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多研--园本教研实施策略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8416052 上传时间:2023-09-2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课多研--园本教研实施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一课多研--园本教研实施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一课多研--园本教研实施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课多研--园本教研实施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课多研--园本教研实施策略(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课多研园本教研的实施策略“一课多研”顾名思义是指同一教学内容由多位教师实施教学,大家在集体备课和相互听课评课中相互比较、切磋,再度改进的教研形式。在实际工作中,它因具有“展现个性教学”“促进自我反思”“实现合作共享”等特点而成为教研活动中备受关注和推崇的策略之一。一、我的课堂我做主体现个性化的教学设计教学活动可以由多位老师承担“一课多研”合作研讨任务。老师们各显神通,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知识背景、情感体验从不同的视角活动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分析,再依据本班级幼儿的个性发展、兴趣爱好、能力水平设计出了各具特色的活动方案。可以体现在教学教态、目标定位、环节安排、问题设计、教具投放等各个细节提出自己

2、的意见和看法。也可以体现在:教学引入切入点不同、教学提问侧重点不同、结束环节游戏要求不同。 可以说,老师们的教学设计可以个性鲜明,精彩纷呈。由此,同一个内容,不一样的解读,不一样的设计。一课多研,彰显教师“我的课堂我做主”的自信和创新精神。教师都有自己不同于他人个性特点,表现在教学上,就要敢于并善于跳出原有的传统观念,展现出不同的教学风格,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了多样化的风采。因此,在教学设计上,教师要不断发掘自己的智慧,发挥自身的创造性,追求新意,力求形成自己的特点和风格。其实,只要孩子接受、喜欢,各种教学手段都应该大胆使用,尽情展示。只要我们的教师在教学中坚持教出自己的特色,展现自己的风采,就能

3、成为一位个性鲜明、特长明显、独树一帜的教师,使课堂成为自己的“地盘”,纵横驰骋,挥洒自如,不断实现“我的课堂我做主”的理想和愿望。二、上自己的课,听别人说吧在合作互动中分享。 “一课多研”活动过程是不断实践与研讨,不断反思与改进的过程。因此,它是实现同伴互助的最便捷、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在研讨过程中,开课的老师在实施自己的教学主张的同时,积极听取别人的一些建议,及时调整了教学方案,并进行第二轮、第三轮甚至第四轮的教学探索。在一课多研的教研活动中,集中听课、教师评议,集体反思,提出修改意见,再一次通过观摩执教老师的课堂教学加以验证。其中的每轮研讨,都凝聚着广大教师集体智慧的结晶。不仅开课教师获得成

4、长,评课的人自身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实现了同伴互助、教学相长、共同提高的教研目的,真正体现了智慧共享,优势互补。三、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关注过程和改进 “一课多研”有别于其他教研活动最重要的优势在于教研过程全程性、开放性,通过多轮研究和探索,实现了“议(评议)思(反思)做(上课)”的有效结合。以往,幼儿园经常开展的是“一课一研”活动,目的也常常是为推出“优质课”“示范课”。这种教研形式虽然便捷,却是一个“半拉子”的教研:即使教师自身反思到不足,评课也提出了改进意见,但因没有再度继续研讨开课而不了了之,于是,评议交流时,甚至有的抱着“你姑且说之,我姑且听之”的心态,而且课后评议的重点往往停留在对课的终结性评价,而不是对教学活动的改进。而“一课多研”在一节课结束后也要关注到教学的效果,但关注的结果是为完善过程服务。像“一课多研”这样进行反复的实践、研讨、调整、再实践、再研讨、再调整的过程正是“一课多研”的精髓所在。世上没有“最好”的课,只有不断调整、不断改进、不断完善的“更好”的课。听课、评课,不仅仅为了观摩学习,更不是为了给上课者的教学评判打分,重要的是大家在教研过程中思考、交流、提高。“一课多研”的活动过程不仅是开课老师为了改进教学促进专业成长而自我反思、不断提升的过程,更是教研共同体中全体教师思想碰撞、获得感悟的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