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乡村经济发展壮大示范案例四篇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8416866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7.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乡村经济发展壮大示范案例四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3年乡村经济发展壮大示范案例四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3年乡村经济发展壮大示范案例四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23年乡村经济发展壮大示范案例四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23年乡村经济发展壮大示范案例四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乡村经济发展壮大示范案例四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乡村经济发展壮大示范案例四篇(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年乡村经济发展壮大示范案例四篇乡村经济发展壮大示范案例四篇 文旅结合,绿色发展。进入新世纪后,xx庄村党支部通过学习国家环保政策,意识到必需找寻新的经济增长点,创办生态、绿色、环保的新兴产业。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乡村经济发展壮大案例资料,欢迎参阅。 篇一 xx省xx市xx庄村: 加强党组建设 引领发展方向 xx庄村位于吕梁山东麓、汾水河西畔,全村总面积4.2平方公里,拥有300多户居民,近3000人口。村党委下设8个党支部,村内有恒鼎建材、盛世酒业、绿色农业、腾飞旅游等四大支柱产业。 组建互助组,攻坚克难。由于位于盐碱滩上,自然条件恶劣,没有可开发的自然资源,也不毗邻大城市,历史上的x

2、x庄村一穷二白。1950年,刚成立的xx庄村党支部带领村民组建互助组,成立xx首个初级合作社,帮助村民实现增产增收。之后,党支部相识到,想要长远发展,必需先治理盐碱地。在条件有限的状况下,合作社抽调了30个最强的劳动力拉犁耕地,100个劳动力用镢头刨地,至此百把镢头闹革命的故事在当地传为美谈。经过连续多年苦干实干,2000多亩盐碱滩变成了高产稳产的良田。 双层经营,共同致富。20世纪70年头,xx庄村党支部创建性地提出了三田到户、五统一、一集中的双层经营联产承包责任制方案。村集体全面推动农田林网化、种植科学化、作业机械化。为进一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xx庄村的党员干部集中精力为集体办企业、为群众

3、搞服务,形成了农字号产业一条龙。 文旅结合,绿色发展。进入新世纪后,xx庄村党支部通过学习国家环保政策,意识到必需找寻新的经济增长点,创办生态、绿色、环保的新兴产业。生态农业旅游园、村史展览馆、三晋民俗体验地等第三产业不仅带动了邻村经济的发展,还使xx庄村先后荣获了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文明村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造林绿化千佳村全国首批旅游模范村全国全民健身户外营地中国最美生态旅游村等称号。 以集体主义精神为支柱。xx庄依靠集体的力气,从一块贫困落后的盐碱滩变为农村城市化、村镇园林化、农田林网化、生活现代化的富有村,孕育出了以爱党爱国的情怀、集体主义的思想、先公后私的品德、艰

4、苦奋斗的作风、改革创新的意识、科学发展的理念为核心内容的xx庄精神。同时,通过大力开展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建文明村主题宣扬活动,用身边人、身边事教化鼓舞身边人,把集体主义精神融入到村民日常思想行动中,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供应了强大的精神力气。 篇二 xx省xx市秧xx村: 健全组织网络 抱团发展优势互补 xx市巴州区曾口镇秧xx村和椿树村是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人口占总人口近30%,隔着一条东溪河,对面的寿星村则是以中药材和果蔬而远近著名的富有村。长期以来,三个村在经济发展上各行其是,贫富差距也愈独创显。在xx,像这样地域相邻但资源无法共享的村子还有许多,传统的村级党组织设置不仅增加了

5、运行成本,还人为阻隔了生产要素流转整合,严峻制约了现代农业产业发展。 强化组织引领。xx市以村级党组织集中换届为契机,在寿星、秧xx、椿树3个村试点组建联村党组织东溪河党委,下设果药种植、生态养殖、果蔬种植、乡村旅游4个产业党支部,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由地域型向功能型转变。 发展集体经济。联合党委把发展村集体经济,增加群众收入,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作为核心任务。一方面,依托寿星村良好的产业基础,在该村建立果蔬冷冻库,搭建电商销售平台,将优势产业延长到其他2个村;流转土地4000余亩,发展果蔬、药材、水产等特色产业2800余亩,推动特色产业集中连片、规模发展。另一方面,实行示范基地+农户协会(合作

6、社)+农户产业推动模式,把分散农户组织起来,将零星产业连接起来,让支部在前面引路,让产业为发展铺路。 加强干部培育。针对抓党建助脱贫工作中遇到的干部难选、人才难留、示范引领作用难发挥等突出问题,xx实施头雁培育、能人回引、先锋率带、结对帮扶、党群共建、双向激励、村社治理、功能提升等党建扶贫八大安排,拿出绣花功夫,做精做实党建扶贫各项任务,确保抓党建促脱贫针针精准、落到实处。 此外,整合公共资源、完善运行机制、集聚生产要素的生动实践,也是东溪河党委构建以农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新型基层治理体系所进行的有益探究。东溪河党委通过组织机构一体设置、产业发展一体规划、基础设施一体建设、公共服务一体推动等举措,

7、有效提升了强村带弱村的实力。 篇三 xx省xx市xx村: 汇合集体才智 实现共建共享 位于辽宁xx市的xx村坚持集体经济与民营经济同步发展,农工商旅一体化推动,建成了以万亩果园为代表的特色农业、以金翼钛业为骨干的规模工业、以凤泽市场为购物中心的现代商业、以赏花摘果为品牌的乡村旅游产业。xx村坚持以人为本、生态兴村的发展理念,实施治山治水、污染防治、村庄绿化、舒相宜居等环境建设,弘扬干字精神,培育乡村文化,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改革开放前,xx村是xx村出名的贫困村,八山半水一分田,村里没有一项集体经济,人均年收入不足百元。1980年,新上任的xx大队大队长在全村党员群众大会上许下了让全村

