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学区系类别思索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8410983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古学区系类别思索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考古学区系类别思索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考古学区系类别思索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考古学区系类别思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古学区系类别思索(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古学区系类别思索 本文 张敏 单位:南京博物院我国东部沿海的大汶口文化、北辛文化、岳石文化、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马桥文化等,都是这一时期命名的,正是在这样的形势下,苏秉琦先生根据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提出考古学文化的区、系、类型;理论,对于我国考古学向纵深开展,无疑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对于我国新石器时代的考古学研究,无疑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区、系、类型;理论的前瞻性主要有二:根据区、系、类型;理论,苏秉琦先生将我国群星璀璨的考古学文化归纳为六大区,区、系、类型;中的区;不仅空间大于考古学文化区,而且区、系、类型;中区;的层次也高于考古学文化区。苏秉琦先生从全新的高度将考古学文

2、化区;的概念上升为考古学文化的区、系、类型;的区;,不仅为考古学建立了更加广阔的时空框架,也为宏观地对考古学文化进展动态研究奠定了理论根底;苏秉琦先生在提出考古学文化的考古学区、系、类型;理论的同时,还提出中国文明起源的多元一体;形式、从古文化、古城、古国;的观点到古国、方国、帝国;的理论和原生型、次生型、续生型;为国家形成的三种形式等文明起源理论,因此苏秉琦先生提出的区、系、类型;理论实际上已成为通过考古学方法研究和讨论中国文明起源的理论根底。考古学理论来源于考古学理论,考古学理论应对学科研究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三十年过去了,当年苏秉琦先生基于现有资料对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区、系、类型理论的

3、探究虽具有前瞻性,然这一理论在新石器时代考古学的理论中也日渐显现出理论的不完善和受考古资料的局限而出现一定的局限性。考古学文化区、系、类型;理论的局限性主要有二:同一律和普遍性等根本概念不明确。区、系、类型;理论中出现了考古学文化的区;、考古学文化的系;和考古学文化的类型;,苏秉琦先生对区、系、类型;的定义如下:在准确划分文化类型的根底上,在较大的区域内以其文化内涵的异同归纳为假设干文化系统。这里,区是块块,系是条条,类型那么是分支。;显然,考古学文化的区、系、类型;与原有的考古学文化;、考古学文化类型;等考古学专业名词文字一样而概念或定义不同。根据苏秉琦先生的定义,区、系、类型;中的区是块块

4、;,属于空间范畴;而考古学文化区也同样属于空间范畴。在苏秉琦先生划分的六大区系中,东部沿海的山东及邻省一局部地区;主要指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的分布区,即海岱地区;尽管苏秉琦先生认为胶东半岛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属另一个文化系统,实际上胶东半岛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可归属海岱地区的一个亚区。而长江下游地区;那么包含了太湖地区的马家浜文化良渚文化;、宁绍平原的河姆渡文化;、宁镇地区的北阴阳营文化;和江淮西部的薛家岗文化;等不同的考古学文化。根据苏秉琦先生的划分,东部沿海的山东及邻省一局部地区;大致相当于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的分布区;而长江下游地区却包含着马家浜文化良渚文化;、河姆渡文化;、北阴阳营

5、文化;和薛家岗文化;的分布区。因此区、系、类型;的区;似乎既可等同于一个考古学文化区,又可包含假设干个考古学文化区。此外,考古学文化的区、系、类型;的区;,或以省命名,如陕甘晋;、山东;和湖北;,或以流域或方位命名,如长江下游;、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等。考古学文化的命名有考古学的根本标准,而考古学文化的区、系、类型;中区;的命名,既无统一的标准,又无规律可寻。区、系、类型;中的系是条条;,显然属于时间范畴;而考古学文化的分期和文化的开展演进也同样属于时间范畴。根据苏秉琦先生对大汶口文化开展演进为龙山文化和马家浜文化开展演进为良渚文化的阐述,区、系、类型;中的系;主要指文化与文化之间的开展演进

6、而不包括考古学文化的分期。在考古学文化的开展过程中,文化分期属于量变,而文化的开展演进那么属于质变,质变是由量变的积累而发生的突变。因此,区、系、类型;中的系;与文化分期、文化演进的互相关系的区分,系;的时间概念与文化分期和文化演进的时间概念的区分,显然存在着概念上的不确定性。在同一考古学文化中,由于分布范围或文化相貌存在一定的差异,往往又分为假设干类型,如仰韶文化的半坡类型;、史家类型;、庙底沟类型;、秦王寨类型;、大司空村类型;和西王村类型;等,而龙山文化那么有城子崖类型;和两城镇类型;等。在苏秉琦先生提出的区、系、类型;中,系是条条,类型那么是分支;,显然区、系、类型;中的类型;与考古学

7、文化的类型有着不同的概念。系是条条,类型那么是分支,;既然有分支,也必然有主干,主干与分支也同样存在概念上的不确定性。综上所述,区、系、类型;的区;不等同于考古学文化区的区;,区、系、类型;的类型;也不等同于考古学文化类型;。考古学理论既须以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作为理论根底,又须符合形式逻辑的根本原理。一个学科中用同样文字的专业名词表示不同的概念或有着不同的定义,似乎有悖于形式逻辑的根本规律同一律。考古学理论应具有普遍性,应适用于不同时期的考古学研究。考古学文化的区、系、类型;如仅适用于新石器时代考古学,似乎又缺乏普遍性。区系的划分割裂了东夷民族文化区。受考古资料的局限,苏秉琦先生在区、系、类型;

8、中划分的六大区系是在尚存假设干考古学文化空白区的情况下划分的,尤其是淮河的中游地区与下游地区。因此六大区系的划分出现局限性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江淮东部和江淮中部地区在当时还是考古学文化的空白区,还没有龙虬庄、侯家寨、凌家滩、双墩等遗址的开掘,还没有龙虬庄文化、双墩文化、侯家寨文化和凌家滩文化的命名。徐旭生先生根据对古史传说的研究,划分了华夏、东夷和苗蛮民族集团的空间分布范围。其中将渤海湾以西到钱塘江以北划为东夷民族的分布空间图一。而苏秉琦先生将我国东部沿海划分为山东及邻省一局部地区;和长江下游地区;,显然割裂了东夷民族文化的分布区,显然强调了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的考古学属性而忽略了区系划分的民族学属性。考古学文化是代表同一时代的、集中于同一地域内的、有一定地方性特征的遗迹和遗物共同体。这种共同体,应该属于某一特定的社会集团的。由于这个社会集团有着共同的传统,所以在它的遗迹和遗物上存在着这样的共同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