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 教学设计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8420193 上传时间:2022-12-3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5.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司马光 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司马光 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司马光 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司马光 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司马光 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司马光 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司马光 教学设计(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司马光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读准本课8个生字和9个词语的音。认识“司、假、慌、喊、举、砸、破、救8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通过看图理解花园里的环境及司马光砸缸的过程,知道司马光是一个聪慧、勇敢和孩子。4从司马光破缸救人的故事中受到启发,遇到事情要像司马光那样不慌张,支脑筋发明性地解决问题。教学重点1读准本课的生字及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让学生理解花园里的环境和司马光砸缸救人的词句,知道司马光是一个遇事不慌、勇敢聪慧的孩子。教学难点学习司马光这种逆向思维的办法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教师板书课题:11 司马光2简单介绍:司马光姓司马,名光。是我国此宋时期的历史学家。今天我们学

2、习的这篇课文就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二、看图图意1出示图,从图中你看出了什么?学生能从图中看出一口大缸被砸破,水哗哗地流出来,一个孩子正往外爬,图中间的孩子正伸手去扶那个孩子,其他的孩子有的吓哭了,有的喊着,有的找大人。2你有不懂的地方吗?学生1:爬出来的孩子是怎样掉进缸里的?当时的情况怎样?学生2:是谁救的掉进水缸的孩子,他是怎样救的?三、初读课文,读准字音。1借助拼音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和会认的字。画出的生字和会认的字要多读几遍。2读准生字及会认字的音。1自己借助拼音读生字和会认的字。2同桌小搭档互读、线纠正。3抽读生字和会认字的卡片。4做猜字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稳固字音。5电脑出示

3、词语的演示文稿:孩子吓哭 没有 假山 慌了 喊叫举起砸破 救人 古时候 司马光一块石头3再读课文,标画出自然段。4学生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听听他们读的字音是否准确。四、理解课文内容:一学习第一段1指名读第一段:读后你知道了什么?2电脑出示插图;让学生根据图中人物的穿载来理解:“古时候这个词语。二学习第二段1指名读第二段:从他的读中你知道了什么?2教师提问:他指的是谁?他指的是司马光你是怎么知道的?我从第一自然段知道的教师激励学生能够联系高低文思考问题借助图弄清花园里假山下,大水缸的位置,以及是怎样的一口缸。3指导朗读教师范读第二段,要求学生认真听,听出什么了?(教师在读时注意突出“大和“满字)

4、生:我听出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缸,缸里装满了水。学生自由练习朗读指名读这段;读后同学评议。评议时同学们先可以说说他哪儿读得好!然后说说哪儿读得还不够,应该怎样读。最后他自己的体会读出来。由于本段的第二句是个长句,不容易读的教师再范读,让学生注意看清标点,听好停顿的地方。学生自己练习朗读。同桌互读,相互纠正。指名读,集体纠正。(三)学习第三段:1指名读课文,听他读后你知道了什么?2提问:有一个小朋友爬到假山上玩,怎么全掉进大水缸里呢?请你们联系高低文说一说。3理解:“一不小心的意思。就是没当心掉进大水缸里。4应该怎么读呢!同学们自己练习朗读这段。5指名读,大家评议。6必要的时候教师范读

5、指导。7提问:有个小朋友爬到假山上去玩,没当心掉进了大水缸里。启发学生想象,掉进缸里的小朋友会怎样呢!通过讨论得出当时情况十分紧急,掉进大水缸里的小朋友如果不急时救上来就会有生命危险。8过渡语,就在这紧急时刻,司马光和其他小朋友是怎么做的呢?我们一起来读读第四、五自然段。四学习第四、五自然段。1学习第四自然段1学生自己轻声读这段,读后说说你了解到了什么?边读边画出表示小朋友动作的词语。2从“有的有的哭、叫、喊、跑、找这些词,小组讨论他们这些人当时是怎么想的?3小组汇报得出结论:让别人来帮助,我这么小,没有方法,有的吓哭了,不知道怎么办。4为了让学生理解:“别的小朋友都慌了的场面,教师提问:一个

6、小朋友掉进大水缸里,随时有生命的危险,如果你也在场,那都慌起来了是什么样子?请同学表演当时的场面。5教师指导学生有语气地读好这段。6过渡: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就在这危急时刻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2学习第五自然段:1自己读读第五自然段,思考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请你画出司马光动作的词语。2请同学看图,并模仿司马光的动作。3师:司马光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怎样做才叫“使劲砸呢!再请同学们做动作。学生在表演中理解了词语和句子。4教师指导学生读后四、五段。五通过比拟理解课文内容。1与课文中人物的比拟。提问:当一个小朋友一不小心掉进一口大水缸里时,司马光的表现与别的小朋友

