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测绘师考试培训习题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8414877 上传时间:2023-09-19 格式:DOC 页数:55 大小:7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注册测绘师考试培训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注册测绘师考试培训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注册测绘师考试培训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注册测绘师考试培训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注册测绘师考试培训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注册测绘师考试培训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注册测绘师考试培训习题(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注册测绘师考试培训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 地面点到高程基准面的垂直距离称为该点的( B )。A.相对高程; B.绝对高程;C.高差2. 地面点的空间位置是用( )来表示的。地理坐标; 平面直角坐标; C.坐标和高程3. 绝对高程的起算面是(B )。水平面; B大地水准面; C假定水准面4. 某段距离的平均值为100m,其往返较差为+2mm,则相对误差为(C )。A.; .; C.5. 已知直线A的坐标方位角为186,则直线BA的坐标方位角为( )。A.76C.66. 在距离丈量中衡量精度的方法是用( B )。A.往返较差; B相对误差; .闭合差7. 坐标方位角是以( C)为标准方向,顺时针

2、转到测线的夹角。.真子午线方向; B.磁子午线方向;C.坐标纵轴方向8. 距离丈量的结果是求得两点间的( )。.斜线距离; B.水平距离; C折线距离9. 往返丈量直线AB的长度为:其DAB=126.72m, B1.m相对误差为( )A.K=3100; .K=/200; =10. 在水准测量中转点的作用是传递(B)。A.方向; .高程;C.距离11. 圆水准器轴是圆水准器内壁圆弧零点的( )。.切线;.法线;C垂线12. 水准测量时,为了消除角误差对一测站高差值的影响,可将水准仪置在(B )处。.靠近前尺; 两尺中间; C靠近后尺13. 产生视差的原因是(B )。A仪器校正不完善;.物像有十字

3、丝面未重合;.十字丝分划板位置不正确14. 高差闭合差的分配原则为()成正比例进行分配。A与测站数; B.与高差的大小;.与距离或测站数15. 附和水准路线高差闭合差的计算公式为( )。A.=; B;C.=-()16. 水准测量中,同一测站,当后尺读数大于前尺读数时说明后尺点( )。.高于前尺点; B.低于前尺点;.高于侧站点17. 水准测量中要求前后视距离相等,其目的是为了消除( )的误差影响。.水准管轴不平行于视准轴; B.圆水准轴不平行于仪器竖轴; C.十字丝横丝不水平 18. 视准轴是指( C)的连线。A.物镜光心与目镜光心;B.目镜光心与十字丝中心;.物镜光心与十字丝中心19. 往返

4、水准路线高差平均值的正负号是以( A )的符号为准。.往测高差;B.返测高差;C.往返测高差的代数和20. 在水准测量中设A为后视点,B为前视点,并测得后视点读数为1.124m,前视读数为1.28m,则B点比A点(B )A.高; B.低;.等高21. 自动安平水准仪的特点是( A)使视线水平。A.用安平补偿器代替管水准仪; B.用安平补偿器代替圆水准器; .用安平补偿器和管水准器。 22. 在进行高差闭合差调整时,某一测段按测站数计算每站高差改正数的公式为(C ). . C.23. 圆水准器轴与管水准器轴的几何关系为( A )。A互相垂直; .互相平行; 相交24. 从观察窗中看到符合水准气泡

5、影象错动间距较大时,需( A )使符合水准气泡影象符合。转动微倾螺旋; B.转动微动螺旋;转动三个螺旋25. 转动目镜对光螺旋的目的是()。看清十字丝;看清远处目标;C消除视差。26. 测定一点竖直角时,若仪器高不同,但都瞄准目标同一位置,则所测竖直角(B ).相同;B.不同; .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27. 在等精度观测的条件下,正方形一条边a的观测中误差为,则正方形的周长(4a)中的误差为( )Am; 2m; C.4m28. 丈量某长方形的长为2,宽为b=15,它们的丈量精度(A )相同; B.不同; C.不能进行比较29. 衡量一组观测值的精度的指标是( A )A.中误差; B允许误差;算术

6、平均值中误差30. 在距离丈量中,衡量其丈量精度的标准是( )A.相对误差;.中误差; C .往返误差31. 下列误差中()为偶然误差.照准误差和估读误差; .横轴误差和指标差; .水准管轴不平行与视准轴的误差32. 若一个测站高差的中误差为,单程为个测站的支水准路线往返测高差平均值的中误差为(B); B. . 33. 在相同的观条件下,对某一目标进行n个测站的支水准路线往返测高差平均值的中误差为(B)A; B; 34. 对三角形进行5次等精度观测,其真误差(闭合差)为:+4;3;1;-2;+6,则该组观测值的精度( B)A.不相等; B相等; 最高为+135. 经纬仪对中误差属(A)A.偶然

