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教学案:第4章 第1节 种群的特征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8419314 上传时间:2023-12-3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教学案:第4章 第1节 种群的特征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教学案:第4章 第1节 种群的特征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教学案:第4章 第1节 种群的特征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教学案:第4章 第1节 种群的特征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教学案:第4章 第1节 种群的特征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教学案:第4章 第1节 种群的特征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教学案:第4章 第1节 种群的特征 Word版含答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种群的概念和特征1概念要素(1)一定的自然区域;(2)同种生物;(3)全部个体。2基本特征: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二、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种群密度概念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意义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最基本的数量特征调查方法样方法:适用于植物和活动能力不大的动物、虫卵;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能力较强的动物三、种群的其他数量特征1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写出图中各序号的含义:单位时间,种群个体总数,出生率,迁入率,死亡率,迁出率。2年龄组成(1)概念: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2)类型: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3)意义:可预测种群

2、数量的变化趋势。3性别比例(1)概念: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2)意义:对种群密度有一定的影响。(3)应用:性引诱剂(信息素)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性别比例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四、种群的空间特征1概念: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2类型(1)均匀分布;(2)随机分布;(3)集群分布。共研探究1理解种群的概念(1)下列各项是否属于种群,并说明理由。某池塘中所有的鱼。(不属于)理由:鱼的种类很多,所有的鱼不是同一个物种。一块农田中全部长出种子的玉米。(不属于)理由:全部长出种子的玉米不是全部的玉米个体。甲、乙两地同一物种的鸟。(不属于)理由:不在同一个自然区域。一个班级内

3、的全部同学。(不属于)理由:不是全部的所有个体。(2)个体、种群、物种三者之间的关系个体具有出生、死亡、性别、年龄等特征。种群具有种群密度、出生率、死亡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特征。2种群密度是指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根据概念,下列对种群密度的描述正确的是。一块麦田中所有的蝗虫;一个池塘中单位体积内鲢鱼的数量;一片森林中单位面积内乔木的数量;一条江河中单位体积内鱼的数量。3种群数量与种群密度之间的关系:种群数量种群密度种群所处的面积或体积。所以,在自然区域一定的情况下,种群数量与种群密度呈正相关。4种群密度的调查(1)学校周围生长着很多植物,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准备采用样方法对某种双

4、子叶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调查步骤如下:.选取40 cm40 cm为最佳样方面积。.在该物种分布较密集的地方利用五点取样法(如图1)取5个样方;若在较长的范围内调查,可采用等距取样法(如图2)。.计数每个样方内该植物的个体数。若计数结果如下表样方N1N2N3N4N5种群密度(株/m2)41015x3其中第四个样方中该植物的分布情况如下:则N4样方中x8株/m2。总结样方法计数原则同种生物个体无论大小都要计数,若有正好处在边界线上的,应遵循“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原则,如图(注:实心圈表示统计的个体)。.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将N3样方的种群密度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请分析以上设计步骤,思

5、考下列问题:填充调查步骤中的空白。请指出以上设计步骤中的三点错误并加以改正。a选取的样方面积不对。应取物种数量达到稳定的最小面积100_cm100_cm。b取样方法不对。应在草原中随机取样。c对种群密度值的估计方法不对。应以调查样方的单位面积中种群个体数量的平均数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若某同学选取样方的统计数量明显比其他同学的高,可能的原因是在密度高的地方选取样方。因此选择样方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使通过样方统计的结果(估算值)能更接近真实情况)。若他们调查的对象是白杨树,所采取的调查方法应该是逐个计数法。样方法属于估算法。(2)标志(记)重捕法概念: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

6、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M)全部进行标记后释放,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记个体数(m)占总捕获数(n)的比例,估算出该种群的数量(N)。计算公式:假定重捕取样中标记比例与样方总数中标记比例相等,样方中种群总数(N)的计算公式NMn/m(第一次捕获并标记个体数为M,第二次捕获的个体数为n,其中有标记的个体数为m,种群数量为N)。具体示例分析:某研究机构对我国北方草原的一种主要害鼠布氏田鼠进行了调查。调查样方总面积为2 hm2(1 hm210 000 m2),随机布设100个鼠笼,放置1夜后,统计所捕获鼠的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捕获数

7、/只标记数/只初捕3232重捕364a.该草地布氏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为144只/hm2。b要使上面所计算的种群个体总数和实际相符,理论上在调查期必须满足的两个条件是B、C。A有较多个体迁出调查区B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死亡C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出生D有较多个体迁入调查区c事实上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上述计算所得的平均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密度相比可能会偏高。总结升华1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调查方法生物类别逐个计数法范围小、个体大估算法样方法植物、活动范围小的动物;昆虫卵、蚜虫、跳蝻、蚯蚓的密度标志重捕法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黑光灯诱捕趋光性昆虫2.记住两个公式(1)样方法:种群密度(2)标

