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浏阳市交通发展规划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8417472 上传时间:2022-09-19 格式:DOC 页数:53 大小:2.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一五浏阳市交通发展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十一五浏阳市交通发展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十一五浏阳市交通发展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十一五浏阳市交通发展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十一五浏阳市交通发展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十一五浏阳市交通发展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一五浏阳市交通发展规划(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十一五”浏阳市交通发展规划第一章 工作背景及发展概况 浏阳市位于湘赣边陲的罗霄山脉北端、长沙市东部,东与江西省铜鼓、万载县毗 邻,西靠长沙、株洲市,北与长沙县、平江县接壤,南与醴陵市、萍乡市、宜春县相连, 历来为湘赣通衢的门户之地。 土地总面积 5007.75 平方公里,是湖南省的第二大县 (市)。 现辖 4 个街道办事处、 24 个镇、9 个乡, 2003 年末总人口达 132.5 万人。境内为丘陵 地貌,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近五年来,在市委、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根据浏阳市 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紧紧围绕“开放带动,交通先行”的发展战略,坚持把加快交通 基础设施的

2、建设作为振兴浏阳市域经济的重点,形成了举全市之力大办交通的浓厚氛 围。目前,一个以浏阳城区为核心,以浏永、浏大、浏东、大文、永社、东南干线、西 南干线, 浏阳河花木产业带公路为骨架,以县乡公路为分支的公路网络已基本形成,市域“一小时经济圈”成功构建,为“十一五”规划 乃至今后数十年的发展奠定了坚实 的基础。2005年全市实现GDP176乙元,财政收入1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792元, 经济总量居全省县 (市)级第二。截至 2005年底,全市公路通车里程已达 4403.3 公里, 其中国道 164公里,省道 177公里,县道 415 公里,乡道 533公里,村道 3114.3 公里, 晴雨通车

3、里程达 2300公里左右。在这些公路中,等级路占 37.25%,二级以上公路占 5.8%, 有路面里程 100%。根据 2003年的统计,我市公路运输全年完成客运量 0.28 亿人次,客运 周转量 13.84 亿人公里;完成货运量 8.87 亿吨,货运周转量 976.71 亿吨公里。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种运输方式和运输结构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我 市原有的地方铁路和水运已完全衰败,其客、 货运输已基本为公路所替代。道路服务于 经济发展的能力显著提升,公路交通在我市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已日益重要。 但是,从浏阳市交通运输现状分析,特别是从我市公路发展情况看, 仍然难以适应经济 快速增

4、长的需求。主要原因是由于地理和地域环境的差异与局限,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以致迂徊路、断头路、等外路居多,等级低、路况差,路网的发展与形成亦呈现不平衡 状态,因而严重地制约了经济的均衡发展。“十一五”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刻,根 据中央指示精神,必须统筹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 方式,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从继续加强交通基础配 套设施这一角度出发, 为彻底改变滞后于经济发展的交通运输现状, 促进本地区产业和 经济的繁荣,按照长沙市交通局长交办 2004211 号文件精神,我局成立了“十一五” 规划编制领导

5、小组,并制定本规划。第二章 “十五”计划执行情况“十五”时期我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超常发展,并取得了卓越成效。 2001 年以来, 我市深入实施“交通先行”的发展战略,以构建“市域一小时经济圈”为核心,以实施 “通达工程”、完善县乡村公路网络为重点, 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着力狠抓了“四 路一环一带” 公路的修建和通村公路建设, 使长期制约我市城乡经济发展的交通瓶颈状 态得以顺利突破,有力地推动了我市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进程。1、公路建设“十五”期间(即 20012005 年),我市新改建公路里程 433.64 公里,总投资达4.26 亿元。其中:国、省道 56.1 公里,投资 2.51 亿