7、误差;B.系统误差; .中误差36. 尺长误差和温度误差属(B )偶然误差; B.系统误差; C.中误差37. 一条直线分两段丈量,它们的中误差分别为和,该直线丈量的中误差为( C)A; B ; C 38. 一条附和水准路线共设站,若每站水准测量中误差为m,则该路线水准测量中误差为( A )A.; B.; C39. 某基线丈量若干次计算得到平均长为4m,平均值之中误差为0.05m,则该基线的相对误差为( ).0025; .1000; ./0040. 下面是三个小组丈量距离的结果,只有(B)组测量的相对误差不低于150的要求.100m0.025m; .200.04m; .10m05m41. 对某

8、量进行次观测,若观测值的中误差为,则该量的算术平均值的中误差为( )A. ; .m/n; m42. 小三角锁近似平差主要考虑(A)A.测角误差; B.基线误差;C.起始边方位角的误差43. 在全圆测回法的观测中,同一盘位起始方向的两次读数之差叫(A)A.归零差; .测回差; .互差44. 在两端有基线的小三角锁基线闭合差的计算中,传距角、是用(C).实测角值 经过第二次改正后的角值 .经过角度闭合差调整后的角值45. 在全圆测回法中,同一测回不同方向之间的2C值为、,其互差应为(A).A.28 B.-1 C.546. 基线丈量的精度用相对误差来衡量,其表示形式为( )平均值中误差与平均值之比;

9、 B.丈量值中误差与平均值之比;.平均值中误差与丈量值之和之比47、在小范围内进行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时,以( )作为投影面。A.参考椭球面 B大地水准面C.圆球面 .水平面48、接图表的作用是( )。A.表示本图的边界线或范围 B.表示本图的代号C.表示本图幅与其它图幅的位置关系 D.都不是49、三幅地形图的比例尺分别为:100、12000、100,则其比例尺精度分别为( )。A.1m;2m; B0.1m;.2;0.m;C.0.01m;0.0m;.5m; .0.001m;.02m;0.05m;5、在1000的地形图上,AB两点间的高差为0.1,距离为5m,则地面上两点连线的坡度为(B)。A1%

10、 B2% C.3% .41、在1500的地形图上,AB两点连线的坡度为4%,距离为50,则地面上两点间的高差为(D )。A.4 B0.8m C1.2m D2m、比例尺为1:50万的地形图,其分幅的经差和纬差分别为( B )A.6、4 B3、 13、1 D2、353、地形图中,等高线相交的地貌是( A )A悬崖 峭壁 C河流 D盘地54、相邻两等高线之间的高差称为(A )。A.等高距 B.等高线平距 C.基本等高距 .都不是55、相邻两等高线之间的水平距离称为(B )。等高距 .等高线平距 C基本等高距 D都不是56、在野外进行地形测图中,为保证测量质量,地形点的间距选择一般是(C )。A.随仪

11、器的精度而定 B.随测绘方法而定C随比例尺和地形而定 D.随绘图技巧而定5、下面选项中不属于地性线的是(D)。A山脊线 山谷线 .山脚线 D.等高线8、下面选项中不属于等高线的是(C )。首曲线 计曲线 闭合曲线 D.间曲线59、同一张地形图上,等高线平距越大,说明(D )。A.等高距越大 B.地面坡度越陡C.等高距越小 D.地面坡度越缓60、同一张地形图上,等高线越密集,说明(B)。A.等高距越大 地面坡度越陡C等高距越小 .地面坡度越缓1、用经纬仪进行视距测量,已知K=00,视距间隔为.25m,竖直角为245,则水平距离的值为(B )。A.077m . .2500m D256、地形等高线经

12、过河流时,应是(D )。A直接相交通过 .近河岸时折向河流下游C近河岸时折向河流上游 D近河岸折向河流上游并与河流正交63、对于等高线而言,下面那种说法是错误的( C)。A同一等高线上的点的高程相等 B等高线一定是闭和的连续曲线C.等高线在任何地方都不会相交 D.等高线与山脊线、山谷线正交64、加粗等高线是指(C )。A首曲线 .间曲线 C.计曲线 D.助曲线5、编号为B-46的图幅,其正西边的图幅编号为(C)。AB-4 B.A-46 CB45 D.C-66、按照二分之一的基本等高距加密等高线是指( )。A首曲线 B.间曲线 C.计曲线 D助曲线6、编号为J-504的图幅,其正东边的图幅编号为(B)。A-5-13 B-5-1 .J-50-2 D.J-0-2668、按照四分之一的基本等高距加密等高线是指( )。首曲线 .间曲线 C计曲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