8、百姓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好日子的承诺,时至今日,xx村胜利兑现了当时的承诺。 党组织政治引领,群众主动参加。为了改善xx村的生态环境,村组干部、党员等120余人在40多天内,建成500余亩标准果园。其次年又组织全民大会战,修建环山梯田。在十余年间,xx村先后组织大小会战近百场,出工10万多人次,治理荒山20多座,修建了环山作业道近百公里、绿色长廊18公里,栽种果树100多万株,建成果园2.6万亩,整治沟壑70多条,开掘人工运输河年蓄水量40万立方米,并在沿沟沿河两岸大量栽植景观树。山青了、水秀了,村容村貌和生态环境得到彻底改观,xx村被评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村。 创新思维,开拓新路。村

9、干部做通老百姓思想工作,以返租倒包的方式,集中一家一户的田地,由村里统一种植附加值高的药材五味子。在提高土地规模经营效益的同时,把全村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支配他们全部到村办企业工作或进城经商。经过多年的细心培育,xx村接连建起了农业高科技示范园、满族风情园、知青点等接待服务设施,打造了花果山、药王谷、影视城、仿古新村等核心景区,建设成了集赏花摘果、养生休闲、知青文化、影视文化为一体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特色农业休闲观光目的地,并被评为中国最美乡村。 学习中心文件,找寻发展机遇。xx村兴办了多家企业,形成了农、工、商、贸、旅一体化发展道路;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助力村民走上共同致富之路,通过一点

10、一滴的积累和滚动式发展,村民过上了住有所居、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的日子。 篇四 xx省xx市xx村: 发展生态循环农业 引领三产融合发展 生态循环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根本方向和重要标记。近年来,xx村秉承涵养生态、优化环境、爱护三农的理念,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引入产业链、价值链等现代产业组织方式,主动发展生态循环农业,走出了一条具有xx特色的一二三产融合互动发展道路。 全程机械化,14个农夫种地2200亩。如今xx村里的年轻人情愿扎根农场,甘当职业农夫,很大程度上源于机械化生产。近年来,xx村累计投入2000多万元,购买了现代化农机具100多台(套),实现了稻麦生产的全程

11、机械化。耕地有开沟平整机、育秧是工厂化集中育秧、插秧用插秧机、施肥靠自动化施肥机、打药有自动化植保机、收割有联合收割机、稻谷晾晒靠烘干机在xx合作农场,由于实现了全程机械化,2200亩农田的种植管理任务,仅须要14个农夫就可以全部担当下来,更好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夫增收。 发展循环化,田养畜、畜肥田产业链成型。2023年,xx村成立金仓湖股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建设秸秆饲料厂,在全国开创工厂化秸秆发酵饲料生产,并在2023年下半年正式投入运用。经过一年多时间的运营,xx村借助国内外科研力气,在研制生物发酵饲料方面,已取得较好成效,他们将原本为废料的稻麦秸秆收集后,加工制作成牛羊饲料,实现了秸秆综

12、合利用的最佳选择过腹还田。秸秆加工成饲料,让xx村多年来努力发展的田养畜、畜肥田循环生态农业产业链正式成型。 经营产业化,全村农业年产值超亿元。确保农业增效、农夫增收,实现土地经营收益最大化是xx村发展循环农业的首要目标。近年来,xx村通过开展农牧结合、种养循环生产,产业化经营,走出了一条生态、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促进了种植业、养殖业协调发展,全面提高了农产品附加值,获得了亩均综合效益超万元的高经济效益。 浙江三门县:上下同欲拔穷根 消退集体经济薄弱村 三门县510个行政村中,经济薄弱村达349个,约占总数的68.4%。全县经济发展不平衡,留下来的经济薄弱村受资源不足、人口外流、思想僵化等

13、问题的影响,成为转化的老大难。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县上下以时不我待、分秒必争的紧迫感坚决消退经济薄弱村,坚持由上率下、统筹布局、多级联动,书写了经济薄弱村整转的三门阅历。 县级领导齐包抓。县委提出消退经济薄弱村大会战行动,建立了县四套班子领导、乡镇部门和企业单位包抓的转化制度和责任考核制度,30位县领导分别联系1个薄弱村,20名乡镇(街道)党政正职分别包抓1个薄弱村,40个县级部门分别帮扶1个薄弱村,37家骨干企业分别结对1个薄弱村,层层落实责任,逐级传导压力。在县委主要领导的带动下,全县四套班子领导和相关的党政负责人脱下皮鞋、换上跑鞋,同上火线、以上率下,带动部门、乡镇(街道)、行政村狠抓落实

14、,胜利转化了一个又一个经济薄弱村。 乡镇部门争前锋。县领导带头的同时,还需更多干部扑下身子真抓实干,进而有效促进薄弱村转化。因此,三门把全面消退集体经济薄弱村工作列入乡镇(街道)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责任制考核和县直部门年度工作考核,乡镇领导干部包抓薄弱村消退任务未完成的,或者部门领导干部支持协作不力的,一律不得调动提拔。面对这一军令状,乡镇和部门想方设法因地制宜,在消退薄弱村工作中争做先锋。 村级亮出实招摘穷帽。农村是经济薄弱村整转大会战的主战场,村干部、党员就是会战的排头兵。要建强这支部队,关键是选好班长。村社换届,则是选好班长的最好契机。为此,该县明确村社换届要做到好、稳、清、快。就是要把双带实力强、群众认可度高、执行力度大的群体选为村两委干部。在村班子和全体党员的共同努力下,全县349个薄弱村纷纷亮出了摘穷帽的实招,各地形成了百花争鸣、齐头并进的良好态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