6、元;县、乡、村道 366.54 公里, 投资 1.75 亿元。2003 年全国农村公路建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以后,为切实解决“三农”问题,促 进农村和农业现代化建设,我市加大了县到乡(镇)公路、县际公路改造、农村“通达 工程”和村级公路“硬化”工程的建设力度, 在市委、市政府的周密布署和统一领导下, 在浏阳这片红土地上掀起了规范模空前的交通建设热潮。从2003 年起仅仅用了两年时间,已续建完成浏东、永社、大文、浏跃等四条二级公路共169 公里,累计完成投资8.5 亿元;同时在 2003 2004 年修建了浏阳河花木产业带公路,浏阳段柏加山荷花 62 公里三级水泥路,现已全面竣工通车,总投资 62

7、00万元。(其中:国债 50 公里,投 资 5000万元;地方筹资项目 12 公里,投资 1200 万元)。另外东南干线永和高坪段 8 公里,东南支线七宝山中和段 14 公里等续建项目都已全面竣工; 关口至高坪等 14 个 县到乡(镇)公路改造项目 127.7 公里,于 2004年底已如期完成,累计投资达 9000 万 元。2001 年末,通过全市上下的艰苦努力,我市基本实现了“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 路”。2003年以来,按照省、市统一布署,我市把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全面推进村级公 路的深度发展摆在重要议事日程,采取“上级支持、交通指导、财政扶助、乡镇组织、 村级为主”的办法,有计划地建设通村公

8、路,并在此基础上着力“扩量、提质、联网” , 全面推行村道水泥路“硬化”工程,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五年来,全市村道建设共投入 资金 4.32 亿元。(其中:财政、交通部门补助 1650万元;其余为乡村民间自筹) 。总共 新建、改造村级公路 2022 公里。其中:水泥路 1120 公里、油路 155 公里、砂石路 747 公里。路面“硬化”率为 55.4%。从而有力地改善了我市农村区域村级公路的路网结构 和通行条件。2、桥梁建设“十五”期间, 为彻底改善陆路通行条件和乡村交通闭塞状态, 我市除城区范围新 建桥梁外,共投入资金 2105.5 万元,新建、改造各种桥梁 38 座,合计 1516.76

9、延米。 其中:新建黄柏浏阳河大桥 198.16 延米,蒋埠江大桥 101延米,乡村公路桥梁 36 座, 计 1217.6 延米。3、站场建设和客货运输 “十五”以来,我市运输市场框架已初步形成,运行机制逐步走向完善。为适应城 市发展的需要,解决人流、物流的集散和道路服务功能的配套,我市共投入资金 4500 万元,已新建完成汽车客运西北站(一级站)和汽车南站(二级站) 。目前按照规划要 求,选址在建的项目有关口汽车东站(二级站) 。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 站场设施的逐步完善, 给我市客货运输和旅游观光业带来了 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近五年来,随着浏东、 大文公路及大批连接景区的县乡道的陆续 建成,我

10、市大围山、道吾山、西湖山、浏阳湖、古风洞、石霜寺等风景名胜区及观光景 点的多条旅游路线相继开通。新兴的旅游产业正在我市悄然兴起。据不完全统计, 2003 年全市接待海内外游客逾 100万人次,旅游产业收入达 3亿元。2003年全年客运量达 0.28 亿人次,2005年达0.32 亿人次以上。目前全市客、货车辆拥有量达 15106辆(其中:客车 6897辆,货车 8209辆)。4、水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浏阳河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美丽独特的自然风貌闻名于世,是我市三大水系中唯一 可通航的河流。“十五”期间,为改善浏阳河的通航条件及合理开发利用水力资源,我 市引进民营资本 1.02 亿元,修建了万家庄、

11、槽门滩、双江口等三座航电坝,并分段疏 浚整治航道 35 公里。同时,为规范水上交通运输, 确保渡运安全, 我市投资 20 余万元, 新造钢质船 19 艘,率先在长沙地区实现了小河流域内全钢质船渡运,从根本上改善了 农村区域渡运工具的落后状态。“十五”时期, 我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目标的成功实现, 不仅推动了交通事业本身 的发展,而且大大促进了城乡经济的发展与互动,为我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区位优势、 资源优势的提升,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十五”以来,随着公路交通建设在我 市的蓬勃兴起,一个以花炮、医药产业为先导,以传统支柱产业为基础、以新兴产业为 支撑的工业体系正在我市形成,同时随着“四路一

