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调查报告汇编8篇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8414181 上传时间:2022-09-28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6.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生调查报告汇编8篇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学生调查报告汇编8篇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学生调查报告汇编8篇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学生调查报告汇编8篇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学生调查报告汇编8篇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生调查报告汇编8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生调查报告汇编8篇(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生调查报告汇编 8 篇学生调查报告篇 1在市场经济的体制下,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物质生活不断充实。初中生大都是独生子女,是家中的小太阳,自然倍受宠爱,其中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零花钱状况。面对日渐增长的零花钱我们究竟应如何看待呢?学生门是如何来安排他们的零花前的呢?这些零花钱又对他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这些都是十分另社会关注的问题。问题一:零花钱的来源绝大多数的初中生零用钱来自父母我们认为, 没有经济来源的学生, 生活开销一般都是依赖自己的父母, 少部分学生与祖辈或其他亲属同住的, 也会经常收到他们给的零用钱,这也是基于长辈对幼辈的爱护。因此,他们的零用钱绝大多数来

2、自父母。少部分期望自食其力的学生还会通过打工或者兼职, 来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同时也接触了社会,丰富了社会经验。但初中生的年龄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小,能同意他们利用课余打工的家长还是不多。问题二:零花钱的数额初中生零用钱每月多在100 元以下, 高中生的消费层次更为平均我们认为,初中生年龄尚小,平时花费不多,加之初初中生的判断能力和行事能力都相对较弱,家长们一般不会给小孩太多钱支配,只有在一些郊游、 外出时间较长的情况下才会相对更为慷慨一些, 一般在平时就每次给个几元钱, 以应付日常花销和每日车费为主。 因此大多数初中生的每月零用钱金额在100 元以下。 相对来说, 高中生各方面的开支比较多学习上

3、的花费要明显多于初中生, 对于自己孩子在学习上的正常开销, 家长们的出手是毫不犹豫的, 同时孩子们平时的生活花费和日常零用钱,也开始随之水涨船高。问题三:零花钱的使用情况初中生零用钱的三大流向:购书、储蓄、买零食精神消费上的购书是居于首位的, 但是目前国内的文化消费市场上针对青少年朋友的书籍还是非常的少, 许多都是习题集和课内补习资料, 可以填补青少年精神空间的书籍少的可怜, 因此必须重视初中生的文化消费需求, 挖掘中国式的精神消费内容, 丰富青少年的业余生活。值得一提的是有近一半的初中生朋友会把未花完的零用钱进行储蓄, 而且相当多的学生储蓄是有明确消费目的的, 是一种积攒行为。这个结果表明,

4、 勤俭节约的中华美德在当代青少年的身上也得到了继承和发扬。孩子的储蓄行为是个好现象,家长应对此加以鼓励和正确引导,使其从小养成善理财的好习惯。但同时也必须关心孩子的生活习惯,对于不良习惯必须坚决纠正,这也是对孩子将来负责。另外许多青少年学生比较喜欢吃零食, 因此用于零食上的开销也占有较大的比例。问题四:对零花钱的态度初中生普遍缺乏理财能力我们认为:一个人的很多习惯都养成于青少年时期, 从一个学生 对待零用钱的态度就能折射出将来当家理财的点点滴滴: 一个人从小 克勤克俭,长大后花钱自不会大手大脚:小时候要风得风要雨有雨, 让他感到钱来的很容易,长大后一不留神,就会犯下难以弥补的错误。以上是对调查

5、结果的整理。从中我们可以得到许多启示。新生的一代,有相当多的在年纪尚小时便已受到了金钱的强烈冲 击,正逐渐形成独特的金钱观。因此,金钱教育对于家庭、学校乃至 全社会来说,已经是一个严峻的挑战。教育者们有必要教孩子怎样对 待钱和看待钱。目前我国的中小学一般都还没有开设专门的金钱教育 课程,尚在襁褓中的素质教育体系中也没有明确提出具体的金钱教育 策略,已有一些涉及金钱教育活动大都停留在抽象的道德理念层面, 且无正规体系。问题是严峻的。国外许多发达国家的家长都比较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家庭经济条件再好,学生打工挣钱、自食其力还是比较普遍的。国内在观 念上还是比较落后,家长总希望在自己的保护伞下为孩