7、的表现有什么不同?可以看出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组织学生讨论交流。2自己与司马光的比拟1提问:同学们也动脑筋想一想,假如你当时是那些小朋友中的一员,你还有什么办法能救出掉进大水缸的小朋友呢?学生讨论后全班交流。方法一:用梯子爬到缸上,把小朋友拽上来。方法二:找一根长竹竿,让小朋友抓着竿爬上来。方法三:去喊大人,让大人把他救上来。方法四:可以找来抽水机把水抽出来。方法五:可以拿来绳子把小朋友拉上来。(2)提问:大家想了不少好方法,现在我们比拟一下,司马光的方法和大家的方法有什么不同?(3)教师演示复动投影片:小朋友被大人从缸中拉出来,人离开水。教师板书:人水(4)请大家想一想:用梯子、用竹竿,拿

8、绳子,喊大人救小搭档,有什么相同的地方?(5)教师再一次演示“人离开水的复动投影片。教师板书:(6)司马光用的方法与我们的有什么不同呢?教师演示:水从缸中流出,小搭档得救。教师板书:过渡:这样水就离开了人,小朋友得救了。(7)从这样事情可以看出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小组讨论后交流。(8)师总结:你们也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但是在当时的情况下,用梯子,用竹竿、拿绳子、喊大人都是让人离开水,但时间又来不及。而民光急中生智砸摃救人,没法让水离开人,这是反向思维。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要学习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六学习第六段1缸里的水流出来了,掉在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你们快乐吗?2请学生带领快乐的

9、心情读第6段。五、发明性的思维训练。师: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就在这时候,假如你是他们中的一员你们会说些什么呀!请学生分角色演一演。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巧记本课8个生字的字形,了解字义。2正确、标准地书写生字、词。3完成课后练习题。教学重点1掌握生字的字形及字义。2正确、标准地书写生字词。教学难点1巧记本课生字的字形。2 正确地书写“候、孩、没这几个字。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1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司马光这篇课文,司马光给你们留下什么印象呢?2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二、学习生字的音形义。一稳固生字、词的读音。1自己认读生字。2同桌互读生字、词。3抢读生字词卡片。二巧记字形、理解字义:1让学生自

10、己动脑、选择自己认为最巧妙的记忆法记忆。2同桌小搭档互相说一说。3请小组汇报或让学生当小老师讲解。候:可以用“猴字来记忆,去掉“反犬旁在单人旁的右边加上一个小竖,也可以用拆字分解的办法帮忙记忆字形。组词:小时候。孩:可以用学生认识的“该字换偏旁记忆“孩字。也可以用拆字的办法记忆。组词:孩子光:学生可以用顺口溜的办法记忆:三个小调皮,坐在板凳上,压弯一条腿,后脚尖朝上。组词:司马光、时光、光明。吓:学生用形声字的办法记“吓字。为什么是口字旁呢?可让学生做出受惊吓的表情,体会人受惊呀时往往会不由得张大嘴,所以是“口字旁。组词:惊吓,吓一跳。哭:学生可以用拆字法记忆:“两个口和“大再加上“丶。也就是

11、两个人张着大嘴哭。组词:哭了,吓哭。没:学生用顺口溜帮忙记忆:三点水,几头又尾,合起来誻没。也可以用拆字分解的办法记忆字形,组词:没有。块以用“块字换成“提土旁记忆“块字,组词:一块。石:可用象形字“ (书写不准确)来帮忙记忆“石字,组词:石头,石块。4指名抽读生字词卡片,稳固生字的音形义。三、书写生字词。1先自己察看每个字词卡片,稳固生字的音表义。2在书上独立书写8个生字,提出难写的字。3同桌同学相互评改!4学生提出比拟难写的字,教师重点指导“候、孩、没这3个字。提醒学生“候不要丢掉小“竖;“孩字右边的“两个撇第一个“撇长一些,第二个“撇短一点,两个撇的起笔要对齐。“没字右边不能写成“几字,书写时注意没有钩。5教师出示:“哭、光两个字,问学生书写时应注意什么/教师强调:“哭字不能丢掉“点,“光字上面是竖、点、撇,不用笔顺错。6学生在书上的第二个田格中练习书写生字。教师巡视个别辅导,同时纠正学生的写姿和执笔办法。7学生写完后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学生作业 ,大家相互评改!四、稳固练习1学生独立书写生字和字词。2完成课后练习31实物投影出示这道题的内容。2读读这两个字,区别“块和“快的异同。3让学生试着自己填一填,同桌同学互相交流。4请同学说正确答案,再读读句子。5学生把答案填上书上的括号里。五、教师小结,朗读全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