8、志重捕法:易错警示调查种群密度的注意事项调查方法注意事项样方法随机取样;样方的大小适中:乔木100 m2、灌木16 m2、草本1 m2;样方数量不易太少;一般选易辨别的双子叶植物;常用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标志重捕法调查期间没有大量迁入和迁出、出生和死亡的现象;标志物不能醒目;标志物不能影响被标志对象的正常生理活动;标志物不易脱落,能维持一定时间对点演练1判断正误(1)一片农田中的全部水稻表示一个种群。()(2)内蒙古草原上全部的牛是一个种群。()(3)可用每平方米草地中杂草的数量来表示该种群密度,而每平方米甘蔗地中甘蔗的数量不能用来表示种群密度。()(4)种群密度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

9、但不能单独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5)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之一。()(6)同一物种的种群密度并非固定不变的,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往往差异很大。()(7)种群内的雌雄个体间可以相互交配完成生殖过程。()(8)种群密度越大,种群数量就越大。()解析:(2)草原上的牛不止一种。(3)杂草有很多种,不能表示种群密度,甘蔗只有一种,能表示。(5)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8)种群密度是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答案:(1)(2)(3)(4)(5)(6)(7)(8)2误差分析(填“偏大”或“偏小”)(1)标志重捕法调查池塘中鲤鱼的种群密度时,部分鲤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2)调

10、查兔子的种群密度时,第一次捕捉过的兔子往往比较难被再次捉住。()(3)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时,不统计正好在样方线上的个体。()(4)取样过程中,当某个样方位置上有块大石时,应该换个位置取样。()解析:(1)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设鲤鱼总数为N,标记的为n。再捉到的数目为M,M里面有标记的为m。鲤鱼身上标志物脱落会使m减小,根据NnM/m,N会增大。(2)被捕捉过的兔子往往比较难被再捉,也会使m减小。(3)不统计样方线上的个体,会导致计数减少,结果偏小。(4)不符合随机取样原则,换位置取样会比原位置的样方数目多,结果偏大。答案:(1)偏大(2)偏大(3)偏小(4)偏大共研探究种群密度是种

11、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除此之外,种群还具有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组成等其他数量特征。阅读教材并结合下面的信息,回答相关问题。1某城市2012年,每10 000人中出生110个孩子,死亡24人,迁入80人,迁出63人。(1) 计算这一年该城市的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出生率新出生的个体数目个体总数100%11死亡率死亡的个体数目个体总数100%2.4迁入率迁入的个体数目个体总数100%8迁出率迁出的个体数目个体总数100%6.3(2)该城市人口数量的变化趋势是迅速增长,原因是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人口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3)由材料还可以看出,能够影响该城市人口数量增加的因素还有迁入率和迁出率。

12、(4)由此看出,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2种群的年龄组成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请阅读教材填写下表。种群特征出生率与死亡率种群密度变化趋势类型幼年个体数大于成年、老年个体数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增大增长型各年龄期个体数比例适中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稳定稳定型幼年个体数小于成年、老年个体数出生率小于死亡率衰退衰退型(1)由上表分析可以看出,分析种群的年龄组成可以预测该种群的数量变化。(2)某地一个生物种群的年龄组成如下图所示,则此年龄组成的类型为增长型。(3)下图是对某地区某种植物的种群结构调查结果,其种群发展趋势是种群密度下降(填“升高”或“下降”)。3性别

13、比例(1)概念: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2)应用:培育无公害蔬菜的过程中,当预测到昆虫种群密度增加时,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雄性个体,该害虫的种群密度将明显减少,引起该现象的直接原因是种群的性别比例失调,性别比例是通过影响出生率而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3)性别比例与种群密度的关系:种群密度增长快;种群密度相对稳定;种群密度增长慢。4种群的空间特征(1)概念: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叫做种群的空间特征。(2)下列三幅图分别对应哪种空间类型总结升华知识归纳(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2)出生率和死亡率以及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

14、3)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不直接决定种群密度,但是能够影响种群密度,且是预测种群密度变化趋势的重要依据。(4)除图中影响因素外,气候、天敌、传染病等都影响种群密度的改变。(5)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不一定保持稳定。对点演练3判断下列对种群特征概念图所作分析的正误。(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2)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目的是通过降低来控制人口过度增长。()(3)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影响。()(4)增长型种群的数量增长是由于。()(5)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6)春运期间,广州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图中的。()解析:题图中的分别指死亡率、出生率、性别比例和年龄组成。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影响性别比例;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增长型种群的数量增长是由于出生率大于死亡率造成的;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目的是通过降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