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年级上期第三单元复习及检测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8413601 上传时间:2023-09-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八年级上期第三单元复习及检测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苏教版八年级上期第三单元复习及检测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苏教版八年级上期第三单元复习及检测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苏教版八年级上期第三单元复习及检测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苏教版八年级上期第三单元复习及检测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苏教版八年级上期第三单元复习及检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八年级上期第三单元复习及检测(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单元复习及检测教学目标1.积累生字词、文言词汇、古诗词名句。2.感受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引起对自己家庭生活的回忆和共鸣。3.理解细节描写的形象性、生动性,学习“截取法”选材构思。4.品味记叙散文朴实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5.体会家庭成员间骨肉亲情,爱我亲人,爱我生活,爱我社会。教学重点:1.积累生字词、文言词汇、古诗词名句。2.感受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引起对自己家庭生活的回忆和共鸣。教学难点:1.理解细节描写的形象性、生动性。2.品味记叙散文朴实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第一课时(单元复习课)一、出示目标(1分钟)(一)出示复习目标(同上)(二)出示复习提纲1.基础知识积累(4分钟)(1)识记课下

2、注释、字词表,读准字音,认清字形。(2)识记笃、索、舆、径、素、卒、而、了、既、俱等文言词汇。(3)背诵默写古诗二首2.快速浏览课文,感知课文内容(5分钟)(1)背影这篇散文记叙了几年前作者在(浦口车站)和(父亲)分别时的情景,表现了父亲(爱护)儿子的深挚感情,抒发了对父亲的(深切怀念)之情。(2)甜甜的泥土通过一包奶糖化为“ 甜甜的泥土”的故事,表达了离异家庭的孩子渴望得到(母爱)的强烈愿望,也告诉人们(人间的至亲至爱应犹如宽广厚实的大地,无所不在,无处不有。)。(3)人琴俱亡这则故事写( 王子敬)与(王子猷)深厚的兄弟之情(对弟弟子敬独特的悼念方式),表现了他对弟弟深厚的情谊。(4)我的母

3、亲深情地回忆了关于母亲的几个片段,表现了母亲的(可爱性格)和(能干才具),表现了对旧社会被压抑和埋没的妇女命运的(深切同情)和(深刻思考)。(5)父母的心通过一对(穷夫妻)最终拒绝优越的条件,不愿把自己任何一个孩子给(富人)的故事,表现了天下父母对子女的(一颗崇高的爱心)。3.塑造人物的手法包括:语言、动作、神态、肖像、心理(正面、侧面、细节)描写。结合课文具体内容,举例分析塑造人物的手法及其作用。(3分钟)4.精读课文精彩语句,品味记叙散文朴实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3分钟)参考课后探究练习:p97第二题,p101第三题,p109第二题。二、自主复习(15分钟)1.学生按复习提纲复习教材,教师个

4、别巡回指导、提示。2.展示知识体系:(1)摘录易读错、写错生字词,板书在黑板上交流。分歧 琐屑 谐音 栅栏 赋闲 交卸 蹒跚 狼藉 面面相觑 马褂 天涯 水波粼粼 颓唐 差使 (2)解释文言词汇,口头提问。1)俱病笃 2) 何以都不闻消息 3)便索舆来奔丧 4) 便径入坐灵床上5)弦既不调 6) 掷地云7)人琴俱亡 8) 因恸绝良久9)月余亦卒 10)语时了不悲11)子敬素好琴 (3)填空,只写答案。(4)板书塑造人物手法及其作用,及时发现,鼓励上堂交流展示。(5)自主完成课后探究练习,巡回检查。三、合作探究(7分钟)(温馨提示:可以针对疑难字、词、句的理解,运用的修辞、写作手法,表达的主旨等

5、方面质疑)1. 人琴俱亡一文开头写子猷“了不悲”,“都不哭”可后来为什么又“因恸绝良久”? 2. 甜甜的泥土结尾“他又笑了,那泥土,甜丝丝的。”这句话有什么含义?说说你的理解。3.我的母亲一文作者深情回忆了有关母亲的四个片段,请分别加以概括。4.父母的心一文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分别是什么?精讲点拨:第1题:子猷先前之所以“不悲”“不哭”是因为他自知自己将不久于人世,到那时又将和弟弟在九泉之下相见了。但后来发现琴因主人亡而音调不调了,琴随人亡了,睹物思人,触景生情,内心的悲痛无法排解,所以才“掷琴并“恸绝良久”。第2题:“甜甜的泥土” 寄托着“过去的妈妈”对儿子王小亮的至爱亲情,滋润了小亮伤

