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考研专业学位347精要知识点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8411615 上传时间:2023-08-20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39.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考研专业学位347精要知识点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心理学考研专业学位347精要知识点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心理学考研专业学位347精要知识点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心理学考研专业学位347精要知识点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心理学考研专业学位347精要知识点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学考研专业学位347精要知识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考研专业学位347精要知识点(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心理学概述(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认知过程2、情绪、情感和意志3、能力与人格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1 观察法自然条件下2实验法:控制条件下,分为自然实验(现场实验)和实验室实验,能揭示因果关系1,变量与控制2 ,实验的信度和效度3,反应时法4,心理物理学方法3 .测验法用经过标准化的量表的形式来测量心理品质。两个基本要求:信度和效度4 调查法提问的方式5 个案法只适用于个体,缺乏代表性6 .心理统计:1,描述统计2,推论统计(三)心理学发展简史和主要的心理学流派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近代哲学的影响生理学的影响1构造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主张:心理学研究人们的

2、直接经验一意识,强调内省方法,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象/激情三种兀素2. 机能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詹姆斯/杜威/安吉尔主张:研究意识,强调意识的作用3. 行为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华生(创始人)/斯金纳/!班杜拉、主张:反对研究意识,强调实验法4. 格式塔心理学代表人物:柯勒/温勒/考夫卡/威特海默主张:心理作为一个整体5. 精神分析代表人物:弗洛伊德/荣格/阿德勒主张:研究无意识6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主张:人的本质是好的,强调自我实现7认知心理学代表人物:皮亚杰主张:把人看成认知加工的系统二、心理和行为的生物学基础(一)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1 神经元(神经细胞) 含义:神经系统结

3、构和机能的单位,基本作用是接受和传递信息结构:胞体,树突和轴突分类:按功能分为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胶质细胞神经回路:脑内处理信息的单位动作电位神经冲动的电传导和化学传导:神经冲动在同一细胞内电传导(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在细胞间主要是以化学物质为媒介的突触传递2 .突触3周围神经系统脊神经脑神经植物性神经: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4中枢神经系统脑:结构和功能脑干:包括延脑/桥脑/中脑间脑:包括丘脑/下丘脑小脑边缘系统脊髓:脑和周围神经的桥梁,可完成简单反射活动(如膝跳反射)(二)大脑皮层及其机能1 大脑皮层感觉区及其机能2 .大脑皮层运动区及其机能3 .大脑皮层言语区及其机能4

4、.大脑两半球单侧化优势(三)脑机能学说1 定位说2 整体说3 机能系统说4 机能模块说三、意识和注意()意识与无意识1 意识的含义2 意识的种类3 意识的功能4睡眠阶段快速眼动阶段5无意识匚)注意注意在知觉中的作用1 注意的含义2 注意的功能3 注意的种类:不随意注意/随意注意/随意后注意,选择性注意,持续性注意和分配性注 意4注意的生理机制(四)注意的品质1 注意广度2 注意稳定性3 注意分配4 注意转移(五)注意的认知理论1 注意选择的认知理论:过滤器理论/衰减理论/后期选择理论/多阶段选择理论2 注意分配的认知理论:认知资源理论/双加工理论 相关实验:双耳分听 四、感觉()感觉概述1 感

5、觉近刺激和远刺激2感觉的编码理论特异化理论模式理论3 感觉测量: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差别感受性和差别感觉阈限,费希纳对数定律, 史蒂文斯幕定律4感觉现象匚)视觉1 视觉刺激2 视觉基本现象:明度一普肯耶现象,颜色,色觉缺陷,色觉理论(三色说/拮抗加工理论) 视觉对比,空间因素(侧抑制-马赫带),时间因素(明适应/暗适应/后像/闪光融合/视觉遮 蔽)3 视觉的生理机制:眼球/网膜4视觉理论5视觉的传导机制和中枢机制:锥体细胞棒体细胞/侧抑制/大脑视觉感受区(三)听觉1 听觉刺激2 听觉现象及声音的心理维度:声音遮蔽3 听觉的生理基础4 听觉理论 五、知觉感知觉的关系 注意在知觉中的作用()

6、知觉概述1 知觉的含义2 知觉的组织原则3知觉线索4影响知觉的因素(二)知觉的特性1 知觉理解性2 知觉整体性3 知觉选择性4 知觉恒常性(三)空间知觉1 形状知觉2 大小知觉3 深度和距离知觉4 方位知觉(四)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1 时间知觉2 运动知觉3似动动景运动运动后效诱导运动(五)知觉的信息加工1 自下而上加工和自上而下加工2 模式识别理论(六)错觉1 错觉的含义2 错觉的种类3错觉产生的原因理论眼动理论/神经抑制作用理论/深度加工和常性误用理论六、记忆(一)记忆概述1 记忆的含义2 记忆的过程3记忆的分类:感觉记忆,短时和长时记忆,情景和语义记忆,内隐和外显记忆,程序性 和陈述性记忆

7、4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二)感觉记忆1 感觉记忆的含义2 感觉记忆的信息加工3 感觉记忆的特征(三)短时记忆与工作记忆1 短时记忆的含义2 短时记忆的信息加工3 短时记忆信息的存储与提取4 短时记忆的 特征5 工作记忆(四)长时记忆1 长时记忆的含义2 长时记忆的信息加工3 长时记忆的信息存储与提取4 长时记忆的 特征(五)(长时记忆中的信息)遗忘1 遗忘的含义2 遗忘曲线3 遗忘理论4 影响遗忘的因素(六)内隐记忆1内隐记忆的含义2、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的关系七、思维(一)思维概述1 思维的含义3 思维的种类匚)概念1 概念的含义3 概念的形成(三)推理2 推理的种类:1,演绎推理2,归纳推理(

