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案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8418354 上传时间:2022-09-06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26.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加法运算定律【教学内容】教材第1719页的内容及相关的练习题。【教材分析】本节教学加法运算的交换律、结合律及其在连加计算中的应用及其在连加计算中的应用。在数学基础理论中,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通常是以集合论为依据加以证明。此外,也可以用计数公理“计算的结果与计算的顺序无关”来说明:任意两个数a与b相加,不论a+b,还是b+a,结果都一样。类似地,任何三个数相加,无论是先把前两个数相加,还是先把后两个数相加,仍然只是计算的顺序不一样,所以不影响计数的结果。教材主题图呈现了旅行途中记录行程的情景。例1在主题图的基础上提出了要解决的问题,得出了不同计算方法的两个相等的算式,又通过举例发现了两个数相

2、加所蕴含的规律,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例2教学加法结合律,仍是前面情景的延续,从解决“三天共行多少千米”这一问题的两种算法中,得到加法结合律的一个实例,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概括得出加法结合律,编排与例1大致相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经历探索加法运算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2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数的运算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根据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合理灵活地使用运算律,体验运算律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过程与方法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习惯。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数

3、的运算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能根据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合理灵活地使用运算律,体验运算律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把你上课的教学内容给我【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难点】能通过观察、分析、概括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会用符号或字母表示叫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过程】一、 教学加法交换律 课前游戏说词语,交换两个字的位置,词意不变。(一) 创设情境,生成问题1.谈话引入师:在我们班里有多少同学会骑车?看来我们班爱运动的同学可真不少!骑车是一项有益于健康的活动,这不,这里有一位李叔叔正在骑车旅行呢!(多媒体演示:李叔叔骑车旅行的场景)2.获得信息,提出问题师:请仔细观察,旅行途中告诉

4、了我们哪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汇报,教师板书问题:李叔叔今天一共行了多少千米?多媒体展示线段图)【设计意图:从解决熟悉的生活问题着手,让学生观察获取信息发现问题,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感受、理解运算定律的现实意义。】(二) 尝试探究,发现规律 1.解决问题 问:你能列式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列式并口答)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40+56=96(千米)56+40=96(千米)问:这两个算式得数是否相等?都表示什么?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40+56=56+402.探索规律问:像这样的算式你还能再举出哪些?汇报交流,教师板书几组等式。质疑:虽然咱们写的

5、这些等式各不相同,但是仔细观察,他们蕴含着怎样的共同规律,你发现了吗?试着用简洁的话和你同桌互相说一说。交流汇报师:我们通过观察算式,发现“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教师板书)问:我们这是在什么运算中交换谁的位置?什么不变?(在“加数”“和”的下面加上着重号)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谈话:刚刚我们用文字的方式表达了加法交换律,请你用自己喜欢的符号表示两个加数,试一试把它们写成一个这样的等式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好吗?(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同桌可以轻声交流)展示交流:学生上台写一写,其余学生评价提出建议。(教师对各种表示方法均给予肯定,重点引导学生分析a+b=b+a这种展示方法

6、)同学们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多的表达方式,这里的a和b都表示什么数呢?用字母表达和刚才的文字表示加法交换律哪个更简单?4.加法交换律的应用谈话:同学们知道了加法交换律,并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你能根据新学的知识填一填吗?(指名并口答)600 + 300 = ( ) + ( ) 78 + 64 = ( ) + ( ) ( ) + 35 = 65 + ( )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层层递进,紧密围绕并运用好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解决问题中发现这道题有不同的解法。通过观察等式,初步感知等式的特征,再通过模仿写等式,明晰特征,丰富感知材料,从而自己去发现规律。并学会用字母表示,使数学知识

7、逐步抽象化,体现数学简洁明了的特点,利于对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也为学生自主表示下面的加法结合律提供了思维导向。】二、 教学加法结合律 1.获取信息 多媒体展示:李叔叔三天骑车的路程统计问:请你仔细观察这幅图,告诉我们什么信息,需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学生观察汇报,教师板书问题2.解决问题问:这三天李叔叔一共骑了多少千米,你能帮他列式并算一算吗?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时要发现典型做法,指明板演,尽可能呈现教材上的两种做法。)88+104+96 88+(104+96)=192+96 =88+200=288(千米) =288(千米)谈话:老师发现做第2种的同学算得最快,我们来听一下他的秘诀。师:第2

8、种方法也就是凑整,计算起来比较简单。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面两个数相加,结果都相同,都是这三天行的总路程,我们从图上也可以看到不论是哪两天的路程先相加,总长度不变。所以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起来啊?板书:(88+104)+96=88 +(104+96)【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用教材”,较好地注意了关注学生的生成与教师预设之间的联系,并很好地引导得到需要的算式,锻炼了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3.探索规律再观察下面的两组算式,里用什么符号连接?155+(145+207)(155+145)+207(69+172)+2869+(172+28)师:观察上面的这些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秘密?同桌之间

9、互相说一说: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引导学生说出“运算顺序变了”“相加的三个数没变”“和没变”)学生汇报交流,教师板书: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小结剖析:三个数相加,改变运算顺序,和不变。【设计意图:加法结合律的内容,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接触的不多,没有太多的感性基础,尽凭直觉知道左右两边算式结果相等,但对左右两边算式的异同点表述并不清楚。这就要求 教师做到心中有数,引导学生从变与不变的角度去分析,使学生抓住了加法结合律的本质特征,然后进一步分析、比较、发现规律,这样在后面的运算律混合练习中才不会混淆不清。】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规律师:这样

10、的描述太长太难记,相信你从刚刚学习加法交换律中得到启发,你能试着用字母来表示你的发现吗?学生上台展示:(a+b)+c=a+(b+c)师:同学们真了不起,用语言表达与字母表示,哪一种更一目了然?这里的a、b、c表示哪些数?【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住定律的本质特征,学会用字母表示,使数学知识逐步抽象化,利于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利于深化理解加法结合律。】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1.填一填,并说一说你是根据什么填的56+44=44+ ; a+204= +a;( 35+45 )+ 55=35+( + );67+(33+44)=(67+ )+ ; 560+(40+c)=(560+ )+ 。2.想一想,我们在哪里用到过加法交换律 验算: 3.完成数学课堂作业本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我们把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统称为加法定律(板书课题)。五、板书设计加法运算定律40+56=56+40 (88+104)+96=88 +(104+96)62+53=53+62 155+(145+207)=(155+145)+20743+22=22+43 (69+172)+28=69+(172+28)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a+b=b+a 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a+b)+c=a+(b+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