6、痛的心田;那甜丝丝的泥土,也包含着学校老师、传达室老头对小亮的爱心这些人类的爱,让这些离异家庭的孩子得到了应有的爱和幸福,从而产生了生活的渴望和动力。 第3题、第四题:略。四、达标训练(12分钟)(一)出示达标训练题:1.选择题(1)选出下列加粗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 D )A簌簌(s s)拭(s)泪 举箸提笔(zh) 王子猷(yu)B差使(chi 行些小费(hng)愠色(yn) 憧憧(cng cng)C唏嘘(x x)女红(gng)歉疚(jio)娓娓动听(wi wi)D查氏(zh) 呜咽(y) 瞥见(pi) 悲恸(tng)(2)下列加粗字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B )A变卖典质:当 惨淡:凄惨

7、暗淡,不景气 便径入坐灵床上:直径B触目伤怀:心里 循循善诱:教导 月余亦卒:死亡C无为在歧路:不要 才具:才子和家具 何以都不闻消息:总是D把我负在她的背上:负担 便索舆来奔丧:轿子 拭干了泪:擦(3)选出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A)A他,又笑了:那泥土,甜丝丝的。B我到十岁的时候,读的是孟子见梁惠王。C女佣便来到那位父亲的跟前,说:“孩子这么多,真有福气啊”!D多可爱啊!小东西(4)下列成语应用正确的一句是(D)A楼房倒了,孩子站在立着的一堵墙上,这扣人心弦的一幕,让每个人的心都提到的嗓子眼。B对这个问题,大家见仁见智,形成了一致意见。C这部习作是他长期工作经验的总结,是他经过反

8、复修改后处心积虑写出来的。D她一定是女孩,有些不高兴,但是看见那位妈妈失魂落魄的样子,也只好答应了。 (5)将句填在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C)河流的信仰是海洋,_,不许诺天堂,它说,你来吧。海洋接纳河流,不索香火金钱它广阔而深邃的怀抱是安全的多么纯朴的信仰啊海洋是可靠的A B C D(6)下列各项对课文内容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D )A文章的结构主要指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层次和段落,过渡和照应。写文章必须安排好结构。B背影一文以“背影”为线索组织材料,“背影”在文章中共出现了4次,抒发了对父亲的怀念之情。C甜甜的泥土一文中优美的文字,细腻的笔法表达了一个离异母亲对孩子的爱,甜甜的泥土蕴含着和

9、暖的春晖,使读者感觉到了浓浓的亲情。D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体现出高远的志趣和旷达的胸怀。夜雨寄北一诗是诗人寄给儿子的复信。(7)对己亥杂诗一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A这首七言律诗以落花自喻,抒发末路英雄虽身处绝境但不甘沉沦的心情,以及向往新的生活的奋斗之心。B“浩荡离愁白日斜”一句诗人以“浩荡”修饰离愁,以“白日斜”烘托离愁,让人体味出他对京都的留恋,也隐含了仕途蹭蹬,不为世用的感叹。C最后两句表达的是一种昂扬向上不隐退,奋斗到底的倔强精神,应该说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D全诗体现了诗人两种心情,前两句是抒发抑郁苦闷之情;后两句抒发了不甘寂寞消沉,不惜献身为变革现实贡

10、献力量的热情。2、阅读理解人琴俱亡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粗词。A.子敬素好琴( )B.语时了不悲( )C.弦既不调( )D.掷地云( )(2)本文选自 ,是记载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 。作者 ,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的文学家。全文着重记叙了_一事,表达了_之情。(3)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a.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b.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c.语时了不悲。(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11、A )A“子敬琴弹,而弦既不调”,原因是子敬生前没有将弦调好。B王子猷在听到子敬去世的消息没有哭,并非是他与子敬没有感情,而是将痛苦埋在心底。C课文没有交代子敬死亡的消息,主要是因为这不是文章交代的重点,写子猷的死则也是一笔带过,但读者已感悟到他去世的原因也是由于他过度伤心而造成的。D全文重在记叙,但抒情显露于字里行间,平静的语言中无不流露出他们的兄弟情深。(二)完成达标训练题(10分钟)(三)展示、点评,教给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技巧、规律等。(2分钟)课堂小结1.谈谈学习本单元后的收获。 2.画出本单元的知识结构图。 第二课时(单元检测)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在ss( )

12、的泪光中,父亲pnshn( )地走向远方。我触目伤怀,不能自已,x x xx( )地哭了起来。直到父亲的背影消失了很久,我才sh( )干了泪,失魂落魄地回家去。这一夜,我辗转反侧,不能入眠,又怕惊醒了生病的母亲,只好饮泣吞声。 (1)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2)请解释加点词语的含义。(5分) 触目伤怀: 不能自已: 失魂落魄: 辗转反侧: 饮泣吞声: 2.请给下列加点词语注音。(5分) 歉疚( )万籁( )歧( )路 宦( )游 城阙( ) 3.名句积累(6分) (1)送杜少甫之任蜀州中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情厚谊的不朽名句是: , 。抒写友谊的名句很多,请再写连续的两句: , 。(2)己亥杂诗中移情于物,礼赞新生命的一句是 , 。4.请写出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作者,并介绍其中一个情节,80字左右。(5分) 二、阅读理解(45分)(一)(12分)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望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