8、四)问题解决 1 问题解决的含义2 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3 问题解决的策略:算法式启发式(手段-目的分析法/爬山法/逆向搜索法)4 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知识数量知识组织方式知识表征方式/定势/功能固着/动机/ 情绪5问题解决中专家与新手的区别(五)创造性思维1创造性思维的含义2创造性思维的心理成分辐合与发散3创造性思维的基本过程4 影响创造性思维的因素(六)判断和决策1,启发法和判断、2,决策框架3,决策规避(六)表象1 表象的含义和特征2 表象的脑机制3 表象在思维中的作用4 表象理论比)想象1 想象的含义2 想象的种类3 想象的功能八、言语(一)言语概述1 言语的含义2 言语的功能3言语

9、的种类内部语言和外部语言4语言的表征和加工过程(二)言语活动的中枢机制1 言语运动中枢2 言语听觉中枢3 言语视觉中枢九、情绪和情感(一)情绪和情感概述1 情绪和情感的区别2 情绪的功能3 情绪和情感的关系4情绪/情感的分类一维度理论匚)情绪的脑中枢机制和外周神经机制脑中枢机制:前额皮层/杏仁核/海马和前部扣带回/网状结构/大脑皮层功能的一侧化外周神经机制:自主神经系统分泌系统/躯体神经系统(三)情绪理论1 早期的情绪理论:1,詹姆斯-兰格一躯体反应2,坎农-巴德一中枢神经过程2 情绪的认知理论:1,阿诺德的评定-兴奋说2,沙赫特的两因素情绪理论3拉扎勒斯的认知一评价理论3情绪的动机-分化理论

10、(四)情绪调节与身体健康生理唤醒压力与应激十、动机、需要与意志(一)动机概述1 动机的含义2 动机的功能3 生理动机和社会动机4 动机与行为效率的关系5 动机的理论:1本能论2驱力理论3唤醒理论4诱因理论5认知理论6个人成就动机1,成就需要2,成功与失败的归因 7学习动机1,学习动机强化理论2,学习动机的人本理论3,学习动机的社会认知理论4 ,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发展匚)需要1 需要的含义2 需要的种类3 需要的层次理论匚)意志1 意志的含义和特征2意志行动中的挫折3意志行动过程4 意志行动中的动机冲突: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多重趋避冲突5意志的品质十、能力()能力概述1 能力的含义2

11、能力、才能和天才3 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区别(二)能力的种类般能力和特殊能力,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流体能力和晶体能力,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 社交能力情绪智力(eq )(三)能力的结构理论1 因素说斯滕伯格的三因素理论/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2 结构理论(吉尔福特的三维理论层次结构理论)3 信息加工理论(三元论智力的pass 模型)(四)智力的测量 1,智力发展的一般趋势2,常用智力测验智商斯坦福-比奈:比率智商韦克斯勒:离差智商十二、人格(一)人格概述1 人格的含义和特征2人格的结构弗洛伊德的人格“三我”结构3,人格测量:客观测验/投射测验(二)人格各流派理论1 特质流派理论(奥尔波特/卡特尔/艾

12、森克三因素/塔佩斯大五人格/特里根七因素)2 人 格类型理论(单一类型理论/对立类型理论/多元类型理论)/整合理论3 .精神分析流派理论4 人本主义流派理论5行为主义流派6生物学流派7认知流派(三)气质与性格1 含义2 气质的类型3 气质的理论4性格的特征5性格与气质的关系(四)认知风格按加工方式分类:1、场独立性-场依存性2、冲动型-沉思型3、同时性-继时性(五)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十三、社会心理 系统的科学心理学的建立,是以美国奥尔波特1924年出版的以实验为基础的社会心理学一 书为标志的。社心十大理论:1,精神分析理论(过时,不常考)2,场理论(过时,不常考)勒温。3,强化导向的理

13、论-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原理/华生的行为主义/桑代克的刺激-反应理论/斯金 纳的操作行为注意/米勒的模仿论,以及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观察学习理论)和霍曼斯 的社会交换理论(此二者常考)1,认知导向的理论(深受格式塔理论和场理论的影响)-社会同一性理论(社会认同理论):个体自我概念的一部分自我类化理论认知失调理论(在场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认知失调的四种条件:1,逻辑的违背2,文化价值的冲突3,观念层次的冲突4,新旧经验的 矛盾减少认知失调的途径:1,改变行为2,改变态度3,引进新的认知因素2,角色理论强化理论的核心概念:(与学习的产生机制有关)有三个:联结/强化/模仿(一)社会思维1启我概念

14、社会同一性2行为归因归因理论归因偏差基本归因偏差:对他人行为归因时,低估情境作用,归因为内部稳定的个性特征观察者效应:同一个行为,对自身行为归因(成功-个人/失败-情境)不同于他人(成功-情境佚败-个人)自我服务偏差:发生错误时推卸自己的责任,良好的行为和功劳是自己的。3社会知觉与社会判断自我概念:本我-快乐原则/超我-理想原则/自我-现实原则自我同一性:完成/早闭/延缓刻板印象:影响自我概念等总体印象形成模式:1,加法模式2,平均模式3,加权平均模式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晕轮效应社会知觉偏差:启发式策略一1,表征性启发2,可得性启发3,锚定启发印象管理和自我监控4态度态度的构成知/情/意一认知/情感/意向其中情感成分强度最大态度的形成态度改变一说服理论(失调/自我知觉)5.内隐社会认知6启尊定义:个人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对自己的进行评判后获得的自我价值感自我效能:影响因素一成功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