6、子营造安逸舒 心的成长环境,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出人头地, 但在教育上可 别大意了,拔苗助长不行,过于精心呵护更不可取!国外成功的教育经验表明,对中小学生进行消费、投资等方面的 理财教育将有助于孩子对经济社会的适应性和敏感性, 对他们日后的 理财能力有相当影响。当然,我国目前要对中小学生进行金钱教育是 一个艰巨的过程。现在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过分宠爱, 孩子要啥尽量满足,家庭优越的条件养成了孩子好吃懒做的坏习惯。殊不知, 一心想望子成龙到头来却是养子成虫, 身边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教给孩子怎样使用零花钱则是最基本的一个环节。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得出了两点。第一,广大中小学生要合理

7、安排零花钱。培养理财观念。第二,家庭、学校和社会要加强对学生的理财教育。 两方面紧密结合才能使孩子健康成长, 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中取得一席之地。学生调查报告篇 2为了解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况, 倾听他们的心声, 我进行了 “小学生学习和生活现况与期望调查” 。调查主要采取问卷调查、座谈会等形式进行,共发问卷40 份。调查对象涉及小学四年级学生。调查发现,近年来基础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素质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多数小学生能够认同当前的学习和生活状况。 他们对课堂教学和教师的基本素质、 对父母的家庭教育基本认同。 但现实生活中也存在着一些制约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的因素, 主要表现在学习压力大、 课业负担

8、重、对考试及成绩排名等心情矛盾、对父母和教师有更高要求等。因此,提高教师和父母素质是我们成人刻不容缓的责任。一、问题的提出:现实生活中制约素质教育的因素有哪些?经常听到孩子抱怨自己的父母没有时间陪自己学习或游戏, 独自去外面玩, 反而给他们买很多的考卷做, 感觉极不平衡。 在家享受不到乐趣, 在学校还是一样,整天被作业包围,经常考试,考不好还得接受批评,孩子觉得压力很大。今年来,不时有报道,有些学生因学习压力大而离家出走,甚至跳楼自杀。二、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研究对象为小学四年级学生, 研究方法主要采取问卷调查、 座谈会等形式进行。三、研究结果的思考与分析:1 、多数小学生认同目前的课堂教学形

9、式调查显示,60%的小学生认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没有大量重复课本内容;83%的小学生认为教师的课堂教学形式大部分是灵活多样的;90%小学生认为老师在课堂上的教学大部分内容既能传授知识,又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可见, 现在的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还是比较关注的。我认为: 教师应领会新课改的精神,将精神落实到实处。在教学中, 贯穿新的教学理念,力求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在新课改的今天, 绝大多数教师都能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启发式、 讨论式、 探究式等教学方法, 深入开发学生的思维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习惯, 启发与引导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进行学习, 勤奋的思考, 不断

10、的对所学习的各种知识信息进行加工转换、消化吸收,获得新知识。2 、大部分小学生的作业时间超标,普遍希望缩短作业时间虽然“减负”呼声喊了多年,但小学生的学习负担依然沉重。调查发现, 无论是平时还是周末, 小学生在写作业时间上的超标比例均超过一半。根据教育部规定,小学生四、五、六年纪的作业量应在60 分钟内完成。而现在小学生的作业负担依然有增无减。对于“你希望每天多长时间完成作业”有38%的小学生希望在半小时内完成家庭作业,有53%小学生希望在一小时内完成家庭作业,10%小学生希望在二小时内完成家庭作业。 虽然有一半学生的愿望已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 可见, 他们实际的作业时间要远远超过期望的时间。

