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原考试模拟题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8416337 上传时间:2022-09-1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80.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动控制原考试模拟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自动控制原考试模拟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自动控制原考试模拟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自动控制原考试模拟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自动控制原考试模拟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动控制原考试模拟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动控制原考试模拟题(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东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模拟试题及答案(一)所有答案必须做在答案题纸上,做在试题纸上无效!一、简答:(合计25分,共5个小题,每题5分)1)控制系统的阶次是如何定义的?答:系统传递函数特征方程s算子的最高阶次就是控制系统的阶次。2)如何从微分方程求得传递函数?需满足什么条件?答:在零初始条件下,对微分方程用拉普拉斯变换,就可以求得传递函数。3)系统闭环频宽的含义?答:闭环对数幅频特性曲线中,一3dB对应的频率,就是系统的闭环频宽。4)简述Nyquist图和Bode图的对应关系。答:Nyquist 图Bode 图Wk (加)| = 10dB线Wk (加)| 10dB线上Wk (加) 10dB线下负实

2、轴一兀线5)列表阐述0、I、II型系统分别对单位阶跃、斜坡和加速度信号的响应误差。阶跃斜坡加速度0型k00I型8k0II型88k二、改错:(合计15分,共5个小题,每题3分)6)II型系统的Bode图幅频特性曲线中,穿越频率和开环增益的值相等;I型系统 不相等7)劳斯稳定判据只能判断线性定常系统的稳定性,不可以判断相对稳定性;可以8)命题a:阻尼比决定了超调量的大小。命题b:相位裕量决定了超调量的大小。命题a和命题b是矛盾的。不矛盾9)闭环传递函数中积分环节的个数决定了系统的类型。10)开环11)5)Mason增益公式适用于线性和非线性定常系统。线性定常系统12)(本题合计25分)13)G (

3、s)=已知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Ks (s + 1)(0.5s +1),14)绘制该系统的根轨迹;(10分)15)为保证该系统稳定,试确定K的取值范围;(5分)16)若该系统存在二阶闭环主导极点,并该主导极点的阻尼比为0.5,求系统的性能指标。(10分)3t =s gwn )17)解:十L(w)/dB0125w/(rad/s)1)绘制系统根轨迹18)19)20)起点:0,-1,-2终点:无穷远实轴根轨迹:(-8,-2) , -1,0渐近线与实轴交点:-1交角60,180,30021)-D(s) N (s) - N ( s) D( s) = 0人分离点:-0.423,-1.577(舍去)

4、aD( s) = s 3 + 3s 2 + 2 s + 2 K = 022)与虚轴交点:s=jw代入= w2,K = 323)24)2)a-ieuroie-25) 3)s -o j 1 -g 2o =-0.5o j 1 - 0.52o26)特征根的和3 S3 + 2 2 (一0.叫)27)28)D(s) = s3 + 3s2 + 2s + 2K = (s- S3)(s + 0.5o )2 + 0.75o 2o - 2,s -7,K -14n 3 3327)si2 -0.33 j0.5830)以s) * s 2 + 2go s + o 2nn0.436s 2 + 0.66 s + 0.43631

5、)q % e-武/ i-g2 2100% 16.3%05 9.0932)(本题合计35分)某单位负反馈最小相位系统,其闭环对数幅频特性曲线如图所示,试求:1)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5分)2)求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并绘制开环Bode图;(10分)3)求该系统的相位裕量,并判断稳定性;(10分)4)如果信号r(t) = sin(2t)作为闭环系统的输入,请写出输出信号y(t)的表达式。(10分)解:1)中(s)=1(s +1)(2 s +10s +1)(s +1)(s + 2)( s + 5)中(s) G (s)=1中(s)s (s + 2)( s + 5)102) G(s)=翌土 =1中(s) s

6、( s 2 + 8s +17)1010/17(S2 2 X 47 s +s + 11717Bude Diagram10101Frequency (rad/sec)10o o o o o o O 5 O 5 2 4 6 CO O 9 3 0M- 2 - - - - 1 - 1 1 2- - - -ms省烈巨8I1IP)心 sOQLId1 o13)因为是一型系统,所以穿越频率七=10/17 = 0.58828 邛=180。+中( ) = 180。 90。 arctan-1* 17=90。一 19.45。= 70.55。所以系统稳定。1014) 0(s)=;11(s + 1)(s + 2)( s +