12、环一带”公路的建成通车,农村“通 达工程”的全面实施,花卉苗木种植、烤烟生产、旅游观光业等已逐步走上了规模化、 集约化的发展之路,成为我市经济领域中的主流产业。交通“十五”计划的顺利完成, 为浏阳市新一轮的经济发展,构筑开放、流动、有序、互补的城乡体系,开创了崭新的 局面。第三章 规划的原则与方法1、我市“十一五”交通发展规划,是以公路交通为主体,以 2001 年农村公路发 展规划、农村和农业现代化试点县(市) 浏阳市交通网规划为依据,结合我市目前 社会经济和交通运输发展现状所编制的一个近期规划, 是我市二十年交通网总体规划的 重要组成部分。本规划遵循以下原则:1)供需均衡,需要与可能相结合以

13、公路为主的交通运输布局必须与区域内产业特征、 结构、分布协调一致, 与人口 结构、分布及社会经济发展协调一致, 按照产业的发展对交通的需求和投资的可能来制 定规划实施方案,保持供需平衡。2)综合运输协调发展 我市交通网原来主要是由公、铁、水三种运输方式构成, 鉴于近年来运输结构和运 输方式的变化, 本规划在综合考虑三者关系的同时, 着重对公路、航道的发展予以研究, 铁路则在远景规划中考虑。3)近期与远期相结合 交通建设项目,建设周期长、经费投入多,建成投产后长期使用。因此,既要从实 际出发,满足近期的需要,又要有长远的战略思想考虑远景发展。4)突出建设重点 公路方面在兼顾规划层次和普及度的同时

14、,必须突出重点,抓好“主骨架路” 、“出 口路”、“通村路”的建设,并有计划有重点地提高公路技术等级,降低等外路的比重。5)实事求是,因地制宜 公路的布局与发展,必须从交通需求的大小出发来考虑, 对产业分布集中、交通需 求大、经济发展快的区域,公路拟采用较高的技术标准;对于交通量较小的公路,可采 用较低的标准,甚至维持等外路;对于同一条公路由于分段交通量的不同, 也可采用不 同的技术标准。6)由行政辐射型向经济辐射型布局转化 要由“行政型辐射结构”向“经济型辐射结构”转变,逐步完善对经济发展、社会 服务的双重功能。2、根据我市社会经济发展对交通的需求,以公路网的布局研究为主,全面分析综 合交通

15、网(包括公路运输站场、铁路、航道、港口、码头等)的布局和发展,从而确定 其未来五年的实施方案。规划方法如下:1)领导与专家相结合的方法 本规划采用领导与专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充分调查研究征求有关部门和专家意 见,以确定规划的战略决策及整体布局方案。2)采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的办法,对干线公路目标里程和公路网总量进行预测计算 和控制。定性:公路网布局结构由行政辐射型向经济辐射型转变; 由树状型结构向网络型结构转变。(即形成“方格”型或“格子 +对角线”型网络结构。 )定量:采用预测计算的科学办法求得 2010 年 干线公路目标里程为 339.24 公里(二级)、路网总里程为 4441.9 公里对公路

16、网现状和未来五年发展规划进行综合分析比较, 采用按总量控制和某些可比 指标控制的办法, 也称为指标控制法。 除以上指标外, 还包括平均技术等级、 路网密度、 人口密度、通达深度等。从我市现状来看, 公路网目标干线里程和路网总量似乎都已接 近达到要求,但是平均技术等级低,通过能力差,部分区域仍存在路网分布不均、结构 不合理现象。3)分类分层次进行统一规划的方法浏阳市交通网原来主要由公、铁、水三种运输方式构成, 本规划方案是根据不同类 型分别进行研究;而公路则是根据公路网的分布特点及各道路的性质、功能和作用, 分 为三个不同层次进行布局研究。第一层次:“五纵二横”主骨架公路。由境内两条国道、三条省道和主要县乡公路 组成,是沟通全市 40 个乡、镇、办事处、四个经济开发园区及周边县、市的干线公路 系统,为规划建设的重点。第二层次:贯通乡镇经济点,连接国、省道和市内经济区域的重要县乡道,为规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