诗词 滁州西涧 鉴赏,希望通 过阅读能够提高大家的古诗词鉴赏能力。滁州西涧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注释1. 滁州:现在安徽省滁县。2. 西涧:在滁县城西,俗名上马河。3. 怜:爱。4. 深树:枝叶茂密的树。5. 野渡:郊野的渡口。古诗赏析 这是一首著名的山水诗,是韦应物最负盛名的写景 佳作。诗里写的虽然是

2、平常的景物,但经诗人的点染, 却成了一幅意境幽深的有韵之画。本篇为作者任滁州剌史时所作。作者游览至滁州西涧,写下了这首诗情浓郁的小诗。诗的前二句“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是说:诗人独独喜爱涧边生长的幽草,上有黄莺在树阴 深处啼鸣。这是清丽的色彩与动听的音乐交织成的幽雅 景致。“独怜”是偏爱的意思,偏爱幽草,流露着诗人 恬淡的胸怀。后二句“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 横”是说:傍晚下雨潮水涨得更急,郊野的渡口没有行 人,一只渡船横泊河里。这雨中渡口扁舟闲横的画面, 蕴含着诗人对自己无所作为的忧伤,引人思索。韦应物先后做过“三卫郎”和滁州、江州、苏州等 地剌史。他深为中唐政治腐败而忧虑

3、,也十分关心民生 疾苦,但他无能为力。这首诗就委婉地表达了他的心情。这是一首山水诗名篇,也是韦应物的代表作之一。 诗写于唐得宗建中二年 (781 年) 诗人出任滁州刺史期间 唐滁州的治所即今安徽滁县,西涧在滁州城西郊外。这 首诗描写了山涧水边的幽静景象。诗的前两句,诗人表示在春天繁荣的景物中,只怜 爱涧边自甘寂寞的幽草,而繁茂的树丛中传来黄莺动听 的鸣声,诗人却似乎不以为意。后两句写晚雨野渡所见, 晚潮加上春雨,水势更急。而郊外渡口,此刻更是杳无 行人。也许船夫已归家歇息,只见空空的渡船自在漂泊。这首诗中有无寄托,所托何意,历来争论不休。有人认为它通篇比兴,是刺“君子在下,小人在上” ; 有人 认为“此偶赋西涧之景,不必有所托意”。实则诗中流 露的情绪若隐若显,开篇幽草、黄莺并提时,诗人用 “独怜”的字眼,寓意显然,表露出诗人安贫守节,不 高居媚时的胸襟,后两句在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中,蕴 含着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忧伤的情怀。诗 人以情写景,借景述意,写自己喜爱和不喜爱的景物, 说自己合意和不合意的情事,而胸襟恬淡,情怀忧伤, 便自然地流露出来。2017 年小升初语文考试必考古诗词滁州西涧鉴 赏 xx 为大家带来过了,古诗词是小升初考试考察的重点 内容,希望大家能够多阅读古诗词鉴赏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