7、 5)(s + 1)(2 s +1)(- s + 1)1010(j)=(j +1)( j + 2)( j + 5)10 8 2 + (17 3) j10|以 j ) =(1 8 2)2 (17 3)2170-03中(jo) = - arctan1 - 8o 210所以伽 j 2) (I-80 2)2-(174 3)2O= 2牝 6 =0.592317一3=40。1 - 802 = 2/(j 2) = - arctan y (t) = |中(j 2)|sin(21 + ZQ (j 2) = 0.6sin(21 + 40。)东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模拟试题及答案(二)所有答案必须做在答案题纸上,做在试

8、题纸上无效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择正确答案,共20分)1、一阶系统的闭环极点越靠近S平面原点:A、准确度越高B、准确度越低C、响应速度越快 D、响应速度越慢2、已知系统的传递函数为Ke -TsTS +1其幅频特性G (j )|应为:A、K e -t T切+1K e -tw T切+1KC、 e -的/T 2W 2 + 1D、KT2W 2 + 13、下列串联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中,能在w =1处提供最大相位超前角的是: c0.1s +1D、10 s +110 s +110 s +12 s +1s +1B、0.1s +1c、0.5s +14、适合应用传递函数描述的系统是:A、单输入

9、,单输出的线性定常系统;B、单输入,单输出的线性时变系统;C、单输入,单输出的定常系统;D、非线性系统。5、非单位反馈系统,其前向通道传递函数为G(S),反馈通道传递函数为H(S),则输入端定义的误差E(S) 与输出端定义的误差E*(S)之间有如下关系:A、E(S) = H(S) - E*(S)B、E*(S) = H(S) - E (S)c、E (S) = G (S) - H (S) - E *( S) d、E *( S) = G (S) - H (S) - E (S)6、若两个系统的根轨迹相同,则有相同的:A、闭环零点和极点B、开环零点C、闭环极点D、阶跃响应二、分析计算题(共80分)R(S

10、)C(S)1、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试求系统的超调量Q %和调节时间ts。(本题10分)25s( s + 5)2、某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本题15分)(1) 绘制K ”从0 8变化的根轨迹(要求出:分离点、与虚轴的交点等);(2)求系统稳定且为欠阻尼状态时开环增益K的取值范围。3、已知系统结构如图2所示,求传递函数廿S)(本题15分)R (S)R(S)图24、已知最小相位系统的开环对数幅频特性匕(必)和串联校正装置的对数幅频特性L C( )如图3所示:(本题25分)(1)写出原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G(S),并求其相角裕度;(2)写出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G (S );匚(3)画出校正后系统的开

11、环对数幅频特性L ( ),并求其相角裕度。GCT 口自AL (3)50db*040dbK5、已知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G(S)=,试求:(本题15分)s (0.1s + 1)(0.2s +1)(1) 使系统稳定的K值;(2) 若r(t) = 2t +2时,要求系统的稳态误差为0.25,问K应取何值。答案一、答案:C D B A B C A D C B评分标准:每小题2分二、1、答案:c %=16.3%t = 1.4ss评分标准:10分,每一问5分2、答案:(1) di=1d2=3 _(2)1 K 3K * = 3 w = +3评分标准:15分第一问10分,第二问5分3 答案.3 = +

12、G1G3、口案:r(s)1 + GGG + GG -HGG -HG1 2 31 41 2 31 4评分标准:15分(按步骤给分)、 G Ky =33.44、答案: (1)G=SSK=100S (S + 1)(S +1)1020八 _3.125S +1(2) G (2) c100 S +1100(3.125S +1)GG-SSc S ( +1)( + 1)(100S +1)1020Y = 57.70评分标准:25分第一问10分,第二问5分,第三问10分5、答案:(1)0 K 15(2)K=8评分标准:15分第一问8分,第二问7分第四模块期末试题东北大学2010-2011学年第1学期期末考试自动控制原理考试试题(A)所有答案必须做在答案题纸上,做在试题纸上无效!6、已知系统输入为u.,输出为/试求下述系统传递函数(运算放大器为理想放大器)(15分)(b)(提示:运算放大器输入电流为0,正、反相端电压相等)二、试简化下图所示系统方框图求其传递函数(10分)三、已知单位负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K (s +1)s (t s + 1)(2s +1)在以K为横坐标,t为纵坐标的平面上,试确定系统稳定的区域。(10分)四、已知二阶系统方框图如图所示R(s)ak2n s ( s + 2&)C(s)kn如要求:(1)由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