11、 说真的,老师布置的作业还不算多,而是大部分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情,让孩子们负担加重, 另外买了许多考卷让孩子们完成。 时常听到学生的埋怨。其实,作业量不在多,而在精,能掌握重点、要点就够了。老师上课时也不愿看见他们老是打着哈欠, 无精打采的样子。 这样只会造成恶性循环,觉睡不好,学习更无能为力。3 、小学生最渴望得到父母的信任,最不满父母说话不算话社会的变动, 伴随而来的是人们价值观念与生活方式的变化, 这种变化猛烈地冲击着家庭的领地,导致产生离婚家庭、单亲家庭、寄养家庭、 贫苦家庭、 富裕家庭等等。 这形形色色不同形态的家庭环境,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到孩子。 调查显示, 小学生最渴望得到父母

12、的信任,最不满父母说话不算话。在问卷中得出,小学生最喜欢父母做事有:信任我(40%) 、说话算话(23%) 、给我辅导功课(37%) 。另外,小学生对父母不满的是:说话不算话(35%) 、对我管的太多(25%) 、在家打麻将( 40%) , 以上数据说明孩子们希望父母给他们安静的学习环境,做孩子们学习的榜样。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培养出一个品德高尚的好孩子是大多数父母的共同目标。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大卫- 艾尔金德认为,要想让孩子有教养、守道德,父母必须是一个品 德高尚的人。 儿童教育专家还认为, 孩子的一举一动都源于对大人的耳闻目染。 “我们应当用行动去教育儿童,只有身教所不能做到的才用言

13、教”卢梭。不要在家里以居高临下的态度对待孩子。孩子从小就在受尊重的环境下成长,他就会自然地尊重他人。4 、小学生对考试既爱有恨,大部分小学生认为考试能够促进学习,同时也有的学生因考试“心情不好”“素质教育” 这股春风早就吹遍大江南北, 但事实上 “应试教育”还依然引领潮流。而在“学而优则仕”传统思想的影响下,我国大部分学生的家长历来是把孩子的学业成就置于第一位重要的位置,所以,教育的供需矛盾显得异常尖锐,那么唯一合理的办法,就是通过考试竞争,优胜劣汰。于是,孩子们从第一天挎着书包上学起,就面临着无形而又紧张的学习压力。 学生对此又是怎样的想法呢?调查显示,大部分小学生喜欢考试,而这部分的学生是

14、成绩较好的,他们希望通过考试来显示自己。90%的小学生认为考试能够促进学习,但又有 58%的小学生认为考试防碍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提高。过重的学习压力造成学生心情不好、不想学习、自卑等感受。有部分的小学生因为考试而“心情不好” ,这说明,小学生对考试的心情很矛盾,既爱又恨, 尽管考试造成了他们过重的心理负担, 但仍然对考试有着高度的认同。 令人担忧的是在这种情况下的学习, 使大部分的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可见,考试直接关系到小学生的学习状态,关系到他们的身心健康。经常能听到学生说:我一听到考试,腿都在抖。甚至有的学生在考完试后还处于紧张状态。其实说这些话的还是好学生。这么小难道就患有考前综合

15、症了吗?我认为,这一现象的造成,关键是“应试教育”的陈旧观念影响至深。怎样让孩子真正减负,恐怕先将中国的教育体制改头换面才行。5 、道德品质好、教学态度好、尊重学生是小学生看中的教师素质教师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引导者。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教师劳动过程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 是构成学校教育教学的基础。 教师处于这种关系之中所体现出来的道德素养高低, 直接影响到教书育人的质量和效果。在了解小学生最喜欢的什么样的教师时,当问到“你认为具备哪些素质对教师更重要?” 多数小学生认为教师应该具备: 道德品质好(28%) 、教学态度好(47%) 、尊重学生(10%) 、认真负责(37%) 、讲课有趣(23%)等。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小学生对教师的道德品质、教法教态有较高的期望和要求。 他们期望教师道德品质好、 教学水平高、能够尊重学生、容纳有缺点的学生、能够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教育。 师生相处也是一门艺术,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新时代的趋势所向。怎样改善师生关系呢,道理很简单,就是到学生中去。如果师生间没有隔阂, 学生把老师当成自己的知心朋友, 那么老师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